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37 Views
成人高校课程结业考试组卷技术 ( 提纲 ) 卢正勇 2 006.10.19. 一、命题的概念. 1 、编制质量良好的试题 ; 2 、组成符合考试目的的试卷; 3 、给出科学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本讲座着重介绍组卷技术). 二、成人高校课程结业考试的目的、性质、特点与命题要求. 1 、目的:评估学生经课程教学后当前的 知识、能力 、技能水平,是否已经达到了 教学目标 的要求。 2 、性质:
E N D
成人高校课程结业考试组卷技术(提纲)卢正勇2 006.10.19
一、命题的概念 1、编制质量良好的试题; 2、组成符合考试目的的试卷; 3、给出科学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本讲座着重介绍组卷技术)
二、成人高校课程结业考试的目的、性质、特点与命题要求二、成人高校课程结业考试的目的、性质、特点与命题要求 • 1、目的:评估学生经课程教学后当前的知识、能力、技能水平,是否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 2、性质: • (1)达标性(区别于选拔性);标准:依据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教学大纲,是按照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人才目标制定的课程标准,是一种法规性文件);参照普通高校同层次、同专业、同课程结业要求。 • (2)课程总结性(终结性)考试: 抽样测量(要求代表性)、间接测量、相对测量。
3、特点: • (1)成人为对象的特点:年龄比普通高校生大,记忆力比较差,但有一定工作经历,实际经验与理解能力较强。 • (2)学习特点:自学为主;虽有平时作业,但无平时测验;成绩主要取决于结业考试;命题有引导系统学习的责任。 • (3)约有1/3课程采取开卷考试形式。
4、命题的原则要求: • (1)考试信度:分数的可靠性,需控制测量误差。 • 内容抽样代表性,覆盖面,重点;(否则得分有机遇,分数可靠性差) • 评分误差(要求一定量的客观题) • (2)考试效度:考试考到它打算考的东西的程度。想考什么?目的达到了没有? • 内容的证据
参照标准的证据 • (参阅:卢正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 (3)公平性(考试内容的公平性及不同次考试的平行性) • (4)导向性(促进系统学习;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教育性)
三、试卷结构设计 • 命制一份试卷,需先考虑试卷结构,包括: • 1、知识结构:对教学(考试)大纲内容如何抽样。 • 考些什么内容;重点内容、次重点内容、一般内容; 突出重点,照顾覆盖面。通常以章(节)或命题单元的分数比例体现。(各学科自定)
2、能力结构 • (1)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 (参阅B.S布卢姆等,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华东师大出版社,1986,8)
(2)我国高教自学考试认知能力分类:识记、领 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确定各层次占分比例, 体现对考生,特别是及格学生的能力要求。 (参阅:全国考办,高教自学考试命题工作手册,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3)
(3)不同认知层次题目示例;编制高认知层次选择题的技术(3)不同认知层次题目示例;编制高认知层次选择题的技术 • 精心编制的选择题,既可考核低认知层次能力,也可考核高认知层次能力。以考核小学数学求圆周长问题为例说明。
[例1](识记)如果圆半径是r ,那么计算圆周长C的公式是(B) • (A)c= πr (B) c= 2πr (C)c=πr2 (D)c=2πr2 • 换一个角度提问题(相反方向): • [例2](领会)如果一个园的周长是2π米,那么它的半径是(A) • (A)1米 (B)2米 (C) π米 (D) 2π米 • 创设问题新情境,考核简单应用
[例3]](简单应用)如果把地球近似地看作一个园球,若地球半径r 增大1米,则赤道将增大多少米?(c) • (A) 4π米 (B) 2πr米 (C)2π米 (D)4πr米 • 在题中增加知识点和思想方法,可达到综合应用水平 • [例4](综合应用)一段长为1米的园柱形园木的体积是9π3,那么这段园木的周长是(D) • (A)3米 (B)9米 (C)3 π米 (D)6 π米 • 知识点:园柱体体积、圆面积、园周长的概念、关系、求法。 • 思想方法:倒推法:园木周长←园木半径←园木底面积←园木体积和长度。 • (参阅:卢正勇,编制高认知怪次选择题的几种途径,全国第二届高教自学考试命题工作专题研讨会论文集,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10
