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商周數位學院

先進觀念 • 輕鬆掌握. 商周數位學院. 《 執著 》. 建議最佳閱讀版本: powerpoint 2000. 《 執 著 》. 有這麼一群人, 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為了對大地的承諾, 不計成本代價、不計個人毁譽, 投注大量心血, 只為堅持一個無毒家園的夢想 ……. 在塵世尋找桃花源的路,根本沒有標誌, 只能「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農夫種菜、消費者購買,本來,這是專業分工的社會。曾幾何時,社會悄悄變貌,農夫不敢吃自己種的菜,有錢人不願買市場傳統販售的菜。

nore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商周數位學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先進觀念 •輕鬆掌握 商周數位學院 《執著》 建議最佳閱讀版本:powerpoint 2000

  2. 《執 著》 有這麼一群人, 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為了對大地的承諾, 不計成本代價、不計個人毁譽, 投注大量心血, 只為堅持一個無毒家園的夢想……

  3. 在塵世尋找桃花源的路,根本沒有標誌, 只能「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農夫種菜、消費者購買,本來,這是專業分工的社會。曾幾何時,社會悄悄變貌,農夫不敢吃自己種的菜,有錢人不願買市場傳統販售的菜。 為什麼社會信任機制,無法重現?信任危機下,有一群人回歸土地的生命節奏,他們或者不用農藥、殺蟲劑、除草劑;或者自製天然洗劑、進口有機棉花,生產有機服飾,或者找食品加工廠合作,做出沒有添加物、色素、防腐劑的商品。 然而,反潮流而行,是一條孤獨的路。

  4. 有機與無毒,不可混淆 什麼是有機? 指的是一種生產過程,也就是不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只憑著自然力及地力來栽培作物。 較嚴格的定義,應是在農地上至少有三年以上未施用任何化學合成物,像農藥、化肥、殺菌劑、抗生素、除草劑、生長調節劑。 「有機」兩字是有法律保障的,標榜「減農藥、減化肥、少用抗生素、無毒」,只屬特殊栽培的農產品。 兩者的差異: 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董時叡說,「無毒」與個人利益相關,「有機」則包括整個生態環境的永續經營。

  5. 為了養出淨土…… 陳青松寧捨月入數十萬工作 要打造一塊無毒、甚至是有機的淨土,需要多少時間?花蓮有機農民陳青松的答案是-至少六年

  6. 陳青松會走上有機栽培,與自己的健康有關。「我本來以為努力賺錢,就是人生的意義,但到了四十歲百病叢生,看看身邊朋友,得癌症的一堆,所以我告訴自己,我要健康!不然錢賺再多有什麼用?」他說。陳青松會走上有機栽培,與自己的健康有關。「我本來以為努力賺錢,就是人生的意義,但到了四十歲百病叢生,看看身邊朋友,得癌症的一堆,所以我告訴自己,我要健康!不然錢賺再多有什麼用?」他說。 陳青松一頭栽入有機農業十一年,前六年都在養土地,土地上長不出任何農產。 「我養地,鄰田都在罵,他們說我長了很多雜草,草籽有的早熟,『凍未條』亂飛,飛到他的園子,害他們長雜草;還有人罵我,說我不噴藥,昆蟲都跑到他們家。」

  7. 面對鄰居的責難,陳青松裝成「空空肖肖」,當了六年的「聾子」和「啞巴」,沒有回嘴,沒有爭論,人家白眼,看看青山綠水,一個念頭,地獄就變天堂。面對鄰居的責難,陳青松裝成「空空肖肖」,當了六年的「聾子」和「啞巴」,沒有回嘴,沒有爭論,人家白眼,看看青山綠水,一個念頭,地獄就變天堂。 十一年,陳青松的園子,慢慢由地獄變「天堂」。 他的田就是蟲子的天堂,他種的有機玉米,從園子裡直接摘下來,聞起來清香,吃起來,竟比煮過的玉米還甜。

  8. 陳青松把土地看成人,他說,土地沒有好的身體就完了,種綠肥,休耕,都是給土地做月子。「菌種、微生物越旺盛越好,越會養地的人,到一個地步是不用管園子,園子自然會出產食物給主人吃。」陳青松把土地看成人,他說,土地沒有好的身體就完了,種綠肥,休耕,都是給土地做月子。「菌種、微生物越旺盛越好,越會養地的人,到一個地步是不用管園子,園子自然會出產食物給主人吃。」 「我現在身體蓋好,像一頭牛一樣,而且這些菜,我吃一口就知道是不是有機的,比測試器還準。」陳青松把夾起來的菜大口吃下。 「乾淨無毒的大地之母,有我們的關懷會回饋我們。」陳青松說,有機農作做的好,人們會懷念他,人生價值不在金錢的多寡,他已認定,這條路是他人生價值所在了。

  9. 大醫生堅持當 虧本的小商人 台北市中山北路六段福林橋下,九月份新開張的「江醫師的魚鋪子」,這是目前在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腎臟科任職醫師的江守山開設、專門販售經過檢驗的魚肉。

  10. 江守山因想吃一條無毒的魚,一頭鑽進了魚的檢驗世界。江守山因想吃一條無毒的魚,一頭鑽進了魚的檢驗世界。 台灣的魚因海洋污染嚴重,且魚販為維持魚的鮮度噴灑漂白水等藥劑,使得大多數的魚變成重金屬含量過高的「五金魚」。 於是江守山把魚送到台美檢驗中心及屏東科技大學微量毒物中心,檢測是否含有戴奧辛及多氯聯苯,檢驗重金屬含量,以及其他三十二種抗生素的檢驗。去年九月,江守山從吃魚的人搖身變為網路上的賣魚郎。

