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731 Views
第 16 章 电路基础. 通过仿真实训,加深对线性电路的理解,掌握线性电路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初步掌握受控源仿真实验研究方法。. 1.实训目的. 2.实训内容. 1 )元器件伏安特性的实验研究(技能性仿真实训)。 2 )线性电路的实验研究(技能性仿真实训)。 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技能性仿真实训)。 4 )受控源仿真实验研究(设计性仿真实训)。. 16.1 元器件伏安特性的实验研究. 16.1.1 实训目的 1 )通过仿真实验,加深对元器件伏安特性的理解。 2 )掌握线性和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的实验方法。
E N D
第16章 电路基础 通过仿真实训,加深对线性电路的理解,掌握线性电路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初步掌握受控源仿真实验研究方法。 1.实训目的
2.实训内容 1)元器件伏安特性的实验研究(技能性仿真实训)。 2)线性电路的实验研究(技能性仿真实训)。 3)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技能性仿真实训)。 4)受控源仿真实验研究(设计性仿真实训)。
16.1元器件伏安特性的实验研究 16.1.1 实训目的 1)通过仿真实验,加深对元器件伏安特性的理解。 2)掌握线性和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的实验方法。 3)掌握直流工作点分析法。
16.1.2 实训原理 1.仪表测量法 电路元件的特性,一般用该元件上的电压U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之间的函数关系 来表示,这种函数关系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有时也称为电路的VCR 。伏安特性的测量通常采用仪表测量法与工作点分析法。 线性电阻两端的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成正比,比例系数就是电阻的阻值,通常用欧姆定律来表示:
2.直流工作点分析法 直流工作点分析法是求 解电路节点电压和电流的基本方法,使用Multisim7中的直流工作点分析法相当快捷、准确。
16.1.3 实训指导 1)打开工作界面,创建直流电路,执行电压与电流测量。 2)从基本元件库中选用电阻,从电源库中选用电压源,从指示器件库中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3)启动直流工作点分析工具,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 4)将仪表测量值与直流工作点分析值进行比较。
16.1.4 实训内容与步骤 测量电路如图16-1所示。电路参数:直流电源V1=10V,R2=10Ω。可变电阻R1=10Ω,调节度为1%。调节R1,使电压输出为0~10V。 1.测量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图16-1 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测试电路
1)调节可变电阻R1,测出不同R1对应的输出电压,逐点测量通过R2的电流值,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6-1中。 2)在实训报告册上,用逐点法绘制线性电阻R2的伏安特性曲线。 操作步骤
电路如图16-2所示,电路参数:直流电源V1=1V,R2=100Ω。可变电阻R1=10Ω,调节度为1%。调节R1,使电压输出为0~1V。电路如图16-2所示,电路参数:直流电源V1=1V,R2=100Ω。可变电阻R1=10Ω,调节度为1%。调节R1,使电压输出为0~1V。 2. 二极管正向特性测试 图16-2 二极管正向特性测试电路
1)二极管正向及反向电路实验。测试二极管反向接入电路时特性,直流电源V1=0~30V可调。 2)调节可变电阻R1,使输出电压分别为表16-2所列出的电压值,逐点测量通过二极管的正向电流值I0+和反向电流值I0-,并将所测电流值填入表16-2中。 操作步骤
电路如16-3所示,电路参数:直流电源V1=1V,R2=100Ω。可变电阻R1=10Ω,调节度为1%。调节R1,使电压输出为0~1V。电路如16-3所示,电路参数:直流电源V1=1V,R2=100Ω。可变电阻R1=10Ω,调节度为1%。调节R1,使电压输出为0~1V。 3. 二极管反向特性测试 图16-3 二极管反向特性测试电路
电路如图16-4所示,电路参数:直流电源V1=20V,V2=10V,R1=100Ω,R2=200Ω,R3=100Ω,R4=200Ω,R5=100Ω。 4.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 图16-4 直流电路
1)创建电路节点号; 2)直流工作点分析; 3)单击Simulate按钮,就会弹出Analysis Graphs显示框,列出电路工作点的分析结果,如图16-5所示。 操作步骤 图16-5 直流工作点分析结果
16.1.5 实验研究 1) 改变仿真实验电路中元器件的参数,并进行测试。 2) 独立设计一个实验电路,并进行工作点分析。
