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564 Views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粉体粒度分析. 粉体,即固体颗粒的集合体。. 颗粒尺寸的大小: 颗粒最重要的几何特征参数 表征颗粒尺寸的主要参数: 粒径,粒度,及粒度分布 粒径: 以单个颗粒为对象,表征单颗粒几何尺寸的大小 粒度: 以颗粒群为对象,表征所有颗粒在总体上几何尺 寸大小的概念。. 粉体粒度分析. 粒度测量方法主要包括: 直接观察法: 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静态图像分析法; 筛分法: 振动筛分,音波筛分法;
E N D
武 汉 理 工 大 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粉体粒度分析 粉体,即固体颗粒的集合体。 颗粒尺寸的大小:颗粒最重要的几何特征参数 表征颗粒尺寸的主要参数:粒径,粒度,及粒度分布 粒径:以单个颗粒为对象,表征单颗粒几何尺寸的大小 粒度:以颗粒群为对象,表征所有颗粒在总体上几何尺 寸大小的概念。
粉体粒度分析 粒度测量方法主要包括: 直接观察法: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静态图像分析法; 筛分法:振动筛分,音波筛分法; 沉降法:比重计、比重天平、沉降天平、光透过和X光透过等 重力沉降法;或光透过和X射线透过等离心力沉降法; 激光法:激光衍射、激光散射和激光光子相干法; 电感应法:小孔通过电感应法; 其它方法:光散射法、声散射法、流体透过法和吸附法等。 粒度在线测试方法:超声波衍射法、光脉动法和消光法等。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一. 目的意义 (1) 学会使用移液管法测定粉体粒度分布的方法; (2) 加深对Stokes颗粒沉降速度方程的理解,灵活 运用该方程; (3) 根据粒度测试数据,能作出粒度频率分布图、 累积分布图,并建立粒度分布方程。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二. 基本原理 将粉体试样均匀地分散于沉降液中成悬浊液,令其自由沉降,在适当的时间,从一定高度处抽吸一定量的悬浊液,烘干悬浊液并称量其中的粉体质量。从试样浓度的变化,求出粒度分布,称之为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方程: 颗粒在无限大静止的流体中,不受干扰的作重力沉降时 (所谓自由沉降),受三个力的作用(假设是球形颗粒): ①颗粒的重力: ②颗粒受流体浮力: ③颗粒运动时受到流体的阻力: 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方程: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颗粒沉降速度: 当颗粒运动加速度 时,其临界沉降速度,即为颗粒 的沉降速度 : 式中: 颗粒直径; 颗粒真密度; 流体密度; 阻力系数。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Stokes定律: 当颗粒雷诺数Rep<1时,即在层流区内,阻力系数 , 则颗粒沉降速度符合Stokes定律: 式中: 流体动力粘度 根据Stokes定律,当颗粒的真密度和流体的密度与粘度确定后, 不同直径的球形颗粒与其沉降速度是一一对应的。
根据Stokes定律,可以通过沉降速度,推算颗粒直径:根据Stokes定律,可以通过沉降速度,推算颗粒直径: 若颗粒在t时间内,沉降的距离为H,则相应的颗粒直径为: 令 则: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由此可得:在沉降距离为H的高度上,要获得粒径为d的颗粒,其所需的沉降时间为: 该式即为移液管粒度分析法中,抽取各粒级颗粒 所需对应的抽取时间。需要注意沉降距离H随着沉降 液的抽取而减小。
d1 d2 d3 d4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颗粒在移液管中沉降基本原理示意图 H H0 H1 H2 H3 t = 0 C = C0 (a) t = t1 C = C1 (b) t = t2 C = C2 (c) t = t3 C = C3 (d)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 当t=0时,沉降管内各处颗粒浓度是相等的,距液面深度为H0处的悬浊液浓度为C0; • 当t=t1时,沉降速度为(H1/t1)的颗粒(粒径为d1),全部通过H1处的液面,而在H1处的液面上,只有沉降速度 < (H1/t1) 的颗粒 • (即粒径< d1),此时,距液面深度为H1处的悬浊液浓度为C1; (c) 当t=t2时,沉降速度为(H2/t2)的颗粒(粒径为d2),全部通过H2处的液面,而在H2处的液面上,只有沉降速度 < (H2/t2) 的颗粒 (即粒径< d2),此时,距液面深度为H2处的悬浊液浓度为C2; (d) 当t=t3时,沉降速度为(H3/t3)的颗粒(粒径为d3),全部通过H3处的液面,而在H3处的液面上,只有沉降速度 < (H3/t3) 的颗粒 (即粒径< d3),此时,距液面深度为H3处的悬浊液浓度为C3;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同理,当t=ti时,沉降速度为(Hi/ti)的颗粒(粒径为di),全部通过Hi处的液面,而在Hi处的液面上,只有沉降速度 < (Hi/ti) 的颗粒 (即粒径< di),此时,距液面深度为Hi处的悬浊液浓度为Ci。 根据粒度分布关于筛下累积百分数概念,可以得出粒径小于di 的颗粒,其累积百分数Ui:
