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遗传与进化

修. 二. 必. 遗传与进化.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 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 . 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 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 。. 染色体. 数目. 染色体. 一半. 3. 2. 精子的形成过程 ( 1 ) 精原细胞: ①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 , 精原细胞是通过 产生的。 ②细胞体积略微增大。

nita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遗传与进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二 必 遗传与进化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 1.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1.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 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 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 染色体 数目 染色体 一半 3

  3. 2.精子的形成过程 (1)精原细胞: ①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精原细胞是通过产生的。 ②细胞体积略微增大。 ③染色体复制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 个连接着。 有丝分裂 不变 加倍 着丝点

  4. (2)初级精母细胞 ①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和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联会后的一对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叫做一个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间常常发生部分交换。 形态 大小 同源染色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

  5. 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 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NA分子数也减半。 自由组合

  6. (3)次级精母细胞 ①染色体变化与分裂过程相同(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 ②后期时,细胞内染色体数暂时。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后,精细胞中的染色体,DNA分子数减半。 (4)4个精细胞经过后形成4个精子。 有丝 加倍 减半 变形

  7. 3.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为的过程。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会合在一起。 (3)实质: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彼此的染色体会合。 受精卵 染色体

  8. (4)意义: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恢复到中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既使得新一代染色体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组成具有多样性,又使得前后代体细胞中保持恒定。(4)意义: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恢复到中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既使得新一代染色体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组成具有多样性,又使得前后代体细胞中保持恒定。 体细胞 染色体数

  9. 1.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归纳:1.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归纳:

  10. (1)减数分裂发生场所:仅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性成熟个体的生殖器官中,如卵巢、睾丸、花药、胚囊。(1)减数分裂发生场所:仅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性成熟个体的生殖器官中,如卵巢、睾丸、花药、胚囊。 (2)染色体复制时间:在减Ⅰ间期,即性原细胞发育成初级性母细胞的过程中,复制完成,性原细胞成为初级性母细胞。 (3)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征

  11. ①着丝点未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①着丝点未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是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4)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征:着丝点分裂,此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但不同的是减Ⅱ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12. 在减数分裂中,基因突变、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分别发生在() ①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②第二次分裂前的间期 ③第一次分裂的分裂期 ④第二次分裂的分裂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③ D.①④④

  13. 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只发生于减Ⅰ间期,因此期间将进行DNA复制,则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期。 C

  14. 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15. 说明: ①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体积大,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为早期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②精子体积小,游动灵活,易与卵细胞结合。

  16. 右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17. 本题考查解题时学生将文字信息转换成具体的图形的能力。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质为均等分裂,不可能为次级卵母细胞。 C

  18. 3.相关曲线的判别 主要是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变化和有丝分裂染色体、DNA的变化四种曲线的比较。

  19. (1)区别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曲线:看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在同一直线上的为有丝分裂;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为减数分裂。(1)区别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曲线:看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在同一直线上的为有丝分裂;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为减数分裂。

  20. (2)区别是染色体还是DNA的曲线:看染色体或DNA暂时翻倍的时间,翻倍的时间在间期,且线条是倾斜(DNA的复制需一定时间)的为DNA;翻倍的时间在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是突然翻倍(着丝点的分裂是瞬间的)为染色体。(2)区别是染色体还是DNA的曲线:看染色体或DNA暂时翻倍的时间,翻倍的时间在间期,且线条是倾斜(DNA的复制需一定时间)的为DNA;翻倍的时间在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是突然翻倍(着丝点的分裂是瞬间的)为染色体。

  21.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请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22. (1)某植株的一个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此细胞将要进行的主要变化有: . 。 此植株是倍体植株。 (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肝脏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其基因A、a、B、b分布如图,该动物体产生精子的基因型为AB的几率是。 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 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二 1/4

  23. (3)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某种细胞,它的名称可能是,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个四分体。(3)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某种细胞,它的名称可能是,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个四分体。 (4)图②对应于图④中的段,图③对应于图④中的段。 卵细胞或极体 3 BC DE

  24. 图①表示植物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所以该植株是二倍体。图②是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动物体产生四种精子。图③无同源染色体,是减数分裂的产物。图④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

