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第十三讲 从改革到衰亡

第十三讲 从改革到衰亡. 一 明中期政治与社会形势 张居正 改革与万历中兴 明朝的衰亡. 一、明中期的政治与社会形势. (一) 北部边疆的挑战与交往 (二)土地兼并与流民运动 (三) 倭寇、佛郎机与东南沿海的动荡 (四)皇权统治与大礼仪 (五) 权力之争与内阁制的发展演变 (六)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1 、明代帝系及年历(1). 太祖. →. 惠帝. →. 成祖. →. 仁宗. 洪武. 建文. 永乐. 洪 ↓ 熙. 英宗. ←. 代宗. ←. 英宗. ←. 宣宗. 天 ↓ 顺. 景泰. 正统.

nikit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三讲 从改革到衰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讲 从改革到衰亡 一 明中期政治与社会形势 张居正改革与万历中兴 明朝的衰亡

  2. 一、明中期的政治与社会形势 (一)北部边疆的挑战与交往 (二)土地兼并与流民运动 (三)倭寇、佛郎机与东南沿海的动荡 (四)皇权统治与大礼仪 (五)权力之争与内阁制的发展演变 (六)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3. 1、明代帝系及年历(1) 太祖 → 惠帝 → 成祖 → 仁宗 洪武 建文 永乐 洪↓熙 英宗 ← 代宗 ← 英宗 ← 宣宗 天↓顺 景泰 正统 宣德 宪宗 → 孝宗 → 武宗 → 世宗 成化 弘治 正德 嘉↓靖 熹宗 ← 光宗 ← 神宗 ← 穆宗 天↓启 泰昌 万历 隆庆 思宗 崇祯

  4. 明代帝陵表(2) • 帝号及姓名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孝陵江苏南京皇后马氏 • 明惠帝朱允炆1399-1402年 • 明成祖朱棣1403-1424年长陵昌平皇后徐氏 • 明仁宗朱高炽1425年献陵昌平皇后张氏 • 明宣宗朱瞻基1426-1435年景陵昌平皇后孙氏 • 明英宗朱祁镇1436-1449年裕陵昌平皇后钱氏、周氏 • 明代宗朱祁钰1450-1456年景泰陵西郊金山皇后汪氏 • 明宪宗朱见深1465-1487年茂陵昌平皇后纪氏、王氏、邵氏 • 明孝宗朱祐樘1488-1505年泰陵昌平皇后张氏 • 明武宗朱厚照1506-1521年康陵昌平皇后夏氏 • 明世宗朱厚熜1522-1566年永陵昌平皇后杜氏、陈氏、方氏 • 明穆宗朱载垕1567-1572年昭陵昌平皇后李氏、陈氏、李氏 • 明神宗朱翊钧1573-1620年定陵昌平孝端王氏、孝靖、王氏 • 明光宗朱常洛1620年庆陵昌平皇后郭氏、王氏、刘氏 • 明熹宗朱由校1621-1627年德陵昌平皇后张氏 • 明思宗朱由检1628-1644年思陵昌平皇后周氏、田氏

  5. 中期的皇位继承(3) •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十五日 土木之变,英宗被俘。 • 二十四日,皇太后诏英宗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英宗弟祁钰为辅,代总国政。 • 九月初六,祁钰即位,是为景帝,尊英宗为太上皇。 • 景泰元年(1450)八月,瓦喇放还英宗,景帝居其于南宫。 • 景泰三年五月,景帝废太子见深为沂王,立己子见济为太子 • 景泰四年十一月,太子见济病卒。 • 五年五月,御史钟同、仪制郎中章纶疏请复储。 • 八年(1457)正月十六日,夺门之变,英宗复辟,改元天顺。 • 二月初一,废景帝仍为郕王。 • 十九日,郕王卒,谥曰戾,以亲王礼葬于西山。 • 天顺八年(1464),英宗卒,太子见深即位,是为宪宗。

  6. 2、皇权统治与宦官干政 宪宗在位二十三年,宠爱万贵妃,长年不见大臣,不理朝政,大权旁落宦官之手。成化二十三年春,万贵妃病死,宪宗也因悲伤过度于八月去世。 明宪宗 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7. 明孝宗朱祐樘(1470-1505) 孝宗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史称为“弘治中兴”。

  8. 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 造宫殿数层,而造密室于两厢,勾连栉列,名曰“豹房”。初日幸其处,既则歇宿,比大内。令内侍还值,名“豹房祗侯”。群小见幸者,皆集于此。——《明武宗外纪》

