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构造模型与物理解题

构造模型与物理解题.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 课程目标节选. “ 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 物理模型 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 物理模型分类 1. 实体物理模型 — 用来代替由具体物质组成的表征研究对象的实体系统. 2. 条件模型 — 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 3. 物理过程模型 — 对具体物理过程纯粹化、理想化的抽象.. 物理模型方法的教学和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物理模型方法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功能.. 一、实际模型的抽象 跳水

nor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构造模型与物理解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构造模型与物理解题

  2.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节选 “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 物理模型分类 1.实体物理模型—用来代替由具体物质组成的表征研究对象的实体系统. 2.条件模型—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 3.物理过程模型—对具体物理过程纯粹化、理想化的抽象.

  4. 物理模型方法的教学和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物理模型方法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功能.

  5. 一、实际模型的抽象 跳水 例1.人体运动 --跳高 ---质点+竖直上抛 跳绳 1.不计人的大小(视为质点); 2.不计空气阻力,只受重力; 3.忽略水平运动,人(质点)具有竖直向 上的初速度.

  6. 例2.心脏搏动----活塞、气缸模型 V0= S l0 F = P0S W= Fl0 P = W/t

  7. 二、抽象模型的还原 例3. 抽象了的子弹打木块问题 抽象模型 原始模型

  8. 例4. 抽象了的乒乓球弹跳问题 原 始 模 型 抽象模型

  9. 4 –1抽象了的氢原子模型 质量为m、电量为 q的质点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以恒定速率v 沿圆弧从A点运动到B点,其速度方向改变的角度为θ(弧度),AB弧长为s,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及AB弧中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 φA -φB = , E = 。

  10. 4-2.抽象了的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如图所示,一绝缘细圆环半径为r,其环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与圆环平面平行,环上穿有一电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可沿圆环做无摩擦的圆周运动,若小球经A点时速度vA的方向恰与电场垂直,且圆环与小球沿水平方向无力的作用,则速度vA= .当小球运动到与A点对称的B点时, 小球对圆环在水平方 向的作用力 NB=.

  11. 三、构造模型解题 例5.构造几何光学模型速解带电粒子的运动 如图7所示,偏转电极A、B接频率为f的高频正弦交流电源(最大值U0较大),现有初速度v0的电子射线从左边两极板中点O处水平射入,CD为档板,PQ为足够大的荧光屏。已知偏转极板长为L1,间距为d。CD板宽为d,与偏转极板右端距离为L2,屏PQ与档板CD 间距离为L3,试确定电子束 能打中荧光屏上的什么范围。

  12. 模型:S处有一点光源,A1A2、B1B2、CD为档板,PQ为光屏,试确定点光源S能照亮光屏上的什么范围? OS=SA1

  13. 例6. 构造等时圆巧解运动学问题 如图9所示为某制药厂自动生产流水线上的一部分装置示意图,已知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O为漏斗,要使药片从漏斗出来经光滑槽送到传送带上,设滑槽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θ为多大时可使药片滑到传送带 上的时间为最短?

  14. 常规解法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 动学公式求解 当 时,t为最短

  15. 技巧解法:构造等时圆求解 如图10所示,AK是竖直面内半径为R的圆周的竖直直径,过A点向圆周铺设光滑直轨道,容易证明,小物体从A点由静止起沿不同轨道下滑到达圆周的B、C、D所用的时间相等。 结论:t与斜面倾角无关 ,等于沿直径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

  16.    图中A为等时圆的圆心,AQ与传送带垂直,AQ与竖直线间的夹角即α ∠QAO=α/2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17. 例7.运用微元法、割补法研究 • “马 德堡半球实验” • 两个半球壳拼成的球形容器内部已抽成真空,球形容器的半径为R,大气压强为P。为使两个半球壳沿图12中箭头方向互相分离,应该施加的力F至少为( ) • (A)4πR2P (B)2πR2P • (C)πR2P (D)πR2P/2

  18. 方法(一)――微元法. 将半球壳分成无数微元,求出各个微元受的力ΔF’,再求矢量和 F’=ΣΔF’.由对称性易知,大气压力的合力ΔF’x与半球壳的底面垂直,对任一微元ΔS, ΔF’=PΔS, 而ΔF’x=P(ΔS)’, 式中(ΔS)’为面元ΔS在半 球壳底面上的投影.因此, F'=ΣΔF’x =ΣP(ΔS)‘ =PπR2.

  19. 方法(二)――割补法. 将半球壳“取出”,再补上一个底面,如图13所示,显然,大气对此半球壳的压力为零,因此,大气对半球面的压力F'与对底面的压力F"必然等大反向,而F"=PπR2.所以F'=PπR2.

  20. 例8.运用分压器模型求解电路动态问题 图14所示的两种电路中电源相同,各电阻器电阻值相等,各电流表的内阻相等且不可忽略不计.电流表A1、A2、A3和A4读出的电流值分别为I1、I2、I3和I4.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I1=I3 (B)I1<I4 (C)I2=2I1 (D)I2<I3+I4

  21. 例9. 含变阻器电路的极值问题 如图16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ε=6.3V,内阻r=0.5Ω,固定电阻R1=2Ω,R2=3Ω,R3是阻值为5Ω的滑动变阻器,按下电键S,调节变阻器的滑片,求通过电源的电流范围。

  22. 当 x=R0-x 时,RAB=R0/2取得最大值; 当滑片位于a、b时,RAB=0为最小值。

  23. 外电路总电阻, 电路的总电流

  24. 例10. 构造模型求解感应电动势 在图18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塑料制成的半锥角为θ的圆锥体Odb,圆锥体的顶点在原点O处,其轴线沿OO‘方向,有一条长为L的细金属丝PO被固定在圆锥体的侧面上,金属丝与圆锥体的一条母线重合。整个空间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 B的方向沿x轴正向。当圆锥体 绕其轴沿图示方向以角速度ω 作匀速转动时,求PO两端电势 差UPO的最大值。

  25. 模型一、直接根据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 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计算。 当PO位于xOz平面内时,电动势将最大

  26. 模型二、根据公式 计算 当OP运动到与xoz 平面重合时,电动势最大,取此位置附近对称的极短时间Δt,OP扫过的一曲面可视为一三角形,左视图如图. O’P转过的角度Δα=ωΔt,

  27. 模型三、构造线框,根据 计算 如图,作辅助导线OO’、O’P,构成三角形线框OO’P,当OP运动到与xoz 平面重合时,闭合线框中电动势为最大

  28. 讨论: 如图所示,圆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场的直径O1O2匀角速转动,已知O1C为圆周的四分之一,A为O1C的中点,求AC两点间的电势差。

  29.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如果我们能从思想观念、教学目标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则习题教学无疑也是素质教育。以实际的物理问题为背景,通过抽象建立理想化模型,再应用已有规律去求解,从而得到新的结论(规律),这对中学生而言,就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要摒弃那种一面的重复操练,选择、设计一些灵活性、开拓性、应用性、发散性的物理课题,让学生去研究、探索,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学生在应试时也必然能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实力。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如果我们能从思想观念、教学目标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则习题教学无疑也是素质教育。以实际的物理问题为背景,通过抽象建立理想化模型,再应用已有规律去求解,从而得到新的结论(规律),这对中学生而言,就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要摒弃那种一面的重复操练,选择、设计一些灵活性、开拓性、应用性、发散性的物理课题,让学生去研究、探索,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学生在应试时也必然能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实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