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 likes | 1.05k Views
提高教师学习研究智慧 —— 重建课堂教学文化.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方张松. 一、教师喜欢的校本教研活动. 内容实用 , 贴近实际 , 切合教师水平 现场体验 , 灵感交流 , 易于教师模仿 角色自由 , 话语主动 , 便于教师参与 以教师的原有水平为基础 以教师的教学实际问题为突破口 以教师的热情参与为保证 以教师的自我领悟为目的.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 、关于教育的知识 —— 理论与价值观 2 、关于学科的知识 —— 知识与技能 3 、关于策略的知识 —— 过程与方法 4 、关于对象的知识 —— 经验兴趣、起点发展
E N D
提高教师学习研究智慧——重建课堂教学文化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方张松
一、教师喜欢的校本教研活动 • 内容实用,贴近实际,切合教师水平 • 现场体验,灵感交流,易于教师模仿 • 角色自由,话语主动,便于教师参与 • 以教师的原有水平为基础 • 以教师的教学实际问题为突破口 • 以教师的热情参与为保证 • 以教师的自我领悟为目的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关于教育的知识——理论与价值观 2、关于学科的知识——知识与技能 3、关于策略的知识——过程与方法 4、关于对象的知识——经验兴趣、起点发展 5、关于整合的知识——深度与广度 6、关于技术的知识——现代技术与动手能力
三、目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 重展示,轻研究,缺乏问题意识 • 重预设,轻生成,错失研究时机 • 重接受,轻参与,没有教师热情 • 重模仿,轻机制,关注表面形式 • 重输血,轻造血,忽略学会学习
关于校本教研“砍柴与磨刀”的问题 • 关注课堂与教学象关注砍柴的过程与方法,关注教师的素质提高象关注磨刀。 • 这应该是重点与基础的问题。
四、有效校本教研活动的特征 研究主题和形式的针对性:问题怎么来能否实施 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 教师参与点的设计 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 解决问题方法和路径 研究主题的连续性与渐进性: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注过程的生成性: 内容和策略的变化 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 需要有引领人
五、重视“三长”,关注策划,提高张力 • 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年级组长是学校管理的纽带,是教研活动的主要策划者。 • 策划的难点在:分解主题要素与教师参与点设计。 • 流程示意图: 梳理问题 收集资料 教学实践 问题反思 归纳总结 确立主题 合作设计 课堂观察 行动跟进 形成策略
六、主持人的技术 • 唤醒技术 • 传达技术 • 聚焦技术 • 对话技术 • 铺垫技术 • 生成技术
主持人或策划人还需要考虑的因素 • 活动过程的基本结构 • 体现主题的研讨引子 • 促进互动的参与性作业 • 承载信息的文本资料 • 促进“生成”的预案 • 环境与条件
七、校本教研的空白点(文化缺失) • 班主任工作 • 教室环境文化 • 班级关系文化 • 教学的文化思考
课堂教学中的文化缺失 1、学生主动提问了吗? 适合学生需求和水平 适合学习任务 适合进一步提出问题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习惯提出问题),而这种习惯的缺失正反映了我们在教学中缺乏对这种行为的关注和鼓励。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习惯提出问题),而这种习惯的缺失正反映了我们在教学中缺乏对这种行为的关注和鼓励。
案例:方案被教师否定 听课教师:这个方法是你从资料上查到的还是自己想出来的? 生:不是(自己)想的,是从一本书里 面看到的。 听课教师:那你想试试这种方法吗? 生:想。 (前面不争辩、想也不提问)
2、教师不善于或无法回答学生问题 “我不知怎么说” 知识的冰山模型 明确知识 (是什么、为什么) 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 默会知识 (怎么想、怎么做) 本质上是理解力和领悟
明确知识 内化 外现 默会知识
3、关于学生和关于学生与学生的知识 李∙舒尔曼 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 1.学科知识 2.一般教学知识 3. 课程知识 4.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 5.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 6.教育情境知识 7. 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
教学改革要:不走极端而能攀登高峰的大智慧 教学方法 学习知识 培养能力 培养品质 参与社会活动 满足需求和兴趣 讲授 + 讨论 + 视听 + 探索 + 发现 + 教学系统设计 + 程序教学 + 操练 + 角色扮演 + + + 模拟 + + 小组调查 + + 社区活动 + 学习方法 + 独立研究 微型课程 + “头脑风暴”+
学科知识:1、通领知识和最有价值的知识2、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3、横向纵向的组织和结构的知识4、学习内容显示学生策略的知识(关于知识的知识,既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隐藏的智慧)学科知识:1、通领知识和最有价值的知识2、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3、横向纵向的组织和结构的知识4、学习内容显示学生策略的知识(关于知识的知识,既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隐藏的智慧)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渠道,但是,课堂教学改革究竟要改什么?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渠道,但是,课堂教学改革究竟要改什么?