  9. 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海瑞《治安疏》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海瑞《治安疏》 明世宗 朱厚熜(1507-1566) 世宗期大事: 大礼仪 二十余年不视朝 严嵩专权 弃哈密,弃河套 俺答入寇 倭寇为患 世宗英断,资质之可与为善,自非武宗所及。然终身事鬼,而不事人。——孟森《明清史讲义》

  10.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 以皇帝的身份向臣僚作长期的消极怠工,万历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空前绝后的例子。 皇帝决心以顽强的意志和臣僚们作持久的抗······再也不愿意做任何事情使他的文官们快意。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1.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 神宗期大事: 张居正为相 二十余年不视朝 东林讲学 满洲兴起 梃击之案 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明史·神宗纪》

  12. 万历在位四十八年,历时最久,又可分为三期。前十年为冲幼之期。有张居正当国,足守嘉、隆之旧,而又或胜之······至居正卒后,帝亲操大柄。泄愤于居正之专。其后专用软熟之人为相,而殆于临政。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庭隔绝。惟倚奄人四出敛财。矿使税使,毒遍天下。庸人柄政。百官多旷其职。边患日亟。初无以为意者。是为醉梦之期。至四十六年,清太祖公然起兵,人占辽沈,明始感觉。而征兵征饷,骚动天下。民穷财尽。铤而走险。内外交乘,明事不可为矣。是为决裂之期。万历在位四十八年,历时最久,又可分为三期。前十年为冲幼之期。有张居正当国,足守嘉、隆之旧,而又或胜之······至居正卒后,帝亲操大柄。泄愤于居正之专。其后专用软熟之人为相,而殆于临政。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庭隔绝。惟倚奄人四出敛财。矿使税使,毒遍天下。庸人柄政。百官多旷其职。边患日亟。初无以为意者。是为醉梦之期。至四十六年,清太祖公然起兵,人占辽沈,明始感觉。而征兵征饷,骚动天下。民穷财尽。铤而走险。内外交乘,明事不可为矣。是为决裂之期。 ——孟森《明清史讲义》

  13. 3、大礼仪及其作用和影响 • 大礼仪问题的产生 • 朝廷文官与嘉靖皇帝的激烈争斗 • 大礼仪问题的影响

  14. 权力之争内阁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厯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厯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诸辅之中,尤以首揆为重。 ——《明史》卷109《宰辅年表序》

  15. 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以其授餐大内,常侍天子殿阁之下,避宰相之名,又名内阁。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以其授餐大内,常侍天子殿阁之下,避宰相之名,又名内阁。 —《明史》卷72《职官志》 王其榘《明代内阁制度史》

  16. 《杏园雅集图卷》[明]谢环

  17. 正统二年(1437)三月初一,内阁大臣休假,内阁学士杨荣、杨士奇、杨溥及阁员们雅集杨荣家杏园中。正统二年(1437)三月初一,内阁大臣休假,内阁学士杨荣、杨士奇、杨溥及阁员们雅集杨荣家杏园中。

  18. 《杏园雅集图卷》 [明]谢环 明称贤相,必首三杨。均能原本儒术,通达事机。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

  19. 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祇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祇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 成祖即位,特简觧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専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仁宗以杨士竒、杨荣东宫旧臣,升士竒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阁职渐崇。 宣宗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杨士竒等参可否,虽吏部蹇义、户部夏原吉时召见,得预各部事,然希阔不敌士竒等亲。自是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輙以败。 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 ——《明史》卷72《职官志》

  20. 票拟与批红

  21. (六)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繁荣 • 经济发展 • 农业的进步 • 手工业的发展 • 商业的繁荣 • 文化繁荣 • 士大夫文学的发展 • 庶民文学(市民文学)的繁荣

  22. 二、(一)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1525-1582) 朱东润《张居正大传》

  23. 张居正改革 近来风俗人情积习生弊,有颓靡不振之渐,有极重难反之几,若不稍加更易,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 ——张居正《时政切要疏》 (万历)帝虚己委居正,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 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明史》卷213《张居正传》

