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660 Views
偷天換日的績優員工. 目錄. 霸菱銀行介紹 個案介紹-偷天換日 問題思考 結論. 霸菱銀行介紹. 霸菱銀行 (Barings Bank) 創建於 1763 年,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投資銀行,由於經營靈活變通、富於創新,很快就在國際金融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為其客戶之一。. 偷天換日. 如損失是由銀行造成的,銀行會設立所謂的錯帳戶以為因應,也是88888帳戶 李森的解決之道是,將88888帳戶提報為客戶帳戶. 偷天換日. 為了要彌補先前的虧損,李森買進數量驚人的日經指數期貨部分,結果卻不如預期
E N D
目錄 • 霸菱銀行介紹 • 個案介紹-偷天換日 • 問題思考 • 結論
霸菱銀行介紹 霸菱銀行(Barings Bank) 創建於1763年,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投資銀行,由於經營靈活變通、富於創新,很快就在國際金融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為其客戶之一。
偷天換日 • 如損失是由銀行造成的,銀行會設立所謂的錯帳戶以為因應,也是88888帳戶 • 李森的解決之道是,將88888帳戶提報為客戶帳戶
偷天換日 為了要彌補先前的虧損,李森買進數量驚人的日經指數期貨部分,結果卻不如預期 「把市場撐起來!」真如預期,指數竟然漸漸、漸漸的重新跨越了一萬八千點 資本全數來自霸菱銀行
偷天換日 三個交易日李森都在瘋狂的全力買進 1995年2月23日股市一路暴跌,當日收盤時,指數共下挫近四百點之多-霸菱銀行損失了近兩億英鎊,因此倒閉 霸菱銀行太過鬆散的監督與管理結構
Q1: 請你分析李森鋌而走險的行為對利害關係人的影響為何?在此一事件中,公司高層應負何種責任? 問題思考(一)
問題思考(一) A1-1: • 對公司高層的影響為 在管理階層方面,對於放任李森獨自操作一事互相指責,沒有人願意承擔錯誤,則受到社會大眾的譴責,霸菱銀行的專業經理人也失去了做出正確決策的客觀性。
問題思考(一) 對員工的影響為 由於李森長期以來進行欺詐,對電腦會計系統做了手腳,許多員工都被捲了進去,霸菱銀行1200名員工因此失業,有些還是李森的朋友。 對投資人及顧客的影響為 造成投資人及顧客財務的重大損失,最後公司倒閉,投資人及顧客信心瓦解。
問題思考(一) A1-2: 因李森績效亮眼,高層對於查核工作也不願細究,且李森不只擔任一種職位,這些都是管理階層的對於績優員工的忠誠度高估和人力的風險低估。 高層應負起缺乏內部稽核及缺乏風險管理的責任。
Q2: 這個案例帶給金融機構什麼樣的震撼教育? 問題思考(二)
問題思考(二) A2: 英格蘭銀行調查霸菱銀行倒閉案件報告指出 • 管理階層不瞭解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性質 • 缺乏風險管理 • 缺乏內部稽核
問題思考(二) 霸菱集團的管理階層對於部屬的忠誠度太過高估。以李森的案件而言,霸菱銀行的主管們根本沒有考量過類似李森這一類型的員工也有欺瞞上司的可能性,因此,即使已經出現了一些徵兆,他們還是視而不見。 內部存在著管理迷思,因而導致內部不誠信的員工有機可乘;對於員工的聘任大多憑藉直覺。
問題思考(二) 法國興業銀行爆發假交易弊案,虧損金額創下史上最高紀錄,這起金融弊案完全是1995年交易員李森搞垮英國霸菱銀行的翻版。 李森在接受訪問時表示:「經過這麼多年,銀行還是沒有修補漏洞,當今銀行體系的漏洞就像我當年的一樣。」 此案更是突顯出銀行當局的風險管控系統仍然不足。
Q3: 企業及政府應採取哪些措施來內控防弊?能防止得了貪婪的人心嗎? 問題思考(三)
問題思考(三) A3-1: 舞弊行為會以很多方式進行,大至霸菱銀行破產事件,小至員工偷盜公司資產,但通常都是由小筆交易開始,然後像滾雪球一般發展到無法控制的程度。
問題思考(三) 企業採取的措施: 公司道德 舞弊意識 舞弊風險評估 持續進行的審核 預防和監測 調查 舉報
問題思考(三) 政府採取的措施: 行政院89年2月訂頒「健全財務秩序與強化內控實施方案」 行政院94年8月訂頒「行政機關風險管理推動方案」及97年4月訂頒「行政院所屬各機關風險管理作業基準」,並於同年12月修正更名為「行政院所屬各機關風險管理及危機處理作業基準」 行政院97年9月訂頒「加強財務控管及落實會計審核方案」 行政院於98年7月訂頒「國家廉政建設行動方案」 行政院於99年7月訂頒「整合服務效能躍升方案」 行政院100年2月訂頒「健全內部控制實施方案」
問題思考(三) A3-2: 其實我認為並沒有一個真正的方法能夠有效的防止舞弊,政府所訂定的法條或是企業的預防政策都是有效降低舞弊的機率,並不能完全將其舞弊之心完全消除。
結論 我們在李森的身上看到了不倫理的企業行為,不僅欺瞞公司,也違反了職場倫理;除了商業利益之外,也應顧慮到對利害關係人的影響,在中間找到權衡的方法。 若企業內部皆能遵循法律和公司應有的紀律,則能降低發生像霸菱銀行事件發生的機率,創造一個有條理的企業。
參考資料 謝謝聆聽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6121808174 http://blog.udn.com/tawoo09/3332898 http://www.ihao.org/ss/html/73/t-2373.html http://legacy.nownews.com/2008/01/25/11183-2222724.htm http://stakeholderfocus.blogspot.tw/2013/03/blog-post_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