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淄博一中 马祥生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思路和复习策略. 淄博一中 马祥生.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特点. 碎 散 杂 繁 易学 难记. 占整个高中化学内容的四分之一左右. 高考中占 15 %左右. 复习思路.

nit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淄博一中 马祥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思路和复习策略 淄博一中马祥生

  2.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特点 碎 散 杂 繁 易学 难记 • 占整个高中化学内容的四分之一左右 • 高考中占15%左右

  3. 复习思路 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网进行复习,抓住知识的点、线、面进行学习,由具体到一般,化繁为简,有计划的使之系统化、规律化,抓元素知识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点,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并注意新旧知识的的联系和对比,注意相似物质的对比,如:氧化钠、过氧化钠,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浓硫酸和稀硫酸等,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即总复 习全面抓,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4. 把握重点,突出主干知识 复习策略 考试说明对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的递变关系.掌握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1.ⅠA和Ⅱ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和镁的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以氢氧化钠为例,了解重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

  5. 2.卤族元素--典型的非金属(1)以氯为例,了解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 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几种重要的含卤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6. 3.其他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1)了解这些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3.其他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1)了解这些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2)以Na2O2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3)掌握硫酸和硝酸的化学性质.(4)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5)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6)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7)了解硫、氮、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以及防止大气污染.(8)初步了解一些生活用水的净化及污水的基本原理. (9)初步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二氧化硅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7. 4.其他常见的金属(如:Fe、Al、Zn、Cu)(1)了解金属的通性,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2)掌握Fe和Al的化学性质4.其他常见的金属(如:Fe、Al、Zn、Cu)(1)了解金属的通性,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2)掌握Fe和Al的化学性质 (3)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4)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5)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 (6)初步了解合金的概念.5.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8. 抓住主线、系统掌握、 形成知识规律 直接考察物质的性质和制备。 (05上海4)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A.2NaCl(熔融)=2Na+Cl2↑ B.MgO+H2=Mg+H2O C.Fe3O4+4CO=3Fe+4CO2 D.2HgO=2Hg+O2↑ (05北京10)10.将足量稀盐酸加到下列固体中,只能发生一种反应的是: A.Mg、AlCl3、NaAlO2 B. KNO3、 NaCl、 CH3COONa C.NaClO、 Na2SO3、 BaCl2 D. Ba(NO3)2、FeSO4、 NH4HCO3

  9. 将分布在各处的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 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 组成结构 物理性质 色、态、味、密度、溶解性、溶解性、特性 能否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 化学性质 能否与水反应 能否与氧化物反应 制备方法 能否与酸碱盐反应 保存鉴别 存在用途

  10. 把单质化合物各点有机联系起来可形成: 结 构 、性质、 制法、鉴别、保存、用途的主线思维模式;其中每一部分按照上述框架内容加以充实,则可形成一个扎实的知识面,再将各知识面的相应部分进行分析对比,便可全面系统地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联系可按照单质、氧化物或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重要的化合物这一主线形成知识网.也可按照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特性形成知识网如:硫及其化合物S-2 S0 S+ 4 S+6 使学生明确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是氧化还原关系,相同价态之间转化是酸碱关系的基本思路。 氮及其化合物N-3 N0 N+2 N+4 N+5 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两性关系,铁的变价之间的三角关系等。

  11. 精选例题,把握好两个结合点 一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有机结合。因为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载体。从高考试题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查主要是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结合在一起,单纯的概念理论考查很少。因此复习时必须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紧紧依靠位、构、性的关系,力争从结构推性质,把描述性化学转变为推理性化学。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物质的性质,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增加应试技巧。 1、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结合。这一方面要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全过程,因为所有的反应都离不开物质的性质。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离子共存问题都是课本上的重要反应和物质的重要性质,氧化还原反应每年都考

  12. (05北京6)高压电机、复印机工作时会产生臭氧,该气体有强氧化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 B.臭氧可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C.臭氧的存在对人体有益无害 D.臭氧是很好的消毒剂和脱色剂 (05天津26)

  13. 2、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相结合,主要考查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等,因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而任何一种物质都可以考察其结构,或用结构解释某些具体问题,特别是对原子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的考查。如2、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相结合,主要考查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等,因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而任何一种物质都可以考察其结构,或用结构解释某些具体问题,特别是对原子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的考查。如 • (05辽宁26)在下列分子中,电子总数最少的是 • A.H2S B . O2 C.CO D.NO 05天津理综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与D,16O与18O互为同素异形体 ,H216O 、D216O、H218O、H216O 、D218O 互为同素异形体;甲醇、乙二醇、丙三醇互为同素异形体B.在SiO2晶体中,一个,Si原子和2个O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C. HI的相对分子量大于 HF,所以HI的沸点高于 HF D. 由IA族和VIA族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14. (05全国 I 27)

  15. 3、与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相结合, • (05全国 II10)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弱酸产生较多的氢气B. 强酸产生较多的氢气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05全国 III10)向0.1mol/L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例离子是 • A.Na+ CO32- B. Na+ HCO32- C.HCO32- CO32- D. Na+ OH- 4、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相结合,因为速率平衡都是研究某一具体反应的,而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特别是物质酸碱性的强弱、可逆反应都能与速率平衡结合起来。 如(04上海8)

  16. 二是与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相结合 化学实验都是以物质的性质、制备为基础,考察基本反应原理的应用;而计算又多数是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所以计算穿插与元素极其化合物中,二轮复习时几乎不用专题复习。 (1)与实验结合如:实验推断题(05全国 II27)(05全国III27)

  17. 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如:(05江苏 19)

  18. 与制备相结合如:(05广东20)

  19. (2)与计算有相结合。守恒法、差量法、关系式法在某些反应中的应用等,如:(2)与计算有相结合。守恒法、差量法、关系式法在某些反应中的应用等,如: (05全国 II 13)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得到的Cu(NO)2和Cu(NO)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 mol/L和bmol/L。则与的关系为 A.a=b B.a=2b C.2a=b D.a=5b (05江苏25) 在较低温度下,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某校甲、乙两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均用200mL12mol·L-1盐酸与17.4g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并将制备的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用稀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分析实验结果发现:①甲、乙两组制得的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②甲组在较高温度下将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所制得的产品中Ca(ClO)2的含量较高。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述实验中理论上最多可制得Ca(ClO)2多少克? ⑵实验中所得到的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试简要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写出可能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20. 细化考点,形成学案,加强学案教学 例 如:卤素一 章可划分7个考点,其中卤素知识是每年高考的必考考点,卤族元素的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存在、用途等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氯气的制取实验 和化学性质联系起来,向大型的综合实验题等方面发展。

  21. 考点1:卤素单质及其 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是什么?考点2:氯气的强氧化性和氯水的四大作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考点3: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用途有哪些?考点4: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应注意的八个问题是什么?从原理、原料、装置、除杂质、干燥、检验、 收集、吸收八个方面考虑。考点5:卤素物理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 解性、熔沸点等方面列表比较。考点6:卤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有哪些?要求学生从单质的 氧化性、卤离子的还原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最高氧化物及其对 应水化物的酸性等方面列表比较。考点7:卤离子的鉴定方法有几种? 同时在每一考点中穿插相应的思考和练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必须做到:多联系,勤对比,突出重点,化繁为简,加强记忆重在落实。必须做到:多联系,勤对比,突出重点,化繁为简,加强记忆重在落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