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784 Views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一、科学选材的目的、任务与方法 二、选材的意义 三、选材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任务 四、青少年运动员选村的依据 五、科学选材的五个步骤 六、田径运动员选材注意事项. 一、科学选材的目的、任务. 在于把具有从事某项运动员特殊先天能力的儿童、少年选拔出来,给予专门的训练,使他们先天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发展,进而较高的竞技水平。. 二、选材的意义. 1.体育情报和体育科研的现代化使用使世界范围的运动训练方法日趋接近,选材便成为胜败的关键。 2.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运动天才。 3. 可保证多年系统训练顺利实施。.
E N D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一、科学选材的目的、任务与方法 二、选材的意义 三、选材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任务 四、青少年运动员选村的依据 五、科学选材的五个步骤 六、田径运动员选材注意事项
一、科学选材的目的、任务 • 在于把具有从事某项运动员特殊先天能力的儿童、少年选拔出来,给予专门的训练,使他们先天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发展,进而较高的竞技水平。
二、选材的意义 • 1.体育情报和体育科研的现代化使用使世界范围的运动训练方法日趋接近,选材便成为胜败的关键。 • 2.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运动天才。 • 3.可保证多年系统训练顺利实施。
三、选材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任务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 初选阶段 • 重点选拔阶段 • 优选阶段。
(一)初选阶段: 一般指年龄在13岁以前的儿童、少年 任务:要在未经过运动训练的儿童、少年中,选拔出具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从事某一运动项目的训练。
(二)重点选拔阶段 一般指年龄在15—16岁的少年 任务:选出在运动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运动能力、在身体各方面都达到较高水平,有培养前途的少年运动员再进行培养。
(三)优选阶段 一般指年龄在18—19岁的青少年 任务:选出已具有一定运动水平,在技术、机能、心理诸多方面有很大潜力,具备攀登世界高峰的运动员。
四、青少年运动员选村的依据 (一)青春发育期高潮到来的特征 青春发育期是人体生长的第二高潮,是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关键。男少年一般在12~14岁进入青春突增期,女少年要比男少年早1~2岁。
(二)发育程度的鉴定 儿童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直存在两个不同的年龄。一个是生活年龄(又称为日历年龄),另一个是生物年龄(通常用发育程度来表示)一个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遗传、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的影响,生活年龄与发育程度常常不一致,有的甚至可以相差好几年。所以在选材中应做好对运动员的形态、机能、素质的正确评价。 当前鉴别发育程度最准确的方法是骨龄。
(三)各项目对发育类型的要求 田径项目中,以速度、耐力与技术(撑竿跳高、高栏、跳高等)为主的项目,均应以选“大器晚成”者为主,具有特殊才能的“大器早成”者为副, 以力量为主的投掷项目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选“大器早成”者为主,“大器晚成” 者为副。
五、科学选材的五个步骤 (一)遗传与家庭的调查 (二)测评发育的程度 (三)对运动员形态、机能、素质和心理水平进行评价 (四)对运动员发育期的高潮及持续时间长短进行鉴别 (五)继续对运动形态、机能、素质等进展速度进行评价
(一)遗传与家庭的调查 运动实践已证明,著名运动员的后代中有50%的人均能在运动能力上有突出的表现 • 调查的内容有: • 1、家族成员的形态特征调查:如身高、体重、体型等,以及机能和健康水平。 • 2、家族成员的运动能力、兴趣。如果是运动员的还要调查其成绩。 • 3、生育史生育史有问题的人在其早期看不出来,但随着人的生长发育,其淘汰率就增大。母亲是否顺产、早产、难产以及生育孩子的年龄者可能给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主。
