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k likes | 1.92k Views
电子商务概论. 刘 洋 湖南城市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 1 章 电子商务概述. 本章要点 1.1 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 1.2 电子商务的概念 1.3 电子商务的特点 1.4 电子商务的模式 1.5 目前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6 移动电子商务 . 1.1 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 1. 电子商务发展的 4 个阶段 2.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电子商务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网上购物规模大增 *网上金融不断扩张 *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开始完善
E N D
电子商务概论 刘 洋 湖南城市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1章 电子商务概述 • 本章要点 1.1 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 1.2 电子商务的概念 1.3 电子商务的特点 1.4 电子商务的模式 1.5 目前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6 移动电子商务
1.1 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 • 1.电子商务发展的4个阶段 • 2.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电子商务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网上购物规模大增 *网上金融不断扩张 *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开始完善 *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广阔 初期的爆炸式发 展 寒 冬 复苏稳 步发展 准 备 “过 冬”
1.2 电子商务的概念 • 国际商会举行了世界电子商务会议:电子商务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 • 美国政府在其“全球电子商务纲要”中指出:电子商务是通过Internet进行的各项商务活动,包括广告、交易、支付、服务等活动。 •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GIIC)电子商务工作委员会报告草案中对电子商务的定义为:电子商务是运用电子通信作为手段的经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对带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宣传、购买和结算。 • 联合国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工作组对电子商务的定义为:采用电子形式开展商务活动。 • IBM公司对电子商务的理解: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结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在互联网上展开的互相关联的动态商务活动。
1.3 电子商务的特点 • 高效率: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 • 虚拟性:能够在不同地点的不同人之间非面对面地进行。 • 电子资金支付:电子商务中买卖双方的结算行为可以通过Internet或者手机来方便、高效地进行。 • 方便企业拓展全球业务:摆脱了地点的限制,进入全球市场。 • 电子商务为实现无纸化贸易创造条件:电子邮件Email、电话、网络传真、开放式电子数据交换。 • 电子商务促进企业业务流程的变革与再造:整合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价值链关系。 • 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定制服务:高效便捷提供各种服务内容。 • 通过整合价值链上的企业关系使网络服务增值:相互融合信息共享的企业信息服务平台。
1.4 电子商务的模式 • 1.商家对商家模式,即B to B(Business to Business)模式。 • 2.商家对消费者模式,即B to C(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 • 3.消费者对消费者模式,即C to C(Customer to Customer)模式,也称为网上拍卖模式。 • 4.商家对政府模式,即B to G(Business to Government)模式。
1.5 目前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 1.消费观念问题 目前国内的网上购物人群多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购物的,多数网民并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网上购物的习惯。 • 2.信用问题 网络的虚拟性,既为商务的极大便利提供了可能,同时又带来了极大的信用风险。 • 3.物流问题 目前,我国国内还缺乏系统化、专业化、全国性的货物配送系统。 • 4.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最担心的问题,而如何保障电子商务活动的安全,将一直是电子商务的核心研究领域。
1.6 移动电子商务 • 1.概念 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是利用移动互联技术通过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移动终端进行的商务交易,是移动通信网和Internet的有机结合进行的商务活动。 • 2.优点 (1)“随时随地”和“个性化” (2)潜在用户规模庞大 (3)具有安全性