  24. 新政措施 • 1、整顿吏治,创考成法。 • 2、培养人才、整顿学校。 • 3、经济改革。A、抑制国家财政和宫廷财政的支出、抑制大规模工程。B、强化边镇钱粮与屯田的管理。C、强化户部的财政事务管理能力,整理赋税簿册,制定边饷政策。D、清丈田粮,推广一条鞭法。 • 4、重用潘季驯, 治黄河水患 。 • 5、整饬边防,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平定外患 。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歳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如以赠耗,凡额办派办京库歳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于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厯九年乃尽行之。 ——《明史》卷78《食货志》

  25. 两税法后的人头税问题 • 从赋税的角度看,丁税在赋税计算的标准中还发挥着作用。 • 从徭役的角度看,宋代职役由主户承担,夫役由下户和客户承担,仍具有丁税的特点。 • 明代的赋役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是土地占有状况不明,导致税粮缴纳不合理;二是各种劳役的征派侧重于人丁,导致了张居正改革的出台。 • 改革减少了无田户的丁税负担,清康熙年间将丁赋总额固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摊丁入亩”,最终取消了人头税。 • 此时的一条鞭法无疑是跨出了一大步。

  26. 河防一览图卷潘季驯 绘 潘季驯治黄河水患,从水患变成水利,把田地从四百二十二万八千零五十八顷增加到七百零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

  27. 居正性深沉,机警多智数。为史官时,尝潜求国家典故及时务之切要者剖晣之,遇人多所咨询。及揽大政,登首辅,慨然有任天下之志。劝上力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十年来,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壤地千里,荒外警南蛮累世负固者,次第遣将削平之。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61《江陵柄政》居正性深沉,机警多智数。为史官时,尝潜求国家典故及时务之切要者剖晣之,遇人多所咨询。及揽大政,登首辅,慨然有任天下之志。劝上力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十年来,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壤地千里,荒外警南蛮累世负固者,次第遣将削平之。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61《江陵柄政》 • 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张居正传》 (张居正)10年的施政可以被看作明王朝暮色中 的最后的耀眼光辉。 ——黄仁宇

  28. 三 明朝的衰亡 (一)明代的人口问题 (二)士大夫之争与东林党人 (三)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四)明朝的衰亡

  29. (一 ) 明代的人口问题 • 经过社会经济的恢复,洪武十四年(1381)全国已有一千多万户近六千万人。 • 万历二十八年(1600)全国的实际人口大约在1.2亿左右。

  30. (二) 士大夫之争与东林党人

  31. 大礼议之争 ······俱赴左顺门跪伏,有大呼髙皇帝、孝宗皇帝者。帝闻之,命司礼监谕退,不去。金献民曰:“辅臣尤宜力争。”朱希周乃诣内阁告毛纪,纪与石瑶遂赴左顺门跪伏。上复遣司礼太监谕之退,羣臣仍伏不起,自辰迨午。帝怒,命司礼监録诸姓名,収系诸为首者。丰熈······等八人于狱,杨慎、王元正乃撼门大哭,一时羣臣皆哭,声震阙廷。上大怒,遂命逮系马理等凡一百三十有四人于狱,何孟春等二十有一人、洪伊等六十有五人姑令待罪。己夘,上圣母章圣皇太后册宝,庚辰,锦衣卫以在系官上请。初逮系时有奔匿者,至是悉追系之,并待罪者总二百有二十人。上责之,命拷讯丰熈等八人,编伍其余四品以上者,俱夺俸。五品以下者,杖之。于是编修王相等一百八十余人各杖有差,王相······等十有九人俱病创先后卒。 ——《明史纪事本末》卷50《大礼议》

  32. 大礼未成,大狱已起,君臣交失,君子讥焉。谷应泰大礼未成,大狱已起,君臣交失,君子讥焉。谷应泰 及大礼议定,天子视旧臣元老真如寇仇···而新进好事之徒, 复以乖戾之性佐之。君臣上下,莫非乖戾之气。万斯同 太 庙

  33. 士大夫救时运动与党争伐异 • 士大夫救时运动:大礼仪之争、万历二十一年的京察等 • 党争伐异:沈一贯的浙党、左氏宣党、左氏顾氏的崑党、亓诗教的齐党、宫应震的楚党、顾宪成的东林党,围绕着万历年间以后的历次京察党争伐异

