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5

循环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 循环系统 : 心脏 , 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装置 . 循环系统疾病 : 心脏和血管 , 合称心血管病 . [ 死亡率 ] 从 80 年代开始即占人口总死亡率第一位 . 是常见病. [ 分类 ] 一 病因 先天性心血管病 ( 先心病 ) 后天性心血管病 : 冠心病 , 高心病 , 风心病等 二 病理解剖 : 心脏病 ( 心内膜病 , 心肌病 , 心包疾病及大血管疾病 , 动脉硬化 , 动脉瘤 , 血管炎 , 夹层 , 血栓形成 )

no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循环系统疾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装置. 循环系统疾病:心脏和血管,合称心血管病. [死亡率] 从80年代开始即占人口总死亡率第一位.是常见病.

  2. [分类] • 一 病因 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心病) • 后天性心血管病:冠心病, 高心病, 风心病等 • 二 病理解剖: 心脏病(心内膜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及大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动脉瘤,血管炎,夹层,血栓形成) • 三 病理生理: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冠状循环功能不全,乳头肌功能不全,心脏压塞.高动力循环. • 故诊断心血管病需将上述三点列出 • 例如:风湿性心脏病→病因

  3. 二尖瓣狭窄-----病理解剖 • 心力衰竭-----病理生理 • 心房纤颤-----病理生理 • [流行情况] • 住院病人中心血管病增多,构成比例发生变化,逐年增加. • 患病率: 高血压:5.11%(50年代) →7.73%(70~80年代) →11.88%(90年代) 接近世界水平 • 构成比: 50~80年代 风心病 80年代后 冠心病.

  4. [诊断] •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内容包括侵入性及非侵入性. • [预后] • 影响劳动力 • 心脏性猝死: 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 • 的自然死亡. • [防治] • 病因治疗:治愈或预防病变的发展. • 病理解剖治疗:介入或外科手术(根治) • 病理生理治疗:药物(主要),人工心脏起搏,电复律,机械辅助循环,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基因ICD等 • 康复治疗

  5. [进展] • 由于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许多现象得到解释,观念得到更新. • 生物物理学及生化的发展,提高诊疗水平 • 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 • 第二章 心力衰竭 • [定义] 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 多数情况下: 心肌收缩力下降→CO下降→器官组织灌注不足,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

  6. 少数情况下: 心肌收缩力, CO正常, 左室充盈压上升→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淤血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 • 两者均存在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 心功能不全(障碍): 概念广,客观检查(+),无症状. • [病因] • 一 基本病因 • (一) 原发性心肌损害 • 缺血: 冠心病 • 心肌炎和心肌病: 病毒, 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肌病. • 代谢障碍: vicB1缺乏,心肌淀粉样变性.

  7. (二) 心脏负荷过量 • 压力负荷过重: 左心室→高血压,AS • 右心室→肺动脉高压 ,PS • 容量负荷过重: 心瓣膜关闭不全→AI,MI • 心内外分流 →ASD,VSD,PDA • 循环容量增加: 甲亢,贫血, vicB1缺乏 • 二 诱因 • 心衰症状出现或加重的因素. • 1. 感染: 呼吸道(最重要,常见),最心内膜炎 全身. • 2. 心律失常:心房纤颤(最重要,常见),快速,慢速 • 3. 血容量增加: 钠盐摄入过多,输液过多,过速.

  8. 4. 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妊辰,分娩等. • 5. 治疗不当. • 6. 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它的疾病,合并甲亢,贫血. • [病理生理] 略 • [类型] • 一 部位: 左心, 右心和全心衰竭. • 二 速度: 急性, 慢性. • 三 性质: 收缩性, 舒张性. • 四 分级 • 意义: 反映病情严重程度,评定劳动力,判断预后,选择治疗措施 • 标准: 1928年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I~IV级

  9. 1994年 AHA修改,即主观+客观 • 主观症状: 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疲乏,心悸. • 第一节 慢性心力衰竭 • [流行病学] • [临床表现] • 一 左心衰竭 • ( 一)症状 • 1. 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 • 2. 咳嗽,咳痰,咳血. • 3. 乏力,疲倦,头晕,心慌. • 4. 少尿及胃功能损害症状.