1.6 移动电子商务 • 3.技术 (1)无线应用协议(WAP) (2)通用分组无线业(GPRS) (3)移动IP技术 (4)蓝牙技术(Bluetooth) (5)移动定位系统技术(MPS) (6)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1.6 移动电子商务 • 4.移动电子商务的国内外应用情况 (1)欧美一些国家在数年前就进入了移动电子商务领域。 (2)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移动支付进入地域快速扩张的阶段。重庆市到2007年已实现自动售货机,手机代缴水电气费、购彩票、购保险、购游戏卡等多种远程支付业务。 • 5.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安全问题 (2)法律法规滞后 (3)市场准入门槛高 (4)支付问题 (5)用户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完全培养起来
第1章 思考题 • 1.简要介绍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 2.你认为次贷危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 3.谈谈你对电子商务概念的理解。 • 4.电子商务的特性有哪些? • 5.电子商务有哪几种典型的模式? • 6.请你说说B to B模式与B to C模式的区别和联系。 • 7.请你说说B to C模式和C to C模式的区别和联系。 • 8.谈谈你所了解或使用过的电子商务网站属于哪种模式。 • 9.目前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 10.什么是移动电子商务? • 11.你是否使用过移动电子商务?如果有,请你说说你对移动电子商务使用情况的感受。 • 12.移动电子商务的优点有哪些? • 13.移动电子商务中采用的相关技术有哪些? • 14.谈谈移动电子商务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2章 电子商务理论基础与分析 • 本章要点 2.1 对电子商务理论认识的基本观点 2.2 电子商务理论体系 2.3 电子商务理论的基本内容 2.4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学科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 2.5 电子商务学科基本理论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2.1 对电子商务理论认识的基本观点 • 1.电子商务理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作为一门学科,电子商务理论的知识体系按照层次来划分就需要形成自己的知识领域,知识模块,知识单元以及知识点。 (2)电子商务理论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扩充,不断整合,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 2.借鉴是电子商务理论在自身理论未形成前其发展的主要方式。 (1)计算机学科 (2)经济学科 (3)管理学科 (4)商业法规和道德
2.1 对电子商务理论认识的基本观点 • 3.电子商务理论的成型取决于对虚拟交易市场理论的形成和完善。 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重点都在研究交易市场的一般规律类似,电子商务的一切手段、过程、成果都体现在虚拟交易市场,因此电子商务理论的成型取决于对虚拟交易市场理论的形成和完善。 • 4.对电子商务理论基础的认识应落实到商务交易的基点上。 电子商务含盖的范围可以定义为:交易的各方以电子贸易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活动。 • 5.技术是手段,交易是目的,网络的虚拟空间是交易的基本环境。 从操作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是利用电子技术,来充当商业交易的媒介,在商业交易的过程中从事和实现的一种交易行为。
2.2 电子商务理论体系 图2-1 电子商务涉及的相关学科内容相互关系图
2.2 电子商务理论体系 • 1.计算机学科理论是电子商务的交易手段。 • 2.经济学科理论奠定了电子商务交易理论的基础。 • 3.管理学科解决了电子商务这一整合的交易模式的效率问题。 • 4.法律制度和社会心理为电子商务提供交易保障。 * 电子商务法律制度 * 社会心理
2.3 电子商务理论的基本内容 • 1.电子商务理论基础:经济学原理发展新内容 (1)网络经济下的三大定律 *梅特卡夫法则 -网络的价值以用户数量的平方速度增长,即V= (V表示网络的总价值,n表示该网络的用户数量)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指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达维多定律 -“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2.3 电子商务理论的基本内容 • 1. 电子商务理论基础:经济学原理发展新内容 (1)网络经济下的三大定律 (2)正反馈机制 在网络经济中,正反馈起着决定性作用。所谓正反馈,指的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着一种相互助长的力量,它会强化和放大原有的发展趋势,形成无法逆转的必然性。正反馈机制的表现是: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2.3 电子商务理论的基本内容 • 1. 电子商务理论基础:经济学原理发展新内容 (3)边际效益递增和边际成本的递减 *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 *网络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 (4)创新成为市场垄断的新方式 (5)知识已成为核心的生产要素
2.3 电子商务理论的基本内容 • 2.电子商务的理论工具:虚拟市场的交易理论 (1)市场规模的差异性 (2)交易主体的不确定性 (3)交易信息的飘浮性 (4)交易主体的权益的转移性 (5)交易行为多样性
P P2 PE P1 S 过剩 E D 不 足 0 QS1 QD2 QE Qs2 QD1 Q 2.3 电子商务理论的基本内容 • 3.电子商务理论的分析工具:网络供给需求理论 Q Q2 QE Q1 盈余 D AE 亏 损 S 0 PS2 PD1 PE PS1 PD2 P 图2-5 传统经济学的市场均衡 (负反馈) 图2-6 网络经济下的市场均衡 (正反馈机制)
2.3 电子商务理论的基本内容 • 4.从网络消费行为角度研究电子商务的模式 (1)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行为与原有的现实社会中的行为发生了根本的不同。 (2)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人们能实现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实现的一种心理满足,实现自我。
