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破解塑化剂陷阱

破解塑化剂陷阱. 自从消委会验出不少儿童胶鞋含超标塑化剂后,令家长担心不已,只因日常生活用品中,塑化剂无处不在,随时危及幼童健康。本地生物及化学专家指,外国研究发现孩童体内的塑化剂含量较成年人高出两至三倍,长远影响儿童内分泌系统,易致男童女性化或女童早熟问题。家长必须认清有关产品陷阱,让孩子远离「毒物」。. 愈软愈有害 继台湾珍珠奶茶验出含有塑化剂,早前消委会亦验出多款冲凉鸭仔和儿童胶鞋均含有超标塑化剂,令市民闻塑化剂色变。其实,塑化剂充斥于我们日常接触用品,例如胶杯、饮管、保鲜膜、儿童胶地垫、护肤品等等,实在是避无可避。.

nonn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破解塑化剂陷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破解塑化剂陷阱

  2. 自从消委会验出不少儿童胶鞋含超标塑化剂后,令家长担心不已,只因日常生活用品中,塑化剂无处不在,随时危及幼童健康。本地生物及化学专家指,外国研究发现孩童体内的塑化剂含量较成年人高出两至三倍,长远影响儿童内分泌系统,易致男童女性化或女童早熟问题。家长必须认清有关产品陷阱,让孩子远离「毒物」。自从消委会验出不少儿童胶鞋含超标塑化剂后,令家长担心不已,只因日常生活用品中,塑化剂无处不在,随时危及幼童健康。本地生物及化学专家指,外国研究发现孩童体内的塑化剂含量较成年人高出两至三倍,长远影响儿童内分泌系统,易致男童女性化或女童早熟问题。家长必须认清有关产品陷阱,让孩子远离「毒物」。

  3. 愈软愈有害 继台湾珍珠奶茶验出含有塑化剂,早前消委会亦验出多款冲凉鸭仔和儿童胶鞋均含有超标塑化剂,令市民闻塑化剂色变。其实,塑化剂充斥于我们日常接触用品,例如胶杯、饮管、保鲜膜、儿童胶地垫、护肤品等等,实在是避无可避。

  4. 生物及化学专家关志邦博士表示,塑化剂的作用是令塑料软化,所以愈柔软的胶制产品,塑化剂含量愈高。他指出,塑化剂的化学结构与人体控制性别的荷尔蒙相似,人体若摄入过量塑化剂,有机会扰乱内分泌系统,导致男童女性化、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失调及性功能障碍;女童性早熟,将来罹患乳癌、肥胖及心脏血管疾病的风险上升。生物及化学专家关志邦博士表示,塑化剂的作用是令塑料软化,所以愈柔软的胶制产品,塑化剂含量愈高。他指出,塑化剂的化学结构与人体控制性别的荷尔蒙相似,人体若摄入过量塑化剂,有机会扰乱内分泌系统,导致男童女性化、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失调及性功能障碍;女童性早熟,将来罹患乳癌、肥胖及心脏血管疾病的风险上升。

  5. 幼儿摄取量大 「年纪愈小,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愈深,所以家长必须注意幼童所用胶制产品的安全性,特别是婴儿。」至于摄入多少塑化剂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关博士说暂时没有特定一个数字,但当然是减摄为妙。「有研究发现几乎所有成年人体内均含有塑化剂,而幼儿的摄取量更是成年人的三倍,这可能跟幼儿经常咬塑料玩具有关。」

