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507 Views
第九章 組織設計、競能、與生產科技. 學習目標 界定什麼是生產科技,以及生產科技如何與組織效能相關聯。 區別三種創造不同競能的生產科技。 指出如果組織要有效能,必須了解每一類別的生產科技如何搭配特定的組織結構。 了解生產科技如何影響組織文化。 了解生產科技的精進以及管理生產科技的新方法如何提升組織效能。. 9.1什麼是生產科技?. 生產科技 ( technology) 是技術、知識、能力、材料、機器、電腦、工具和其它設備等的組合,讓人們可以利用來轉換原物料成為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E N D
第九章 組織設計、競能、與生產科技 • 學習目標 • 界定什麼是生產科技,以及生產科技如何與組織效能相關聯。 • 區別三種創造不同競能的生產科技。 • 指出如果組織要有效能,必須了解每一類別的生產科技如何搭配特定的組織結構。 • 了解生產科技如何影響組織文化。 • 了解生產科技的精進以及管理生產科技的新方法如何提升組織效能。
9.1什麼是生產科技? • 生產科技 (technology) 是技術、知識、能力、材料、機器、電腦、工具和其它設備等的組合,讓人們可以利用來轉換原物料成為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 當人們在Ford, Mayo Clinic以及H&R Block 等公司利用他們的技術、知識、材料、機器等來生產汽車、醫治病人或是完成報稅的服務時,他們都是在使用生產科技以造成某些事物的改變,並增加價值。
9.2技術的複雜度:Joan Woodward的理論 • 當我們說生產科技可以被程式化時,係指轉換投入成為產出的流程可以事前設定,因此能將任務標準化,並使得工作程序成為可預測的。 • 技術複雜度 (technical complexity) 是指生產流程可被程式化進而可被控制和預測的程度,此乃將生產科技分類的重要構面。 • 高技術複雜度是指轉換過程可以事先設定,並完全自動化。當完全自動化時,執行的工作和產出都是標準化而且可被精確預測。 • 低技術複雜度是指轉換過程基本上係依賴人和他們的技能、知識,而非機器。
9.1.1小批量與單位生產科技 • 採用小批量與單位生產科技的組織係一次生產一種客製化或少量的產品。 • 這樣的組織包括︰傢俱製造業,設計並製造符合個別顧客品味的產品;印刷廠,為每一對新人印製所想要的婚宴邀請卡。 • 小批量與單位生產科技的技術複雜度最低,因為被用於轉換過程的任何機器都不如成員的能力和知識來得重要, • 因為工作流程無法預測、採客製化生產、以及依據訂單來製造,所以小批量生產科技需要較高的成本。 • 然而,彈性和回應各種顧客需要的能力卻讓此項生產科技非常適合生產新的或複雜的產品。
9.1.2大批量和大量生產科技 • 採用大批量或大量生產科技的組織生產大量的標準化產品,如汽車、刮鬍刀、易開罐和軟性飲料等。 • 這類組織包括Ford、Gillette、Crown Cork and Seal、以及Coca-Cola。採用大批量與大量生產科技時,由機器控制工作流程,使得任務可以被事先程式化而加以設定。 • 結果是工作被標準化,生產流程具有高度的可控制性。組織不再以一群高技術工人,只需要非技術工人在生產線上工作即可完成。 • 靠大批量與大量生產科技所提供的控制,能讓組織節省可觀的生產成本,因此可降低產品訂價。
9.1.3連續製程生產科技 • 連續製程生產科技的技術複雜度最高。採用連續製程的組織包括製造石油和化學相關產品的公司,如Exxon、Du Pont、以及釀酒業者。 • 在連續製程的生產流程中,轉換過程幾乎完全自動化和機械化,員工通常不直接參與轉換過程。 • 員工在生產上的角色主要在於監督工廠與機器,並確保工廠能有效率的運作。 • 連續製程的生產通常較大批量生產更具效率,因為連續生產的機械化和自動化的程度更高,因此更具可預測性,也更容易控制。
9.1.4技術複雜度與組織結構/1 • 小批量生產科技 • 生產活動主要依賴工作人員的技能和經驗。經常面對面地與共事者和顧客溝通。 • 最適合有機式結構。 • 大批量生產科技 • 由於規則和程序等正式化的作法是組織協調的主要方法。 • 所以機械式結構成為此類組織最適合用以控制工作活動的結構。
9.1.4技術複雜度與組織結構/2 • 連續製程生產科技 • 組織主要的控制問題在於能在意外事件釀成災難之前,加以控制和導正。 • 持續監督作業系統以確保每一成員遵守作業程序,是連續製程生產科技擁有最高聳的組織層級(六層)的原因。 • 同時,員工也如團隊般一起工作並因應意外狀況,所以相互調整成為最基本的協調手段。 • 為了要因應潛在的意外事件,組織需要具備快速和彈性回應的能力,因此,有機式結構十分適合用來管理連續製程生產科技。
