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874 Views
交流电路基本测量.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相关知识 实验标准报告. 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常用交流仪表的使用方法。 掌握测量交流元件参数的基本方法。 掌握单相调压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三表法(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测量交流参数 电阻器、电容器参数的测量元件参数电路 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线圈是交流电路中常用 的元件。在低频时,如滑线电阻,其导线中的电感 及匝间的分布电容可以忽略,看成纯电阻;电容的 引线电感及介质损耗均可忽略,可以看作纯电容。.
E N D
交流电路基本测量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仪器 • 实验步骤 • 实验报告要求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相关知识 • 实验标准报告
实验目的 • 学习并掌握常用交流仪表的使用方法。 • 掌握测量交流元件参数的基本方法。 • 掌握单相调压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 三表法(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测量交流参数 • 电阻器、电容器参数的测量元件参数电路 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线圈是交流电路中常用 的元件。在低频时,如滑线电阻,其导线中的电感 及匝间的分布电容可以忽略,看成纯电阻;电容的 引线电感及介质损耗均可忽略,可以看作纯电容。
纯电阻器和电容器的测量电路见图5.7.1。相比较而言,由于电感线圈是可以等效成电感与电阻的串联。因此,其参数的测量稍有不同。纯电阻器和电容器的测量电路见图5.7.1。相比较而言,由于电感线圈是可以等效成电感与电阻的串联。因此,其参数的测量稍有不同。 在正弦稳态时,电阻的电压与电流同相位,关系为: 电阻器吸收的平均功率为: 根据上述电压、电流与功率的关系,通过图5.7.1的实验电路,可测定电阻器的阻值。
在正弦稳态时,电容的电压相量滞后电流相量 90°,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为: (I、U读数为有效值)。 电容器吸收的平均功率为零。通过图5.7.1电路 可测得电容参数
电感线圈参数的测定 在低频时,电感线圈的匝间分布电容可以忽略, 它的等效参数由电感线圈的导线电阻和电感 L组成: 。 通过图5.7.1电路可测得电压U、电流 I 及功率 P 后,经下列公式计算,可获取相应的电感线圈的参 数。
三电压表法测定电感线圈的参数 将电感线圈与一个可变电阻器串联,其测量电 路如图5.7.2所示。选取适当的电阻值,测出电压 U、U1、U2,以及电流 I 的值。根据电路中各电压 间的相量关系如图5.1.3所示,可求得:
阻抗参数的测定与电抗性质的测定 电阻器、电容器及电感线圈串联后,其复阻抗为: 通过图 5.7.1的电路测量,测得U、I、P的值,通过 计算得到 和X的值。电抗X的正负可根据XL和XC的 大小决定。 若XL>XC,则复阻抗为感性,否则复阻抗为容性。
实验仪器 • 电工实验台1台 • 自耦调压变压器1只 • 交流电流表1只 • 交流电压表3只 • 单相功率表1只 • 滑线电阻器1只 • 电感线圈1只 • 可调电容相1只
实验步骤 • 定值电阻器的测量 用图5.7.1所示电路,测定电阻器的电阻值。调节自 耦调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使电流表的读数为0.50A、 0.75A、1.0A时,测出U、P后,分别由R=U / I及 R=U2/P计算出电阻的阻值,并加以比较。
测定电容器的电容值,并观察功率表有无读数 调节自耦调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使电压表的 读数分别180V、200V、220V,测量 I 和 P ,计算 电容器的电容值。
测定电感器的电感量 调节调压器的输出电压,使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 0.50A 、0.75A、1.0A时。测量U和 P,计算电感器的 阻抗值。
复阻抗的测定 将任务1—3的负载(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 串联后作为复阻抗,调节调压器的输出电压,使电流 表的读数分别为0.50A、0.75A、1.0A,测量复阻抗的 总功率、总电压、电阻器电压、电容器电压和电感器 电压。
用三电压表法测量电感器的电感量 按图5.7.2接线(电感器内的铁芯位置与任务3一 致),调节调压器使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0.5A、 0.75A、1.0A时测量调压器输出电压U、电阻器电压 U1和电感器电压U2。
实验报告要求 • 计算电阻器阻值、电容器的电容量、电感器的内阻和电感量、复阻抗的阻抗值。 • 根据任务4测量所得的数,画出U、UR、UC、UL与 I的相量图。
实验现象 • 当负载为电阻、电感和复阻抗时,随着电流增大,功率表的读数增大。 • 当负载为电容时,功率表的读数为零。
实验结果分析 • 在用三表法测量的负载的交流参数时,是否可用功率因数表代替功率表?为什么? 答:可以用功率因数表代替功率表,因为 • 除本实验任务4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测定负载的性质?如有,请详细说明。 答:可以用并联适当电容的方法测定负载的性质。并联电容后总电流减小,则负载为感性;总电流增大,则负载为容性。
实验相关知识 • 预习知识及要求 • 相关知识点 • 注意事项
预习要求 • 掌握阻抗、阻抗角及相位差的概念 • 预习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单相功率表及自耦变压器的使用方法。
相关知识点 电阻及其交流参数 电感及其交流参数 电容及其交流参数 电路的交流参数 电路中的功率
注意事项 • 分清电源的相线和中线。 • 电源合上前,必须将调压器的输出调至零位,可调电容箱的电容量至零。通电后,从零开始增加输出电压;使用完毕后,先将输出电压调至零位,然后断开电源。 • 实验过程中,电感器内的铁芯位置应保持不变。 • 严禁带电改接线路。 • 实验时,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能接触金属裸露部分,以免造成伤害事故。
实验标准报告 一、实验目的 • 学习并掌握常用交流仪表的使用方法。 • 掌握测量交流元件参数的基本方法。 • 掌握单相调压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 用三电表法测量定阻电阻的交流参数。 • 用三电表法测量电容的交流参数。 • 用三电表法测量电感线圈的交流参数。 • 用三电表法测量复阻抗的交流参数,并判断阻抗性质。 • 用三电压表法测量电感线圈的内阻和电感量。
三、实验仪器 电工实验台 1台 单相调压器 1只 交流电流表 1只 交流电压表 1只 单相功率表 1只 滑线电阻器 1只 电感线圈 1只 可调电容相 1只
四、实验用详细电路图 1.三电表法测量电路
五、实验原理及计算公式 1.电阻: 在正弦稳态时,电阻的电压与电流同相位,关 系为: 。 电阻器吸收的平均功率为:
2.电容: 在正弦稳态时,电容的电压相量滞后电流相量 90°,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为: (I、U读数为有效值) 。 电容器吸收的平均功率为零,因此 。
3. 电感: 在低频时,电感线圈的匝间分布电容可以忽 略,它的等效参数由电感线圈的导线电阻和电感 L 组成: 。经下列公式计算, 可获取相应的电感线圈的参数。
5.阻抗参数的测定与电抗性质的测定 电阻器、电容器及电感线圈串联后,其复阻抗 为: 通过计算得到和 X 的值。电抗 X 的正负可根据XL 和XC的大小决定。若XL > XC,则复阻抗为感性,否 则复阻抗为容性。
表 5.7.1 定值电阻器的测量 六、实验数据记录
七、实验结果计算: 三电表法测量交流参数: 1.电阻值:102.9 /Ω(平均值) 2.电容容量:12.12 /μF(平均值) 3.电感线圈:内阻:13.5 /Ω电感:0.345 /H 三电压表法测量电感受线圈参数: 内阻:13.8 /Ω电感:0.386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