2.4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学科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电子商务需要广泛综合各学科知识内容,交流融合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一个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崭新的学科理论体系。 • 2.电子商务是一个实在的经济模式,但不同于传统的商务模式:它是在网络环境下,从理论上讲也就是虚拟社会的市场环境下的一种商务模式。 • 3.对虚拟市场的交易的基本规则和原理认识应是构筑电子商务的理论基础,它不是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平行套用,而应有自身的理论基础。
2.5 电子商务学科基本理论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 1.虚拟市场基本规则的研究问题 (1)虚拟市场的进出规则 (2)虚拟市场上的竞争规则 (3)完善虚拟市场交易规则 • 2.虚拟市场交易基本原理的研究问题 • 3.虚拟市场人们交易的行为研究问题
2.5 电子商务学科基本理论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 4.虚拟市场模式的构筑建设与发展问题 (1)B2B (2)网上超市型B2C (3)C2C • 5.虚拟市场制度和环境的建设研究问题 • 6.虚拟市场自身所遵循的经济规律的研究问题
第2章 思考题 • 1.简述对电子商务理论认识的基本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 2. 借鉴是电子商务理论在自身理论未形成前其发展的主要方式,电子商务理论涉及的学科有哪些? • 3. 谈谈你对虚拟交易市场理论的认识。它是怎样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 4. 分析电子商务的理论体系,并且指出其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 5. 简述电子商务理论的基本内容。 • 6. 电子商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试给出简要分析。 • 7. 电子商务的理论工具是什么,试给出简要分析。 • 8. 电子商务理论的分析工具是什么,试给出简要分析。 • 9. 从研究网络消费行为的角度出发,试分析电子商务模式。 • 10.试分析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学科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1.电子商务学科基本理论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3章 电子商务经济学基本原理 • 本章要点 3.1 电子商务经济现象的基本认识 3.2 电子商务交易的特点 3.3 电子商务经济现象的基本原理分析 3.4 电子商务基本原理 3.5 以新经济的观点和思维来分析电子商务 3.6 全球金融危机对西方新经济观点的再认识 3.7 电子商务经济现象的效益分析 3.8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博弈分析
3.1 电子商务经济现象的基本认识 • 1.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研究高新的IT技术对经济运行增效的影响 • 2.从生产关系的认识角度来研究电子商务中所出现的经济问题 • 3.从市场的角度来认识电子商务 • 4.从新经济现象来研究电子商务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 5.从实现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环节角度去研究电子商务
3.2 电子商务交易的特点 • 1.商业全球化特点 • 2.交易方便快捷的特点 • 3.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特点 • 4.低成本渗透的特点 • 5.高效率与多选择性特点
3.3 电子商务经济现象的基本原理分析 • 1.传统商务活动过程 • 2.交换 交换市场必然要呼吁减少交易环节和降低交易成本,这就促成了中间媒介的产生。 图3-1 传统商务活动过程图示
3.3 电子商务经济现象的基本原理分析 • 3.媒介 要实现产品交换的社会价值,就要有与其相配套的市场机制和交易的中间媒介——货币。 • 4.市场 公开、公正、公平、可靠、快捷、方便和综合的特点是形成现代商务市场所具备的必备条件。
3.3 电子商务经济现象的基本原理分析 • 5.商务活动形式的分析 在Internet上发展的以电子作为信息载体而进行的各种类型的商务活动,就是通常所说的电子商务. • 6.信息 (1)信息对交易活动双方主体的作用。 (2)信息对交易活动市场机制的作用。 (3)信息对政府行为的作用。 (4)信息决定交易中媒介载体的方式。
3.4 电子商务基本原理 • 1.电子商务交易的市场模式 • 2.循环增强过程 从需求、动机、实现、满足的行为原理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的交易也比传统的任何一种交易形式更优越,必然是21世纪商务交易的主要形式。
3.5 以新经济的观点和思维来分析电子商务 • 1.什么是新经济 一般说来,新经济指的是“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 • 2.新经济现象的特点 (1)网络是新经济的核心和基础,信息技术领域成为新经济的先锋产业。 (2)创新是新经济的发展动力。 (3)风险投资风行。 (4)新经济条件下,价格被“净化”。
3.5 以新经济的观点和思维来分析电子商务 • 3.新经济核心的网络经济应研究的问题 (1)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以物本经济为其理论框架的,无法揭示当今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生态经济及可持续经济的运行与成长规律。 (2)传统经济学理论是以生态与经济相背离为特征的,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促使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上,显得无能为力。 • 4.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特点的分析 (1)电子商务交易成本低廉。 (2)电子商务可做到个性化服务。 (3)电子商务能使企业资源重复配置而更趋合理。 (4)电子商务能实现机构协同和优化。 (5)电子商务交易对所有人都是机会均等和公平的。 (6)电子商务能实现物质资源配置的最小化。 (7)网络与高技术结合的电子商务具有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特点。