9.1.5生產科技主導 • Woodward的研究結果指出,企業採用特定的生產科技時,為能有效運作,組織需要採用特定的組織結構。此種「生產科技決定結構」的看法即所謂的生產科技主導觀點 (the technological imperative)。 • 其它的研究者認為生產科技的確會對小型製造公司的結構產生重大影響,因為改善製造效率就是管理者最優先、最重要的工作; • 但是對於擁有5,000或50,000名員工的公司而言,如IBM等,其組織結構的設計不只是受到生產科技的影響。 • Aston Studies有名的一系列研究中,結論是:組織規模比生產科技更能決定組織結構的選擇。
9.2例行性任務和複雜性任務:PERROW 的理論 9.2.1任務變異性與任務可分析性 • 任務變異性 (task variability) 是指執行一項任務時出現例外的數目。 • 如在醫院手術室裡開刀的過程中,便有極高的機率會出現意外的問題和狀況。 • 任務可分析性 (task analyzability)是指為解決問題所需之研究活動的多寡。 • 如準備速食的任務是容易分析的:服務人員拿起飲料並放進袋子裡,接著加上薯條、漢堡等,然後將袋子的上方加以摺疊,最後再把裝好食物的袋子交給顧客。當中不需要任何的思考或判斷 。
9.2.2生產科技的四種類型/2 • 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遭遇的例外愈多,以及為解決每一個例外所花的時間和努力愈多,代表任務例行性愈低。 • Perrow以任務變異性和任務可分析性將生產科技區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 • 例行製造 (ROUTINE MANUFACTURING) 例行製造的特徵是任務變異性低和任務可分析性高。大批量生產是例行生產科技的代表。 • McDonald’s成本得以低於其它競爭者的原因之一,即是McDonald’s 經常性地精簡菜單上的選項,同時將工作活動標準化,以降低任務變異性和提高任務可分析性。
9.2.2生產科技的四種類型/3 • 手工藝 (CRAFTSWORK)採用手工藝生產科技,任務變異性低(只會遭遇有限的例外狀況),同時任務可分析性也低(需要高度的搜尋和研究活動來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 • 舉例而言,水管工人的主要任務是裝設或修理浴室或廚房中的水管,但因為每個房子有不同的設計,水管工人必需就每一個不同的情況來調整所採用的技術,尋求適合每一個房子的獨特方案。
9.2.2生產科技的四種類型/4 • 工程生產 (ENGINEERING PRODUCTION)任務變異性高,同時任務可分析性也高。 • 雖然工人所可能面對的例外狀況之種類及次數均多,但因為已發展建立良好的標準化程序來處理可能的例外狀況,而較容易找到解決方案。 • 如建築公司可能專業化於客製化百貨公司的建築,以滿足不同建造者的需要;一個國內工程團隊利用自己建造機場、水壩和水力發電廠等經驗和能力,來服務全世界的顧客。
9.2.2生產科技的四種類型/5 • 非例行性研究(NONROUTINE RESEARCH)具有高的任務變異性和低的任務可分析性,是最複雜和最不具例行性的生產科技。 • 高科技的研究發展活動是非例行性研究的典型例子。對於那些致力開拓人類生產科技知識領域的人們而言,沒有什麼事先包裝好的問題解答。 • 要建造一座完美的大橋(工程生產科技),有數千個步驟要一一遵守,但想發現AIDS的治療方法,卻沒有清楚定義的步驟可以採行。
9.3任務相依性:JAMES D. THOMPSON理論 • 探討任務相依性影響組織生產科技和結構的方式。 • 任務相依性 (task interdependence)係指不同組織任務彼此間的相關性。 • 當任務相依性低時,成員和部門均各自專業化,亦即他們各自工作,並獨立達成組織目標。 • 當任務相依性高時,成員和部門乃共同專業化,也就是他們彼此依賴,以獲得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投入和資源。
9.3.1中介生產科技和集合相依 • 中介生產科技 (mediating technology)是工作流程中的投入、轉換和產出活動可以被獨立個別地執行。 • 中介生產科技基於集合的任務相依性 ,代表組織的每個部分,不論是人、團隊或部門,都可以個別地對整個組織做出貢獻。 • 如在管理顧問公司或美髮沙龍,每一個顧問和美髮師都是獨立地工作,來解決顧客的問題,組織整體的成功決定於組織每一個成員的努力。 • 採用中介生產科技以完成活動,易於監督、控制和評估每個成員的績效。
9.3.2長聯結生產科技和順序相依 • 長聯結生產科技 (Long-linked technology),係指在投入、轉換和產出活動的工作流程中,各個活動必需依照特定順序進行。 • 每一個成員或部門的活動會直接影響另一個人或部門的活動,如大批量生產科技。 • 順序相依性的結果之一是在生產過程一開始的任何錯誤都會在後面的生產階段被放大。 • 可利用讓轉換過程標準化,也可以利用規劃和排程來管理投入、轉換和產出過程間的聯結。 • 為降低投入、轉換和產出階段的協調需求,組織可以利用如原物料存貨,製成品存貨。
