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第十三章 国民经济核算概述

第十三章 国民经济核算概述. 重点: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则 难点:国民经济核算的常用分类;国民经济核算常用指标的计算。 所需课时: 3 课时.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分类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常用指标.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 一、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核算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体系 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 国民经济:横向~从事经济活动的各单位、各部门 纵向~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环节

nimrod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三章 国民经济核算概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章 国民经济核算概述 重点: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则 难点:国民经济核算的常用分类;国民经济核算常用指标的计算。 所需课时:3课时

  2.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 •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分类 •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常用指标

  3.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 • 一、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核算 •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体系 • 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

  4. 国民经济:横向~从事经济活动的各单位、各部门 纵向~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环节 纵横交错,构成庞大、复杂的系统,其整体功能可能大于(或小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简单总和。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统计):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统计核算,从数量角度研究国民经济运行的条件、过程、结果及其内在联系。 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是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重要基础之一。 一、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核算

  5.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 1、“整体性”要求 2、“层次性”要求 3、“关联性”要求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体系 1、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 2、投入产出核算 3、资金流量核算 4、国际收支核算 5、资产负债核算 关系:总量与结构、国内与对外、流量与存量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体系

  6. (一)两种不同模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MPS: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东方体系) SNA:国民经济帐户体系(西方体系) 主要差异:生产范围、核算方法和内容 (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构成(见下图) 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

  7. 附图:2000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构成附图:2000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构成

  8.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分类 • 一、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问题 • 二、国民经济的一般理论分类 • 三、国民经济行业或部门分类 • 四、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

  9. 一、国民经济经济分类的基本问题 • 国民经济分类是国民经济统计和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基础 • 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问题: • 1、分类对象 • 2、分类单位 • 3、分类标志

  10. 二、国民经济的一般理论分类 • (一)两大生产领域的划分 • 1.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 • 2.货物生产与服务生产 • (二)两大生产部类的划分 • (三)三次产业的划分 • 三次产业的主要分类标志和辅助分类标志 • 我国的三次产业分类 • (四)经济类型或所有制形式的划分

  11. 三、国民经济行业或部门分类 • (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联合国的《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 • 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国家标准)》 • (二)国民经济产业部门与机构部门分类 • 1.基层型单位与产业部门分类 • 基层型单位 • 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 • 2.机构型单位与机构部门分类 • 机构型单位 • 国民经济的“机构部门” • 3.机构部门分类与产业部门分类的比较 • 分类对象、标志、单位、作用均不同

  12. 四、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 • 常住经济单位的 “空间” 和 “时间” 规定性 • 空间:经济领土 • 时间:经济利益中心 • 非常住经济单位 • “国民经济总体” 与 “国外”

  13.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常用指标 • 一、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 • 二、国民经济生产指标 • 三、收入分配和收入使用指标 • 四、资产负责和国民财富指标

  14. 一、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的构成 • 参见教材中的图13-4。 •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与其他统计指标体系之间的联系 科技 社会 经济 环境

  15. 二、国民经济生产指标 • (一)国内总产出 • 总周转量 ;存在大量重复计算 • (二)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 中间产品:核算期内生产、又被消耗或被进一步加工形成其他新产品的那些生产资料。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和为生产的有关服务活动等。 • 最终产品:指在本核算期内生产出来且在本核算期内不被消耗或加工,可供最终使用的那些产品。即全部消费资料和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加上用折旧基金购买的固定资产。

  16. (三)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 • 国内生产总值(GDP):由本国常住生产者所创造的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 • 1.从生产角度计算──生产法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各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 • =∑各部门的增加值 • 2.从使用角度计算──使用法(支出法)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17. 国内生产净值(NDP): • 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是一个没 • 有任何重复计算的社会最终生产成果指标。 • 1.生产法 • 国内生产净值(NDP) • =∑(各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和折旧) • =∑各部门的净增加值 • 2.使用法(支出法) • 国内生产净值(NDP) •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净投资+净出口

  18. 三、收入分配和收入使用指标 • (一)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净收入 • 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 GNI=GDP+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 国民净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及其与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 • NNI=NDP+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 狭义的“国民收入(NI)”指标: • NI = NNI-生产税(间接税) 净额 • (二)国民可支配收入及其使用 •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GNDI) • =GNI+得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NNDI) • =GNDI-固定资产折旧 • 国民总储蓄=GNDI-国民总消费 • 国民净储蓄=国民总储蓄-固定资产折旧

  19. 四、资产负债和国民财富指标 • 经济流量与存量的关系 • 资产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 • 国民财富与国民财产 • 国民财富 • =全部非金融资产+(全部金融资产-全部金融负债) • =全部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债权-对外金融负债) • + 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 MPS的国民财产=国民财富-自然资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