16.1.6 实训报告 主要内容: 1)实训目的、基本原理、电路图、元器件和所需仪表等。 2)实训内容与操作步骤。 3)参数测量与分析。 4)实验研究结果。 5)实训总结。
16-1 实训项目完 机械工业出版社印制
16.2线性电路的实验研究 16.2.1 实训目的 1)加深对线性电路的理解。 2)验证线性电路的均匀性。 3)掌握线性电路的实验研究方法。
16.2.2 实训原理 在电路分析中,直流电路可以看成是一个线性电路。线性电路通常具有互易性、叠加性和均匀性等特性。 均匀性的基本原理是:在含有一个独立源(电压源或是电流源)的线性电路中,每一个电压或电流响应都与该独立源成线性关系。
16.2.3 实训指导 1)打开工作界面,创建直流电路,执行电压与电流测量。 2)从基本元件库中选用电阻,从电源库中选用电压源,从指示器件库中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3)进行直流电路均匀性的实验研究。
16.2.4 实训内容与步骤 电路如图16-6所示,电路参数:直流电源V1=100V,可变电阻R1=100Ω,调节度为1%。调节R1,使电压输出为0~100V。R2=100Ω,R3=100Ω,R4=200Ω,R5=10Ω。 1.电压源单独作用 图16-6 电压源单独作用产生的激励
操作步骤 当调节V1的输出电压时,U2电流表和U3电压表的数值均按线性关系发生变化,将电流、电压测量值填入表16-3中,验证线性电路的均匀性。
电路如图16-7所示,电路参数:直流电源I1=10A,可变电阻R1=10Ω,调节度为1%。调节R1,使电流输出为0~10A。R2=100Ω,R3=100Ω,R4=200Ω,R5=10Ω。 2.电流源单独作用 图16-7 电流源单独作用产生的激励
操作步骤 当调节I1的输出电流时,U2电流表和U3电压表的数值均按线性关系发生变化,将电流、电压测量值填入表16-4中,验证线性电路的均匀性。
16.2.5 实验研究 1) 改变实验电路中元器件参数,并进行测试。 2) 独立设计一个电压源单独作用的实验电路,验证线性电路的均匀性。 3) 独立设计一个电流源单独作用的实验电路,验证线性电路的均匀性。
16.2.6 实训报告 主要内容: 1)实训目的、基本原理、电路图、元器件和所需仪表等。 2)实训内容与操作步骤。 3)参数测量与分析。 4)实验研究结果。 5)实训总结。
16-2 实训项目完 机械工业出版社印制
16.3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变换 16.3.1 实训目的 1)加深对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理解。 2)掌握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变换的实验研究方法。
16.3.2 实训原理 电压源是一种理想的电路元件,其端电压是一固定值。无论负载如何变化,端电压总保持一定。实际的电压源可看做一个理想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组合。 电流源是一种理想的电路元件,其输出电流是一固定值。无论负载如何变化,输出电流总保持一定。实际的电流源可看做一个理想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并联组合。 电压源与电流源可以进行等效变换。
16.3.3 实训指导 1)打开工作界面,创建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仿真实验电路。 2)从元器件库中选用电阻,从电源库中选用电压源,从指示器件库中的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3)测试电压源与电流源的伏安特性,并进行分析研究。
16.3.4 实训内容与步骤 电路如图16-8所示。电路参数:直流电压源V1=10V,R1=10Ω,可变电阻R2=100Ω,调节度为1%(A键)。 1.测量电压源的伏安特性 图16-8 电压源伏安特性测试电路
操作方法 连续单击“A”键,缓慢调节可变电阻R2,使R2阻值由小到大变化,分别为表16-5所列出的值。 逐点测量电压值和电流值,并将所测电流和电压值填入表16-5中。
电路如图16-9所示。电路参数:直流电流源I1=1A,并联电阻R1=10Ω,可变电阻R2=100Ω,调节度为1%。电路如图16-9所示。电路参数:直流电流源I1=1A,并联电阻R1=10Ω,可变电阻R2=100Ω,调节度为1%。 2.测量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图16-9 电流源伏安特性测试电路
操作方法 连续单击“A”键,缓慢调节可变电阻R2,使R2阻值由小到大变化,分别为表16-6所列出的值。 逐点测量电压值和电流值,并将所测电流和电压值填入表16-5中。
变换电路如图16-10a、b所示。电路参数:电压源V1=10V,电流源I1=1A, R1=10Ω,可变电阻R2=100Ω。 3.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图16-10ab 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电路
操作方法 调节可变电阻R2的阻值,观察电压表与电流表的变化。 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正确性。
16.3.5 实验研究 1)改变电路中电源与元件的参数,并进行测量。 2)独立设计一个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实验电路。 3)电压源的输出端为什么不允许短路? 4)电流源的输出端为什么不允许开路?
