1 / 10

炭的歷史

教育部顧問室「 100 學年度第 2 學期公民核心能力課程改進子計畫. 炭的歷史. 在地文化與人文關懷. 第 13 週木炭博物館 ---. 執行單位: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通識教育中心 授課教師:施錫美. 炭的歷史. 竹炭的歷史. 在中國,炭有著悠久的歷史。

norm
Download Presentation

炭的歷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部顧問室「100學年度第2學期公民核心能力課程改進子計畫教育部顧問室「100學年度第2學期公民核心能力課程改進子計畫 炭的歷史 在地文化與人文關懷 第13週木炭博物館--- 執行單位: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通識教育中心 授課教師:施錫美 炭的歷史

  2. 竹炭的歷史 • 在中國,炭有著悠久的歷史。 • 炭使的用,與生俱來。大概從雷電點燃原始森林使自然形成的木炭橫空出世那一刻起,先民們便開始想用炭帶給人們的種種環保和健康的生活。相傳隱居深山的道家就是借助于炭成仙得道。他們或者利用由山火所造成的木炭或者自己取火燒炭,總之久飲炭下流出的山泉、久食炭縫中生長出來的穀物與野菜,又把修煉的岩洞下鋪上木炭在上面居住。如此,他們獲得鶴髮童顏,聲如洪鐘。而一雙雙原本有些昏花的眼睛卻又變得炯炯有神,甚至能分辨出遠山楓樹那一片片的紅葉。他們終日論劍談道,探討長生不老之術,總能活得百歲以上。

  3. 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在碳材料的使用上創造了世界奇跡。馬王堆木炭的應用就是中國古代使用木炭傑作之一。中國的先民們就已經知道炭的防腐作用。在1972年3月,湖南長沙東郊,中國考古學家發掘了馬王堆一號漢古墓時,墓葬兩千多年的軟侯夫人的肌膚狀態仍如同剛剛死去。考古學家究其原因,是因為墓葬當時人們在棺木中安放了萬斤木炭。正是用於這些木炭,軟侯夫人的屍體外形完整,全身柔軟光滑,皮膚呈淡黃色狀,肌肉和皮膚有彈性,各關節可自由彎曲。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在碳材料的使用上創造了世界奇跡。馬王堆木炭的應用就是中國古代使用木炭傑作之一。中國的先民們就已經知道炭的防腐作用。在1972年3月,湖南長沙東郊,中國考古學家發掘了馬王堆一號漢古墓時,墓葬兩千多年的軟侯夫人的肌膚狀態仍如同剛剛死去。考古學家究其原因,是因為墓葬當時人們在棺木中安放了萬斤木炭。正是用於這些木炭,軟侯夫人的屍體外形完整,全身柔軟光滑,皮膚呈淡黃色狀,肌肉和皮膚有彈性,各關節可自由彎曲。 無獨有偶,在日本的古墓中也發現了使用炭保存遺體的辦法,那些遺骨和木乃伊的狀態十分理想。雖然津輕承公的完整的木乃伊狀態只有死後一千年的歷史,但也證實了酷愛研究科技的日本人在墓中放置了大量木炭的成效。日本在世界上屬於濕度較高的氣候,埋在高濕度土壤中的屍體竟然能夠保持完整的木乃伊狀態,是十分驚人的事實。這也是因為炭的吸濕作用抑制了濕氣,防止細菌生長所致。

  4. 在中國古代中草藥要房中,不乏木炭入藥之法,而古人總結的養生術中也履履談及木炭的神奇功效。木炭、竹炭,直至其他特效植物燒製成的炭灰,不僅能抑制腸胃裏有害菌群的生長、健脾養腎,更有鎮定安神的療效在中國古代中草藥要房中,不乏木炭入藥之法,而古人總結的養生術中也履履談及木炭的神奇功效。木炭、竹炭,直至其他特效植物燒製成的炭灰,不僅能抑制腸胃裏有害菌群的生長、健脾養腎,更有鎮定安神的療效 中國明代李時珍(西元1518-1593年)所編著的本草綱目中提及木炭用於治療疾病。 中藥制炭,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止血出者,燔(燒)發安其病”的記載,漢朝張仲景在《金匱要略方論》中,記載了”枳實、王不留行、桑根皮…燒灰存性,勿令灰過,”標誌著炒炭存性理論的形成。 到金元時期,炭藥品已十分豐富,葛可久在《十藥神書》中用十灰散治療肺病吐血,影響很大,使金元醫家開始總結炭藥與止血之間的關係。 根據當時盛行的五行生克規律,認為紅屬火、黑屬水、水能克火,從而產生了”紅見黑則止”的炭藥止血理論,不難看出,炭藥止血理論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因而具有科學性。同時,我們應該看到,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古人只能運用五行生克的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認識炭藥的作用,因而不可避免的帶有片面性。 http://www.cqvip.com/qk/87006x/2005009/25823130.html

  5. 西元前3750年,已知最早使用木炭的是埃及人和蘇美爾人。西元前3750年,已知最早使用木炭的是埃及人和蘇美爾人。 西元前1550年,古埃及有木炭作為醫用的記載。 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西元前460-359)和普林尼用木炭治療羊癲瘋和炭疽。 西元前450年的腓尼基商船,飲用水被儲存在燒焦的木制桶裏,是歷史上一直到18世紀海上飲用水的儲存方法。 同一時期,印度教宗教檔中還提到利用沙子和木炭過濾和淨化飲用水。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IZHjV7020mUJ:www.zhutanwang.com/Article/ShowArticle.asp%3FArticleID%3D2083+&cd=1&hl=zh-TW&ct=clnk

