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李晋阳 E-Mail : ljylmq@sdau.edu.cn. 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教材与课时安排. 教材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实验 丁筱铃等 编著 山东农业大学 课时安排 上 机 : 9 学时. 上机安排 上机地点:机电学院机房 上机时间:根据教学日历安排 上机内容: 随教学进度的基础训练(上机调试每次实验内容) 要求 : 所有作业必须 独立 完成 实验内容必须经 上机调试通过 每次实验必须写出实验报告 上机考勤 3 次 缺席,按不及格处理

nikkos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李晋阳 E-Mail:ljylmq@sdau.edu.cn 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2. 教材与课时安排 • 教材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实验 丁筱铃等 编著 山东农业大学 • 课时安排 上 机: 9学时

  3. 上机安排 上机地点:机电学院机房 • 上机时间:根据教学日历安排 • 上机内容: • 随教学进度的基础训练(上机调试每次实验内容) • 要求: • 所有作业必须独立完成 • 实验内容必须经上机调试通过 每次实验必须写出实验报告 • 上机考勤3次缺席,按不及格处理 • 发现上机时间上网,按缺席一次处理

  4. 课程要求 课前请做好预习 • 保持课堂安静,头脑清醒,思维活跃 • 认真、独立、按时完成并提交作业 • 重视上机实践,有效利用宝贵的上机时间

  5. 实 验 内 容 实验一、汇编语言软件调试实验 实验二、8031单片机P3、P1口应用 实验三、工业顺序控制 实验四、A/D转换0809应用

  6. 实验一、软件实验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内容 • 三、实验程序流程图 • 四、实验步骤 • 五、思考

  7. 一、实验目的掌握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熟悉键盘操作。一、实验目的掌握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熟悉键盘操作。 • 二、实验内容把7000H~70FFH的内容清零。

  8. N R0=FF Y 三、实验程序流程图 开始 R0=00 00送到7000H DPTR+1,R0+1 结束

  9. 四、实验步骤 (1) 联接DVCC实验系统(Ctrl+H) (2) 装载目标文件(Ctrl+L) (3) 设置PC起始地址 (4) 运行程序 (5) 单步、断点运行完后,在存贮器窗口内检查0000H~70FFH中的内容是否全为00H

  10. 五、思考 • 假使要把7000~70FFH中的内容改成FF,如何编制程序。

  11. 实验二、8031单片机P3、P1口应用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内容 • 三、实验程序流程图 • 四、实验原理图 • 五、实验步骤 • 六、实验程序

  12. 一、实验目的1、 掌握P3口、P1口简单使用。 • 2、 学习延时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 二、实验内容 • 1、P3.3口做输入口,外接一脉冲,每输入一个脉冲,P1口按十六进制加一。 • 2、 P1口做输出口,编写程序,使P1口接的8个发光二极管L1—L8按16进制加一方式点亮发光二极管。

  13. Y P3.3为高吗? P3.3为高吗? P3.3为低吗? N 延 时 Y N Y N 延 时 A+1送P1口 循 环 三、实验程序流程图 开 始

  14. 四、实验原理图

  15. 五、实验步骤 • 1、P3.3用插针连至K1, P1.0—P1.7用插针连至L1—L8。 • 2、从起始地址0540H开始连续运行程序(输入0540后按EXEC键)。 • 3、开关K1每拨动一次,L1—L8发光二极管按16进制方式加一点亮。

  16. ORG 0000H LJMP ST ORG 0030H ST: MOV SP,#60H CLR A KK: SETB P3.3 JB P3.3,KK LCALL DL10MS JB P3.3,KK JNB P3.3,$ LCALL DL10MS INC A MOV P1,A LJMP KK DL10MS:MOV R6,#10 DL1MS:MOV R7,#250 LP:NOP NOP DJNZ R7,LP DJNZ R6,DL1MS RET END 六、实验程序

  17. 实验三、工业顺序控制 (中断)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内容 • 三、实验程序流程图 • 四、实验原理图 • 五、实验步骤 • 六、实验程序

  18. 一、实验目的 • 1、掌握工业顺序控制程序的简单编程,中断的使用。 • 2、 学习延时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 3、学习现场数据的保护和堆栈

  19. 二、实验内容 • 8032的P1.0—P1.6控制注塑机的七道工序,现模拟控制七只发光二极管的点亮,高电平有效,设定每道工序时间转换为延时,P3.4为开工启动开关,低电平启动。P3.3为外故障输入模拟开关,P3.3为0时不断告警,P1.7为报警声音输出,设定6道工序只有一位输出,第七道工序三位有输出。

  20. 中断、P1口、P3口初始化,P1口全低 保护现场 报 警 等开工 N 工序1延时 故障清除了吗? Y 工序2延时 恢复现场 · · · · 返回 工序7延时 三、实验程序流程图 中断服务子程序: 主程序: 关输出 开始 · · ·

