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436 Views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和意义;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可能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难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不和谐因素并正确解决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一系列人民内部矛盾与其他社会矛盾。.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E N D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和意义;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 •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可能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难点: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不和谐因素并正确解决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一系列人民内部矛盾与其他社会矛盾。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我党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 •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 •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 •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安定有序 •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 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 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3. 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总体思路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目标任务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 二、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