  34. 顾宪成与东林书院

  35. 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欧阳东鳯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构。落成,偕同志髙攀龙、钱一本、薛敷敎、史孟麟、于孔兼辈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舎至不能容。宪成尝曰:“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邉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故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欧阳东鳯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构。落成,偕同志髙攀龙、钱一本、薛敷敎、史孟麟、于孔兼辈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舎至不能容。宪成尝曰:“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邉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故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 东林党议 先是国本论起,言者皆以早建元良为请,政府惟王家屏与言者合,力请不允,放归。申时行、王锡爵皆婉转调护,而心亦以言者为多事。锡爵尝语宪成曰:“当今所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宪成曰:“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遂不合。然时行性宽平,所斥必旋加拔擢,一贯既入相,以才自许,不为人下。宪成既谪归,讲学于东林,故杨时书院也。孙丕杨、邹元标、赵南星之流,蹇谔自负,与政府每相持。附一贯者,科道亦有人。而宪成讲学,天下趋之。一贯持权求胜,受黜者身去而名益髙。此东林、浙党所自始也。其后更相倾轧垂五十年。

  36. 东林书院依庸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7. 魏大中遗书

  38. 从东林到复社 谢国祯《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

  39. 东林党人 • 明万历三十二年(1594),无锡人顾宪成罢官回籍,在地方官绅的帮助下重建东林书院,聚集士人讲学,抨击时政,遂形成东林党。 • 东林党人以天下为己任,倡导士大夫道德表率和是非原则,谋求更广泛的士大夫参政,体现了士大夫的社会中坚意识和天下为公的精神,由于他们的抗争使得明末的世道人心尚不至一塌糊涂。在明末清初的抗清斗争中,东林党人积极参与,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40. (三) 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利玛窦,意大利人,1571年加入耶稣会,1582年来到澳门学习中文,既是传教士又是自然科学家。他创造了罗马拼音体系,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万历二十九年获准定居北京,建立天主教堂传教。 他认为在中国传教须从天主教与儒家思想和传统融通的角度逐步展开。他把上帝翻译成中国人所崇拜的天,因而其传播的宗教被称为天主教。他排斥“偶像崇拜”,但对孔子和祖先的崇拜例外,尽量用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影响中国的士大夫学者,然后在交往中渗透宗教观念。

  41. 徐光启,上海人,早年因家庭贫寒以教书为生,后在广西开始接触西学。1597年,中举人后开始努力钻研中国古典科学知识。1603年结识利玛窦,对西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兴趣,次年中进士,在翰林院任职,潜心于天文水利等学问的研究。此间在与利玛窦的交往中学习了许多西方的科学知识,合作翻译徐光启,上海人,早年因家庭贫寒以教书为生,后在广西开始接触西学。1597年,中举人后开始努力钻研中国古典科学知识。1603年结识利玛窦,对西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兴趣,次年中进士,在翰林院任职,潜心于天文水利等学问的研究。此间在与利玛窦的交往中学习了许多西方的科学知识,合作翻译 西方的科学书籍,崇祯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礼部右侍郎等职,后晋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又升文渊阁大学士。1633年因病逝世。 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农政全书》的作者。

  42. 西学东渐 • 西学得到了中国士大夫和科学家的肯定 • 传入中国的西方知识涉及宗教、哲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他们合作翻译了多种科技图书,对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西学给这一时期追求道德理想的中国人一种清新和希望。 徐光启与利玛窦

  43. (四) 明朝的衰亡 • 大土地兼并浪潮及“三饷”的征发加剧了自耕农的破产和农民的生活的贫困。 • 政治腐败与党争的激烈使国家机制陷入僵化与紊乱之中—宦官专权。 • 皇权对城市经济及工商业的掠夺造成社会经济的极度紊乱。 • 后金的崛起与南侵使明政府在辽东疲于奔命,消耗了国力。 • 明代后期自然灾害的频发使农民走投无路。 • 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直接导致明王朝的灭亡。

  44. 宦官专权

  45. 明代宦官掌握东、西厂和锦衣卫,是明朝特务政治的代表,是其得以专权一因。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由亲信宦官掌管,后来例用司礼监太监提督,开宦官干政之端。 明宦官专权,始于英宗时之司礼监太监王振。 锦衣卫印

  46. 宦官专权 明朝废了宰相,形成了部分的权力真空,这为明代宦官专权提供了空间,使得宦官得以以皇帝家奴的身份窃取了部分皇权。 通政司 → 司礼监 → 皇帝 → 司礼监 → 内阁 票拟↓ ← 内阁 ← 司礼监 皇帝 ← 司礼监 批红 通政司 → 司礼监 → 内阁 → 司礼监 → 内阁 票拟 批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