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14 羧酸衍生物

§14 羧酸衍生物. 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14.1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 1 结构. Ester. Acid halide. ( F,Cl,Br,I). Acid anhydride. Amide. Nitrile. 除 腈具有碳氮三键 外, 酯、酰卤、酸酐、酰胺与羧酸一样,都有 羰基, 因羰基所连得 烃氧基、卤素、酰氧基和氨(胺)基 的吸电子能力不同, 故 羰基碳所带正电荷多寡不同 。. 1.2 羧酸衍生物 的结构比较. 结论:. 碳杂键都变短, 酰卤、酸酐变 化不明显。.

nola-wats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14 羧酸衍生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4 羧酸衍生物 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2. §14.1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 1 结构 Ester Acid halide (F,Cl,Br,I) Acid anhydride Amide Nitrile 除腈具有碳氮三键外,酯、酰卤、酸酐、酰胺与羧酸一样,都有羰基, 因羰基所连得烃氧基、卤素、酰氧基和氨(胺)基的吸电子能力不同, 故羰基碳所带正电荷多寡不同。

  3. 1.2 羧酸衍生物 的结构比较 结论: 碳杂键都变短, 酰卤、酸酐变 化不明显。

  4. 解释:原因有二:其一,碳的的杂化方式不同(SP2);解释:原因有二:其一,碳的的杂化方式不同(SP2); 其二,羧酸衍生物的偶极结构。 根据键长判断,酰胺的这种偶极结构含量加多,酯次之,酸酐、酰卤最少。

  5. 1.3 酰胺的结构特性 实验事实: 温度升高时,该处信号转变成一个6H的单峰。 3H 3H 1H 结论:酰胺中C-N键具有双键的性质(有人将其称为1.5键)。

  6. 1.4 腈的结构 腈中碳为SP杂化,碳氮间为三键,与炔键相似。

  7. 2 命名 2.1 酰卤的命名: 在命名时可作为酰基的卤化物,在酰基后加卤素的名称即可。 普通命名法: -溴丁酰溴 对氯甲酰苯甲酸 IUPAC 命名法: 2-溴丁酰溴 4-氯甲酰苯甲酸

  8. 2.2 酸酐的命名 单酐:在羧酸的名称后加酐字; 混酐:将简单的酸放前面,复杂的酸放后面再加酐字; 环酐:在二元酸的名称后加酐字。 普通命名法: 醋酸酐 乙丙酸酐 丁二酸酐 IUPAC 命名法: 乙酸酐 乙丙酸酐 丁二酸酐

  9. 2.3 酯的命名 酯可看作将羧酸的羧基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产物。命名时把羧酸名称放在前面,烃基的名称放在后面,再加一个酯字。内酯命名时,用内酯二字代替酸字并标明羟基的位置。 普通命名法: 醋酸苯甲酯-甲基--丁内酯 IUPAC 命名法: 乙酸苯甲酯2-甲基-4-丁内酯

  10. O O ( C H ) C H C N H C H C H C H C H C N ( C H ) 3 2 3 2 2 3 2 2 - M e t h y l p r o p a n a m i d e d i m e t h y l p e n t a n a m i d e 2.4 酰胺的命名 命名时把羧酸名称放在前面将相应的酸字改为酰胺即可; N,N- 普通命名法: 异丁酰胺 N,N-二甲基戊酰胺 IUPAC 命名法: 2-甲基丙酰胺 N,N-二甲基戊酰胺

  11. 2.5 腈的命名 腈命名时要把CN中的碳原子计算在内,并从此碳原子开始编号;氰基作为取代基时,氰基碳原子不计在内。 普通命名法: -甲基戊腈 -氰基丁酸 己二腈 IUPAC 命名法: 3-甲基戊腈 2-氰基丁酸 己二腈

  12. §14.2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1 物理性质 低级的酰氯和酸酐是有刺鼻气味的液体,高级的为固体; 低级的酯具有芳香的气味,可作为香料;十四碳酸以下 的甲酯和乙酯均为液体; 酰胺除甲酰胺外,由于分子内形成氢键,均是固体; 而当酰胺的氮上有取代基时为液体; 羧酸衍生物可溶于有机溶剂; 酰氯和酸酐不溶于水,低级的遇水分解; 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低级酰胺可溶于水。

  13. 2 光谱性质

  14. §14.3 酰基碳上的加成-消去反应 1 通式 离去基团 2 机理

  15. 3 影响反应的因素: 反应第一步为亲核加成,羰基碳的 构型由面型转变为体型, 由此可推知:羰基碳的正电性越大,其周围空间位阻越小, 反应越容易进行;第二步为消去反应,即离去基团越易离去, 反应越容易进行。 离去基团的离去能力顺序 羧酸衍生物的羰基活性顺序 More reactive Less reactive