9.3.3密集生產科技和交互相依 • 密集生產科技(Intensive technology)是指工作流程中的投入、轉換和產出活動無法清楚切割。 • 密集生產科技根基於交互任務相依性,意指所有成員和所有部門的活動是完全彼此交互依賴的。 • 籃球、足球運動都是交互相依的例子。 • 密集生產科技的特徵在於需要高度的協調,使得密集生產科技的管理成本高。 • 相互調整取代標準化或事先設定程序,成為主要的協調方法,因此產品團隊和矩陣式結構適用於密集生產科技,因為他們提供協調和分權控制,使各部門得以合作解決問題。
10.1從大量生產到先進的製造科技 10.2先進的製造科技:物料科技的創新 • 物料科技(materials technology)包括機器、其它設備、以及電腦等。物料科技的創新係來自以新的觀點來看待投入、轉換和產出活動間的聯結。 • 傳統的大量生產以持有存貨作為緩衝,來保護轉換過程免於受到投入和產出波動的影響。 • AMT 讓組織得以不需藉由存貨來降低不確定性,同時,可以發展快速調整和控制生產程序的能力,來消除持有投入或產出存貨的需要。
10.2.1電腦輔助設計 • 大量生產系統最主要的成本係發生在設計階段。如Ford的新世紀房車,the Mondeo,共計花費60億美元的開發成本。 • 傳統上,新零組件的設計需要相對較多的人力投入,來建構原型和量產模型,這一點非常類似小批量訂單生產的過程。 • 電腦輔助設計 (CAD)大幅簡化設計流程,讓工程師可以在電腦螢幕上設計新零組件或微電路, 然後只要按一個鈕,便可製造出一個實體的零組件。 • 例如Intel的工程師想知道新晶片的功能如何,可以很快也很便宜地進行實驗,然後微調修改。 • CAD讓大規模製造的公司以極低的成本提供客製化的產品設計。增強組織快速回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10.2.2電腦輔助物料管理/1 • 電腦輔助物料管理 (CAMM)用於管理流入轉換過程的原料和零組件、規劃主要生產排程、以及控制存貨。 • 傳統物料管理採用推的方式,是當生產控制系統下達準備接受原物料投入的指令時,材料即被獲准成為轉換過程的投入。然後,投入即依據預先決定的生產時程,被推進轉換過程。 • 電腦輔助物料管理則採用拉的方式。原物料是否投入轉換過程係決定於顧客訂單。只有當組織接到提供製成品以滿足顧客訂單的指令時,投入才會因為產出階段的拉力進入轉換過程。 • CAMM 讓組織得以整合公司的投入、轉換和產出活動。讓這些個別的活動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亦即提高任務的互依性。
10.2.2電腦輔助物料管理/2 • CAMM 也提高技術複雜度,因為CAMM創造一個聯結原物料與顧客的管道,讓投入、轉換和產出活動變成一個連續的過程。 • 因為高度的任務互依性和技術複雜度,以及伴隨CAMM所需的高度協調,組織有朝向有機式結構改變的必要,以提供組織額外需要的整合功能。 • 同樣地,CAMM協助組織得以採用低成本或差異化策略。控制生產過程中原物料流動的能力,讓組織得以避免有過多的存貨成本,並且可以有足夠的彈性來調整產品,以快速、輕易地回應顧客需求的改變。
10.2.3及時存貨系統 • 及時存貨系統 (just-in-time inventory system)要求生產所需的投入和零組件,只在需要的時候才被送到轉換程序進行的地點,不早送也不晚送,如此可使存料維持在一個極低的水平 。 • 零組件被放在箱中,當用完時,空的箱子連同看板上的請購單,會被送回供應商要求提供零組件。 • 及時存貨系統需要電腦輔助物料管理的配合,才能有效地運作,因為CAMM 提供與供應商間電腦化的聯結,以便於快速地傳遞資訊,進行組織和供應商間的協調。 • 及時存貨系統提高生產鏈上任務互依性、連續性,也提升整個系統的效率。
10.2.4彈性製造科技和電腦整合製造/1 • 彈性製造科技 (flexib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允許組織以極低甚至沒有額外的成本,生產許多不同種類的零組件。 • 每一台機器都能執行許多不同的加工指令,而且可以改變順序排列的機器之操作順序,生產出許多不同種類的產品。 • 關鍵的因素在於利用電腦控制系統,來避免改變加工指令所造成的成本增加。 • 電腦整合製造 (CIM) 得以藉由電腦軟體來控制加工機器,改變加工指令。
10.2.4彈性製造科技和電腦整合製造/2 • CIM 系統消除重新裝備機器的需要。在系統中有多個數值控制的加工機器,每一台機器都可以自動地生產多種的零組件。 • 它們均由一台主機所控制,主機是負責規劃各零組件在機器間的加工順序,以從各個機器所生產的各種零組件,裝配成不同的產品。 • 效果上,CIM 已具備交互相依生產與製造大範圍客製化產品的潛力。 • CIM 提高技術複雜度,也讓組織資源更有效率應用,因為它可加快工作的節奏,以及生產的速度。 • 藉由電腦整合製造,轉換過程已愈來愈像連續製程生產,而不是大量生產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