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00 Views
宝剑锋从磨砺出. ——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学习要扎实. 乌拉街中心校 王霞. 情动于衷而发乎于外 —教学语言与教态变化技能. 专题一 语言的魅力不可轻 —教学语言的再造. 一、教学语言的设计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注意规范性,学讲普通话 2、注意形象性,体现生动性 3、突出趣味性 4、富有激励性. 案例:朗读指导语言
E N D
宝剑锋从磨砺出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学习要扎实 乌拉街中心校 王霞
情动于衷而发乎于外 —教学语言与教态变化技能 专题一 语言的魅力不可轻—教学语言的再造 一、教学语言的设计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注意规范性,学讲普通话 2、注意形象性,体现生动性 3、突出趣味性 4、富有激励性
案例:朗读指导语言 (屏示:小鸟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在解释完“一百多里”到底有多远之后,老师问学生:“小鸟飞得远不远?累不累?”学生回答说:“远.累。”“那小鸟说的这句话你该怎么读呢?”老师说。一名学生读得正确,声音响亮,但没读出语感来。这时老师诙谐地说:“看,小鸟才刚刚出发,翅膀挺有劲,一点儿也不累,一点也不渴。”全班同学都会心地笑了。开怀大笑之后,孩子们又十分积极地练读起来。接着,老师用鼓励的语气提出:“谁能再试一试? ”另一学生又站起来朗读。相比之下,语气是有了,但还不够。于是老师微笑着若有所思地说:“这小鸟飞了有五六十里路了,它真有点累了,有点渴了。谁能读出飞了一百多里的感觉?”霎时,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小手举得像一片小树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求朗读,而且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有的学生甚至超水平发挥。最后,带着十分欣赏的目光,以略带夸张的语气,对一位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的学生说:“哎呀,你读得太好了!‘小鸟’,你也累了,请坐下休息吧。”
二、新课程下的教学语言的主要类型 1、启发性常用语 2、赏识性常用语 3、激励性常用语 4、反思性常用语
启发性常用语有: 1、当学习课题时:--“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想法?”--“你猜这篇课文可能讲一些什么内容?”--“如果给你这样的一个题目,你会写什么内容?/怎样写?”--“你能根据课题提几个问题吗?”2、检查预习或复习时:--“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课前你都搜集到什么资料,能不能简单地向同学们说说?”--“谁来汇报一下,你弄懂了什么?”--“请回忆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知识?/弄明白了哪些内容?”3、学习生字新词时:--“谁会读?”/“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这个词语单独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你能联系上下文用换词语的方法,说说它的意思吗?”--“谁愿意帮助这个同学读准字音?"/"你还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个生字?"/"这个词语还可以怎样理解?"
4、学习句段内容时:--“谁敢读一读?”/“谁能读一读?”--“认真读课文,试试能不能针对文章提出几个不同的问题?”--“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谁还想说?”/“谁还能再举一些例子?”--“仔细观察(或听),你同意他说的吗?”/“你觉得他说得(读得、想得、写得)怎么样?谈谈你们的看法?”--“你觉得文章写得好吗?好在哪里?”--“这是什么?”/“为什么?”/“问题在哪儿?”/“怎么办?”--“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5、在课文总结时:--“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示?"--"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到了什么?"……4、学习句段内容时:--“谁敢读一读?”/“谁能读一读?”--“认真读课文,试试能不能针对文章提出几个不同的问题?”--“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谁还想说?”/“谁还能再举一些例子?”--“仔细观察(或听),你同意他说的吗?”/“你觉得他说得(读得、想得、写得)怎么样?谈谈你们的看法?”--“你觉得文章写得好吗?好在哪里?”--“这是什么?”/“为什么?”/“问题在哪儿?”/“怎么办?”--“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5、在课文总结时:--“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示?"--"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到了什么?"……
赏识性常用语主要有 1、对于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可以用:--“对”/“很好!”/“不错!”/“OK!”/“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你的理解能力真强!”/“你真有胆量!不简单!”/“你说得真妙!”/“这位同学勤奋好学,积极动脑,值得大家学习!”/“哇,你的表现真了不起!”/“今天的课堂你表现得真出色!”/“你的见解,真新颖!老师真佩服你!”/“你的想法真让老师感动,大家为他精彩的发言鼓掌!”/“让我们一起为他喝彩!”/“你读得真好 !”/“奖你一个大拇指!”2、对于回答不够完善的学生,可以用:--“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你提到这一点,对我们大家都有启发,但如果想得全面一点,那就更了不起了。”/“你的想法真有新意,但如果能更有针对性,就更好了。”/“你观察的真仔细,但如果能按一定顺序讲,就更棒了!"
