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654 Views
政 务 礼 仪. 前 言. “ 礼者,敬人也。” 礼 — 尊重;仪 — 表达。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技巧; 礼仪是行为规范。. 讲 究 礼 仪 的 作 用. 初次交往时讲礼仪可给人留下好印象; 公务交往中讲礼仪可提高办事效率; 涉外交往中讲礼仪可消除隔阂,减少误会。. 我们所讲的礼仪. 不是过去的繁文缛节; 而是个人应有的文明素养; 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 是听得懂、学得会、用得着的日常礼仪。. 一、机关个人礼仪. 容貌、容姿礼仪; 言谈举止礼仪; 会见、拜访礼仪。. 仪容上的具体注意事项. 头发整洁(忌怪异、前卫);
E N D
前 言 • “礼者,敬人也。” • 礼—尊重;仪—表达。 •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技巧; • 礼仪是行为规范。
讲 究 礼 仪 的 作 用 • 初次交往时讲礼仪可给人留下好印象; • 公务交往中讲礼仪可提高办事效率; • 涉外交往中讲礼仪可消除隔阂,减少误会。
我们所讲的礼仪 • 不是过去的繁文缛节; • 而是个人应有的文明素养; • 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 • 是听得懂、学得会、用得着的日常礼仪。
一、机关个人礼仪 • 容貌、容姿礼仪; • 言谈举止礼仪; • 会见、拜访礼仪。
仪容上的具体注意事项 • 头发整洁(忌怪异、前卫); • 面部清洁(忌浓妆艳抹); • 手部干净(忌长指甲); • 服饰整洁。
着 装 礼 仪 • 总要求:色彩要少、款式要雅、点缀要少。 • 总看法:男穿品牌、女穿时尚;中年穿品牌、青年穿时尚、老年穿宽松、舒适。 • 男女看点:男表、女包;女头、男腰。
着装的五原则: • 应时:与季节、时令、时代吻合; • 应景:与喜庆、哀伤场合吻合; • 应事:与具体的事情吻合; • 应己:与自己的身材、年龄、性格吻合; • 应制:体现自己的职业、教养。
女 士 穿 着 禁 忌 • 忌穿皮裙; • 忌裙、鞋、袜不搭配; • 忌重要场合露光腿; • 忌“三节腿”; • 忌前露乳沟,后露股沟; • 宁可不被人赞美也不能被笑话。
举 止 礼 仪 • 举止包括仪态、神色、表情和动作; • 是人的第二语言; • 是人修养和风度的体现。
举 止 礼 仪 要 求 • 自然、大方; • 文明、合俗; • 稳重、敬人; • 优雅、美观。
态度温和; 语言文明; 分清对象; 讲究分寸。 说大众话不说官话; 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虚话; 说文雅话不说粗话; 说光明正大的话不说闲话。 交 谈 礼 仪
与 人 交 谈 六 忌 • 忌一言不发; • 忌喋喋不休; • 忌矫揉造作; • 忌骄傲自大; • 忌讽刺挖苦; • 忌到处诉苦。
拜 访 礼 仪 • 做客礼仪; • 待客礼仪。
做 客 礼 仪 • 事先有约; • 做好准备; • 上门有礼; • 做客有方。
待 客 礼 仪 • 做好准备; • 热情迎接; • 安排就座; • 以礼待客; • 礼貌送客(迎三送七)。
二、公 共 礼 仪 • 电话礼仪; • 介绍礼仪; • 会面礼仪; • 称谓礼仪; • 国旗礼仪。
电 话 礼 仪 • 客气:面含微笑、吐字清楚、语调平和、语言文明; • 简洁:常规通话不超过三分钟; • 自觉:尽量不给人添麻烦。
介 绍 礼 仪 • 自我介绍:自己当介绍主角将自己介绍给别人; • 他人介绍(第三者) :介绍人是东道主、长者、活动负责人、家庭女主人、熟悉双方的第三者。 • 集体介绍:指被介绍者一方或双方不是一人而是多人的介绍。
握 手; 脱帽礼; 致意礼; 鞠躬礼; 拱手礼; 合十礼; 拥抱礼; 亲吻礼。 会 面 礼 仪
称 谓 礼 仪 • 姓名称呼:前姓后名、前名后姓、有名无姓; • 泛尊称:先生、夫人、小姐、女士等; • 职务称:公务活动中使用; • 职衔称:学位、军衔、爵位等; • 职业称:老师、教练、警官、医生等; • 特殊性称呼:阁下、陛下、牧师等; • 称呼禁忌:张冠李戴、产生误会、歧视(庸俗、混名)。