(二)测评发育的程度 选材和育才的核心是发育程度。 目前鉴别发育程度的主要方法有两种。 1、骨龄鉴别法 国外方法主要有TW1、TW2和G-P标准。 国内是有CHN法。
方法 是拍摄非优势臂全部手骨、腕骨和桡骨、尺骨远侧端后前位X光片,根据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与数量、骨骺与骨干愈合的时间、程度评出骨龄,作出评价发育程度的依据。
2、第二性征鉴定法 少女一般是观察乳房、阴毛、月经等,少男观察阴毛、腋毛、睾丸、初次遗精、喉节等综合评定出其发育程度。
(三)对运动员形态、机能、素 质和心理水平进行评价 在评价时看发育水平查相应年龄的标 准,再细致地分析研究,看运动能力与发 育水平是否相一致。
(四)对运动员发育期的高潮及持续时间长短进行鉴别 判断青春期高潮持续时间的长短,要在进入青春期后1~2年时间内,通过骨发育的变化情况或第二性征变化情况,身高年增长的百分比三方面分析确定。
(五)继续对运动形态、机能、素质等进展速度进行评价(五)继续对运动形态、机能、素质等进展速度进行评价 除了辨别发育水平,还要评价运动员在训练中的进展速度,应区别以下三种进展速度的运动员
第一种:起点高、进展快、年年综合评定均为优等,持续时间长,这种人最难得,比较少见,要重点培养和保护。 第二种:起点一般、进展很快、持续时间长,这种人占大多数。 第三种:起点中,进展也一般,持续时间长。这种人开始不明显,也很容易被淘汰。但若发育水平很理想,也务必要保留下来。
六、田径各专项重点选拔阶段的选材方法 (一)短跑运动员的选材 (二)中长中运动员的选材 (三)跨栏跑运动员的选材 (四) 跳跃运动员的选材 (五)、投掷运动员的选材
(一)短跑运动员的选材1、身体形态 • 短跑运动员的形态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中等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踺长且扁平、清晰;脚趾齐且较短,蹠趾关节较坚固。
(1) 身高:《田径教学训练大纲》标准: 100、200米 400米为 男子 175±5厘米 180±5厘米 女子 165±5厘米 170±5厘米 (2) 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足高)×100)≤100%, 最好≤95%。 (3) 比踝围(踝围/跟踺长×100)与比跟踺长[跟踺长/(小腿+足高)×100]:踝围较细,跟踺较长者,小腿肌力较大,速度力量较好。比踝围应力求小些(≤100%,最好≤95%);比跟踺应大些(≥50%,最好≥ 55%)。
几个下肢测量长度 下肢总长:是髂骨上沿与腋中线交叉点到足支撑面的垂直距离 下肢长A:是从髂前上棘到足支撑面的垂直距离 下肢长B:是从大转子尖到足面的垂直距离 小腿长+足高:大小腿屈曲90°时,胫骨点至登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大腿长=下肢长B – (小腿长+足高)
2、生理机能 • 短跑项目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多,要求运动员身体健康而强壮,并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 • 由血色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健康水平和输送氧气的能力,所以指标中血色素男子12.0~14.0,女子10.5~12.5克以上,比肺活量(肺活量/体重) ≥75,台阶指数105~115。
3、成绩动态及运动素质 • 成绩动态:世界优秀运动员大多在13~18岁开始专项训练,而且起始成绩都较高,达到最佳成绩的年龄为男子25~26岁、女子23~25岁,达到最佳成绩需要8~9年的训练 • 运动素质:短跑成绩取决于、速度力量和专项耐力,这些素质与遗传关系密切了,是选材测试重点。
素质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 W=[100×(V2-V1)]/[0.5×(V1+V2)]×100% W:增长速度 V1:初始成绩 V2 一年半后成绩
4、短跑技术 合理的途中跑技术是步幅开阔,蹬伸有力,摆动积极,步频较快,运动轻松,向前效果好,重心稳定,躯干保持适度的前倾,摆臂各组的力,跑的直线性好。 根据短跑技术的特点,提出以下3个指标:
支撑时间:蹬离支点的时间特别快,约0.08~0.09秒,腾空阶段较长。支撑时间:蹬离支点的时间特别快,约0.08~0.09秒,腾空阶段较长。 • B步频指数:(100米平均每秒步数×身高),在不同的发育期,步频指数随身高的增长变大,优秀运动员是在≥7.4~8.1。 • C步幅指数(100米平均步幅/身高)步幅增长一般忹身成等比关系,但指数往往是一个常量,优秀运动员为1.07~1.24。
5、心理特征 反应速度快:尤其是听—动反应,属于有意志的行动,对提高技术和成绩有良好的影响,速度感觉好:准确估计自己跑速、正确分配力量及灵活调节速度 感知敏捷性强:提高动作频率与改进技术的心理前提
检测指标: 起跑反应时男子为210(ms) 女子为234(ms) 听觉反应时男子为268(ms) 女子为225(ms) 百米速度预先估计误差率男女均为1.14% 坐姿踏脚5秒次数男子为55.45 女子为51.30