  25. 4.图形的识别

  26. 图像识别的基本依据: ①前期: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及联会、四分体现象。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同源染色体 不联会 同源染色体 联会 →有丝分裂 有无同 源染色 体 有同源 染色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

  27. ②中期:着丝点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②中期:着丝点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

  28. ③后期: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若均等分裂,则为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若不均等分裂,则为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每一极内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一极内有同源染色体,则为有丝分裂后期。③后期: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若均等分裂,则为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若不均等分裂,则为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每一极内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一极内有同源染色体,则为有丝分裂后期。

  29. 下面甲、乙、丙、丁四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四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30. (1)甲图表示分裂期,判断的依据是. 。 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细胞。 (2)乙图表示分裂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细胞。 减数第二次 中 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点 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生殖(精细胞、卵细 胞或极体) 有丝 中 体

  31. (3)丙图表示分裂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4)丁图表示分裂期,该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 后 有丝 4 减数第一次 后 2 4 8

  32. 本题是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图甲中无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图。图乙有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现象,是有丝分裂。图丙是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丁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33. 5.观察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需注意的几个问题5.观察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判断各期细胞的依据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的特点。 (2)可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原因是:

  34. ①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过程相同。①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过程相同。 ②同一时刻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 (3)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各期细胞,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5. 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①蚕豆的雄蕊 ②桃花的雌蕊 ③蝗虫的精巢 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6. 植物雄蕊在花药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大量的花粉粒,可用于观察减数分裂。蝗虫精巢产生的精子数目巨大,老鼠卵巢产生的卵细胞数目少。 C

  37. 探究课题 遗传类实验的答题技巧 遗传规律的验证 一、理论归纳 1.自交法 (1)若F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个体至

  38. 少有一个显性基因。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其基因型必定是两个或多个隐性基因。判断方法如下:少有一个显性基因。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其基因型必定是两个或多个隐性基因。判断方法如下: (2)若F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 9∶3∶3∶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39. 2.测交法 (1)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40. 正常情况下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正常株的基因型为B_T_(下划线表示该处可以是对应的显性或隐性基因),其雌花序位于植株的中部,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序位于植株的顶部,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为bb的植株上不能长出雌花序而成为雄株,因此,雄株的基因型为bbT_;基因型为tt的植株上不能长出雄花序而成为雌株,故雌株的基因型为B_tt;基因型为bbtt的植株的正常情况下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正常株的基因型为B_T_(下划线表示该处可以是对应的显性或隐性基因),其雌花序位于植株的中部,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序位于植株的顶部,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为bb的植株上不能长出雌花序而成为雄株,因此,雄株的基因型为bbT_;基因型为tt的植株上不能长出雄花序而成为雌株,故雌株的基因型为B_tt;基因型为bbtt的植株的

  41. 雄花序上长出雌穗,也成为雌株。让基因型为bbtt的植株接受基因型为BbTt的植株上的花粉,其后代植株的类型及数目如下表:雄花序上长出雌穗,也成为雌株。让基因型为bbtt的植株接受基因型为BbTt的植株上的花粉,其后代植株的类型及数目如下表:

  42. ①从测交后代植株类型及数目[998∶1001∶1999=1∶1∶(1+1)],可推知该基因型植株产生4种不同的配子,且比值接近1∶1∶1∶1,说明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故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①从测交后代植株类型及数目[998∶1001∶1999=1∶1∶(1+1)],可推知该基因型植株产生4种不同的配子,且比值接近1∶1∶1∶1,说明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故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什么定律?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从测交后代植株类型及数目,可推知该基因型植株产生4种不同的配子,且比值接近1∶1∶1∶1,说明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43. ②将基因型为BBTT植株与bbtt植株相间种植,该组合中的雌株所结的F1代种子种植后,让其自花传粉,F2代植株表现型类型及比例为近②将基因型为BBTT植株与bbtt植株相间种植,该组合中的雌株所结的F1代种子种植后,让其自花传粉,F2代植株表现型类型及比例为近 正常株∶雄株∶雌株=9∶3∶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