国 旗 礼 仪 • 每天升挂国旗的场所: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全国人大、国务院等; • 每个工作日升挂国旗的部门:国务院各部门、地方人大等; • 应升挂国旗的节日:国庆节、劳动节、元旦节、春节;民族自治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
国 旗 使 用 禁 忌 • 忌侮辱、损毁、涂画国旗; • 忌挂残破、褪色、污损的国旗; • 忌用于广告或私人活动; • 下半旗的情况:国家首脑、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逝世、特别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导致的重大伤亡。
三、公 务 活 动 礼 仪 • 会议礼仪; • 办公礼仪; • 参观访问礼仪; • 宴请礼仪; • 坐车礼仪; • 送礼礼仪。
会 议 礼 仪 • 参会人员六忌:迟到、走动、讲话、睡觉、吸烟; • 准备会议二要:会场布置要到位、座次安排要恰当。
办 公 礼 仪 • 尊重上级; • 关心下级; • 善待同事; • 接待访客。
参 观 访 问 礼 仪 • 参观者:客随主便、尊重当地风俗、自觉付费; • 东道主:热情周到、事先安排好要参观的车辆、场所、景点等。
宴 请 礼 仪 • 宴请的对象爱好、身份、职业、年龄等大致一致且不能遗漏; • 规模适中、量力而行; • 了解客人的喜好、禁忌; • 菜肴要突出特色 。
就 餐 礼 仪 • 桌次排列:两桌有横、竖之分;多桌排列时以距主桌的远近定贵贱。 • 位次排列:主人面门而座,主客居主人右;多个客人依次而座。
用 餐 要 求 • 客人应在主人邀请下动筷; • 夹菜时不大包大揽; • 让菜不奉菜; • 不搅菜; • 吃饭不出声(不说话); • 不挥舞筷子说话; • 咳嗽、打喷涕等应侧身。
敬 酒 礼 节 • 敬酒不劝酒; • 第一杯酒由主人提议; • 敬酒时从主宾开始顺时针方向。
坐 车 礼 仪 • 总要求:了解人、尊重人、讲规矩、讲互动。 • 公务接待:右排后座为上座; • 社交接待:主人开车时副驾驶为上座、专职司机开车时后右座为上座; • 接待要客:司机后面是上座。
送 礼 礼 仪 • 常送的礼品:标志产品、特色产品、有纪念意义的产品(不宜太贵); • 常规不送的:药品、营养品、黄片、散货; • 送礼禁忌:恋人间忌送伞、刀;给老人忌送钟; • 尊重民族禁忌、个人禁忌。
用 筷 六 不 要 • 不要将筷子含在嘴里; • 不要挥舞筷子说话; • 不用筷子敲碗; • 不用筷子戳食物; • 不用筷子搅动菜肴; • 不把筷子放在碗上。
汤 匙 四 不 要 • 不将汤匙全放在口中吸吮; • 舀回的食物不能再放回盘中; • 食物过烫不能用汤匙倒腾; • 汤匙不用时不能放在桌上或汤碗里。
食 碟 三 不 要 • 不要在食碟存放太多食物; • 不要将各种菜肴堆放在一起; • 不要将残渣放在桌上,应放在食碟前端。
水 杯 三 不 宜 • 不宜盛酒; • 不能倒扣; • 喝入口中的东西不能再吐回杯中。
应酬性、工作性、社交式 • 应酬性:只介绍姓名即可; • 工作性:应介绍姓名、工作单位及从事的具体工作; • 社交式:还应介绍兴趣、爱好、经历等。
他 人 介 绍 要 求 • 应在双方愿意认识的情况下介绍; • 介绍时应遵循“尊者优先”的原则; • 为他人作介绍时应热情、诚恳,手心向上; • 被介绍的双方应起立目视对方,显出高兴、专注的样子。
集 体 介 绍 的 要 求 • 双方地位相当时则将一人介绍给多人; • 一人地位高于多人时则先将多人介绍给一人; • 双方都人多时,则先介绍位卑者或先介绍主人。
握 手 的 要 求 • 尊者(长者、身份高者、女士、已婚者)先伸手; • 握手时应面带微笑,目视对方,含喧致意; • 握手时力度适当,时间得当(三秒为限); • 握手七忌:左手、争先恐后、戴手套(墨镜)、东张西望、左手插荷包里、洗手(揩手)、拒绝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