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06 Views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 陳小明 F. 1 A. 獨立專題探究報告: 香港市民對中西醫的選擇取向及對中西合壁的見解. 目錄. 序 文獻探究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結果 討論結果 調查技術上的優勢和限制 總結 參考資料及附錄. 序. 受到西方文化的衝擊 , 香港一向以西醫為主流 中醫的效力太慢,不能應付現今香港人的需要 醫學學者提出以 “中西合壁” 的醫療技術. 文獻研究 中醫在香港百多年來的轉變. 香港回歸後,基本法提出對中醫業務的尊重. 殖民地時期,中醫受西方的影響,政府不承認中醫為醫務人員. 明未清初時期,中醫發展受內地影響
E N D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陳小明 F. 1 A 獨立專題探究報告: 香港市民對中西醫的選擇取向及對中西合壁的見解
目錄 • 序 • 文獻探究 • 研究目的 • 研究方法 • 結果 • 討論結果 • 調查技術上的優勢和限制 • 總結 • 參考資料及附錄
序 • 受到西方文化的衝擊,香港一向以西醫為主流 • 中醫的效力太慢,不能應付現今香港人的需要 • 醫學學者提出以 “中西合壁” 的醫療技術
文獻研究中醫在香港百多年來的轉變 香港回歸後,基本法提出對中醫業務的尊重 殖民地時期,中醫受西方的影響,政府不承認中醫為醫務人員 明未清初時期,中醫發展受內地影響 <香港的中醫藥史話 > (謝永光,1988)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目前正將西藥的臨床測試模式用於中藥研究上 (科技新知) “中西合壁”的例子漸多 <中西合壁新理念無痛跌打治骨傷> 林艾萱,2005
研究目的 • 找出香港市民對於中西醫的選擇和一些個人見解,從而找出他們選擇的原因 模擬片段
研究方法 • 問卷調查 • 以三個基本組別進行:不同的年齡、教育的程度、科學的認知程度 • 訪問 • 兩位中醫藥業有關的人士
結果 • 隨機抽出二百人,訪問生病時中西醫的選擇及 “中西合壁” 的看法 模擬片段
討論結果 - 香港市民對中西醫的選擇 香港市民普遍選擇西醫 • 香港教育以西方的科學角度看人體 • 市民對於中醫醫藥產生誤解 • 註冊中醫余浩成先生的訪問 • 中醫的看診技術倚重個人的感覺,容易斷錯症 • 中醫的技術良莠不齊 模擬片段
討論結果 - 香港市民對中西醫的選擇 市民對中醫仍有信心 • 中醫的醫療技術並不比西醫差 • 註冊中醫余浩成先生的訪問 • 中醫的藥物使用取材於大自然, 成份較天然 • 中醫根據病人的病徵及體格, 以不同中藥作配搭 模擬片段
討論結果 - 香港市民對中西醫的選擇 市民對中醫仍有信心 • 中醫個別的技術,如針灸,比西方使用麻醉藥方式, 對身體無害,較適合麻醉藥敏感的人士 • 中醫學的學生的訪問 模擬片段
香港市民對於中西合壁 的醫療技術的看法 • 受訪者較多贊成及會使用 “中西合壁” 的醫療技術 • 支持的原因 • 患上了長期病的人,可用中藥調理身體,與西醫互補 • 受訪者對“中西合壁”的技術持不信任的態度,認為研究仍然未成熟
調查技術上的優勢和限制 • 問查卷調查 • 限制 • 問題提供有限答案供受訪者選擇 • 難確定受訪者如實作答 • 優勢 • 收集大量又統一數據較節省時間及資源 • 問題和答案較標準化,方便以電腦處理及應用統計分析
調查技術上的優勢和限制 • 訪問 • 限制 • 訪問者的說話技巧、語氣和不適當進行訪問,會使資料參差不齊 • 訪問時間較長,未能代表整個中醫業界的意見 • 優勢 • 訪問有關中醫行業人士可增加資料真實度
總結 • 香港市民對於中西醫的取向不一致 • 近年提倡使用中西合壁的醫療技術 • 香港應向中國內地醫療部門借鏡
參考資料 書籍、報章、網頁
附錄 訪問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