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754 Views
第 31 章 开放经济:基本概念. 本章的内容. 物品和劳务的国际流动 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 购买力平价理论 结论. 在以上各章讨论中,我们基本上研究的是封闭经济( closed economy )的情况。但是,现代经济更经常的是一个开放经济( open economy ),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词汇:进口、出口、贸易余额、汇率等就是描述这种开放经济的一些变量。在本章,我们将理解这些相关的变量,以便为下一章研究开放经济打下基础。. 1. 物品与劳务的国际流动. 1.1 物品的流动: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 1.2 金融资源的流动:资本净流出 1.3 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的相等
E N D
本章的内容 • 物品和劳务的国际流动 • 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 • 购买力平价理论 • 结论
在以上各章讨论中,我们基本上研究的是封闭经济(closed economy)的情况。但是,现代经济更经常的是一个开放经济(open economy),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词汇:进口、出口、贸易余额、汇率等就是描述这种开放经济的一些变量。在本章,我们将理解这些相关的变量,以便为下一章研究开放经济打下基础。
1.物品与劳务的国际流动 • 1.1物品的流动: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 • 1.2金融资源的流动:资本净流出 • 1.3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的相等 • 1.4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的关系 • 1.5总结
1.1物品与劳务的流动: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 • 出口(exports)指在国外销售而在国内生产的物品与劳务。 • 进口(imports)指在国内销售而在国外生产的物品与劳务。 • 净出口(net exports)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的差额,又称贸易余额。
Trade balance ,trade surplus与balanced trade • 净出口又称贸易余额(trade balance),虽然中文译为贸易余额,但它可正——出口大于进口时,可负——出口小于进口时,可为零——出口等于进口时,这三种情况分别称为有贸易盈余(trade surplus)、贸易赤字(trade deficit)和贸易平衡(balanced trade)。
中国与美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对比 • 近年来,美国的物品与劳务的进出口大致均维持在10%稍多,而中国1998-2004年的情况如下表,这表明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非常高。 注:其中2004年的汇率按1美元=8. 27人民币换算
影响一国出口、进口与净出口的因素 • 消费者对国内外物品的嗜好 • 国内与国外物品的价格 • 人们可以用国内通货购买外国通货的汇率 • 国内与国外消费者的收入 • 从一国向另一国运送物品的成本 • 政府对国际贸易的政策
讨论 • 您认为中国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种增长对中国的意义何在?存在哪些问题?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 进出口总额 11548 35.7 出口额 5934 35.4 其中:一般贸易 2436 33.9 加工贸易 3280 35.7 其中:机电产品 3234 42.3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 1655 50.2 进口额 5614 36.0 其中:一般贸易 2482 32.3 加工贸易 2217 36.1 其中:机电产品 3019 34.2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 1614 35.3 2004 年中国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单位:亿美元)
1.2金融资源的流动:资本净流出 • 一个开放经济的居民不仅可以参与世界物品与劳务市场,而且可以参与世界金融市场,前者是物品的流动,后者是资本的流动。 • 资本净流出(net capital outflow):一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与外国人购买的该国资产的差额(又称国外净投资)。
复习:资本流出的两种形式 • 一种是在国外直接投资,如兴办工厂并自己经营 • 另一种是购买国外有价证券(比如股票)。 • 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增加一国的资本净流出。
资本流动的各种方式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 想一想,中国向美国发行了1000亿美元的外债,与美国在中国投资1000亿元建工厂,本质上是相同的吗? • 这两种情况实际上是相同的,都是美国在中国获得了对资本未来收益的索取权。对于眼前而言,两者都是使中国获得了1000亿美元的资本。
影响资本净流出的若干因素 • 国外资产得到的实际利率 • 国内资产得到的实际利率 • 持有国外资产可以觉察到的经济与政治风险 • 影响国外拥有国内资产的政府政策