一种观念代替另一种观念 • 一种模式代替另一种模式 • 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 • 一种行为代替另一种行为 这些是手段,改革的最终目的、根本任务或终极追求是什么?
教学层面: 方法 (显性的操作层面) 方式 (显性的概括层面) 模式 (显性的抽象层面) 文化 (隐性的价值层面)
课堂教学改革绝不仅仅是观念、模式、方式、行为的变革,即教学活动本身的改革,它首先而且主要是课堂文化的重建。课堂教学改革绝不仅仅是观念、模式、方式、行为的变革,即教学活动本身的改革,它首先而且主要是课堂文化的重建。 是核心、根本和终极追求
课堂文化是教师和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课堂文化是教师和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 没有课堂文化的重建,课堂教学改革必将走向形式化、最终无功而回。
形式化的原因:手段和目标混淆 形式化的结果:非教学活动倾向 对话变问答、自主变自流、廉价表扬多、活动没体验、形式无实质 。
课堂文化的构成: 一、教室文化(物理空间)——使教室体现出崇高的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 二、班级文化(社会环境)——使同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伙伴 三、教学文化(教学范型)——使教学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活动 四、纪律(规则)文化 五、精神文化
一、教室文化(物理空间)——使教室体现出崇高的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一、教室文化(物理空间)——使教室体现出崇高的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 教室是课堂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主要场所,教室布置是构成课堂文化的重要内容。 座位编排方式、教师讲台与学生课桌椅的结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行为和学习成绩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而班级规模、教室大小和形状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有影响。
另外,教室空间的功能及其物品设备的设置、墙窗户结构、墙面的装饰、教学媒体设备及其装饰、照明等都对课堂教学有直接影响。另外,教室空间的功能及其物品设备的设置、墙窗户结构、墙面的装饰、教学媒体设备及其装饰、照明等都对课堂教学有直接影响。
几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却坐上六七十名学生,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一排排的课桌椅,前后两排课桌椅之间的距离“吝啬”得想弯一下腰或踢一下腿都动弹不得。几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却坐上六七十名学生,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一排排的课桌椅,前后两排课桌椅之间的距离“吝啬”得想弯一下腰或踢一下腿都动弹不得。 (图:某小学二年级某班的学生在上课。这个班学生多达85人,教室显得拥挤不堪。)
教室除了简单的学习园地、黑板报之类的传统布置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设备了,这样的教室对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生活具有直接的制约和消极的影响。教室除了简单的学习园地、黑板报之类的传统布置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设备了,这样的教室对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生活具有直接的制约和消极的影响。 (图:某中学初三(8)班,97个学生密密麻麻地挤在一间教室上课。)
教室文化的特性 (一)学习化 (二)活动化 (三)审美化
(一)学习化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专用场所,教室文化的首要特性是“学习化”。 学习化指教室具备学习的功能,对人的学习具有亲和性,具体说来就是:教室环境的构思、设计和建设,合乎人的学习活动需要,使人一置身其中,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而“跃跃欲试”。 教室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
(二)活动化 教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应是活动的场所。 教室的活动化,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教室建构成为可以开展游戏、学习和劳动的活动场景。 (图:台湾小学教室)
活动包括人的动与物的动,人的动是指教室环境中的各种物质因素、设备、形式和样态,以有利于学习活动和休闲活动加以设计和表现。活动包括人的动与物的动,人的动是指教室环境中的各种物质因素、设备、形式和样态,以有利于学习活动和休闲活动加以设计和表现。 物的动是教室环境中的各种物质设备及其关系,为着学习的实现,在时空上是动态互换的。如教室里的黑板以及桌椅板凳,是活动式的,可以随学习活动的需要而改变位置和结构。
