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k likes | 1.3k Views
第三节 代型制备与修整. 口腔教研室. 导入语. 固定修复体的制作都要在工作模型上进行,而为了便于制作,还要将工作模型制作成可卸式代型。可以这样讲:工作模型和可卸式代型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修复体的质量。另一方面,工作模型的修整和可卸式模型的制作也是各级修复工和修复技师的基本功。因此,这一章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很重要的。. 学习目标. 1 、知道工作模型和代型的要求; 2 、学会可卸式代型的制作方法; 3 、学会代型的修整。. 合格的工作模型应具备的条件. 1 、能够准确复制预备体及相应牙体的形态结构; 2 、上下颌模型间必须有准确稳定的咬合关系;
E N D
第三节代型制备与修整 口腔教研室
导入语 固定修复体的制作都要在工作模型上进行,而为了便于制作,还要将工作模型制作成可卸式代型。可以这样讲:工作模型和可卸式代型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修复体的质量。另一方面,工作模型的修整和可卸式模型的制作也是各级修复工和修复技师的基本功。因此,这一章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很重要的。
学习目标 1、知道工作模型和代型的要求; 2、学会可卸式代型的制作方法; 3、学会代型的修整。
合格的工作模型应具备的条件 1、能够准确复制预备体及相应牙体的形态结构; 2、上下颌模型间必须有准确稳定的咬合关系; 3、必须复制出与修复有关的软硬组织外形; 4、预备体及其邻牙、对颌牙上不能有任何气泡缺损及其它瑕疵; 5、全牙列的咬合接触区不能有影响咬合的石膏瘤。 6、工作模型有足够的厚度(牙列颈缘距模型底部有1~1.5cm)
合格的代型应具备的条件 1、精确反应预备基牙的情况; 2、预备基牙的各个牙面必须完整无气泡和缺陷; 3、预备体边缘龈方的牙体组织应清晰可见,且有0.5~1mm的可辨认宽度; 4、代型颈缘线应准确、清晰,可向根方延伸0.5mm; 5、代型应有足够高度。
定 义: 可摘(卸)代型是指将需要制作熔模的患牙或基牙的模型可从整体的压列模型上分离取下的模型.
可摘代型的优点 1、精确度高 2、便于各种技术操作
理想的可卸式代型的标准 1、能够精确复位; 2、就位后保持稳定不动; 3、不妨碍上合架。
可卸式代型技术的类型 1、直形复位钉系统(灌注模型直接加钉) 2、弯形复位钉系统 3、微型钉套管系统(模型打孔加钉) 4、托盘代型系统(Di-Lok牙托)
制作方法 灌注工作模型直接加钉技术 工作模型打孔加钉技术 Di-Lok牙托技术
工作模型打孔加钉技术操作流程 制取模型 灌注工作模型 修整模型 粘固复位钉及固位装置 形成复位及固位钉孔 加模型底座 分割模型 分离代型 修整代型 涂步间隙涂料
1.制取印模 • 使用藻酸盐弹性印模材料或硅橡胶印模材料取患牙(或基牙)印模及对颌牙列印模。
2.灌注工作模型 • 印模用水清洗干净后,用气枪吹干印模内的水分,按一定的粉液比例调拌硬质石膏,在震荡器的震荡下,将石膏注入印模内
3. 修整模型 修整模型四周和底部。要求底部与合平面平行,修整后的模型底部距离牙列颈缘约10mm;舌侧多余石膏应磨除,形成马蹄状。
4.形成复位钉孔及固位钉孔 • 用铅笔在修整好的模型上需制作成可卸部分的患牙(或基牙)及邻牙的颊、舌面各画出一条牙体长轴中线延伸到模型基底面,确定两条线的中点部位为安放复位钉的位置。然后在直机头上安装500号裂钻(或球钻)分别打孔,注意方向应与牙体长轴一致,深度为5mm,不可过深,以免造成模型牙冠穿孔
5.粘固复位钉及固定装置 • 所有的孔打好后,用气枪吹净孔内的粉末,在孔内滴入502胶加硬质石膏粉,将复位钉及固定装置粘固于孔内
6.安装复位钉套管及设置标志物 • 待粘固复位钉及固定装置的502胶完全结固后,套上复位钉套管,对需形成可卸部分的底部石膏表面涂敷油性分离剂,以便于分离。同时在复位钉末端部位粘附2~3mm的小蜡球,以作为钉的标志,同时亦可防止加上的底座石膏糊时进入套管内
7.加模型底座 • 调拌适量硬质石膏,在震荡器的震荡下注入模型底座成型器中,再取少许石膏糊剂,加到需形成可卸部分的底部,确保可卸部分的底部与后加入的石膏糊之间无间隙或气泡存在,使可卸部分有一个良好的基底部分。然后将工作模型压入模型底座成型器中,使复位钉接触最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