1.3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的相等 • 任何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的相互交易有两种形式: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的交易和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净出口和资本净流出分别衡量了在这些市场上的不平衡类型,其中净出口衡量了一国出口与进口的不平衡,而资本净流出衡量了本国居民购买外国资产量与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量的不平衡。
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的关系 • 对于整个经济而言,以上的两种不平衡必然相互抵消,即资本的净流出(NCO)总是等于净出口(NX): NCO=NX
为什么NCO=NX • 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卖是为了买”,当中国向美国出口一批衬衫而获得10万美元时,中国人会用这10万美元购买美国的资产,于是资本就会流出。比如某企业用出口到美国衬衫得到的10万美元去买国内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份额,而该公司购买美国的股票,这样这10万美元就变成了资本净流出。
思考:我们得到美元的目的是什么? • 当我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换回一沓美元的时候,它意味着什么? • 如果我们把美元放在自己的保险箱,那它与一堆废纸没有什么区别。果真如此,我们为什么要付出那么多汗水为美国人劳动呢? • 实际上,它意味着我们有了购买美国资产从而在美国获得投资收益的权利。这才是我们出口的目的。所以,当我们向美国出口的时候,即意味着我们的资本流向了美国。
1.4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的关系 在一个开放经济中,Y分为四个部分: Y=C+I+G+NX 其中C+I+G是国内产品与劳务的国内支出,NX是国内产品与劳务的国外支出——卖给外国人的部分。
进一步的研究 Y-C-G=I+NX Y=C+I+G+NX S=Y-C-G S=I+NCO 请问为什么 NX=NCO 以上推导表明:储蓄=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 仔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是否很容易理解?一国的储蓄要么转换为国内的投资,要么转换为在国外的投资。
1.5总结 • 显然,该表表明了一个开放经济的三种可能结果。
案例研究:美国贸易赤字好不好-1 • 根据曼昆的研究,在1980年以前,美国基本上是贸易平衡的,但1980年以来走入贸易赤字的通道。 • 但是,在不同阶段,引起贸易赤字的原因有所不同。在1980-1987年间,贸易赤字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储蓄的减少,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公共储蓄的减少——政府预算赤字的增加。而1990-2000年间,贸易赤字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信息技术的繁荣而带来的投资积极性的高涨,这期间投资从占GDP的13.4%上升到17.9%。
案例研究:美国贸易赤字好不好-2 • 现在分析这两种原因引起的贸易赤字: • 首先,储蓄减少引起贸易赤字:要想在储蓄减少的情况下保持贸易不赤字,这必然使投资下降,这就意味着为未来提供的支出会减少,而投资减少又会对资本存量、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工资的增长带来不利。所以,在储蓄减少的情况下对贸易赤字就没有必要批判或后悔,因为在自己提供的投资减少情况下,有外国人的投资总比没有要好。
案例研究:美国贸易赤字好不好-3 • 再看九十年代投资高涨引起的赤字:如果这种向国外借款所进行的投资能够带来良好的收益,那么对于债务就没有必要担心;当然,如果投资的收益不理想,则债务就不那么合意。 •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正如个人会由于精打细算和挥霍浪费而负债一样,两者完全不同。
2.国际交易的价格:实际与名义汇率 • 汇率(exchange rate)是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本国货币的价格。 2005年4月和10月人民币外汇牌价(每100元外币兑人民币)
2.1名义汇率 • 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指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它是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 如2005年4月11日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是1美元兑8.26人民币元。美元/日元=105.33。欧元/美元=1.2962, 英镑/美元=1.8551。 • 2008年12月12日,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是1美元兑6.84人民币元。
汇率的两种标示方法 • 一是直接标示法,即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如1美元)为标准,折合成本国的货币,例如对于中国而言1美元等于6.84人民币元就是直接标示法。 • 另一种是间接标示法,即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如对中国而言1元人民币等于0.15美元就是间接标示法。 • 世界上除了英美等少数国家外,大部分国家都用直接标示法。这也许在某些方面显示了英美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势地位。
