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214 Views
核能發電 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污染事故. 系所 : 資源環境學系二甲 姓名 : 蔡哲毅 學號 :A09414006 指導老師 : 胡子陵. 核能發電的概念及優缺.
E N D
核能發電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污染事故 系所:資源環境學系二甲 姓名:蔡哲毅 學號:A09414006 指導老師:胡子陵
核能發電的概念及優缺 1.核能發電原理:核能發電的能量來自核反應堆中可裂變材料(核燃料)進行裂變反應所釋放的裂變能。裂變反應指鈾-235﹑鈽-239﹑鈾-233等重元素在中子作用下分裂為兩個碎片﹐同時放出中子和大量能量的過程。反應中﹐可裂變物的原子核吸收一個中子後發生裂變並放出兩三個中子。若這些中子除去消耗﹐至少有一個中子能引起另一個原子核裂變﹐使裂變自持地進行﹐則這種反應稱為鏈式裂變反應。實現鏈式反應是核能發電的前提。 2.有4大問題:為核裂變鏈式反應提供必要的條件﹐使之得以進行。鏈式反應必須能由人通過一定裝置進行控制。失去控制的裂變能不僅不能用於發電﹐還會釀成災害。裂變反應產生的能量要能從反應堆中安全取出。裂變反應中產生的中子和放射性物質對人體危害很大﹐必須設法避免它們對核電站工作人員和附近居民的傷害。
核能發電的概念及優缺(續) 3.核能發電經濟性:經濟性以發電成本衡量。構成核能發電成本的因素很多﹐包括基建投資費用﹑安全防護費用﹑核燃料費用﹐以及核電站退役處理費用。核電發展初期﹐不僅基建投資費用昂貴﹐核燃料生產過程複雜﹐需要龐大的設備﹐加上特殊的安全措施需要﹐核能發電成本高於火電成本1倍以上。到60年代﹐核能發電成本已接近火電成本。到80年代﹐核電的成本已低於火電。據美國1984年統計﹐核電成本為2.7美分/千瓦時﹐而燃煤的發電成本為3.2美分/千瓦時﹐燃油發電成本為6.9美分/千瓦時。 4.概率安全評價(PSA)﹕這是70年代後期發展起來的一種安全評價方法﹐核電站第一個完整的PSA報告是1975年美國正式發表的反應堆安全研究(WASH-1400)。該法分析輕水堆核電站中所有可能造成堆心損壞的事故﹐計算出各自發生的頻率值﹐總和為一萬七千堆年分之一﹔計算出核電站事故給公眾帶來的風險值。計算說明 100座核電站的事故風險比人為的非核事故或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總風險約小1萬倍。PSA一方面能給出風險值﹐使核電站安全有了定量化的描述﹐同時它系統地分析可能發生的各種故障模式﹐因而可給出事故的整體特性﹐成了安全研究方面的一個有力工具。
核能電廠事故案列 • 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污染事故: • 1986年4月26日,們于前蘇聯烏克蘭加盟共和國首府基輔市西北約130公里處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4號反應堆發生猛烈的爆炸,1000噸重的堆頂蓋被掀起,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因熱效應升騰到1千米高度以後才水準傳輸。事故過程中有30多處起火,幾個小時後大火基本被撲滅。從4月27日至5月10日調動300多架次直升飛機空投下5000噸碳化硼、白雲石、砂土和鉛等混合物,用來覆蓋反應堆體和吸收氣溶膠顆粒。為防止堆底部結構破壞,修建了人工排熱通道。 • 5月底,在反應堆鄰近地區和汽輪機廠房等控制保護位置,空氣放射劑量率降至0.01Gy/h以下,放射性物質排放量每晝夜為100GBq量級,反應堆內最高溫度為幾百攝氏度。後來用混凝土將整個反應堆封固。在這次事故中,堆內放射性物質約有總量的3.5%外泄到環境,總釋放量約為3~4EBq。據估計,事故釋放量的地區分配百分比是:事故現場12%,20公里範圍內的環境51%,20公里以外的環境37%。
核能電廠事故案列 • 由於持續10多天的源釋放和氣象條件變化等因素,在歐洲造成複雜的煙羽彌散徑跡,放射性物質沉降在前蘇聯西部廣大地區和歐洲國家,並有全球性沉降。事故後,4月27日晨7時,普裏皮亞特鎮的空氣放射劑量率接近0.01Gy/h,17小時撤走了全部4.5萬人。在以後的幾天內,又從核電站周圍30公里區域內撤走9萬人。 • 203人受到大劑量照射並複合熱燒傷及皮膚ß燒傷,死亡31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是核電發展史上迄今影響範圍最大、直接與間接危害最嚴重的一次事故。其經濟損失亦是巨大的,僅事故造成的直接損失約30億美元,加上該堆及其類似堆停止運行或減少發電造成的損失和發給人們的防輻射、放射性污染等補助費總損失額約在300億美元以上。
結語 • 有此也可以知道,雖然核能發電可以為全人類帶來跟好的利益跟變化,可是在這些優點的反面必定存在這缺點,而核能發電的缺點有主要有兩種要解決,其中核電廠的安全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了,而又在過程之中產生的核廢料也是一大問題,這兩個是核能最麻煩的問題了,有此案列中就知道一但核電廠出安全上的問題,最後所造成的傷害是多大了,而核廢料在其分解的時間實在是要太久了,而且核廢料也會造成環境的問題,這些都是全人類都應該重視的問題。 • 現今的科技還好有在找尋可再升的資源的轉換為其主要的研究,現在大部分已研究太陽能發電為其重點,或許已經有很多的科學家也有其深入的了解和研發也說不一定。
資料來源 • http://www.gdepb.gov.cn:82/gate/big5/www.gdepb.gov.cn/xcyjy/hjzs/qita/index.html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50803263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2505109 • http://news.sina.com/105-000-102-105/2006-04-13/0455233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