  10. (二) 体征 • 1. 肺有湿罗音 • 2. 心脏体征: 心脏扩大舒张期奔马律 • 二 右心衰竭 • (一)症状 • 1. 消化道症状:最常见 • 2. 呼吸困难 • (二)体征 • 1. 水肿,胸腔积液 • 2. 颈静脉征,右心衰主要体征 • 3. 肝大 • 4. 心脏体征: 右室大,三返 • 三 全心衰

  11. [实验室检查] • 一 X射线 • 二 UCG • 三 ECT • 四 心肺吸氧运动实验 • 五 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 [诊断和鉴别诊断] • [治疗] • 一 原则和目的 • 不仅缓解症状,应从长远考虑. • 二 治疗方法 • (一)病因治疗 • (二)一般治疗

  12. 1. 休息 ,但应动态运动(逐步增加症状性限制性有氧运动. • 2. 控制钠盐的摄入. • (三)药物治疗 • 1. 利尿剂 水肿消退后小剂量长期维持. • 2. ACEI 早期使用是治疗心衰的一大进展. • 3. 正性肌力药物 • (1)洋地黄类(用于治疗心衰已有200余年历史) • a. 机理 • 正性肌力作用 • 抑制心脏传导系统 • 兴奋迷走神经 • 增加自律性(大剂量,低钠时)

  13. b. 适应症及禁忌症 • C. 制剂选择 • d. 中毒及其处理 • 影响中毒因素: 缺血,缺氧,低钾,胃功能不好与其它药合用.如胺碘酮,异搏定,阿司匹林. • 中毒表现: 最总要的反应是各种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症状. • 处理: 停药,补钾,利多卡因,阿托品等. • (2)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 • a. 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 •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 b.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 氨力农, 米力农(是前者10~20倍) • 重症心衰短期应用.

  14. : • 4. β -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 症状改善常在2~3说后出现,禁用于支气管哮喘,心动过缓,II以上AVB. • 5.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应用 • 也可改善这期预后 • 6. 肼苯达嗪和硝唆异山梨酯. • 小结 I 级:控制危险因素;ACEI • II级:ACEI,利尿剂, β -受体阻滞剂,洋地黄 • III级:ACEI,利尿剂, - β受体阻滞剂 • IV级:ACEI,利尿剂,洋地黄 • (四) 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 • 1. β -受体阻滞剂 • 2. 钙拮抗剂 • 3. ACEI

  15. 4. 尽量维持窦律,保持房室顺序传导. • 5. 适当应用利尿剂,静脉血管扩张剂,禁用正性肌力药物. • (五) 顽固性及不可逆心衰治疗 • 1. 寻找潜在诱因,并纠正. • 2. 调整用药 • 3. 血液超滤(括心伴I度AVB及CBBD三腔起搏) • 4. 心脏移植. •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 • 定义: 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剧下降,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常见. • [病因和发病机制]

  16. 1. AMI,乳头肌断裂,室间隔断裂穿孔. • 2. 急性瓣膜返流:感染性心内膜炎 • 3. 血压急剧升高,心律失常(过快,过缓),输液过多,过快. • [临床表现] • 1. 症状: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30~40次/分) • 强迫坐位,大汗,面色苍白 • 咳粉红色泡沫痰 • 2. 体征: 血压由高到低 • 双肺满布湿罗音 • 心尖S1减弱,心率快,奔马律,P2亢进

