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68 Views
让 “ 问题 ” 与 “ 实践 ” 牵手系列活动三. 学会倾听 学会表达 —— 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课题研究展示活动. 老师提问,请一名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的状态:. 现象 1 :. ☆ “ 我! 我!”抢着说自己的想法。. ☆ 不甘示弱在下面悄悄说着自己的想法。. ☆ 在“真没劲”的叹息声中偃旗息鼓。. ☆ 做着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 端端正正坐着,一言不发。. ☆ 听其他同学发言。. 当一名学生回答完以后,老师问:“对刚才小朋友的回答满意吗?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学生的状态:. 现象 2 :.
E N D
让“问题”与“实践”牵手系列活动三 学会倾听 学会表达 ——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课题研究展示活动
老师提问,请一名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的状态:老师提问,请一名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的状态: 现象1: ☆ “我!我!”抢着说自己的想法。 ☆ 不甘示弱在下面悄悄说着自己的想法。 ☆ 在“真没劲”的叹息声中偃旗息鼓。 ☆ 做着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 端端正正坐着,一言不发。 ☆ 听其他同学发言。
当一名学生回答完以后,老师问:“对刚才小朋友的回答满意吗?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学生的状态:当一名学生回答完以后,老师问:“对刚才小朋友的回答满意吗?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学生的状态: 现象2: ☆ 说着与刚才小朋友几乎相同的看法。 ☆ 答非所问,继续说着自己的观点。
现象3:不会表达 师:1元和7角比,哪个大?为什么? 生1:“元”大。 生2:“角”大。 生3:“7角”不满10。 ……
现象4: “xxx小朋友说得多好,老师奖你一个智慧星”“还有哪个小朋友来说,老师也奖给他(她)一个智慧星”……小朋友们坐得毕恭毕正,眼睛死死地盯着奖品,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小朋友的回答。举手回答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获得奖品。
揭示三个问题: ★不会倾听 ★不会表达 ★维持“倾听”的功利追求
现状分析: 1、独生子女的特殊性造成的。 自我为中心 没有玩伴 2、特有的心理、年龄特点造成的。 3、吸引力的欠缺造成的。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评价机制 4、知识与能力。 5、家庭教育。 6、性格特征。
具体做法: 1、打造“引力磁场” 2、建立倾听与表达的规则。 3、实行奖励机制,恰当评价学生。 4、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1、打造“吸引力磁场”。 ◆建立民主、亲善的师生、生生关系。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 ◆上课要有节奏、动静结合,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建立倾听与表达的规则。 ◆ 要学会先举手,请到你再发言。 ◆ 老师发言时,小朋友要认真倾听,发表想法。 ◆ 小朋友发言时,老师和小朋友也要认真倾听,发表想法。 ◆ 不管谁发言,要等发言人结束发言,才可提出不同意见或补充意见。 ◆说通顺话,说完整话,说响亮话。
3、实行奖励机制,恰当评价学生。 好习惯要进行鼓励、表扬,加以正强化,而对于不良习惯要 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惩罚。
4、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 老师表达要规范、清楚、到位, 给学生以榜样。 ◆ 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 ◆ 有意识地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耐心地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想法。
一点看法: 教师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倾听。 面对学生的“众多声音”,既要听出“杂音”,分辨出对与错;也要听出“高音”,分清认识水平的高与低;还要听出“奇音”,察觉出见解的独特 与新颖,并对每种声音做出适当的评价,同时捕捉闪光之处,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凝神倾听,大造精彩课堂,让学生感悟“倾听”,注意“倾听”。 这对于老师而言,我们觉得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