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章健文 2011 年 12 月 16 日.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实施建议等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不仅体现了中国教育理念的转变,也是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1. 课程标准是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的全面描述,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2. 课程标准包括内容标准、机会标准(实践标准)和结果标准(表现标准)。 3. 课程标准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的、可望不可及的。

nev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章健文 2011年12月16日

  2.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实施建议等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不仅体现了中国教育理念的转变,也是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之一。

  3.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1.课程标准是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的全面描述,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2.课程标准包括内容标准、机会标准(实践标准)和结果标准(表现标准)。 3.课程标准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的、可望不可及的。 4.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或者最低要求。

  4. 二、 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课程定位(性质):学科核心素养 2.课程理念:价值取向+内容选取+学习方式+评价建议+技术应用。 3.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课程内容:模块→主题→具体内容 学习水平+活动建议 基础+拓展+研究 5.教学建议:把握标准+把握教材+把握学生 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观念更新+内容选取+技术应用

  5. 三、课程标准修订完善的基本方向 国际趋势 (1)精减内容标准 (2)关注过程标准 (3)凸显结果标准 (4)附上评价或作业样例 (5)追求呈现方式的统一性

  6. 三、课程标准修订完善的基本方向 上海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 (1)提高课程描述的精确度,易于公众的理解。 (2)突出结果标准的描述,易于教育质量监测。 (3)加强学科间的统一性,便于统一呈现。 (4)加强学科内的一致性,提升专业性水平。 (5)加强对教与学的指导,利于减轻学习负担。

  7. 第二部分 学科教学目标

  8. 一.教学目标概述 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希望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教师的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调节点,还是教学活动的归宿点。

  9.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以及不同阶段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而提出的。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估,对教学的全过程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衡量作用。

  10. 三.语文课程目标编制的依据 第一, 对学生的研究 课程的基本职能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第二, 对社会的研究 社会的研究内容极为广泛,泰勒将其分类为: (1)健康;(2)家庭;(3)娱乐;(4)职业; (5)宗教;(6)消费;(7)公民。 第三, 对学科的研究 学科专家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1)这门学科本身的特殊功能; (2)这门学科所能起到的一般教育功能。

  11. 三.教学目标制订的依据 1.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2.根据教材的所要达成的目标和要求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4.根据教师本身的实际情况 5.根据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

  12. 四.教学目标的制订的要求 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是:明确、集中和适切。 明确:指确定的教学范畴和要求 集中:一节课的目标要有限制 适切:不随意拔高或者降低要求

  13. 五.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似双基) 2.过程与方法(强调了学习的过程及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似文道统一)

  14. 课程目标的表述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首先,人们认为课程目标是已经认识清楚的,并可以做出清楚地界定。 其次,严格地界定需要准确的说明,这就决定了表述方式是说明性的。 (1)用精确的便于分析的语言进行表述,不仅有助于形成确定性的课程目标,而且便于这些目标体现严密的逻辑体系。 (2)用这种方式表述的课程目标有利于课程实施者的实际操作,可以对目标进行逐级的分解,直至师生都能够确定,从而作为一定时段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15. 六.知识分类 1.事实性知识: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了解的基本要素。 2.概念性知识:在一个更大体系内共同产生作用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3.程序性知识:做某事的方法,探究的方法,以及使用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的准则。 4.元认知知识:关于一般认知的知识以及关于自我认知的意识和知识。

  16. 七.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结构 陈述目标最有用的方式是用术语来表达目标,这些术语表明学生需要发展的行为种类,同时表明行为在其中产生作用的内容。即一个动词加一个名词。动词描述预期的认知过程,名词则描述预期学生习得的或建构的知识。 根据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以及安德森对布鲁姆对于认知领域的知识分类,首先将教学目标分类,其次是确定它的认知维度区域,再用文字表述。

  17. 八.目标的定位 根据以上的目标维度,认知目标是在两个维度纵横交错中框架型呈现,任何一个知识都必须在其中找到合适的位置,而后才是用语言对目标进行阐述。

  18. 九.对于目标规范阐述举例 目标A(事实性知识,回忆) 如:能准确的朗读课文中生字X 目标B(概念性知识,理解) 如:理解“罕见”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目标C(程序性知识,应用) 如:用段落中的句子概括语段的意思。

  19. 《慈母情深》教学目标 1.自读自学生字,会读多音字“龟”,能在阅读过程中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学习作者对母亲伟大之处逐渐揭示的方法。 3.学习母子对话的特点,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学习课文材料详略安排的方法。 5.感受母爱的伟大以及对作者人生的引导作用。

  20. 十.目标制定的问题 1.过于笼统 2.没有深入到下位层次 3.有些不属于学科教学目标 4.表述不符合目标特质

  21. 总结: 1.目标编制要依据课程标准 2.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 3.教学过程要用目标来调整 4.学习质量监测也要依据目标 目的:减负增效

  22. 不当之处,尽请指正! pdxxyw@163.co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