  17. [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与支气管哮喘及休克鉴别 [治疗] 1. 坐位双下肢下垂 2. 吸氧 3. 镇静:吗啡 5~10mg iv 4. 利尿:速尿20~40mg iv 5. 血管扩张剂 6. 洋地黄: 0.4~0.8mg iv 7. 氨茶硷 8. 轮流结扎四肢 9. 治疗病因,诱因

  18. 第三章 心律失常 • 第一节 概述 • 【定义】 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数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 【解剖】 • 心脏传导系统:图3-3-1 • 血液供应: 窦房结: 60%起源右冠状 • 40%起源左冠脉 • 房室结:通常来自右冠脉 • 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迷走神经 • 【分类】 • 一 根据发生原理和部位 • (一)冲动形成异常

  19. 1. 窦房结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 • 2. 异位心律 • (1) 被动性:逸搏(房性,房室交界 • 性,室性) • 逸搏性心律(同上) • (2) 主动性: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 • 界性,室性) • 阵发性心动过速(同上) • 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 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二) 冲动传导异常 • 1. 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20. 2. 病理性: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 • 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 3.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二,根据心率快慢:快速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 【发生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增加 触发激活(后除极) 原因:缺血,儿茶酚胺↑,药物,电解质 紊乱 二,冲动传导异常: (一)折返:所有快速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 发生机制 1 形成条件:传导性与不应性不一致 单向传导阻滞

  21. 2. 意义:程序刺激或快速起搏诱发或终止 (二)传导阻滞 【诊断】 • 病史:心悸,昏厥。诱因,起止方式,频 度 • 体格检查:心律,心率,刺激迷走神经方法 • 心电图:最总要非侵入性检查技术。长V1或II导联 • 动态心电图(Holter ECG monitor),事件记录器。 • 运动实验 • 食管心电图:心律失常鉴别,食道电极导管定位

  22. 食道心房调搏术:室上速发生机制判断 • 终止核诱发室上速(折返) • 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七 . 信号平均技术:窦房结,室房结,希氏 • 束等电活动。 • 最常用:检测心室晚电位 • 八. 临床心电生理检查:心内电生理检查 • 九. 病史+体检+ECG+DCG(事件记录器) • +运动实验+TEAP+EPS • 目的:诊断 :部位起源,发生机制 • 治疗: 电刺激终止心动过速或评 • 价药物疗效,射频消融术 • 治愈心动过速。 • 判断预后

  23. 适应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房室与室内传导阻滞 • 心动过速 • 不明原因昏厥(心脏性) •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 一 窦性心动过速 • 二 窦性心动过缓 • 三 窦性心律不齐 • 四 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 • 五 窦房传导阻滞 • 六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4. (一)定义:由于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 • 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 • 表现 • 病理基础:病窦综合征常合并心房自 • 律性异常和房室传导阻滞 (二)病因:众多。缺血,纤维化,退行性变 甲减,感染,淀粉样变性,药 物,迷走神经张力上升 (三)临床表现:心脑供血不足的表现:眩晕 黑蒙,昏厥,乏力,心悸 心绞痛 (四)心电图:维持而严重的窦缓(50次/分) 窦性停搏与窦房阻滞

  25. 窦房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 •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 (房性快速:房扑,房颤,房速) • 动态心电图:症状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 • (五)ECG 还包括在没有用抗心率失常药物下,AF心室率慢,房室交界已逸搏心律等 • (六)EPS • 【心电生理与其它检查】 • 一 固有心律: : INR=118.1-(0.57χ年龄) • 二 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窦房结传导时间测定 • SNRT SCAT • 【治疗】 • 无症状:定期随诊。有症状:人工心脏起搏器

  26.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 一 房性期前收缩 • 二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 • (自律性房速,折返性房速,紊乱性房速) • (一)自律性房速 • 1. 病因:心肌梗死,慢性肺部疾病,大量 • 饮酒,代谢障碍,洋地黄中毒。 • 2. 特点:心房率150~200次/分,伴有房室 • 传导阻滞,颈静脉a波数大于心率 • 3. 治疗:心室率大于140次/分,心衰或休 • 克 • 洋地黄中毒:停药,补钾,利多卡因, • 苯妥因钠,普萘洛尔。