3.6 全球金融危机对西方新经济观点的再认识 • 1.对西方新经济观点的再认识 一是金融创新过度掩盖了风险,二是滥用信用,无限透支 。 • 2.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创新要加强管理,要让创新回到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让创新按照银行的本质规律创新,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在监管技术和手段上都要跟上业务创新,使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步伐一致。 • 3.滥用信用与无限透支 虚拟经济由于其复杂性、高风险性等特点极易滋长经济的泡沫,如果监管稍有疏忽,很容易导致泡沫破裂。
3.6 全球金融危机对西方新经济观点的再认识 • 4.金融危机对网络金融的启示 新经济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能创造财富,倘若运用不当它也能毁灭财富,甚至比毁灭的程度能超过创造的程度。 • 5.对西方新经济观点的改进 (1)金融机构必须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和观念 (2)加强对衍生和原生产品联动关系的研究 (3)多方合作加强网络金融监管 (4)建立网路金融创新体系,健全创新机制
3.7 电子商务经济现象的效益分析 • 1.收入分析 (1)广告费; (2)赞助费; (3)产品销售费; (4)买卖手续费; (5)租借费; (6)会费; (7)网页制作费——信息登载费; (8)其他费用(软件、系统集成、特许使用费、上网费等)。
3.7 电子商务经济现象的效益分析 • 2.成本分析 (1)设备成本 (2)人员费用 • 3.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经济的关系 电子商务不仅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技术和经济综合思考的整合问题。
3.8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博弈分析 • 1.博弈论介绍 博弈论,也称对策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博弈论被应用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研究领域。 • 2.买方和卖方的一次博弈 买方 支付 不支付 卖方 (0,0) 发货 不发货 (a,a) (-a,2a) 图3-4 只有买卖双方参与的一次博弈过程
3.8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博弈分析 • 3.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引入 买 方 支 付(p) 不支付(1-p) 卖 方 (0,0) 发 货(q) 不发货(1-q) ((a,u),(a,u)) ((-a,0),(2a,-u)) 图3-5 有第三方支付平台参与的三方交易博弈过程 表3-1 两种不同条件下电子商务交易情况对比分析表
3.8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博弈分析 • 4.第三方支付目前存在的问题 (1)主体法律身份不明确 (2)监管权责不明,职责不清 (3)结算和虚拟账户资金沉淀风险 (4)网络违法犯罪活动风险 (5)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消费者保护问题
3.8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博弈分析 • 5.加强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几点建议 (1)尽快明确第三方支付的法律身份 (2)明晰监管机构的权责,加强监管机构的合作 (3)对沉淀资金的监管 (4)对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监管 (5)加强对消费者的利益保护
第3章 思考题 • 1.对电子商务经济现象有什么基本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 2.你对美国学者、经济学家Soon-Yong Choi Dale O.Stahl Andrew B.Whinston从市场角度看电子商务有什么看法? • 3.电子商务交易的特点是什么? • 4.试分析传统的商务活动有什么特点? • 5.构成传统的商务活动有几个基本要素? • 6.试从交换入手分析商务活动的整个过程? • 7.信息在商务活动中有什么重要作用,试举例加以说明? • 8.市场是怎样形成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 9.描述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 • 10.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有什么特点? • 11.谈谈你对新经济的再认识。 • 12.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有什么特点? • 13.怎样分析电子商务经济现象的效益? • 14.怎样认识电子商务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 15.用博弈的观点分析第三方支付加入网上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必然性。 • 16.第三方支付平台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 17.谈谈如何监管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4章 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基础 • 本章要点 4.1 网络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功能 4.2 Internet的体系结构 4.3 Web技术 4.4 Internet接入方案 4.5 商务网站构建的基本知识 4.6 Intranet及其在商务中的应用
4.1 网络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功能 • 1.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 2.Internet的主要功能及应用 (1)电子邮件(E-mail) (2)文件传输协议(FTP) (3)远程登录(Telnet) (4)电子公告牌(BBS) (5)新闻组(News Group) (6)WWW服务 (7)搜索引擎功能 (8)娱乐功能
4.2 Internet的体系结构 • 1.Internet的分层结构 (1)物理层 (2)协议层 (3)应用软件层 (4)信息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