(二)中长中运动员的选材 中长跑是经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耐力项目。决定中长跑竞技水平的肌纤维、心肺功能、最大吸氧量等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
1、身体形态 体重/身高×1000的数值以小者为好,在符合身高的前提下。下肢长/身高×100的数值以大者为好。即相对体重较轻,下肢较长。
2、生理机能 氧运输系统的评定指标国内外常用最大耗氧量与无氧阈值,最大耗氧量男子为70毫升/千克·分,60毫升/千克·分女子。无氧阈定为50毫升/千克·分;女子定为40毫升/千克·分。有研究表明,最大耗氧量的93%决定于遗传,而训练可大大推迟无氧阈的出现。
另一方面有,人类骨骼中肌纤维中 红、白肌对体育运动与运动训练各有特点,红肌纤维用氧能力高,耐力好。 在重点选拔阶段可采用直接测定(活 检)和间接测定两种方法进行。
3、心理素质 要求运动员自觉性强,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情结稳定,能承受长时间大强度负荷,有拼搏精神和必胜的信念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4、身体素质 内容 男 女 30米起跑(秒) 4.9 5.1 后抛铅球(米) 5.50 5.0 立定三级跳远(米) 6.10 5.0 600米 1:54 1:54 100米(秒) 13.4 14.1 跳远(米) 4.8 3.8 推铅球(米) 7.50 5.0 1500/800米 5:10.00 2:38.00
5、技术方面 要求后蹬实较性好,前摆积极 有力,两臂以肩为轴前后摆动,与腿 部动作协调配合;动作自然、放松重 心移动平稳,跑的节奏较快。
(三)跨栏跑运动员的选材 1、身体形态 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 优秀运动员达400以上女运动员也达350。 比下肢长(下肢长A/身高×100) 反应人体下肢长度与重心高度
比大小腿长[(下肢长B-小腿长A/小腿长A)/小腿长×100] 反应人体大水腿长度的比例关系。 注:下肢长B:是从大转子尖到足支撑面的垂直距离。
2、专项素质 短跑运动员有不少相似之处,但跨栏运动员在身体形态、专项素质、技术与意识上有特殊的要求。 A、速率: B、立定十级跨跳和100米跨跳: C、协调能力:
A、速率: 由于跨栏跑的栏间距离固定不变,运 动员 栏间跑的步数基本一致,因此提高栏 间跑的步频和过栏动作速率是关键。速率 的遗传因素较大,若某运动员有杰出的速 率,其它素质即使不太理想,也可作为苗 子入选。
B、立定十级跨跳和100米跨跳: 可反映运动员腿部力量和快速蹬伸能力,其动作结构和用力方式接近于连续起跨攻栏和跑与跨结合。 14~17岁跨栏运动员十级跨跳的要求为: 男子110米栏 27~34米,400米栏 30~35米; 女子100米栏 24~27米,400米栏 26~28米。
100米跨跳 男子用30~32步,女子用33~35步) 和尽快的速度(如男子12.5~14.0,女子13.5~15.0秒)跨跳100米, 既可测试选手的步长与步频潜力,又可测 试其跑跨结合的能力 。
C、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与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并列构成竞技能力的五大类 可用对墙(或肋木)做攻栏动作,计10秒钟攻栏次数与动作规格测试运动员的灵敏性 用跨栏步压腿做连续摆臂3次向前倾体1次动作,考察运动员劈腿倾体的幅度和动作速率,测试其柔韧性
3、专项技术与专项成绩 专项技术 (1)平跑与跨栏跑的时间差: 对14~17岁运动员的要求是: 男子110米栏为 2.5~2.2,400米栏 为4.0~3.6; 女子100米栏为 1.6~1.2,400米栏 为2.8~2. 这个时间差越小,说明跨栏技术越好。
(2)跨栏跑前后半程的时间差: 直道栏应是后半程比前半程快,弯道栏则后半程比前半程慢。 14~17岁运动员的要求是: 男子110米栏为0.4~0.6,400米栏为3.0~2.0; 女子100米栏为0.3~0.4,400米栏为2.5~2.0。
专项成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专项成绩优劣和提高的幅度,直接反映运动员的专项可训练性和发展潜力,是选材的重要指标。 要注意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成绩的跟踪观察,并对其专项成绩进展速度与专项素质提高速度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比。
(四) 跳跃运动员的选材 跳跃运动员都要求身材高、体重轻、下 肢长,身体的围度和宽度较小,臀部肌肉 紧缩呈上翘状,跟键长,脚弓高,脚趾短 齐有力,脚掌富有弹性等。
(1).身高: 世界优秀运动员 男子平均为1.969米; 女子 平均 1.802米。 选材时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既看他们现有的身体高度,又要考虑他们未来的发展潜力。如果有的苗子身高预测达不到理想高度,但弹跳力很好,速度、灵巧等素质十分突出,也可作为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