坚挺、疲软;汇率上升、下降;升值、贬值 • 显然,用直接标示法,汇率升降与本国货币对外币价值高低成反比。比如,对我国而言,如果汇率上升,说明人民币贬值了。所以为了避免这种说法上的混乱和容易造成的误解,最好直接用升值(appreciation)或贬值(depreciation) 。 • 另外,通常说的“坚挺”或“疲软”指的是一国货币名义汇率的近期变动。如果一种货币近来持续升值,就说它是坚挺的,反之则是疲软的。
2.2实际汇率 • 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指两国物品之间的相对价格,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可以用一国的物品与劳务和另一国的物品与劳务交易的比率。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关系 • 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可以看出,如果国内与国外物品价格完全相同,则名义汇率就等于实际汇率 或者:实际汇率=名义汇率×物价水平比率 即: ε= e × (P/P*) (其中P代表国内物价水平,P*代表国外的物价水平)
举例: • 假设每件同样品质、式样的衬衫,美国产的价格是500美元,中国产的价格是810人民币,中国与美国衬衫之间的实际汇率是多少? • 为此,首先必须用名义汇率把价格变成同一通货,比如,1美元=8.10人民币。于是可以得出,中国衬衫为100美元,它是美国衬衫价格的1/5。即实际汇率为每件中国衬衫是1/5件美国衬衫。
也可以直接用公式 可以看出,实际汇率不仅取决于名义汇率,而且取决于用同一通货衡量的两国物品的价格。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对比反映的贸易条件 • 根据名义汇率可以算出实际汇率,如果实际汇率高(本书的汇率高低都是英美的间接标示法),外国物品就相对便宜,而国内物品相对昂贵;如果实际汇率低,则外国物品就相对昂贵,本国物品相对便宜。 • 当然,高低只是相对的,您必须做比较才能得出高低的结论. • 比如,原来是: 现在改成: • 这说明实际汇率提高了,您可以看出, 美国的衬衫变便宜了,中国的衬衫变贵了。
实际汇率和贸易余额 • 实际汇率对国际贸易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实际汇率高,外国物品就相对便宜;而如果实际汇率低,则外国物品就相对昂贵。 • 这意味着在实际汇率很低的情况下,不仅本国居民尽量多购买本国物品与劳务,少购买或不购买国外的物品与劳务;而且外国居民也会尽量少购买他们自己国家的物品与劳务,多购买低实际汇率国家的物品与劳务。 • 这样,低的实际汇率必然导致净出口需求量增加。 • 实际汇率与净出口之间的关系可写成:NX=NX(ε),即净出口是实际汇率的函数。
现在您是否明白了四个问题: • 第一,名义汇率的改变可以改变实际汇率水平; • 第二,对于近年来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即1美元可以换得更少的人民币)的呼声很高的原因; • 第三,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我们国家说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是承受了巨大的牺牲,对稳定亚洲经济做出了贡献。 • 第四,实际汇率与净出口相关。当实际汇率低时,国内产品相对于国外产品较为便宜,而且净出口较多。
2.3关于人民币汇率改革 • 我国长期以来基本上采取的是固定汇率制度(浮动范围很小),一直是盯住美元的办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受到了国外的抨击,他们认为中国在操纵汇率。 • 迫于种种压力,中国开始走上汇率改革的道路,2007年采取的方式如下:第一,将人民币基准汇率一次性提高了2%;第二,放弃盯住单一美元的办法,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第三,根据我国的对外贸易、外商投资结构的变化,动态调整篮子中的货币种类和各种货币的权重。 • 从目前来看,这种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艰巨的任务。
3.购买力平价理论 • 单一价格规律:是指同样的物品同一时间在不同地方不能以不同的价格出售。 • 单一价格规律用于国际市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power parity-PPP),即任何一单位通货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有相同的购买力。
3.1购买力平价的基本逻辑 • 如上所言,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根据单一价格规律得出。该规律断言,一种物品在所有地方都应该按照同样的价格出售,因为一旦有价格差异,精明的投机商马上 就会进行套利交易,从而拉平价格。
3.2购买力平价论的含义 • 购买力平价理论告诉我们,两国之间的名义汇率取决于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 • 因为我们可以将如下等式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物价水平比率,即ε= e × (P/P*) 变换成: 名义汇率=实际汇率×物价水平比率的倒数,即e= ε× (P * /P) • 它的理论含义是:当物价水平发生变化时,名义汇率也变动。
进一步的解释 • 我们已经学过,任何一个国家物价水平的调整都使货币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由于名义汇率取决于物价水平,它也就取决于每个国家的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当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并引起物价水平上升时,它就引起该国通货相对于世界其他通货的贬值。 • 这种理论就解释了为什么同一种货币相对其它某一国家的货币是贬值的,而相当于另一国的货币是升值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是不同的。