3、即使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或不会回答的学生,也应该用:--“‘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回答好刚才的问题。”--“你的错误给别人以借鉴,我代表其他同学感谢你!"--"你非常聪明,脑筋也转得快,只要多读几遍书,你一定能理解!"……3、即使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或不会回答的学生,也应该用:--“‘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回答好刚才的问题。”--“你的错误给别人以借鉴,我代表其他同学感谢你!"--"你非常聪明,脑筋也转得快,只要多读几遍书,你一定能理解!"……
激励性常用语主要有: --“希望你能与粗心告别,与细心交朋友!”--“增强自我约束力,一旦认真学了,就能学得津津有味。”--“要想有所作为,做事必须善始善终!”--“能战胜自我的人,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了解自己就是真正的进步!”/“管住自己,无人匹敌!”/“相信自己战胜自我是成功的金钥匙!”--“请记住居里夫人的一句话: 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踏实苦干,成功一半!”/“敢于拼搏,方能成功!”--“只有孜孜不倦地求索,才有源源不断的收获!”--“不懈奋斗,生命才辉煌!” --“成功是一座山峰,双手插在衣袋里的人永远无法攀登!” --“为别人点燃生命之灯,你的生命更加辉煌!”--“一个人因为理想而完美,因为奋斗而精彩因为成功而伟大!” ……
反思性常用语主要有: ——“谁听懂了他的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他说得怎样,你能评价一下吗?” ——“你愿意再想想吗?” ——“我们来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意见好不好?” ——“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一下,自己有哪些出色的表现,还有哪些遗憾?” ——“通过研究,你有什么体会?” ——“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谁能给大家提出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 ——“请你课后到周围找一找,有哪些地方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 ——“你觉得你在哪些方面与别的同学还有距离?”
专题二 动作不可忽视—教态的变化 一、教态的重要性和作用: 信息传递形式=7%的词语+38%的声音+55%的面部体动
二、教态的设计: 教态的设计除要与教学语言密切结合外,每个教师还可以设计出 自己特殊的体态语,如: —拍拍孩子的头,给一个会心的微笑。 —与学生来个击掌,让学生充满成就感。 —额头上贴个小粘纸,书本上印个小图章。 —用眼神表达,用微笑当做奖励,用抚摸传递喜爱,用惊奇表示赞赏。 —和学生握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表现。 —一整节课的微笑,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情。
梅花香自苦寒来 ——外在形式同样决定效果 专题一 又一种艺术——板书与板画技能的学习 一、板书、板画的作用: 有关资料表明:人在单位时间内依靠听觉获得的知识,可以记忆一份材料的15%,依靠视觉获得的知识,可以记忆一份材料的25%;视听结合起来可以记忆一份材料的65% 研究又表明:在人所获得的全部信息中,其中听觉占11%,而视觉占83%,其他只占6%
二、板书、板画的设计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准确性原则 3、简练性原则 4、条理性原则 5、启发性原则 6、多样性原则 7、示范性原则 8、相称性原则 9、针对性原则 10、计划性原则 11、灵活性原则 12、时效性原则 13、概括性原则
专题二 环境有助于学习——情境创设技能的训练 一、情境设计的类型: 1、以竞赛活动的形式设计教学。 2、以生活背景展现教学情境。 3、通过实物构建教学需要的场景。 4、用音乐等艺术手段渲染情境。 5、以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气氛的情境。 案例:《统计》情境设计 在教学《统计》这一课时,某教室里布置了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小动物,亲切地说:“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许多漂亮的小动物,下面,我们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小朋友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朋友找出来,或是将它们可以成为朋友的放在一起,然后让它们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谁表现好,小动物就和谁交朋友。”学生一听,个个高兴地喊起来:“YE!”
二、情境创设下的设计原则 1、情境的创设要与书本知识密切联系起来 《跳水》情境创设 某位教师在讲《跳水》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该教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我国运动员在跳水中的历史,接着又播放了近几届体育盛会中我国健儿夺金的画面 。在大约20分钟后,这位教师突然话锋一转,说:“今天我来引导大家共同学习《跳水》一课。” 2、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循环小数》情境创设 某位教师在讲“循环小数” 时,为了把这个概念阐述清楚,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数学情景:他让学生想象一下水车车水的情景,然后再体会一下“循环小数” 这个概念。此言一出,有几位学生在下面小声议论:水车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3、情境的创设应与调动学生求知欲密切结合起来
三、新课程下的情境创设 案例:《连加连减》课堂中的情境创设(片段) 师(出示有各种小动物的画面):同学们,你们看,是谁来了?(学生看到了他们所喜欢的动物,都高兴地举起小手回答。) 生:小兔、小熊和小鸟来了。 (教师抓住画面情景,进行引导,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师:你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吗?如果你们能够遵守纪律,这些小动物就会来到你身边,和你做好朋友。 (学生们马上坐得端端正正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师:谁能告诉我,草地上有几只小白兔? (许多同学都举起了手,其中有一位学生:“4只。”) 师:那天空中又有几只小鸟在飞呢? (有一名学生争着回答“3只”。) 师(用手指着图,问:)现在一共有几只动物?谁能写一个算式?
(只见几十只小手同时举了起来,其中有一位学生答道:“4+3。”) 师:你可真聪明,奖励一只小白兔。(教师边说边把一张小白兔黏纸贴在了这位同学的衣服上,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好,现在我们再仔细地数数在远处有几只小熊在游戏呢。(此时,学生的兴趣更浓,随着老师指的方向仔细地数起了小熊。) (有一位学生马上站了起来回答:“3只。”) 师:那现在一共有几只? 生(反映很快,举手回答)在前面的算式后面再“+3”.(教师随机板书。)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小结)像这种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小动物很想跟你们做朋友。 (教师在训练学生读算式、理解含义的过程中,对表现好的或是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随机表扬,并颁发动物粘纸作为奖励。同学们的注意力丝毫没有分散,都投入到奇妙的图画计算之中。)
教学语言技能 教态变化技能 板书与板画技能 情境创设技能 教学研究技能 运用教学媒体技能 ……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高瞻远瞩,做一名对未来有理想的老师; 精雕细刻,做一名对社会有个性的老师; 融会贯通,做一名对事业有思考的老师; 殚精竭虑,做一名对学生会呵护的老师; 同周共济,做一名对集体会协作的老师; 精益求精,做一名对自我会学习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