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43 Views
清洁生产. 资源环境 系 环境监测 教研室.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怀疑过去环境对策的不完备性,认识到单纯依靠末端治理工业污染的弊病和局限性。深入讨论环境对策,人们日益认识到:通过污染物的源削减预防污染,比在废物产生后进行治理有更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消除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可以不必建设或少建设污染控制设施,减少污染治理的一次性投资和运转费用,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预防污染通过源削减和环境安全的回收利用,使废物最少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E N D
清洁生产 资源环境系 环境监测教研室
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怀疑过去环境对策的不完备性,认识到单纯依靠末端治理工业污染的弊病和局限性。深入讨论环境对策,人们日益认识到:通过污染物的源削减预防污染,比在废物产生后进行治理有更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消除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可以不必建设或少建设污染控制设施,减少污染治理的一次性投资和运转费用,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预防污染通过源削减和环境安全的回收利用,使废物最少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怀疑过去环境对策的不完备性,认识到单纯依靠末端治理工业污染的弊病和局限性。深入讨论环境对策,人们日益认识到:通过污染物的源削减预防污染,比在废物产生后进行治理有更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消除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可以不必建设或少建设污染控制设施,减少污染治理的一次性投资和运转费用,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预防污染通过源削减和环境安全的回收利用,使废物最少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如今,清洁生产己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议题,清洁生产的概念贯穿于1992年巴西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之中,被公认为是一项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环境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将成为21世纪工业发展的新模式。 • 清洁生产概念的出现虽然是10来年的事情,但其包含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却早已被若干发达和较发达国家采用,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如污染预防、废物最少化、废物减量化、清洁工艺、清洁生产、源削减、源控制等几十种。
一、清洁生产的定义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该法的第一章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这一定义概述了清洁生产的内涵、主要实施途径和最终目的。
联合国环境署对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之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原料的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联合国环境署对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之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原料的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的内容 • (1) 清洁的能源 • 采用各种方法对常规的能源如煤采取清洁利用的方法,如城市煤气化供气等;对沼气等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各种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
(2) 清洁的生产过程 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 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 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 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 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 完善的管理。
(3) 清洁的产品 产品设计应考虑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产品的包装合理;产品使用后易于回收、重复使用和再生;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合理。
推 行 清 洁 生 产 的 意 义 • 1994年全国工业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 • 项 目 排 放 量 • 化学耗氧量 681万吨 • 重金属 1697吨 • 石油类 55748吨 • 挥发酸 5442吨 • 氰化物 2548吨 • 砷 1038吨
存在问题 • 1.很多企业领导至今对清洁生产的战略性认识仍然不足。尚没有认识到应当把清洁生产作为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没有真正把污染预防贯穿于产品设计开发及其生产过程中。 • 2. 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特别是还没有克服长期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经营,通过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影响。往往仅侧重于污染物的处理,生产管理与环境保护互不相干,也没有将环境保护设施的管理与生产设施的管理等同对待。由于企业领导狭隘的环保认识模糊了清洁生产预防污染的积极内涵。
3. 至今为止,推行清洁生产的努力基本上停留在企业层次上,只有个别行业,如化工行业、冶金行业制定了本行业推行清治生产的计划,在企业层次上实施清治生产又往往以开展清洁生产审计作为唯一形式,而清洁生产审计人员的数量非常有限,难以使这项工作达到较大的规模。企业通过审计所实施的方案大多停留在无费和低费方案上,缺乏大的资金投入来实现中高费方案。 • 4. 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清洁生产活动基本上是依靠国际合作项目提供的经费,而这些经费的相当部分是用于国外专家的开支。由于各级政府没有必要的经费投入,方法学研究、人员培训、信息传播、技术支持等工作一直不能提高到应有的水平和规模。有试点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少有工作质量的提高。
清洁生产的方法 • (1)合理布局,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产品结构,以解决影响环境的“结构型”污染和资源能源的浪费。同时,在科学区划和地区合理布局方面,进行生产力的科学配置,组织合理的工业生态链,建立优化的产业结构体系,以实现资源、能源和物料的闭合循环,并在区域内削减和消除废物;
(2)在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时,优先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替代原有毒性较大的原辅材料,以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2)在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时,优先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替代原有毒性较大的原辅材料,以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3)改革生产工艺,开发新的工艺技术,采用和更新生产设备,淘汰陈旧设备。采用能够使资源和能源利用率高、原材料转化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新工艺和设备,代替那些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优化生产程序,减少生产过程中资源浪费和污染物的产生,尽最大努力实现少废或无废生产;(3)改革生产工艺,开发新的工艺技术,采用和更新生产设备,淘汰陈旧设备。采用能够使资源和能源利用率高、原材料转化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新工艺和设备,代替那些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优化生产程序,减少生产过程中资源浪费和污染物的产生,尽最大努力实现少废或无废生产;