  6. 備長炭的歷史 • 「備長炭」名稱係始自日本元祿年間,日本人認為備長炭是他們創造的木炭傑作,但實際推究起它的歷史,其實是平安時代的弘法大師從中國傳入製炭技術,18世紀由日本「備中屋長左衛門」的商店打響知名度後,開始被稱「備長炭」。所使用之炭材為馬目堅木,炭質硬、組織細密且堅硬、比重大,源起於日本紀州和歌山一帶,備長炭的起源及應用在『木炭的神奇功效』一書有深入闡述。 •   備長炭的功效優於一般黑炭,結構上,一般黑炭(烤肉燃料用之紅木、相思木....)結構脆弱,重量很輕,組織鬆散,硬度低,敲擊聲沉悶,淨化效果差,一般作為工業用及燃料用。 •   備長炭結構結實,質量硬而重。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斷面組織緊密,光澤不同於一般黑炭,表面有白色消粉附著,輕輕互敲會發出金屬聲,淨化效果好。好的備長炭外觀無樹皮殘存,硬度極高,敲擊有金屬聲,且不易鋸斷(須以兩根備長炭互相敲擊才易斷裂),因組織細密堅硬,硬度高,沉水率高,過濾空氣,水質等效果較好。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fuBCCYimfIEJ:www.innature.net/be-1.htm+&cd=1&hl=zh-TW&ct=clnk

  7. 活性碳的歷史 • 157年,克勞迪烏斯醫療論文中提到了蔬菜和動物來源製備的木碳,用於治療多種疾病。中國明代李時珍(西元1518-1593年)所編著的本草綱目中提及木炭用於治療疾病。 • 1773年,舍勒通過大量實驗發現木炭的吸附能力並且可以吸附各種氣體。 • 1777年,報導了木炭熱效應與吸附氣體的能力,導致後來的“冷凝吸附理論” 的提出。 • 1785年,舍勒研究了木炭吸附氣體,其吸附能力從蒸氣到一系列的有機化學物質以及各種水溶液中使用木炭脫色,特別是生產酒石酸的商業應用。 這似乎是第一次系統地考慮到在液相上木炭的吸附。 • 在這個時候,制糖行業一直在尋找一種有效的糖漿脫色的方法。但是,木材木炭在這個時候並沒有特別有效的發揮這一作用,大概是因為孔隙度開發的程度尚未達到糖漿脫色所用木炭的程度的要求。 • 1794年,英國一家糖廠成功的生產出使用木炭脫色的糖漿。 • 1805年,法國利用木炭脫色第一次大規模生產使用甜菜製備的糖漿。1805年至1808年,Delessert在甜菜釀酒中成功的使用木炭脫色。 • 1815年,大部分制糖行業已轉用顆粒狀骨炭作為脫色劑。 • 1822年,Bussy表明,影響活性炭脫色性能的除了固有的原始材料,還取決於熱加工和顆粒大小的成品。他表明,炭化過高溫度或過長,降低了吸附性能和孔隙度,雖然他沒有辦法衡量這一因素。 這是第一次記錄活性炭生產的熱和化學過程。

  8. 1841年,斯加登在加熱再生的骨碳之前系統化的使用鹽酸酸洗。這有效地消除了礦物鹽吸附的碳。他還介紹了在德國的第一個連續立窯生產以及再生骨碳的過程。1841年,斯加登在加熱再生的骨碳之前系統化的使用鹽酸酸洗。這有效地消除了礦物鹽吸附的碳。他還介紹了在德國的第一個連續立窯生產以及再生骨碳的過程。 1854年,豪斯介紹了成功應用於倫敦下水道系統篩檢程式中去除蒸氣和氣體中的雜質的碳。1862年,Lipscombe製備出了使用碳淨化的飲用水。1865年,獵人發現了使用椰子殼為原料的炭具有很好的氣體吸附性能。1881年,凱澤爾首次使用'吸附'這個詞來形容吸收氣體的碳。 1901年,Raphael von Ostrejko發明以金屬氯化物炭化植物源原料或用二氧化碳或水蒸氣與炭化材料反應製造活性炭,並先後取得英國和德國專利。1911年,奧地利的一家工廠生產出活性炭,商標名稱為Eponit。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有毒氣體進入戰場,顆粒活性炭作為吸附劑得到規模化大量生產用於軍事用途的防毒面具。 1918後18年,戰時發展大規模嚴密控制生產活性炭導致戰後活性炭商業化生產及應用。在歐洲製造活性炭的新原料取得了很大進展。 椰子,杏仁殼氯化鋅,生產出的活性炭具有較高的機械性和吸附氣體和蒸氣的能力。1935-1940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通過木屑氯化鋅活化生產活性炭,用於回收揮發性溶劑和清除苯煤氣。

  9. 參考資料網站連結 •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_75NNczAisMJ:www.zhutanwang.com/Article/ShowArticle.asp%3FArticleID%3D1772+&cd=3&hl=zh-TW&ct=clnk竹炭的歷史 •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fuBCCYimfIEJ:www.innature.net/be-1.htm+&cd=1&hl=zh-TW&ct=clnk備長炭的起源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4%BB%E6%80%A7%E7%82%AD活性碳的歷史

  10. The End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