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教育部人文學科資料庫融入教學計畫 第六講 :文學 網站建置 以文字及視覺引導情境感知的網站設計:以唐宋詞網站為例

教育部人文學科資料庫融入教學計畫 第六講 :文學 網站建置 以文字及視覺引導情境感知的網站設計:以唐宋詞網站為例. 元智大學羅鳳珠 2008年1月1日定稿. 前言 1/3. 唐宋二代可以說是中國文學成就最高的二個朝代,除了唐詩、宋詩、唐宋詞、唐宋文、傳奇小說之外,音樂、繪畫、書法藝術也都取得空前的成就,最特殊的是這幾種藝術彼此交流,相互取材,多元藝術交相融合,一起滋長。 很多文人同時具備多種藝術創造能力,文人如蘇軾詩詞文書畫皆精;君王如宋徽宗,既是書法家也是畫家,上下交織,造就中國藝術最光輝燦爛的朝代。 很多詩詞作品的內涵,融合文學、音樂、繪畫藝術於一體,如題畫詩與詩意畫。.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育部人文學科資料庫融入教學計畫 第六講 :文學 網站建置 以文字及視覺引導情境感知的網站設計:以唐宋詞網站為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部人文學科資料庫融入教學計畫第六講:文學網站建置以文字及視覺引導情境感知的網站設計:以唐宋詞網站為例教育部人文學科資料庫融入教學計畫第六講:文學網站建置以文字及視覺引導情境感知的網站設計:以唐宋詞網站為例 元智大學羅鳳珠 2008年1月1日定稿

  2. 前言1/3 • 唐宋二代可以說是中國文學成就最高的二個朝代,除了唐詩、宋詩、唐宋詞、唐宋文、傳奇小說之外,音樂、繪畫、書法藝術也都取得空前的成就,最特殊的是這幾種藝術彼此交流,相互取材,多元藝術交相融合,一起滋長。 • 很多文人同時具備多種藝術創造能力,文人如蘇軾詩詞文書畫皆精;君王如宋徽宗,既是書法家也是畫家,上下交織,造就中國藝術最光輝燦爛的朝代。 • 很多詩詞作品的內涵,融合文學、音樂、繪畫藝術於一體,如題畫詩與詩意畫。

  3. 前言2/3 • 音樂與文學是人類各種藝術中最具有抒情性,最易於感人的藝術形式,是人心感於外物的情意表現。 • 盛唐時的教坊曲,很多配以聲詩傳唱。這種以詞合樂的方式出現後,曲調才轉為詞調,詞體也才在這時始告確立。 • 劉禹錫〈憶江南〉二首所寫的自注:「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自此文人填詞才得以確立,詞與音樂的結合就更為密切,更為完美了。

  4. 前言3/3 唐宋詞相當於當時的流行歌曲,是音樂文學與心緒文學,「唐宋詞」以音樂引導情感,以情景交融襯托情境。 唐宋詞以纏綿委婉的筆法,娓娓道出最幽微的心事,對心境及情感的描寫深刻細膩,動人情懷。 如何透過文字、音樂、圖像與動態化的視覺設計,引導使用者感知唐宋詞文學的情境,是本研究的動機。

  5. 情境感知(Context-Awareness)發展的源起 • 不同使用者對資訊的需求不同,所引發的資訊行為也不同。 • 從有線網路到無線網路,從有線電話到行動電話,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地點,透過任何通訊裝置,都可以輕易的搜尋、存取所需要的資訊。 •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造就了「無所不在的電腦運算 (Ubiquitous computing) 」發展的空間。

  6. 情境感知(Context-Awareness)發展的源起 • 「Ubiquitous」一詞最早來自已故的全錄帕拉奧圖研究中心 (Xerox PARC;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首席科學家馬克魏瑟 (Mark Weiser)博士在1988年提出「無所不在的電腦運算 (Ubiquitous Computing)」概念,被公認為Ubiquitous Computing 之父。 • 馬克魏瑟所倡導的「Ubiquitous Computing」強調電腦運算應該是看不見的,不應該以任何形式,存在於特定的個人裝置上,而是無所不在且無聲無息地運作在人類生活之中。 引自:http://promotion.fetnet.net/pmt/ess_epaper0714/p32.html