3、难度结构 • (1)试题难度是题目难易程度的指标,在经典测验理论中: • 考生在该题得分平均值 • 试题难度= 该题满分值
难度值在0-1间取值。难度值越大,题目越易。考后可统计出每道题的难度值。考前可按试题内容属性,由教师评估其“内容难度”。这些属性包括:难度值在0-1间取值。难度值越大,题目越易。考后可统计出每道题的难度值。考前可按试题内容属性,由教师评估其“内容难度”。这些属性包括: • 试题的能力层次、问题情境的复杂性、试题包含的知识点,解答该题的策略、推理、计算的复杂性等。 • (参阅:卢正勇,标准参照属性考试试题的内容难度及其专家共同评判法,应用概率统计,7卷2期)
(2)试题难度一般可分为四类 • 难度结构即考虑四类题目的比例分配及全卷平均难度值。
4、题 型 结 构 • (1)目前各类考试所用题型五花八门,如果以能否客观评分来划分,可分为客观题与非客观题(主观题)两大类 • 客观型: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是非题、是非并说明理由题、配对题、填空题等。 • 非客观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作文题、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等。
(2)选用题型的基本原则 • 适合本课程考核目的。如案例分析适合法律、医药;作文适合写作课程及外语;计算、证明适合数学等。 • 客观型试题应当发挥其优点:主观型试题也应当发挥其优点;使两者优势互补,抵消各自的缺点。
客观型应发挥的优点:思考、不书写、答题速度快,可增加题量、扩大覆盖面,评分客观,可提高信度及内容效度;缺点:难以考核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编制高认知层次能力的题目难。较好题型为单项选择题(4选1、5选1)客观型应发挥的优点:思考、不书写、答题速度快,可增加题量、扩大覆盖面,评分客观,可提高信度及内容效度;缺点:难以考核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编制高认知层次能力的题目难。较好题型为单项选择题(4选1、5选1) • 主观型试题应发挥优点:考核高认知层次能力,考核组织、表达、创新能力。缺点:答题费时多,题量不可能多,影响覆盖面;评分误差大。 • 简述、论述、案例分析、作文、计算、证明等均为可用题型
题型不是越多越好;应选用常用题型(包括中学生已习惯使用),勿使学生因不适应新题型的作答而产生答题误差。题型不是越多越好;应选用常用题型(包括中学生已习惯使用),勿使学生因不适应新题型的作答而产生答题误差。 • 对于开卷考试,可能照抄书本的题型不宜使用,如名词解释、文科课程的填空题等
四、试卷篮图设计 • 1、试卷篮图设计 • 设某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共五章,其中第3、4章为重点率,第5章为次重点。 • (1)内容结构: • (2)能力层次:
(3)题型:选择题(四选一);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3)题型:选择题(四选一);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 • (选择题(一):识记层次,每题1分;选择题 (二);领会层次;每题2分) • 非选择题:9题 • 选择题共:25题 • 总 题 量:34题 客观:非客观=40:60
(4)难度: • 设计篮图时,以内容、能力、题型为硬指标进行组卷,难度为软指标组卷后统计各题难度,若偏难或偏易进行个别试题调整。亦可把试卷放到普通高校试测,分析难度是否适当,进行调整。
2、设计试卷篮图的意义 • (1)体现考试要求:内容方面,保证重点,照顾覆盖面 • 能力要求体现在认知层次分配上 • 本例:
(2)便于领导审核和考试质量检查(教研组长、系主任、教学处)(2)便于领导审核和考试质量检查(教研组长、系主任、教学处) • (3)控制试卷平行,建设卷库 • 卷库:平行试卷的集合 • 平行试卷:对同样的考试内容范围和相同的统计方面的具体要求而编制的不同试卷,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考试,常称之为平行试卷。如此控制两份试卷,以下四项比例结构相同,这两份试卷便近似平行:内容结构比例相同;能力层次结构比例相同; 题型结构比例相同;难度结构比例相同。 • (参阅:卢正勇,平行试卷的概念、性质及其数学模型,中国考试,1994,3)
3、根 据 蓝 图 组 卷 • (1)根据蓝图编题:注意题目的内容、认知层次与蓝图的一致性; • (2)根据蓝图从题库中抽题。 • 题库:是在教育测量理论指导下编制的一批质量优良、附有性能指标、分类存贮的试题集合。 • 每位教师一般都稳定地担任一门或几门课程,可以长期积累资料,建立课程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