  16. 4 羧酸衍生物中羰基碳的反应 氨解 醇解 还原 与金属的反应 水解

  17. Some nucleophilic acyl substitutions of acid chloride

  18. §14.4酯的水解和热解 1 碱性水解(皂化)---机理的提出 机理1 -----亲核取代 烷氧断键

  19. 机理2 ---亲核取代 酰氧断键

  20. 机理3-----加成消去

  21. 证明方法 ⑴ 动力学研究; ⑵ 同位素跟踪;⑶ 手性醇的构型变化。 动力学研究主要解决反应的级数问题, 即对于分步反应, 那步是速控步骤。同位素跟踪及手性醇的构型是否改变主要 解决是酰氧断键还是烷氧断键的问题。 实验事实 动力学结果: 水解反应速度与酯的浓度、碱的浓度成正比。

  22. 同位素追踪结果: 该结果表明:酯的水解为酰氧断键。 手性醇的构型是否转变的实验结果: 如果烷氧断键的话,手性碳应为碳正离子,进而发生消旋化, 而实验结果是:手性醇的旋光纯度与酯的旋光纯度基本相等, 所以,其水解为酰氧断键。

  23. 同位素追踪结果: 证明:酰氧断键; 加成消去历程。

  24. 2 酯的酸性水解 机理: 如何证明这一机理?

  25. 测定未反应酯中同位素丰度减少,证明了经历了四面体构型。测定未反应酯中同位素丰度减少,证明了经历了四面体构型。

  26. 三级醇水解的特殊机理:-----烷氧断键

  27. 3 酯的热解(裂) 讨论:ⅰ机理: 六元环过渡态—顺式消去 ⅱ 在过渡态中,为重叠式构像,据此可推知烯烃的构型;

  28. 例: 较稳定 的构象 主要产物

  29. ⅲ当α-c两侧都有β-H时,以空阻小,酸性大的β-H被消除为主要产物.ⅲ当α-c两侧都有β-H时,以空阻小,酸性大的β-H被消除为主要产物. ⅳ 荒原酸酯的消去也是顺式消去。 荒原酸酯

  30. 黄(荒)原酸 烷基黄原酸甲酯 烷基黄原酸钠 黄原酸 制备: CH3I ROH + CS2 + NaOH

  31. §14.5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 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一、乙酰乙酸乙酯 (一)制备 讨论:ⅰ 克莱森(Claisen condensation) 缩合:具有-活泼氢的酯,在碱的作用下,两分子酯相互作用,生成β-羰基酯,同时失去一分子醇的反应,分子内的相应反应称迪克曼Dieckman缩合。

  32. ⅱ 机理

  33. (二)性质 1.互变异构现象

  34. (1)生成的烯醇式稳定的原因 1°形成共轭体系,降低了体系的内能。 2°烯醇结构可形成分子内氢键(形成较稳定的六元环体系) (2)其他含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互变异构体中烯醇式的含量。 2.亚甲基活泼氢的性质 (1)酸性 乙酰乙酸乙酯的α-C原子上由于受到两个吸电子基(羰基和酯基) 的作用,α-H很活泼,具有一定的酸性,易与金属钠、乙醇钠作用 形成钠盐。

  35. (2)钠盐的烷基化和酰基化 活泼亚甲基的烷基化(α-烷基化): 讨论:① R最好用1°,2°产量低,不能用3°和乙烯式卤代烃。 ② 二次引入时,第二次引入的R′要比R活泼。 ③ RX也可是卤代酸酯和卤代酮或环氧乙烷。 ④ 用于酮、1,3-; 1,4-; 1,5-二氧化碳架的建造。

  36. 活泼亚甲基的酰基化(α-酰基化):

  37. 3.酮式分解和酸式分解 酮式分解乙酰乙酸乙酯及其取代衍生物与稀碱作用,水解生成 β-羰基酸,受热后脱羧生成甲基酮。故称为酮式分解。 酸式分解乙酰乙酸乙酯及其取代衍生物在浓碱作用下,主要发 生乙酰基的断裂,生成乙酸或取代乙酸,故称为酸式分解。

  38. 酮式分解 来源于丙酮的骨架乙酰乙酸乙酯

  39. 酸式分解:

  40. (三)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用于酮;β-酮酸; 1,3-; 1,4-; 1,5-二氧化碳架; 环状碳骨架的建造。 例1: 以乙酸乙酯为原料合成4-苯基-2-丁酮 【拟合成分析】

  41. 合成: 例2: 选用不超过4个碳的合适原料制备 卤代烃应该是:1,4-二溴代丁烷

  42. 合成:

  43. 解释:

  44. 例4: 选用合适的原料制备下列结构的化合物。 合成:

  45. 练习:如何利用乙酰乙酸乙酯合成下列化合物。练习:如何利用乙酰乙酸乙酯合成下列化合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