  7. 情境感知(Context-Awareness)發展的源起 • Ubiquitous Computing 以人為中心,人可以透過各種行動裝置(Mobile Hosts)與環境及他人產生互動,讓使用者在「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one」隨時搜尋或存取所需要的資訊及服務。 • 情境感知(Context-Awareness)便是在 Ubiquitous Computing 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概念。

  8. 情境感知(Context-Awareness)概念 情境感知(Context-Awareness)概念最早是由Schilit B. N. & Theimer M. M(1994) 提出。 Schilit B. N. & Theimer M. M認為,隨著分散式行動計算(Mobile Distributed Computing)的興起,使用者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查詢任何其他位置的資訊,因此「感知情境」便成為新的挑戰。 Schilit B. N. & Theimer M. M認為情境可以分為三類: • 計算的情境:像是網路的連接、頻寬和附近的資源,例如印表機、顯示器或是工作站。 • 使用者的情境:使用者的偏好、位置、週遭的人、目前的社會處境,或是用者目前的姿勢、行為等。 • 實體環境的情境:燈光、噪音的程度、交通情況、溫度等,可以描述環境狀況的資訊。 參見:Schilit B. N. & Theimer M. M., ”Disseminating Active Map Information to Mobile Hosts”, IEEE Network, 1994, pp. 22-32.

  9. 情境感知(Context-Awareness)概念 • Dey A. K.,在2001年為情境所下的定義是:「一個情境感知的系統是可以提供相關的資訊或是服務給使用者,而此相關則是依據使用者的任務而定。」(A system is context-aware if it uses context to provid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or services to the user, where relevancy depends on the user’s task.) 參見: Dey A. K.,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Context”, 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Vol.5, Issue 1, 2001, pp. 4-7.

  10. 情境感知(Context-Awareness)概念 Dey A. K.,進一步提出情境感知的功能必須支援下列三項: • 提供資訊或是服務給使用者(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to a user) • 提供使用者自動化的執行服務 (automatic execution of a service for a user) • 可以利用這些情境資訊的標籤內容來做進階的查詢 (tagging of context to information to support later retrieval) 參見:Dey A. K.,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Context”, 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Vol.5, Issue 1, 2001, pp. 4-7.

  11. 情境感知的分類:Schmidt,Beigl & Gellersen Schmidt, Beigl & Gellersen 將情境感知,歸類為以下兩種: • 人為因素(Human Factor)感知:使用者資訊、使用者的社交狀態、使用者要達成的任務。 • 實質環境(Physical Environment)感知:地理位置、周圍的基礎建設、實際環境因素 M. Beigl, H.-W. Gellersen, and A. Schmidt, “MediaCups: Experience with Design and Use of Computer-Augmented Everyday Objects,”Computer Networks, vol. 35, no. 4, Mar. 2001, pp.401–409.

  12. 情境感知的分類:G. Chen and D. Kotz G. Chen and D. Kotz的分類法,區分為: • 主動式情境(Active Context):主動式,代表情境資訊會整個改變應用系統的行為模式,例如會議中,行動電話自動拒接或轉接。(P.3) • 被動式情境(Passive Context):被動式,則只是單純影響應用系統資訊呈現方式,例如依使用者習慣與喜好,對資訊做不同的優先排序。(P.3) G. Chen and D. Kotz, A Survey of Context-Aware Mobile Computing Research, tech. report TR2000-381,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Dartmouth College, Hanover, N.H., 2000.

  13. 情境感知的影響與相關研究 • 基本上, 情境感知主要的影響會顯現在使用者介面 (UI) 的精簡化、智慧化。 • 情境感知多數的應用是在數位學習與服務系統方面,並常與本體論及資料探勘技術結合,以提升資料搜尋、存取與檢索質量;與情感計算(Affective Computing)結合,應用於人臉表情及語音辨識,以提升電腦的情境感知能力。

  14. 唐宋詞文體特色 一、詞是音樂文學。 文學以文字記載,音樂以音符記載,雖然都有一個具體的文字或音符做為記載與傳播的媒介,但是若作為藝術之美來欣賞,比起具體視覺形象的書法、繪畫藝術,文學與音樂相對的是比較抽象的,這也增加了欣賞唐宋詞內涵之美的困難。

  15. 唐宋詞文體特色 二、是狹深文體和心緒文學 狹(題材狹隘)深(描寫細膩深刻) 況周頤《蕙風詞話》說:「吾聽風雨,吾覽江山,常覺風雨江山外有萬不得已者在,此萬不得已者,即詞心也。」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自序》也說:「後人之感,感於文不若感於詩,感於詩不若感於詞。」

