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71 Views
漫谈环境新闻报道的专业性. 实用. 或多或少总有些用处. 熟悉. 作者所言正是读者所需. 会心. 作者所言是读者所思且想表达不出之论. 惊喜. 读者思所不及,而作者之论有启迪、引导更上一层楼之妙. 1. 环境专业是环境新闻的立命之本也是其特质之一. 观 点. 新闻学的本身专业 :. 环境保护科学相关专业:.
E N D
实用 或多或少总有些用处 熟悉 作者所言正是读者所需 会心 作者所言是读者所思且想表达不出之论 惊喜 读者思所不及,而作者之论有启迪、引导更上一层楼之妙
1 环境专业是环境新闻的立命之本也是其特质之一 观 点 新闻学的本身专业: 环境保护科学相关专业: 许多大家都说,记者、编辑应该是一个杂家,说的是,一个好的记者、编辑,要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然而,对于我们环境新闻的从业人员来说,还要在此基础上力求精深的掌握我们的立命专业——环境保护知识,试想如果新闻里没有环境因子、环境专业,那就不可能有环境新闻,叫任意新闻都可以,所以说环境专业是我们环境新闻的立命之本,是区别其于其他新闻的特质之一。
1 环境专业是环境新闻的立命之本也是其特质之一 观 点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 环境问题非常复杂,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阔,在环保系统中曾流传着“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重点语录)。环境新闻涵盖的也内容非常广泛,从陆地、天空到海洋,从高山、冰川、河流、湖泊到森林、土壤、水质到野生动物,每一项都是一门科学领域。而每一样又都会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题目。 同时环境问题还具有延续性和时空性,空间的差异形成了区域环境问题,而时间的差异反映的则是环境问题的历史演变过程。环境问题的形成和解决都需要很强的科学技术元素,这就要求环境记者在必须具备的各种新闻素养外,还必须具备环保专业知识。
1 环境专业是环境新闻的立命之本也是其特质之一 观 点 吉姆·德特金教授,一个忠实环境保护主义者,在媒体做了21年的记者,发表了大量的环境新闻的报道后,深深感受到作为一个环境新闻记者的重要性,因此退出了媒体,专心致至从事起环境新闻人才的培养的工作,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成立了环境新闻学中心。 卡森博士既是生物学家又是生态学家,她的大学本科学的是海洋生物学,而她硕士读的是动物学。 徐刚为了写好环境报道,自学了生态学、动植物学、地质学等。
1 环境专业是环境新闻的立命之本也是其特质之一 观 点 环境记者只有充分掌握环保专业知识,才能在环境问题面前独具“环境慧眼”,才能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才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能正确理解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才不至于在环境新闻报道中程式化、例行公事,只看到表面现象,也才能写出高质量缜密的环境新闻作品。
2 观 点 专业帮你把脉定性找到难点、热点、焦点新闻 榴弹炮高低射界是多少? 负5度至正45度是什么炮的射界
2 观 点 专业帮你把脉定性找到难点、热点、焦点新闻 《两人发财全镇受害》 “世纪行”好新闻一等奖 提出了“污染有向贫困地区转移倾向”的观点:
2 观 点 专业帮你把脉定性找到难点、热点、焦点新闻 一个满身疖疤的孩子向我们述说,其身上的疖疤的是由于砷中毒造成的,由于有专业知识我没有理会他,但两家的同行却有些“如获至宝”,一直对着那个孩子拍摄个不停,我告诉同行说,直接参与冶炼的人都没有砷毒的疖疤,这个孩子又怎么可能? 同行听了我的话,当时并没有采信,后经过了解,才知道是误解了,当时当地正在为如何界定被污染的人群而伤脑筋(因为要给补偿),如果我们错误地报道了,其后果可想而知。回去的路上,就我掌握的砷污染知识为同行们科普了一下,同行们才心悦诚服。最后他们的报道都是以我这篇报道为蓝本进行的,我也成了他们的好朋友,直到现在,有环境报道方面拿不准的事,他们还会来找我讨论。 。
3 专业帮你使新闻“下潜” 抢不到第一落点 抢什么? 观 点 报社有同事问我,你说咱们是专业报,有必要去抢社会新闻吗?我的观点是:有必要! 前提是你要用你的专业来引导,主导你的报道。因为无论自然灾害、群体事件都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都能在其中找到环境问题,尤其是现在,我个人认为环境问题已经成了许多群体事件的导火索。再说,要想成为主流媒体就需要在重大事件中有声音。 然而,在当前信息多元化、“公民记者”的时代,想获得“独家新闻”的几率几乎为零,抢不到“第一落点”我们抢什么?不以“新”论英雄,而以“深”求成功,我们可以以专业的优势寻找“第二落点”新闻,首先要使报道变得更加专业且深入,不与别人争速度,而是争深度和广度。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有我优、人有我深”,凸显出我们专业报纸的专业性、引导性、权威性。差别化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就是扬长避短。
