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72 Views
细菌的分布及其分离鉴定.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 张文卿、 丁守怡、吕锐、孟林.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守则. 学生进实验室应穿好实验室专用隔离衣;与实验无关物品不准带入实验室,所有实验材料严禁带出实验室。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及饮食。 严格操作规程,杜绝生物安全事故。污染标本及使用过的有菌器材放于指定的消毒缸内,统一进行消毒处理。需要培养的物品做好标记,放于指定培养箱内。 如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有菌材料溅出、污染环境或化学药品灼伤等意外情况,应立即报告老师,以便及时处理。.
E N D
细菌的分布及其分离鉴定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 张文卿、 丁守怡、吕锐、孟林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守则 • 学生进实验室应穿好实验室专用隔离衣;与实验无关物品不准带入实验室,所有实验材料严禁带出实验室。 •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及饮食。 • 严格操作规程,杜绝生物安全事故。污染标本及使用过的有菌器材放于指定的消毒缸内,统一进行消毒处理。需要培养的物品做好标记,放于指定培养箱内。 • 如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有菌材料溅出、污染环境或化学药品灼伤等意外情况,应立即报告老师,以便及时处理。
6. 爱护仪器设备,不经老师批准,不准自行接通、断开电源或拆卸仪器。对仪器设备造成人为损坏的,要酌情赔偿。实验结束后,仪器设备状态复原。 • 实验结束后,清洁台面、所有循环使用器材复原;安排值日生打扫卫生;检查水、电、门、窗等设施,并经实验室负责人检查认可。 • 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脱隔离衣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一、细菌的分布 细菌广泛地分布于土壤、空气、水等自然界环境和人类、动物、植物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自然界中,微生物极少单独存在,各种不同的微生物种群与其周围的环境及寄生的宿主噢你共同构成生态系。
医学微生态学(Medical microecology): •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即研究微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与其宿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 医学微生态学:研究寄居在人体表和腔道粘膜表面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以及微生物、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学科。 • 医学微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正常微生物菌及其在特定条件下引起机会感染的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
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flora of bacteria or normal flora) 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中(眼结膜,口腔、鼻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不同种类和数量及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理作用 生物拮抗 营养作用 正常微生物群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 抑癌作用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 •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或条件致病性感染(conditioned infection): 由正常微生物群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发生定位转移或菌群失调等条件下引起的感染。 • 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或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 : 能够引起机会性感染的所有微生物。
感染的条件 特定条件 正常微生物群 条件致病菌 菌群失调 免疫功能低下 致病条件 定位转移
致病菌的分布 肉类中致病菌的分布
实验目的 • 了解细菌的分布特征。 • 建立无菌概念, 了解无菌操作的基本规范。 • 了解细菌分离、鉴定的基本程序。 • 初步了解科研工作的程序及论文写作要素。
实验程序 皮肤 呼吸道 标本采集 普通培养基 细菌分离 血培养基 可疑致病菌落 纯培养 菌落特征 生化、血清学、 成份检测 鉴定 G 染色 药敏及动物实验
本次实验内容 血培养基 用力咳2-3次 任一物品涂抹 普通培养基
普通培养基 土壤标本画线分离 空平皿 自来水1ml (10 -1~ -5) 45℃普通琼脂培养基倾注
平板划线分离: 分区划线 colony 放射划线 连续划线
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情况描述 • 大小:(大、中、小) • 形态:(边缘、表面、湿润度等): • 颜色: • 溶血现象:(α、β、γ)
细菌的形态学观察 动力观察 不染色 标本 革兰染色、抗酸、albert 单染色 染色 标本 复染色 特殊染色 鞭毛、芽孢、荚膜
革兰染色(Gram stain) • 原理: • 步骤: • 意义: 鉴别细菌 选择抗菌药物 研究细菌致病性
结晶紫1min 卢戈碘 1min 革兰染色 95%乙 醇30s 稀释复红 30s
科研论文撰写要素 • 引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材料和方法:标本来源。 主要实验材料(试剂、仪器等)。 实验方法。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附:研究生论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