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392 Views
课堂教学管理技术 湖北省水果湖第一中学 赵 国 英. 第一节:课堂教学管理技术 概述 第二节:课堂教学管理技术 训练. 第一节 课堂教学管理技术概述. 一、课堂教学管理 特点 二、课堂教学管理 种类 三、课堂教学管理 技术构成 四、课堂教学管理 技术评析. 管理的本质. 维护课堂纪律 集中学生注意力. 美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画中指出:. 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 集中 学生的注意,并且 保持 他的注意。. 注意的特点. A. 注意的起伏 B. 注意的稳定. 一 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 1. 即时性 2. 隐蔽性 3. 灵活性.
E N D
课堂教学管理技术 湖北省水果湖第一中学 赵 国 英 第一节:课堂教学管理技术概述 第二节:课堂教学管理技术训练
第一节 课堂教学管理技术概述 • 一、课堂教学管理特点 • 二、课堂教学管理种类 • 三、课堂教学管理技术构成 • 四、课堂教学管理技术评析
管理的本质 维护课堂纪律 集中学生注意力
美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画中指出: 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
注意的特点 • A.注意的起伏 B.注意的稳定
一 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 • 1.即时性 • 2.隐蔽性 • 3.灵活性
二 课堂教学管理种类1.考勤管理2.奖惩管理3.问题管理4.分数管理
三 课堂教学管理技术构成 1.考勤管理技术:常规、目测、随机2.奖惩管理技术:奖励、惩罚 3.问题管理技术:聚焦、目的4.分数管理技术:加数计分、减数计分、套叠计分
四 课堂教学管理评析 • 一、优质课堂教学管理评析 • 二、问题课堂教学管理评析
一、优质课堂教学管理评析 • 1.课堂气氛活跃 • 2.课堂纪律严整 • 3.关键时刻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 4.及时、巧妙调集学生注意力 • 5.教师控制灵敏
二、问题课堂教学管理 • 1.课堂气氛疲软 • 2.课堂纪律松散 • 3.管理方式简单呆板 • 4.控制不灵 • 5.缺乏管理意识
第二节课堂管理技术训练 • 一、管理意识训练 • 二、考勤管理技术训练 • 三、奖惩管理技术训练 • 四、问题管理技术训练 • 五、分数管理技术训练
一、管理意识训练 • ㈠组织者身份意识训练 • ㈡组织者职责意识训练 • ㈢组织的对象意识训练
1 。 我应该像一位母亲,爱护这些孩子们。2。我应该是他们的朋友,和他们进行朋友式的对话。3。我应该是一位化学家,向学生表明科学知识和学者的严谨。
1、 组织者身份意识训练 • 请你为如下教师应当充当的角色按重要性排序: • 行政角色 • 导演角色 • 专家学者角色 • 自我表现角色 • 社会服务角色 • 家长角色
2、 组织者职责意识训练 • 组织者职责意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有明确的管理之目的,有明确的管理行为及为维护纪律调动学生注意力作出的努力等。
3、 组织的对象意识训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脑子里有教学内容,有自己作为指教者、管理者的意识,而且眼里、心里还要有学生,这就是组织的对象意识。
二、考勤管理技术训练 考勤是指把学生组织到课堂上来的管理操作 ㈠常规考勤技术训练 ㈡随机考勤技术训练 ㈢目测考勤技术训练
三、奖惩管理技术训练 ㈠ 口头表扬与批评训练㈡ 有形奖惩技术训练㈢ 态度奖惩技术训练
演讲与口才1990年第11期 一旅客用旅馆的枕巾擦皮鞋,还大言不惭的说:“我这是在督促旅馆搞卫生。”如果你是服务员,将如何批评他?
三、奖惩管理技术训练 ㈠ 口头表扬与批评训练㈡ 有形奖惩技术训练㈢ 态度奖惩技术训练
四、问题管理技术训练 定义:通过提问这种方式,来引起学生关注教学内容,放弃有违教学正常进行的杂念和行为,指向期望的教学目标的课堂操作技术。 要领:提问时机;引起关注;解问条件;奖惩方法。
谁打算很好地看一幅画,就要保持一定距离,因为在靠近时看到的所有缺点,在一定距离看时都会消失,而且事物从远距离看时,最漂亮,而靠近看时,则粗糙无比……谁打算很好地看一幅画,就要保持一定距离,因为在靠近时看到的所有缺点,在一定距离看时都会消失,而且事物从远距离看时,最漂亮,而靠近看时,则粗糙无比……
五、分数管理技术训练 定义:利用学习成绩计分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和心理进行组织的操作行为。 操作要领:1 简捷性 2 长效性 3 调压机制 4 转化机制
加数计分技术指平时记分和期末考试记分各占一定比例并相加等于学科总成绩的学习成绩记分操作。加数计分技术指平时记分和期末考试记分各占一定比例并相加等于学科总成绩的学习成绩记分操作。 减数计分技术是指将学生平时成绩按一定标准折算出不合格分数,再将期末考试成绩减去这个不合格分数即为该生学科总成绩的学习成绩计分操作。 套叠计分技术是指将学生学初成绩与学终成绩相加均除,再加上学终成绩与学初成绩差的一定百分比为学科总成绩的学习成绩计分操作。
凡是有利于课堂教学管理,有利于实际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计分技术,都可以运用。凡是有利于课堂教学管理,有利于实际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计分技术,都可以运用。 作为教师,作为人的教育和管理者,我们使用分数管理技术,是为了最终不使用分数管理技术,甚至不使用任何计分法的那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