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79 Views
工程教育 贵在创新.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 许晓鸣.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国家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战略资源:创新型人才 工程教育: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一、开展创新工程教育是通往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8 万 创新人才. 105 万 (3.3%) 研发人员. 3200 万人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 一、大力开展创新工程教育是通往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现有工程教育方式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 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创新能力培养 ★ 培养模式单一:忽视个体的差异性
E N D
工程教育 贵在创新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 许晓鸣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 国家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 战略资源:创新型人才 • 工程教育: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一、开展创新工程教育是通往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一、开展创新工程教育是通往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8万 创新人才 105万(3.3%) 研发人员 3200万人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
一、大力开展创新工程教育是通往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一、大力开展创新工程教育是通往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现有工程教育方式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 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创新能力培养 ★ 培养模式单一:忽视个体的差异性 ★ 专业口径过窄:忽视综合集成交叉 ★ 评价方式陈旧:忽视多元目标均衡
一、大力开展创新工程教育是通往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一、大力开展创新工程教育是通往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创新工程教育的内涵与基石 创新工程教育 创意工程教育 创造工程教育 创业工程教育
一、大力开展创新工程教育是通往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一、大力开展创新工程教育是通往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大学、中法国立工学院、上海机械学院)根据自身特点(百年本科,沪上名校,美法发源),建立创新工程教育三种模式: ★ 一:个性化教育 ★ 二:创业型教育 ★ 三:国际化教育
二、个性化工程教育 每个学生的社会背景存在差异: ★ 民族习惯、地理文化、区域经济等 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存在差异: ★ 智力、生理、性格、情感等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存在差异: ★ 技术、科学、管理人员等
二、个性化工程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区别与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标志; ★个性化教育,是创新思维产生的摇篮温床; ★个性化教育,是创新工程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个性化工程教育 个性化培养的三方面探索: ★ 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实行针对性培养; ★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悟性,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分层次培养; ★根据学生的目标和志向,实行复合型培养。
二、个性化工程教育 大力倡导新型教育理念: ★ 尊重学生的教育选择权,让学生在专业、课程、老师、实验等诸多环节上,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 开展以“事业规划”、“职业规划”、“创业规划”为标志的学生主导型教育,提高学生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二、个性化工程教育 ★ 个性化培养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的创新、创意、创造、创业活动,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
三、创业型工程教育 • 传统教育观认为毕业选择:出国 / 考研 / 就业 • 现代创新工程教育要求: • 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 • 高校毕业生不仅要成为合格的求职者,而且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 创业型人才应该放在与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同等重要的高度来进行培养
三、创业型工程教育 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上海市首批受理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申请的4所高校之一,率先启动了学生创业基金的各项工作。 500万元 500万元 1000万元
三、创业型工程教育 截止到2007年12月,我校共计: ★ 接到创业申请共152项,正式受理140项; ★ 资助创业项目共47项,培育项目44项; ★ 批准资助资金总额:1252.9万元; ★ 学生自筹配套资金:1383.5万元; ★ 受基金资助的学生: 7所高校,共226人;
三、创业型工程教育 ★已注册企业创造就业岗位近300个; ★申请专利9项(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
三、创业型工程教育 “创业”应该广义解读为“开创事业”,是大学核心价值与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 创者需要勇气和坚韧; ★ 创业需要洞察力和判断力; ★ 创业需要善于解决问题; ★ 创业需要新知识和新技术; ★ 创业需要诚信/勤勉/法律/财务;
三、创业型工程教育 学校建设 “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内含五个创业实践公共平台: ★ 虚拟制造技术平台; ★ 数控加工技术平台; ★ 电气自动化技术平台; ★ 医疗器械技术平台; ★ 商务管理模拟平台。
四、国际化工程教育 • 海外一流大学在创新工程教育方面具有优良传统和明显优势,其精髓值得汲取: • 学校与33所海外大学建立合作办学关系 • 合作办学覆盖16%的本科专业 • 合作办学覆盖18%的本科学生 • 长期专任外教达到100名左右。
四、国际化工程教育 ★ 引进国际先进的创新工程教育理念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和人员相互交流,推进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培养方案的改革,大大提升了创新教育的整体水平 ★ 构筑国际创新工程教育的交流平台 积极利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选派师生进行交流学习,亲身体验国际创新教育
结束语 • 为了确保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中国大学必须致力于创新工程教育 • 创新工程教育的培养成本增高,超出大学自身承受能力,需要拨款政策倾斜 • 崛起的中国需要大量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 这是中国大学实现历史价值、确立历史地位的最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