  16. 設計理念及預期達成目標 • 構成唐宋詞的形式元素是文字及音樂,詞人們以情境相通,物我交融的寫作技巧,將深刻細膩的情感內涵,以文字及音樂傳遞到讀者心中。 • 唐宋詞多媒體網站的設計,便是以能夠引發情境感知(Context-Awareness)的文字、影音、圖像、動畫等多媒體,作為引導讀者欣賞唐宋詞文本內涵的媒介為主要的設計方向,著重在表現唐宋詞文體特色,讓使用者登入網站,即可感受到唐宋詞文字、音樂、心境、情境、意境之美。 • 網站功能定位在典藏、研究、教學與自學,使用對象為高中以上的師生及喜好唐宋詞的讀者。

  17. 唐宋詞網站內容與媒體類別 一、文字資料:23,909闋唐宋詞 二、影音資料:唐宋詞吟唱曲譜 三、圖像資料:照片、圖畫 四、教學軟體: 卡拉迷(Karaoke)吟唱教學軟體 倚聲填詞軟體 情境電子卡

  18. 唐宋詞網站之知識與資訊表達架構 唐宋詞網站的資訊表達及視覺設計的每一個元素,都與詞的內容有關,使用者登入首頁,即可從視覺(文字及圖像)、聽覺(樂曲)感知網站的內容。 聽覺:音樂曲譜等資料 視覺:圖片及動畫設計 情境感知:聽覺+視覺+心領神會(情感理解與辨識) 唐宋詞網站的設計,與其他網站最大的不同是,從首頁到每一個主題頁,每一個選項的icon,都以一句足以表達該主題內涵的唐宋詞詞句帶出,讓使用者一進入首頁,便充滿了唐宋詞之美。

  19. 唐宋詞網站之網站標題及首頁

  20. 唐宋詞網站之網站標題及首頁 網站標題: • 以柳永〈鶴沖天〉的「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當作網站的主標題,在設計上的考量,一方面呈現唐宋詞詞樂合一的文體特色,一方面彰顯柳永的地位及詞樂新聲的興起時機。 背景音樂: • 以李勉教授考定,許淑敏、陳春秀吟唱的三十五闋宋詞古唱作為背景音樂,每一次登入網站,都會自動更新,讓使用者從首頁就可以感受宋詞古唱音律之美。

  21. 唐宋詞網站之網站標題及首頁 視覺設計圖像元素: • 以一位手執小扇,獨自倚樹,背人而立的女子及柳樹為主調,中間是秀麗的小山小水。 • 唐宋詞屬於「杏花春雨江南」的南方文學,以描寫男女之情為主要內容,多數寫女子不足為外人道的心事。柳樹是唐宋詞出現頻率最高的植物,以柳樹作為首頁圖像的元素,既顯示了唐宋詞裡被描寫最多的植物,更凸顯了柳樹所含有的離別意象。(北方文學「駿馬秋風冀北」)

  22. 唐宋詞網站之知識與資訊表達架構網站內容分為三大區塊,六個單元:網站導覽唐宋詞網站之知識與資訊表達架構網站內容分為三大區塊,六個單元:網站導覽

  23. 唐宋詞網站之知識與資訊表達架構江山明秀飛詩情:詩意象資料庫唐宋詞網站之知識與資訊表達架構江山明秀飛詩情:詩意象資料庫 • 文學不外乎描寫主觀內在的情思意念、客觀外在的事物以及人與外物的互動。內在的情思是心境,外在的景物是物境,彼此相互牽引,雙向觸動。 • 《文心雕龍》〈物色〉篇:「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神思〉篇:「思理為妙,神與物遊」 • 劉勰論述的重點也是心境與物境互相牽引,雙向觸動而使物我相通的過程。

  24. 唐宋詞網站之知識與資訊表達架構江山明秀飛詩情:詩意象資料庫唐宋詞網站之知識與資訊表達架構江山明秀飛詩情:詩意象資料庫 • 作者以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官去感知物境而影響心境,也因為心境不同而在觀看物境時不自覺中把自己的心境附著在物境上,而使得物境附著了作者的心境。 • 讀者研讀文學作品,透過作者對物境的點染化合感發,也以個人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官的經驗去想像、去感知作者描繪物境時所附帶的心境。 • 在這些由內而外,由外而內,物我相融互動的過程中,達到「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的文學藝術世界。