人民币汇率的争论 •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2年)推算,如果以1美元=8.28元的汇率换算,中国的物价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21%,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的话,人民币汇率应该提高到1美元=1.74元(8.28×0.21)。换言之,如果以美国的物价为基准,中国的购买力平价均衡汇率是1美元=1.74元,与实际汇率相差4.7倍。 • 如果按照1.74美元计算,中国2004年名义GDP是136515亿元,即相当于78456.9亿美元,人均GDP达到6035美元,而不是现在所说的1000美元。上海2004年人均GDP达到26349美元。远远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的水平。 • 这就是一些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如何认识人民币的真实汇率水平 • 当然,以上算法也肯定是不真实的,中国的人均GDP显然没有超过6000美元,上海的确人均GDP更不会超过许多发达国家。 • 但一般来说,根据世界各国实际情况观察,不仅仅是中国,越是收入水平低的国家,其本国汇率越是低于购买力平价。这是因为,即使“一物一价”的法则在工业制品等贸易产品上基本成立,但在非贸易产品的很多服务上,却反映出工资水平的差距,反映出越是低收入的国家其服务价格越便宜的 “巴拉-萨缪尔逊”(Balassa-Samuelson)法则。所以,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理论数值间偏离幅度越小,当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时,汇率就会下降到与购买力平价大体相当水平,反之,与购买力平价差别就较大。 •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目前的人民币也的确偏低(即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太多)。
与收入水平呈反比例的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与名义汇率的偏离与收入水平呈反比例的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与名义汇率的偏离
人民币是否被低估 • 关于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测算有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尝试,例如哈佛大学教授、前以色列央行行长Franke使用了绝对购买力平价方法,即中美两国绝对物价的差别,而不是两国CPI指数的差别。据测算在2000年,中国的绝对物价水平相当于美国的0.231,中国的实际人均收入相当于美国的0.11。使用108个国家的数据回归分析发现,当一个国家的实际人均收入水平相对于美国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时候,该国的货币将对美元实际升值38%。根据模型的估算,中国的物价水平在2000年应该是美国的0.362,但是实际上只有0.231,低了36%。这说明8.27的汇率水平低于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理论汇率水平,低估达36%。即按照这种测算,美元兑人民币应当是1:6.08。 • 另一种是采用世界上与中国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各个国家物价对美国物价的均值计算,结果是1美元兑5.63人民币。
如何用实际汇率模型解释购买力平价学说 • 精明的国际套利者的存在意味着净出口对实际汇率的微小变动极为敏感。国内物品相对于国外物品价格的微小下降(即实际汇率的微小下降),都会使套利者在国内购买物品到国外出售,反之,他们就会购买国外物品在国内出售。 • 因此,在使各国之间购买力相等的实际汇率下,净出口曲线极为平坦,实际汇率的任何微小变动都会引起净出口的大幅度变动。这种净出口的极端敏感性保证了均衡实际汇率总是接近于确保购买力平价的水平。
实际汇率,ε 实际汇率,ε S-I 单一价格规律运用于国际市场表明,净出口对实际汇率的微小变动极为敏感,其表现是图中的净出口曲线非常平坦。 NX(ε) 净出口,NX 净出口,NX 图8-14: 购买力平价
3.3购买力平价论的局限性 • 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不能对现实的经济给出一个完全准确的解释。首先,许多物品(尤其是某些劳务)并不适合交易;其次,可贸物品也不总是可以完全替代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差异化)。 • 不管如何,购买力平价学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实际汇率的变动要受到限制:实际汇率离购买力平价水平越远,从事国际套利的动机就越强,最终会向购买力平价趋近。 • 您认为我国人民币不升值能长期坚持吗?
为何工业品与服务产品的国际间比价差异巨大 • 1台电脑在美国的价格和在中国的价格可以差别不大,例如都是1000美元,如果差异太大,国际贸易马上就会发生,从而拉近这个差异。很多工业品都是如此。 • 但是,在美国和中国的理发价格不可能都是10美元,即使美国是10美元,中国是1美元,美国人也不可能跑到中国来理发。很多服务产品都是如此,如电影、医疗等。
国际热钱为何流入中国? • 2005-2006年间,不断有报道,国际热钱在赌人民币升值,其中有很大数量流入上海炒房地产,虹口北外滩的景观房从2004年4月的16000-18000元/平方米涨到了2005年初的30000元/平方米左右,目前上海的多处豪宅甚至超过1万美元/平方米的价格,这些给上海带来很大的压力。 • 如果人民币缓慢升值,热钱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从而给我们带来持续的压力,而当人民币升值基本稳定后,这些热钱突然撤退,其消极影响会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