(三)审美化 教室的审美化是教室文化的突出体现,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整齐清洁、优雅宁静的环境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从而使人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正所谓“宁静而致远” 。
相反,肮脏杂乱的场所、嘈杂恶劣的地方,会使人倦怠厌烦、心情躁动,容易引起大脑疲劳,降低用脑效率。相反,肮脏杂乱的场所、嘈杂恶劣的地方,会使人倦怠厌烦、心情躁动,容易引起大脑疲劳,降低用脑效率。 (图:某小学四年级二班)
二、班级文化(社会环境)——使同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伙伴二、班级文化(社会环境)——使同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伙伴 班级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单位,现代课堂教学都是以班级为对象(基本单位)的,班级文化因此是课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是在什么样的班级人际关系和环境中进行教学——传授知识、技能,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是在什么样的班级人际关系和环境中进行教学——传授知识、技能,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案例:全班学生被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合作制作一只竹筏。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今天下午,是竹筏下水的日子,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乘坐自己小组所制作的竹筏,这是一个大家期待已久的日子。可是,活动开始之前,教室里发生了一件事情。伊藤同学不顾东郎老师的一再提醒,在课上不停地讲话,老师忍无可忍地把他叫到了前面,狠狠批评了一番,并说:“下午乘坐木筏的活动你就不要参加了。”伊藤难过得低下了头。教室里鸦雀无声。案例:全班学生被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合作制作一只竹筏。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今天下午,是竹筏下水的日子,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乘坐自己小组所制作的竹筏,这是一个大家期待已久的日子。可是,活动开始之前,教室里发生了一件事情。伊藤同学不顾东郎老师的一再提醒,在课上不停地讲话,老师忍无可忍地把他叫到了前面,狠狠批评了一番,并说:“下午乘坐木筏的活动你就不要参加了。”伊藤难过得低下了头。教室里鸦雀无声。
突然,坐在第一排的学生站了起来,说:“伊藤讲话是不对,但是乘坐木筏与这件事情没有关系,老师不应该以此来惩罚他。”另一位同学随声附和:“对,老师,您没有权力这么做。”教室里的同学开始七嘴八舌,纷纷为伊藤求情,一位女同学哭着站了起来:“伊藤是我们这一组的,为了制作木筏,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我们小组不能没有他,我们需要他。”渐渐的,教室里面传来了一片哭泣声,伊藤也抹起了眼泪。东郎老师闭着眼睛,平静地听着学生的建议,终于缓缓地说道:“同学们说得对,老师的确没有权力这么做,好了,让我们一起到游泳池边开始活动吧。”突然,坐在第一排的学生站了起来,说:“伊藤讲话是不对,但是乘坐木筏与这件事情没有关系,老师不应该以此来惩罚他。”另一位同学随声附和:“对,老师,您没有权力这么做。”教室里的同学开始七嘴八舌,纷纷为伊藤求情,一位女同学哭着站了起来:“伊藤是我们这一组的,为了制作木筏,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我们小组不能没有他,我们需要他。”渐渐的,教室里面传来了一片哭泣声,伊藤也抹起了眼泪。东郎老师闭着眼睛,平静地听着学生的建议,终于缓缓地说道:“同学们说得对,老师的确没有权力这么做,好了,让我们一起到游泳池边开始活动吧。”
这个教育片断深深触动了我,我不知道东郎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否代表了日本的教育文化,因为这只是我看到一些日本教育的片断,但是我至少可以说,他代表了一种与中国大多数教育不同的文化立场。而且,这种文化取向与我们的新课改理念在深层次上是完全契合的。这其中,透视着东郎老师的教育理念,这是一种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折射出东郎老师与学生间的民主平等、学生与学生之间唇齿相依的亲密合作伙伴关系。如果以之为镜,那么,新课改在中国遭遇的文化困境就显然一览无遗了。这个教育片断深深触动了我,我不知道东郎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否代表了日本的教育文化,因为这只是我看到一些日本教育的片断,但是我至少可以说,他代表了一种与中国大多数教育不同的文化立场。而且,这种文化取向与我们的新课改理念在深层次上是完全契合的。这其中,透视着东郎老师的教育理念,这是一种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折射出东郎老师与学生间的民主平等、学生与学生之间唇齿相依的亲密合作伙伴关系。如果以之为镜,那么,新课改在中国遭遇的文化困境就显然一览无遗了。