16.3.6 实训报告 主要内容: 1)实训目的、基本原理、电路图、元器件和所需仪表等。 2)实训内容与操作步骤。 3)参数测量与分析。 4)实验研究结果。 5)实训总结。
16-3 实训项目完 机械工业出版社印制
*16.4 受控源的仿真实验研究 (设计性实训) 16.4.1 实训目的 1)熟悉设计性实验思路和方法。 2)研究受控源特性,了解控制量与受控量的关系。 3)初步掌握受控源 仿 真实验研究方法。
16.4.2 实训原理 受控源主要有四种: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电流控制电压源(CCVS)、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和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 受控源的基本特性是输入特性、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其中转移特性是表述输出量与控制量之间的关系的特性。
16.4.3 实训指导 1)打开工作界面,创建受控源仿真实验电路。 2)从基本元件库中选用电阻,从电源库中选用电压源,从指示器件库中的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3)从基本元件库中选取受控源。 4)设定控制量,测试被控制量并对受控源进行研究。
16.4.4 实训内容与步骤 VCVS电路如图16-11所示。电路参数:电压源V1=10V,可调电阻R1=100Ω,调节度为1%,控制系数=5V/V(可调)。 1.电压控制电压源实验研究 图16-11 电压控制电压源测试电路
操作步骤 1)测试VCVS的转移特性 调节输入电压U1,逐点测量输出电压U2,并将所测数据填入表16-7中。 2)改变电压源的方向和数值,观察受控源电压的变化。 3)改变受控源的控制系数,观察受控源电压的变化。
VCCS电路如图16-12所示。电路参数:电压源V1=10V,电阻R1=100Ω,R1为可调电阻,调节度为1%,控制系数=5(可调)。VCCS电路如图16-12所示。电路参数:电压源V1=10V,电阻R1=100Ω,R1为可调电阻,调节度为1%,控制系数=5(可调)。 2.电压控制电流源实验研究 图16-12 电压控制电流源测试电路
操作步骤 1)测试VCCS的转移特性 调节输入电压U1,逐点测量输出电压I2,并将所测数据填入表16-8中。 2)改变电压源的方向和数值,观察受控源电流的变化。 3)改变受控源的控制系数,观察受控源电流的变化。
CCVS电路如图16-13所示。电路参数:电流源I1=10A,电阻R1=R2=10Ω,R1为可调电阻,调节度为1%,控制系数=5(可调)。CCVS电路如图16-13所示。电路参数:电流源I1=10A,电阻R1=R2=10Ω,R1为可调电阻,调节度为1%,控制系数=5(可调)。 3.电流控制电压源实验研究 图16-13 电流控制电压源测试电路
操作步骤 1)测试CCVS的转移特性 调节输入电流I1 ,逐点测量输出电压U2 ,并将所测数据填入表16-9中。 2)改变可调电阻R1的阻值,观察受控源电压的变化。 3)改变受控源的控制系数,观察受控源电流的变化。 4)改变电源的方向,观察受控源电压的变化。
CCCS电路如图16-14所示。电路参数:电流源I1=10A,电阻R1=R2=10Ω,R1为可调电阻,调节度为1%,控制系数=5A/A(可调)。CCCS电路如图16-14所示。电路参数:电流源I1=10A,电阻R1=R2=10Ω,R1为可调电阻,调节度为1%,控制系数=5A/A(可调)。 4.电流控制电流源实验研究 图16-14 电流控制电流源测试电路
操作步骤 1)测试CCCS的转移特性 调节输入电流I1 ,逐点测量输出电压I2 ,并将所测数据填入表16-10中。 2)改变可调电阻R1的阻值,观察受控源电流的变化。 3)改变受控源的控制系数,观察受控源电流的变化。 4)改变电源的方向,观察受控源电流的变化。
16.4.5 实验研究 1)改变电路中电源与元件的参数并进行测试。 2)独立设计4个受控源仿真实验电路并对电路参数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