  27. 非洋地黄中毒: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 • CCB,IA,IC,III类抗心律失常 • 药,射频消融术。 • (二)折返性房速:少见 • 1. 特征;心房程序电刺激能诱发和终止 • 刺激迷走神经通常不能终止 • 2.治疗: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三)紊乱性房速(多源性房速) • 1.病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衰,洋地黄 • 中毒,低钾 • 2.特征:房率100~130次/分,P波大于等于3 • 种,转为房颤 • 3.治疗:原发病,维拉帕米和胺碘酮,补钾和镁

  28. 三. 心房扑动 • (一)病因:阵发性:非器质性心脏病 • 持续性:器质性心脏病,心 • 衰,甲亢。 • (二)临床表现:不稳定倾向可转化为窦 • 性心律或房颤,诱发心 • 绞痛或心衰,刺激迷走 • 神经↓ • (三)心电图:房率250~300次/分,室率 • 150次/分,甲亢,WPW: • 室率极快(A-V传导1:1) • (四)治疗: • 原发病

  29. 电复律(小于50J):最有效,洋地黄禁用 超速起搏(食管心房电刺激或心内电刺 激) 减慢室率:维拉帕米,艾司洛尔,洋地黄 转复:IA(奎尼丁),IC(普罗帕酮) 预防复发:IA,IC,III(胺碘酮) 射频消融 • 心房颤动 常见的心律失常 (一)病因:阵发性:正常人,诱因。心肺 疾病,在情绪激动时,手术后 运动。

  30. 持续性: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 • 甲亢,缩窄性心包炎,心肌 • 病,心衰,感染性心内膜炎 • 肺心病……或急性酒精中毒 • 后发生,缺氧,代谢紊乱等 • 亦可发生。 • 孤立性房颤:无器质性心脏病 • (二)临床表现:心绞痛,心衰(室率大于 • 150次/分) • 栓塞:心瓣膜病,AF发生 • 脑卒中比无者高5~7倍 • 体征; S1强弱不等,心律极不规 • 则,脉搏短促。

  31. 室率规则:恢复窦性心律 • 房速,房扑,交界性心动过速 • 室速 •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 洋地黄中毒 • (三)心电图 • (四)治疗 • 1.急性房颤:初次发作,24~48h,通常 • 自行终止 • 减慢速率: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 • 钙通道阻滞剂,WPW伴房颤 • 禁用洋地黄和河维拉帕米 • 电复律或药物复律IA(普鲁卡因胺)IC,III

  32. 2. 慢性房颤: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 • 持续性:不能自发转复窦律 • 复律:争取机会 • 预防复发:普罗帕酮,(低剂 • 量) • 永久性:控制室率。首选地高辛。 • 3.预防拴塞:华法林:危险因素,凝血酶原时 • 间INR(国际正常化比值) • 2.0~3.0之间 • 阿斯匹林:无危险因素,不宜 • 华法林 • 危险因素:栓塞史,严重瓣膜病,高血 • 压,老年,糖尿病,冠心病, • 左房扩大 • 4.房室结改良或消融术,起搏器,植入式心房除颤 • 器,外科手术

  33. 第四节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 一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期前收缩) • 二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与心律 • 三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70~ • 150次/分) • 四 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 •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 tachycardia,PSVT) • 特点:大多数QRS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无预激波。 • 机制:折返

  34. 包括: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常 • 见,60%) • 利用隐匿性房室旁路传导的房室折返性心 • 动过速(教常见,30%) • (一)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 tachycardia, AVNRT) • 1.病因: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 2.临床表现:心动过速发作突然开始与终止 • 心脑供血不足表现,甚至心衰 • 与休克