  21. 四、实验原理图

  22. 五、实验步骤 • 七、实验步骤 • ① P3.4连K1,P3.3连K2,P1.0—P1.6分别连到L1—L7,P1.7连SIN(电子音响输入端)。 • K1开关拨在上面,K2拨在上面。 • ③ 用连续方式从起始地址0580H开始运行程序(输入0580后按EXEC键),此时应在等待开工状态。 • ④ K1拨至下面(显低电平),各道工序应正常运行。 • ⑤ K2拨至下面(低电平),应有声音报警(人为设置故障)。 • ⑥ K2拨至上面(高电平),即排除故障,程序应从刚才报警的那道工序继续执行。 • 思考:修改程序,使每道工序中有多位输出。

  23. ORG 0000H LJMP ST ORG 0013H LJMP BREAK ORG 0030H ST: MOV SP,#60H MOV P1,#0 L1:JB P3.4,L1 SETB EA SETB EX1 SETB PX1 LP:MOV P1,#1 LCALL DL10MS MOV P1,#2 LCALL DL10MS MOV P1,#4 LCALL DL10MS MOV P1,#8 LCALL DL10MS MOV P1,#10H LCALL DL10MS MOV P1,#20H LCALL DL10MS MOV P1,#07H LCALL DL10MS LJMP L2 六、实验程序

  24. DL10MS:MOV R6,#10 • DL1MS:MOV R7,#250 • LP:NOP • NOP • DJNZ R7,LP • DJNZ R6,DL1MS • RET • END • BREAK: MOV PSW,#08H • LL: MOV P1,#0 • MOV R3,#10 • KK: SETB P1.7 • LCALL DL10MS • CLR P1.7 • LCALL DL10MS • DJNZ R3,KK • LCALL DL10MS • JNB P3.3, LL • MOV PSW,#00H • RETI

  25. 实验四、A/D 转换实验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内容 • 三、实验程序流程图 • 四、实验原理图 • 五、实验步骤 • 六、实验程序

  26. 一、实验目的 • 1.掌握A/ D转换与单片机的接口方法。 • 2.了解A/ D芯片0809转换性能及编程方法。 • 3.通过实验了解单片机如何进行数据采集。

  27. 二、实验内容 • 利用实验仪上的0809做A/ D转换实验,实验仪上的W1电位器提供模拟量输入。编制程序,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通过二位七段数码管显示器显示。

  28. 三、实验程序流程图

  29. 0809初始化 初始显示00 0809通道0采样 数码管显示采样 四、实验原理图 开 始

  30. 五、实验步骤 • 1、把A/D区0809的0通道IN0用插针线接至W1的中心抽头V01插孔(0—5V)。 • 2、0809的CLK插孔与分频输出端T4相连。 • 3. 将W2的输入VIN接+12V插孔,+12V插孔再连到外置电源的+12上(电源内置时,该线已连好)。调节W2,使VREF端为+5V。 • 4. 将A/D区的VREF连到W2的输出VREF端。(如果精度要求不高的话,A/D区的VREF直接连到VCC插孔,这样步骤③可以去掉)。 • 5、EXIC1上插上74LS02芯片,将有关线路按图连好。

  31. 6、将A/D区D0—D7用排线与BUS2区XD0—XD7相连。 • 7、BUS3区P3.0插孔连到数码管显示区DATA插孔。 • 8、BUS3区P3.1插孔连到数码管显示区CLK插孔。 • 9、单脉冲发生/SP插孔连到数码管显示区CLR插孔。 • 10、 按实验系统上的F2键,仿真实验仪进入仿真状态(内程序,外数据),显示器显示“P……”。 • 11、 以连续方式从起始地址06D0运行程序,在数码管上显示当前采集的电压值转换后的数字量,调节W1数码管显示将随着电压变化而相应变化,典型值为0V—00H,2.5V—80H,5V—FFH。

  32. 六、实验程序 • MOVC A,@A+DPTR • MOV SBUF,A • MOV R7,#10 • DJNZ R7,$ • MOV A,R0 • SWAP A • ANL A,#0FH • MOVC A,@A+DPTR • MOV SBUF,A • MOV R7,#10 • DJNZ R7,$ • LCALL DELAY • LJMP ST • ORG 0000H • ST:CLR A • MOV SP,#60H • MOV DPTR,#9000H • MOVX @DPTR,A • MOV R7,#0FFH • MOV SBUF,A • MOV SBUF,A • MOVX A,@DPTR • DISP:MOV R0,A • ANL A,#0FH • LP:MOV DPTR,#TAB

  33. TAB: DB 0FCH,60H,0DAH,0F2H,66H,0B6H,0BEH,0E0H • DB 0FEH,0F6H,0EEH,3EH,9CH,7AH,9EH,BEH • DELAY:MOV R6,#255 • DL:MOV R7,#255 • DL1:DJNZ R7,DL1 • DJNZ R6,DL • RET •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