  6. 此外,林永和家庭医生亦指出,从动物研究结果推测,若人类摄入过量塑化剂,有机会影响小朋友发育,对肾、肝脏功能均有影响。他表示,塑化剂可透过呼吸进入身体,亦可以食进体内,直接被肠胃吸收,而经由皮肤接触亦可浸入体内,「直接食进肚里,对身体的影响当然是最大,所以家长必须避免让幼童咬一般的胶制玩具,进食前亦一定要洗手。」此外,林永和家庭医生亦指出,从动物研究结果推测,若人类摄入过量塑化剂,有机会影响小朋友发育,对肾、肝脏功能均有影响。他表示,塑化剂可透过呼吸进入身体,亦可以食进体内,直接被肠胃吸收,而经由皮肤接触亦可浸入体内,「直接食进肚里,对身体的影响当然是最大,所以家长必须避免让幼童咬一般的胶制玩具,进食前亦一定要洗手。」

  7. 分类你要识 据关博士指出,塑化剂有不同种类,常见的DEHP多数经饮食进入人体。其他较易挥发的塑化剂如DEP及DMP,则可经肺部吸入体内。另外,PVC胶地板多含塑化剂,经长年累月的使用后,塑化剂容易被释出,并可依附在尘埃上,透过呼吸及皮肤接触进入体内。若个人护理产品含有塑化剂,则可透过皮肤摄取。

  8. 种类名称常见用途 DEHP 食品容器包装、医疗器材 DINP 鞋底、建筑材料 DNOP 帆布、聚乙烯磁砖 DIDP 电缆 、胶鞋 DIBP 纸板、接 剂、油漆 DBP 乳胶黏合剂、溶剂 BBP 建筑材料、人造皮革 DEP 溶剂、护理用品、油墨 DMP 溶剂、 生用品、护理用品、油墨

  9. 高危用品一览 胶地垫:几乎每个有小朋友的家庭都会铺上胶地垫,但原来这亦是幼童摄入塑化剂的来源之一,故家长最好选购有安全认证的地垫。 胶樽/饮管:孩童经常使用的胶水樽同样有机会含有塑化剂,最好购买标签不含有毒物的胶樽给孩童使用。

  10. 玩具:家长要注意避免让婴幼童咬玩具,一般并非专为婴儿咬吮的胶制玩具多数含有塑化剂,幼童常咬玩具会让有害物直接被肠胃吸收。欧盟监管专给婴儿咬吮而设的玩具,其塑化剂含量为零,家长应选购不含塑化剂的玩具给婴儿咬吮。玩具:家长要注意避免让婴幼童咬玩具,一般并非专为婴儿咬吮的胶制玩具多数含有塑化剂,幼童常咬玩具会让有害物直接被肠胃吸收。欧盟监管专给婴儿咬吮而设的玩具,其塑化剂含量为零,家长应选购不含塑化剂的玩具给婴儿咬吮。 胶拖鞋:皮肤有破损或涂上油脂性 产品,例如BB油,有机会令皮肤加 速摄入有害物,建议先穿上袜子, 减少皮肤直接接触胶拖鞋的机会。

  11. 日常减摄要项 •勤洗手:进食前必须洗手, 避免将塑化剂直接食进体内。 •户外活动:家居有不少胶制产品,而塑化剂微粒有机会从产品中释出黏附在尘埃,经呼吸被吸入;长期处于室内环境,摄入的塑化剂量自然增加。多带同孩子作户外活动,自然减少摄入有害物。

  12. •减用香味产品:塑化剂其中一个作用是增加香味,各式产品如含有不必要的香味,代表其添加了大量塑化剂,当然是少用为妙。•减用香味产品:塑化剂其中一个作用是增加香味,各式产品如含有不必要的香味,代表其添加了大量塑化剂,当然是少用为妙。 •留意产品来源:所有给儿童使用的产品,最好购买有来源地的,不要贪平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而各国对产品的塑化剂含量均有监管,当中以欧盟最为严格,规定不可多于0.1%含量,消费者选购时可留意产品有否卷标注明符合欧盟安全规格。

  13. •定期检查:应不时检查所有胶制产品,若发现有破损便要实时换掉,因产品破损或经过加热,会增加有害物的释放。•定期检查:应不时检查所有胶制产品,若发现有破损便要实时换掉,因产品破损或经过加热,会增加有害物的释放。 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