  35. 3.心电图 4.心电生理检查: 房室结双径(大多数) 心房电刺激能诱发与终止 心动过速开始几乎伴房室结传导延缓 5.治疗 (1)急性发作期 刺激迷走神经:用于血压和心功能良好 的患者 方法:劲动脉窦按摩,Valsalva动 作,诱导恶心,将面部浸没于冰水 内…… 腺苷:首选药物,6~12mg,快速静注,半 衰<6秒 副作用: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窦缓,AVB 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静注

  36. 不宜用:心衰,休克,宽QRS心动过速 • (WPW) • 洋地黄:静注毛花甙丙,对心衰患者首选。 • 艾司洛尔或普萘洛尔:不宜用心衰,支气管 • 哮喘IA,IC,III类抗心 • 律失常药(不常规 • 用) • 直流电复律:严重心绞痛,低血压,心衰 • 上述治疗无效 • 不适宜已用洋地黄的患者 • 超速起搏,程序刺激 (2)预防复发:取决于发作频度,严重性 首选:洋地黄,长效钙阻滞剂或β阻滞 剂

  37. (3)射频消融术 • 适宜反复发作或药物效果不佳者 • 优点:安全,迅速,有效并能治愈心动 • 过速 • 可考虑优先应用。 • 五 预激综合征 • 定义:指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地一部分或全部。 • 心电图有预激波,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 • 解剖学基础:房室旁路-Kent束 • 少见:房-希氏束,结室纤维,分之 • 室纤维

  38. (一)病因: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男性居 • 多 • 心脏病: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 • 形,二尖瓣脱垂,心肌病…… • (二)临床表现:预激本身无症状。 • 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1.8%,随年龄 • 增加 • 类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常见, • 80%)(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 tacycardia,AVER) • 心房颤动(15~30%) • 心房扑动(5%) • 频率过快时:心衰,低血压,死亡。

  39. (三)心电图:正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最常见) • 逆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5%) • 房颤,房扑室率极快→心室 • 颤动 • (四)心电生理检查 • 协助确定诊断 • 确定旁路位置和数目 • 确定旁路在心动过速发生中的作用 • 了解房颤或房扑发作时的最高心律 • 评价药物,导管消融,外科手术疗效

  40. (五)治疗 • 1. 药物: • AVRT;同室上速 • 作用房室结,旁路无影响:腺苷,维 • 拉帕米,普萘洛尔 • 延长房室结和旁路不应期:IA,IC,III,索他洛尔 • 不应用洋地黄:缩短旁路不应期 • 房颤或房扑:延长房室结和旁路不应期药物 • 不应用洋地黄,利多卡因,维拉帕米 • 2.电复律:房颤行或房扑室率极快

  41. 3. 导管消融术和外科手术 • 适应症:心动过速反复发作,药物不能 • 控制 • 房颤或房扑室率极快 • 药物未能减慢室率 • 房颤,旁路前向传导不应期小 • 于250ms • 4. 预防:联合用药,心电生理检查或经验 • 第五节 室性心律失常 • 一 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 beates)最常见 • (一)病因 • 正常人:随年龄增加而增多

  42. 机械,电,化学刺激:心肌炎,缺 • 血,缺氧,麻醉,手术,左室假腱 • 索,药物,电解质紊乱,过量烟, • 酒,咖啡,精神不安 • 常见:冠心病,心肌病,风心病,二 • 尖瓣脱垂 • (二)临床表现 • (三)心电图 • (四)治疗:目的 • 1. 无器质性心脏病:症状明显宜选β • 受体阻滞剂 • 2. 二尖瓣脱垂:β受体阻滞剂,无效用I类 • 3。 急性心肌缺血

  43. 急性心肌梗死:不主张预防性用抗心律失 • 常药 • 出现:频发,多源,成对或连续,R-on-T • 首选利多卡因(静注),无效改用普鲁卡 • 因胺 • 室早并窦速:β受体阻滞剂 • 其它急性心肌缺血:利多卡因或普鲁卡 因 • 胺 • 急性肺水肿或严重心衰:改善血流动力学 • 慢性心脏病变:心肌梗死后: β受体阻滞 • 剂,低剂量胺碘酮。 • 二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ventricular • tachycardia)