教育的悲哀 某小学7岁的小学生涂迁因没完成作业,上课时被班主任老师叫到教室外罚站三节课,致使小涂迁溜出学校玩耍,结果在邻近的人工湖中被淹死。 这是个悲痛的故事,然而哽在心中感到更悲痛的是,事故发生后,双水磨小学的校长、班主任老师和涂迁班上的一些同学,都异口同声地撒谎说涂迁出事那天根本没去学校上学,且众口一词,信誓旦旦,咬得死死的。其中一位女孩子是涂迁的同桌,也斩钉截铁地说那天没见涂迁来上课。
纸终究包不住火,后来终于有一位小学生说出了真相。原来,学校和老师为了推卸责任公然撒谎,而且“教育”小学生,为了学校的“名誉”,什么诚实、正义、良心、道德全被老师的教唆扭曲了。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教育的畸变和失败,给众多小学生心灵造成的创伤永难弥补。纸终究包不住火,后来终于有一位小学生说出了真相。原来,学校和老师为了推卸责任公然撒谎,而且“教育”小学生,为了学校的“名誉”,什么诚实、正义、良心、道德全被老师的教唆扭曲了。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教育的畸变和失败,给众多小学生心灵造成的创伤永难弥补。
纸终究包不住火,后来终于有一位小学生说出了真相。原来,学校和老师为了推卸责任公然撒谎,而且“教育”小学生,为了学校的“名誉”,什么诚实、正义、良心、道德全被老师的教唆扭曲了。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教育的畸变和失败,给众多小学生心灵造成的创伤永难弥补。纸终究包不住火,后来终于有一位小学生说出了真相。原来,学校和老师为了推卸责任公然撒谎,而且“教育”小学生,为了学校的“名誉”,什么诚实、正义、良心、道德全被老师的教唆扭曲了。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教育的畸变和失败,给众多小学生心灵造成的创伤永难弥补。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正义的感召下终于有小学生说了真话。记者问他为什么说真话,这位可敬可爱的孩子说:“老师说过诚实才是好孩子,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对纯洁的儿童来说,教育的理性光芒毕竟没有被泯灭,社会正在重新倡导和恢复诚信,社会的希望就在这样诚信的孩子身上。这是真正的教育的曙光!(摘自《做人与处世》2002年第11期)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正义的感召下终于有小学生说了真话。记者问他为什么说真话,这位可敬可爱的孩子说:“老师说过诚实才是好孩子,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对纯洁的儿童来说,教育的理性光芒毕竟没有被泯灭,社会正在重新倡导和恢复诚信,社会的希望就在这样诚信的孩子身上。这是真正的教育的曙光!(摘自《做人与处世》2002年第11期)
班级文化重建的核心是重建同学的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同学关系甚至比师生关系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我把儿子交给杭外,可教育我儿子的主要是他的同学) 1.学习关系(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2.情感关系(亲密友爱的情感共同体) 3.工作关系(团结协作的班级共同体)
1.学习关系(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从学习社会学角度来讲,学生的学习存在竞争与合作两种形式。竞争与合作是涉及人与人关系的一对基本范畴,学生之间在学习上也客观存在着竞争与合作两种关系。 竞争性学习方式:学习目标互相排斥 合作性学习方式:学习目标互相依赖 个体性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单行独进
对待学习成绩比自己差的:主动关心帮助人家 • 对待学习成绩比自己好的:见贤思齐,主动向人家学习 • 对待学习成绩与自己相仿的:互相鼓励、支持 • 谁考不及格、谁学习有困难有没有人关心?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班级的学习功能得到了充分强化,在不断的考试和排名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异化成了单纯的竞争对手关系,他们相互戒备,相互提防,都想争取更好的名次。在学习功能被极力抬升的同时,班级的其它功能,如社会化功能、品德濡化功能等,却前所未有地被弱化了,学生在班级中难以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些学生品德上、心理上存在问题,却被成绩的光环所掩盖。这些都会加剧学生之间的隔膜和对立,进一步恶化学生之间的关系。(引自:杨孝如“消极班级舆论简论”,《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1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班级的学习功能得到了充分强化,在不断的考试和排名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异化成了单纯的竞争对手关系,他们相互戒备,相互提防,都想争取更好的名次。在学习功能被极力抬升的同时,班级的其它功能,如社会化功能、品德濡化功能等,却前所未有地被弱化了,学生在班级中难以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些学生品德上、心理上存在问题,却被成绩的光环所掩盖。这些都会加剧学生之间的隔膜和对立,进一步恶化学生之间的关系。(引自:杨孝如“消极班级舆论简论”,《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