  25. 唐宋詞網站之知識與資訊表達架構 江山明秀飛詩情:詩意象資料庫

  26. 唐宋詞網站之知識與資訊表達架構江山明秀飛詩情:詩意象資料庫唐宋詞網站之知識與資訊表達架構江山明秀飛詩情:詩意象資料庫 • 「詩意象」單元的設計,即是以照片、圖畫及詩詞版畫等具體的圖像及視覺化動態設計,幫助讀者理解及感受詩詞中的情境。 • 視覺化的動態網頁設計,將作者創作及讀者欣賞的共鳴過程,循著人(作者)→情(情意)→詩(詩意)→意(情意、詩意)→象(物象→意象)→境(心境、情境、意境)→人(讀者及作者)的順序,並以虛線與動物、植物、景物圖像資料庫串連,隨著文字出現及虛線連結的順序,將創作與欣賞的過程、詩詞之情景相襯的修辭技巧,詩詞創作之物象、意象與意境的關係呈現出來。

  27. 詩詞的傷春悲秋與興觀群怨 詩詞的傷春悲秋與興觀群怨的傳統,使得詩詞之時間、季節、天候、景物、動植物等類別,與詩詞之心境、情境、意境之表達關係密切 。 一、時間:詩詞裡所描寫的時間,是清晨、是黃昏,是白天,是夜晚,與作者當時的心境關係密切。 二、季節:《文心雕龍》:「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唐宋詞裡「春女善懷」,懷的是相思別離的閨中之怨,「秋士易悲」悲的是才志難伸的失路之痛。 三、天候:天候之陰晴冷熱、風霜雪露、雲霧煙霞、雷電雹霓等等變化,與景觀的變化一樣,為多思多感的詩人們帶來無限的情懷波動,天候成了撩撥牽引作者情感的重要因素。

  28. 詩詞的傷春悲秋與興觀群怨 四、景觀:景觀是外在客觀的物境,牽動著詩人的情思意念,詩人的情意與客觀的物境互相觸動,構成了意與境的交融,形成感人的詩篇。 五、動植物:動植物除了用來做為詩歌比興的技巧,詩人也常把自己的情感投注在動植物等物象之上,藉以寄託自己的情感,而使這些原本沒有知覺的動植物,附著上了詩人情感,而產生富含詩人藝術美學創造與情感點染化合的意象,傳遞到讀者心中,引發讀者的共鳴,而成為作者與讀者之間情感溝通的媒介,中國古典詩歌經過長期的發展,有些動植物已經有固定的意象。

  29. 結語1/3 • 文學藝術的鑑賞會受到個人審美能力、生活經驗、知識水準、實踐經驗、心理氣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期的累積,也因每個人之天性、秉賦、才情、境遇不同而有個別差異。 • 唐宋詞是包含音樂與文字意象之美的心緒文學,從物境、心境、情境到意境,在在都是要透過讀者的感知能力去聯想、去感同身受、去「換我心為你心」。 • 以情境感知引導出唐宋詞內涵的知識組織結構及資訊表達架構,情境的感知需要綜合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等人體的感覺器官,電腦能夠模擬傳遞的感官形象只有視覺與聽覺。

  30. 結語2/3 • 唐宋詞網站嘗試努力的方向是利用資訊科技可以同時承載文字、影音、圖像、動畫等不同媒體的特性,將電腦可以模擬傳遞的影音、圖像、動畫等聽覺感官、視覺形象,在電腦環境裡構建詩詞所描寫的實境,引導讀者透過實境的還原,去揣摩、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情境與意境,達到以情境感知的概念建立引導讀者鑑賞唐宋詞環境的目的。 • 必須說明的是,具體的物象會傷害讀者的想像力,也就是說鑑賞文學時所需要的聯想力,會被這些媒體的具象侷限。這是將情境感知應用在文學教學網站最難以拿捏的分寸。

  31. 結語3/3 • 「感同身受」與「心領神會」是欣賞文學的竅門,這是情境感知難以完整掌握的部分。 • 人對於文學藝術的感知能力可以培養,電腦對於情境的感知能力,也可於透過各種技術提升。 • 人的感知能力受到情感的影響很大,電腦不具備情感辨識與表達能力,因此使電腦具備情感計算(Affective Computing )能力,是提升情境感知能力的重要步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