  44. (一) 病因: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 最常见:冠心病,尤其心肌梗死 • 其次:心肌病,心衰,风心病,二尖 • 瓣脱垂 • 其它: 药物中毒,QT间期延长综合征 • 偶见:无器质性心脏病 (二)临床表现 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小于30s,能 自行终止,通常无症状。 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大于30s,需药 物或电复律终止,伴明 显血流动力学障碍 体征: 心律轻度不规则,S1,S2分裂,S1强度 不等

  45. (三)心电图:室率100~250次/分,心室夺 • 获,室性融合波,房室分离。 • 单形性室速,多形性室速。 • 鉴别:室上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 WPW伴房颤 • (四)心电生理检查:对确诊室速有重要价 • 值。HV间期。程序电 • 刺激能诱发和终止室 • 速,评价药物和消融效果 • (五)治疗; 药物的双重性(抗心律失常, • 致心律失常) • 原则:非持续性,无症状,无器质性心脏 • 病-不治疗

  46. 非持续性,有器质性心脏病-治疗 • 持续性,有或无器质性心脏病-治疗 • 1. 终止室速发作 • 血流动力学良好:首选利多卡因或普鲁 • 卡因胺:可用索他洛尔,普罗帕酮,胺碘酮:超速起搏 • 血流动力学障碍:电复律(洋地黄中毒 • 不用) • 2. 预防复发 • 治疗原发病和诱因 • 控制心衰有助于减少室速发作 • 窦缓,房室传导阻滞:阿托品,人工心 • 脏起搏

  47. 抗心律失常药:美西律(慢心律),β受 • 体阻滞剂,胺碘酮 • 导管消融术,植入式心脏除颤器 • 三 特殊类型室速 • (一) 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缓慢性室速)60~110次/分 • (二)尖端流转型室速:多形性室速的一种特殊类型QT间期延长(通常大于0.5s) • 病因: 先天性,低钾,低镁,IA或IC或III类 • 药,酚噻嗪和三环类抗抑郁药,颅类 • 病变,心动过缓 • 治疗: • 去除致QT间期延长的因素 • 药物:首选镁盐(硫酸镁):可用利多卡 • 因,美西律,苯妥因钠

  48. 提高心率: 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临时起 • 搏 • 先天性长QT综合征:β受体阻滞剂,心脏 • 起搏,左颈胸交感 • 神经切断术 • QT间期正常的多型性室速:同室速 • 四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致命性的心律失常) • (一)病因:常见冠心病,引起尖端扭转 • 室速的药物,严重缺氧 • (血),WPW伴房颤(室率 • 极快),电击 • (二)心电图:室扑:150~300次/分

  49. (三)临床表现:心脏骤停,意识丧失,抽 • 搐,呼吸停止,心音消 • 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测 • 不出。 • (四)治疗:心脏骤停,心肺脑复苏 • 第六节 心脏传导阻滞 • 一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ke)房室阻滞部位:房室结,希氏束,束支 • (一)病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正常人或 • 运动员 • 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痉挛,心肌炎,心内膜炎,心肌病,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 • 心脏手术,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 • (二)临床表现

  50. 症状 体征 一度AVB: 无 S1减弱 二度AVB:心悸 心搏脱漏 三度AVB:供血不足,抽搐 S1强度不等, Adams-Stokes综合征 S2分裂,大炮音 (三)治疗 一度AVB,二度I型AVB:病因治疗 二度II型AVB,III度AVB:阿托品(房室 结),异丙肾上腺素(各部位):起搏器 (临时或永久) 二 室内传导阻滞(intraventricular block,室 内阻滞)希氏素分叉以下部位。单支,双 支,三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