3 专业帮你使新闻“下潜” 抢不到第一落点 抢什么? 观 点 尤其在今天,高知识水平的读者已经不满足只是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信息,而是要在了解各种各样事件的同时,更加渴求事件背后的东西。一篇报道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它的思想深度和观点的独特性。我们报道的事件或许是重大事件,也或许是与民众息息相关的小事,但你只要“下潜”到了一定深度,都会收获到你想要的,报道会选择一个方面展现事件的主要矛盾所在,不仅要求我们要找好切入点,而且还要有意识的观察。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和汶川所有的一切都是焦点,是当时的社会热点,我结合自己的专业在一个月后给民建中央写了《灾后重建首先应战略环评》的建议,提醒灾后的重建不应该是简单的恢复,原址复制,而应该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开展重建规划的环评。按照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定位,确定灾区主要产业的发展方向,打造一个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全方位和谐的新四川。建议传过去,24小时内民建中央的信息就采用了,后来统战部、政协信息也都采用了,我本来没想公开发表,但《民讯》等刊物看到后自行就给发表了,我是接到了 稿费才知道的。
4 观 点 专业让你的新闻独具个性 新闻就是使重要的事变得有趣 1999年“北约”轰炸了南联盟,轰炸了我大使馆,全国人民都义愤填膺,尤其是看到了许杏虎、邵云环等同行的牺牲,很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可是又不能亲临现场,我的外语能力仅是“ABC”,根本无法获得第一手材料,然而就是凭着自己对环保专业知识的掌握,从《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等报刊动态报道中寻找到了需要的材料,写出了《克林顿的‵绿衬衫′哪儿去了》的通讯,从环境、生态的角度审视这场战争。
4 观 点 专业让你的新闻独具个性 为什么要用“美国领袖的‘绿衬衫’破了?是因为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以穿绿衬衫,来表达他的环保形象,而其副总统戈尔则是“GLOBE”计划发起者,该计划的目的是动员全世界各国青少年儿童通过观察和收集当地的痕迹数据,经电脑处理后进行交换,从而使人类更加清楚地认识全球环境现状及所面临的环境危机;然而就是这样的政府支持和导演下,对南斯拉夫进行了多轮空中打击中 摧毁多个化工、石油企业,造成了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泄漏;造成了欧洲著名河流多瑙河的破坏;造成了动植物及古文物的破坏;造成了整个巴尔干地区的生态破坏; 由于篇幅较长,刊发在了《绿叶》杂志上,解放军防化学院的胡教授打来电话说,第一次看到有人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角度去谈战争,对他们今后的研究很有启发。
4 观 点 专业让你的新闻独具个性 英国《大西洋月刊》1918年2月号有一篇名为“黑雾”的文章。 “通过对伦敦烟雾事件形象逼真的描述,最早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带给人类的一个严重灾难——大气环境污染……作者不是通篇写烟雾,而写烟雾中一个小姑娘如何迷路,警察又如何无能为力,最后被盲人引走等等,写人在黑雾中的感受、情绪,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一副生动的画面,远比枯燥的数据更容易被记住。盲人领着小姑娘消失在黑雾中——有了这样个性的一幅画面,还需要多说什么吗?
TM 最后 经验、建议 观 点 1 建立你自己的坐标系,编制你捕捉新闻的网,我的做法是,用国家大政方针,法规制度、各项政策做经,环境保护专业知识为纬编织了我的网 2 建立自己的业务网络,这里包括各种知识的收集与储备,同时也包括建立一个可以为你所用的专家通讯网络,你的专业不一定要样样都行,都通,但你要知道遇到了问题去找谁? 3 你虽然不是学者,但你的报道要尽量有学术精神,对于专业知识不用面面俱到,但要瞄准专业的某一个领域,某一个行业深研细究。 4 我们虽是专业报,强调我们的专业性,但切忌完全陷入“专业性”只“报专业”,要沿着话题思想,以联系发展的眼光从社会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去观察分析捕捉问题,也就你做出来的东西要有“宏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