吸量管球 三通旋塞 称量瓶 沉降瓶 标线 20 吸液管 10 20 cm 0 基线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三.实验器材 (1)移液管沉降装置 1 套 沉降管为一直径 5cm,容积为500ml的磨口玻璃管瓶。从下部基线至上部液面标线,刻有20cm刻度线,以便每次抽吸悬浊液后能读出液面下降高度,基线至瓶底不少于 5cm,吸液管内径为 1mm,上方有供吸液和排液用的三通旋塞,以及容积 10ml的吸量管球。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2)装抽取试样液的30ml称量瓶(带编号)10个; (3)抽吸液用的50ml注射器,用橡胶软管与吸量管球上口连接; (4)超声波分散器,用于细颗粒在液体中的分散; (5)其它器件: 干 燥:电热干燥箱,干燥器;精密天平:感量1mg; 量 筒:1000ml、100ml,各1个; 漏 斗:直径约100mm,1个;吸量管球:10ml,1只; 烧 杯:30ml,1个;试剂瓶、洗净瓶:各1个; 温度计:0.1℃刻度,1只;秒 表:1块;玻璃棒:1根。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四.实验步骤 采用移液管法测定粉体粒度分布,虽然操作简单,但要精度高、 再现性好的效果,必须仔细操作、熟悉要领。 1. 试样的处理 将待测粉体试样在105~110℃的干燥箱内烘干1小时,置于干燥器内冷却,待测量。 2. 移液管装置的检定(测定数据记录于表1) (1)沉降管有效容积 V 的检定: ①加水至沉降管标线附近(略少),用温度计测定水温并记录; ②插入吸液管,并使三通旋塞置于吸液状态,调节水量使水面准确到20cm标线; ③取出吸液管,将沉降管中的水移至1000ml量筒中,测定体积 V,反复三次取其平均值。
(2)吸量管球容积 Q 的标定(10ml): ①加水至沉降管标线附近; ②插入吸液管,使三通旋塞置于吸液状态,使吸入的水,准确上升至吸量管球上部刻度线,立即关闭三通旋塞; ③使三通旋塞处于排出位置,用预先称量过的称量瓶,盛取排出的水,用精密天平称量; ④上述操作重复三次取其平均值,得出吸出水的质量 。当水 温为t℃时,其密度为 ,则吸量管球吸水体积为 。 (3)吸液一次液面下降高度 △h cm 的标定: ①加水至沉降管标线附近; ②插入吸液管,使三通旋塞置于吸液状态,调节水量使水面准确到20cm标线; ③用吸液管连续 n 次抽吸、排液,相应液面下降总高度为 H0 cm,则每次吸液后,液面下降高度 重复三次取其平均值。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3. 试样悬浊液的制备(测定数据记录于表2) (1)试样称量 M(克): 悬浊液试样浓度为 1 wt%左右,V=500ml时,M取 5(克)左右(精确到0.1mg),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称量瓶,称取置于干燥器内的试样。 (2)分散介质与分散剂的选择及分散剂配制: 采用沉降法测定粒度分布时,须使颗粒充分分散于液体中。无机粉体材料多采用水为分散介质,同时加入分散剂,以减小颗粒间团聚。与水配合使用较多的分散剂为六偏磷酸钠。 (3)分散介质的配制及分散剂浓度的检定: 用六偏磷酸钠的水溶液作为分散介质时,配制成分散剂浓度约为 0.2 wt% 的溶液为宜。 用吸液管抽取10ml配制好的含有分散剂的分散液体,置于称量瓶中,蒸发干涸称重,得出10ml液体中含分散剂量,即吸液管一次抽吸液体中所含分散剂的质量 。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4)悬浊液的制备及装入方法: 取约5ml上述制备好的分散介质,轻轻注入已称量有粉体试样的称量瓶中,充分润湿,必要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将称量瓶内的试样小心移至烧杯中,并用装有分散液的洗净瓶冲洗称量瓶及玻璃棒,再加入适量分散介质液体。用超声波分散器分散2~5分钟,使试样完全分散。 将烧杯中的悬浊液用漏斗移至沉降管中,附着于杯内和漏斗内的颗粒须用洗净瓶全部冲洗到沉降管中。 将吸液管插入沉降管中,使三通旋塞成抽吸状态,并用注射器注入分散介质液体,调节液面至标线(因液面调节只能单方向进行,因此,在逼近标线时须格外仔细)。 此时,悬浊液的浓度,即初始浓度为: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4. 测定(测定数据记录于表3) (1)一手持沉降管底,另一手执其上部,并以手指堵住通气孔,将沉降管作上下振荡,并时而倾倒振荡,持续2~3分钟。振荡终了时,迅速反复倾倒。然后置于平台上,按下秒表,作为沉降开始时刻(t=0)。 (2)确定抽吸时间 及抽吸悬浊液: 其中, —直径为 颗粒的沉降高度, --直径为 颗粒沉降 高度所需用时间。 每到所确定的时间 后,使三通旋塞成抽吸状态,用注射器连续以均匀速度抽吸到吸量管球上部刻度线,关闭三通旋塞。抽吸10ml所需时间约为10~15秒是宜。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3)将每次抽吸的悬浊液分别排到有编号的称量瓶中。为洗净残留在吸量管球及排水管中的颗粒,可以从三通旋塞排出口逆向吸入少量蒸馏水洗净,洗净液排入同样编号的称量瓶中。 (4)试样的干燥和称量 将分别取出的样液置于干燥箱内,烘干( ~110℃),然后再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常温。 分别精确称量称量瓶的质量 。则每次抽吸的悬浊液干燥后的粉体试样质量为 : --试样烘干后称量瓶质量; --称量瓶空瓶质量; --每次抽吸悬浊液 Q ml 中含分散剂质量。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五.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表1 吸液管检定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表2 试样及悬浊液物性
原理计算: (1)悬浊液初始浓度(C0): (2)第 i 次抽吸的悬浊液浓度(Ci): (3)粒径为 di 颗粒沉降距离(Hi): (4)粒径 di的计算: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时间ti若按2:1级数取, 则di为 级数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各参数单位: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筛下累积百分数,即粒径小于di 的颗粒,其累积质量百分数Ui: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表3 测试结果 抽吸次数 项 目
100 U(D) 累积百分数(%) 50 R(D) 0 粒径D(μm) dmed 相对频率dΦ(%) 粒度D(μm) 移液管粒度分析法 粒度分布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