  11. 為了打入封閉系統的漁業市場,江守山清晨三點就跑到基隆漁港尋找魚源。他逢休假脫下白袍就跑漁市,終於找到幾家願意配合不灑藥劑的魚販。接著,拿著這批魚送檢。為了打入封閉系統的漁業市場,江守山清晨三點就跑到基隆漁港尋找魚源。他逢休假脫下白袍就跑漁市,終於找到幾家願意配合不灑藥劑的魚販。接著,拿著這批魚送檢。 檢驗合格後,他又找HACCP(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合格工廠將魚冷凍、分包。他賣的每一包魚,都貼有一張「魚的身分證」,詳細註明魚貨出處、通過哪些檢測。 由於採購成本更高,再加上鉅額的檢驗費用,使得江守山的魚,售價比一般市價高出40%至50%。

  12. 網路賣魚一年後,累積了將近一千個會員,江守山開始設立實體店鋪。為了賣無毒的魚,江守山已投入四百多萬元,至今還沒有打平。網路賣魚一年後,累積了將近一千個會員,江守山開始設立實體店鋪。為了賣無毒的魚,江守山已投入四百多萬元,至今還沒有打平。 一路走來,他面臨的「雙高」挑戰:一則是不及格的檢驗率太高;再者是售價高,曾有人在網站上留言抨擊:「你是醫生,你有錢,當然吃得起貴的魚!」儘管如此,江守山仍繼續投入,接下來,他要興建工廠,以提高處理魚的時效。 現在,他不只賣魚,還賣檢驗合格的豬肉,接下來還想要找無毒的茶。

  13. 《理想》用一把鋤頭和種子探尋有機 散盡15年積蓄 求一杯好茶 周顯榜對茶有一種特別的感覺,他會從茶看人:「從一杯茶湯,就能知道茶的內涵,從一杯茶就能知道做茶人的心思,內在不到,茶就做得很膚淺。」

  14. 父親是茶農,周顯榜在家排行十三,兄姊們沒有人愛茶園工作,連父親也不希望下一代種茶。周顯榜偏偏愛種茶、做茶。父親是茶農,周顯榜在家排行十三,兄姊們沒有人愛茶園工作,連父親也不希望下一代種茶。周顯榜偏偏愛種茶、做茶。 令人氣餒的是,再怎麼努力,家裡的茶樹就是種不出好喝的茶,他深究原因,因為沒有好的原料(茶樹);沒有好原料,就不可能有好作品。而沒有好原料,是因為沒有好土壤,他探索土壤,又關心周邊的雜草,再關心雜草和昆蟲的關係,最後他發現整個種茶的方式出了很大的問題。

  15. 他意識到,只有讓全部農地休耕,把人抽離出來,才有可能解開環境問題的謎。於是,他花十年時間,靜靜觀察、紀錄,不分春夏秋冬,他每天為葉子拍照,茶葉的改變很細微,周顯榜卻能觀察出茶葉如千面女郎般變化的樣貌。他意識到,只有讓全部農地休耕,把人抽離出來,才有可能解開環境問題的謎。於是,他花十年時間,靜靜觀察、紀錄,不分春夏秋冬,他每天為葉子拍照,茶葉的改變很細微,周顯榜卻能觀察出茶葉如千面女郎般變化的樣貌。 為了更了解茶樹,周顯榜跑遍全省茶山,將做好茶的菁華全部帶回自己山上。周顯榜只覺得,學都學不完,大自然就像一位老師,他的茶園漸漸回歸自然面貌,生態變得豐富多元起來。

  16. 周顯榜對於蟲子也是如數家珍。 「從自然界去思考生命的循環和現象,其實就是植物身體弱了,才會引來蟲害。」農民唯恐避之不及的蟲害,周顯榜用另一個角度來詮釋它。 周顯榜為了等待土地自動回復地力,從民國八十年到八十八年,大部分的地幾乎是休耕狀態,八十八年茶葉產量跌到谷底。但自此後,茶園開始綻放蓄積的生命力,每一季茶葉產量自動增加,茶園,似乎湧泉回報他不施農藥、化肥的恩惠。

  17. 「我,就是要做茶」 花十五年,投入超過兩千萬元,沒錢時,周顯榜將老茶拿出來變賣,賣出後,卻又心疼的想再買回來。去年,周顯榜單年的支出和收入達到平衡,他平靜的說:「我做到了。」 「我的財富只有一把鋤頭和種子,我到哪裡, 可以種可以活,到世界各地都可生存, 錢再多,買不到東西的時候沒有用的。」 周顯榜的探尋,還會一直繼續下去。

  18. 匆忙的步伐中,台灣有一群有機鬥士, 堅持追求人生的價值更甚於金錢。 他們孤獨,他們等待,他們有耐心。 因為這群難得一見的「少數民族」, 他們的堅持, 台灣多留下一塊塊淨土。

  19. 本文摘自 商業周刊935期 封面故事 〈執著〉 本數位檔所有內容文字版權屬商業周刊所有 本檔案由商業周刊新事業中心製作 歡迎轉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