(4)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资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消除废物的产生,实现清洁生产;(4)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资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消除废物的产生,实现清洁生产;
(5)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多地采用物料循环利用系统,如水的循环利用及重复利用,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排污的目的。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减少污染物排放;(5)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多地采用物料循环利用系统,如水的循环利用及重复利用,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排污的目的。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减少污染物排放;
(6)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示范和推广无废、少废的清洁生产技术装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提高工艺技术装备和水平,通过重点技术进步项目(工程),实施清洁生产方案;
(7)强化科学管理,改进操作。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工业污染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生产过程管理不善造成的,只要改进操作,改善管理,不需花费很大的经济代价,便可获得明显的削减废物和减少污染的效果。主要方法是:落实岗位和目标责任制,杜绝跑冒滴漏,防止生产事故,使人为的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减至最小;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运行率;开展物料、能量流程审核;科学安排生产进度,改进操作程序;组织安全文明生产,把绿色文明渗透到企业文化之中等等。推行清洁生产的过程也是加强生产管理的过程,它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工业生产管理的内涵;(7)强化科学管理,改进操作。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工业污染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生产过程管理不善造成的,只要改进操作,改善管理,不需花费很大的经济代价,便可获得明显的削减废物和减少污染的效果。主要方法是:落实岗位和目标责任制,杜绝跑冒滴漏,防止生产事故,使人为的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减至最小;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运行率;开展物料、能量流程审核;科学安排生产进度,改进操作程序;组织安全文明生产,把绿色文明渗透到企业文化之中等等。推行清洁生产的过程也是加强生产管理的过程,它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工业生产管理的内涵;
(8)开发、生产对环境无害、低害的清洁产品。从产品抓起,将环保因素预防性地注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并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8)开发、生产对环境无害、低害的清洁产品。从产品抓起,将环保因素预防性地注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并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可分为六大类: •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 产品指标; • 污染物产生指标; •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 环境管理指标。
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 一、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 (1)指标对比法:根据我国己颁布的清洁生产标准,或参照国内外同类装置的清洁生产指标,对比分析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 (2)分值评定法:将各项清洁生产指标逐项制定分值标准,再由专家按百分制打分,然后乘以各自权重值得总分,然后再按清洁生产等级分值对比分析项目清洁生产水平。
二、清洁生产分析的程序 用指标对比法进行清洁生产分析的程序如下: (1) 收集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可参考,可与国内外同类装置清洁生产指标作比较。 (2) 预测环评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值。 (3) 将环评项目的预测值与清洁生产标准值对比。 (4) 得出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5) 提出清洁生产改进方案和建议。
第六节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在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要求 • 一、原则 (1)应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对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有关内容加以补充和完善 (2)大型工业项目可在环评报告书中单列“清洁生产分析”一章,专门进行叙述;中、小型且污染较轻的项目可在工程分析一章中增列“清洁生产分析”一节。 (3)清洁生产指标项的确定要符合指标选取原则,从六类指标考虑并充分考虑行业特点。
(4)清洁生产指标数值的确定要有充分的依据。调查收集同行业多数企业的数据,或同行业中有代表性企业的近年的基础数据,作参考依据。 (5)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的描叙应真实客观。 (6)报告书中必须给出关于清洁生产的结论及所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方案建议。
二、内容 (1)选取清洁生产指标过程和确定清洁生产指标数值,指标数值确定的参考技术数据,数据来源,它的可靠性。 (2)建设项目所能达到的清洁生产各个指标的描叙。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对资源能源利用,生产工艺和装备选择,产品指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污染物产生的深入分析,确定环评项目相应各类清洁生产指标数值。
(3)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通过将预测值与同类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值进行对比,给出简要的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4)清洁生产方案建议。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清洁生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清洁生产案例 • (1)澳大利亚国家纺织厂:回收与再利用废水,在实施了50多个低成本和无成本方案后,染色成品提高近60%,且减少了44%的污水排放量,获经济效益132.7万澳元。 • (2) 澳大利亚霍尔顿发动机公司:实施清洁生产,对清洁生产技术投资6.8万美元,降低了50%的化学冷却剂消耗,每年减少10000L废品;装置“金属干燥器”使公司当场回收金属屑300 t,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成本50万美元。由于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公司还节约煤气成本15%,每年电费开支降低1300万澳元,减少CO2排放量达28850 t。 • (3) 某乳制品行业 清洁生产案例 • (4) 某化工厂(中国)清洁生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