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943 Views
第 2 章 城市道路网 规划. 主要内容. 一、城市道路分类及分级 二、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 三、城市道路网规划主要技术指标 四、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五、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一、城市道路分类及分级. 城市道路网规划基本要求. 交通运输 城市用地布局及景观要求 市政公共设施布置 防灾救灾及公共活动紧急疏散. 城市道路的分类. 快速路 —— 完全为机动车辆服务,长距离快速交通 通 主干路 —— 以交通功能为主,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 通为主 次干路 —— 区域交通集散,兼有服务功能 通兼达
E N D
主要内容 • 一、城市道路分类及分级 • 二、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 • 三、城市道路网规划主要技术指标 • 四、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 五、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网规划基本要求 • 交通运输 • 城市用地布局及景观要求 • 市政公共设施布置 • 防灾救灾及公共活动紧急疏散
城市道路的分类 • 快速路——完全为机动车辆服务,长距离快速交通 通 • 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 通为主 • 次干路——区域交通集散,兼有服务功能 通兼达 • 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直接与两侧建筑连接 达
城市快速路 杭州德胜快速(80km/h) • 设中央分隔带 • 严格控制进出口 • 与其它道路相交采用立交 • 常采用高架形式
城市主干路 • 设计车速:40~60km/h • 行车道:4条以上 •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 北京市顺义区李遂镇主干路
城市次干路 • 设计车速:20~50km/h • 交通性次干路(混行交通) • 生活性次干路:商业街。
支路 • 设计车速:20~40km/h • 混行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 一般情况下,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街坊内部道路属于城市道路吗? 答:划分城市道路的前提是服务于城市交通,具有社会性。 街坊内部道路如校内、小区内道路不具备这个特点。 故不属于城市道路,不是支路。
各类城市道路的类别会有变化吗? • 答:城市道路有设计年限,其类别可能变化的。 由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 快、主干道20年,次干路15年,支路10~15年。
城市道路网的形成是城市的历史、地理及城市本身的性质、规模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分为: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链式、混合型等。 • 在特大、大城市中路网常常是根据实际情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简单路网型式组合而成。
方格网式(棋盘式)路网 • 适用于地势平坦的中小城市 • 划分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 • 交叉口多,对角线交通不便
放射环式路网 • 适用于大城市、特大城市 • 各分区与市中心的联系紧密 • 市中心交通压力大
自由式路网 • 适用于山丘城市 • 结合地形,与自然融合 • 秩序差,易形成畸形交叉
链式路网 • 适用于沿河带状组团式城市 • 多中心可分散交通流 • 纵向交通压力大
大中城市道路网密度指标表 小城市道路网密度指标表
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 现状交通调查、资料准备 • 道路系统初步方案设计及修改 • 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 (平面规划图、标准横断面图、竖向规划图)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评价 • 从技术性能、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综合评价 ① 路网中各类、各级道路的密度。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1:2:3:8。 ② 道路线型、断面布置 ③ 交叉口形式和间距 ④ 路面工程
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指导思想 城市道路不仅是城市交通的通道,具有交通性,也是城市居民购物、娱乐、散步、休憩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生活服务性和观赏性。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景观的骨架,是游人观赏城市景观的“导游线”;城市街道的景观又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应成为体现城市景观、历史文脉的宜人的公共空间。城市道路除了功能性规划设计外,还应引入城市设计的概念和方法,进行道路动态艺术环境的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 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和功能相适应 • 考虑道路使用者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 • 考虑综合效应 • 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原则
3 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方法与内容 1) 城市道路景观要素 主景要素 在道路景观中起中心作用的视觉对象,常用轴线、对景的方法表现 配景要素 在城市道路中对主景进行衬托,营造环境氛围的视觉对象,常用借景、呼应的手法表现
2) 城市道路景观系统规划的思路 (1)确定道路景观要素 (2)确定景观环境气氛 (3)景观系统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