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 likes | 975 Views
卫生监督工作信息写作. www.klmywsjd.com.cn. 丁晓卫. 二○一○年四月十四日. 卫生监督工作信息写作. 第一部分 信息写作的基本知识. 工作信息报道的重要性. 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工作信息报道能力培养. 工作信息报道传递渠道. 一、 工作信息报道的重要性. 作为沟通的基础: 言谈富有内涵和说服力的主要元素,为占有信息 作为学习的主要元素: 一切学问都是由信息开始 收集 + 分析 + 吸收 / 消化 = 学问 知识的日益丰富取决于掌握信息的程度
E N D
卫生监督工作信息写作 www.klmywsjd.com.cn 丁晓卫 二○一○年四月十四日
卫生监督工作信息写作 第一部分 信息写作的基本知识 工作信息报道的重要性 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工作信息报道能力培养 工作信息报道传递渠道
一、 工作信息报道的重要性 • 作为沟通的基础:言谈富有内涵和说服力的主要元素,为占有信息 • 作为学习的主要元素:一切学问都是由信息开始收集 + 分析+吸收/消化=学问知识的日益丰富取决于掌握信息的程度 • 帮助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理解收集到的信息加上自己的比较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帮助解决问题和作出决定
卫生监督工作管理重要环节 鲁迅明言改编:这世上本没有事,起哄的人多了,也就有事。 工作内容之一;数据和文本传输;工作反映;督导依据。 抓信息管理 一是工作管理的要求; 二是工作对外宣传需要; 三是工作实施情况重要反映; 四是卫生监督知识传播; 五是相互交流和经验分享。 管理方式上很少同“具体的事情”打交道,而是同“事情的信息”打交道。 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每位人员做好了,科室\单位也就做好了。
一、 工作信息报道的重要性 • 组织要形成统一意志、统一步调,各要素之间必须能够准确快速地相互传递信息。 • 管理者对组织的有效控制,必须依靠来自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 • 信息,如同人才、原料和能源一样,被视为组织生存发展重要资源,成了管理活动赖以展开的前提,一切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信息,一切有效的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管理。
一、 工作信息报道的重要性 信息报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领导不重视 没有作为管理工作 信息管理制度不健全 信息收集系统不完善 信息传递渠道拓展不够 信息人员能力不够 仅理解为编简报或发给网络部门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一)工作信息基础知识与作用 • (二)工作信息报道的素材来源 • (三)怎样进行现场采集 • (四)怎样从资料中筛选报道素材 • (五)怎样加工整理信息报道素材 • (六)怎样拓宽信息素材的来源渠道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定义: • 工作信息是指新的具有独特性的能够满足不同读者工作需求和利益的信息。 • 特点: • 1、具有使用价值 • 2、是新的“消息” • 3、具有独特性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表现方式 : • 1、公文:文件、报告、请示、通报、纪要等。 • 2、工作信息报道:主要包括现场采集和文件、材料改写两类。5种类型:(1)文件信息报道。(2)会议信息报道。(3)活动信息报道。(4)经验报道。(5)图片报道。 • 3、新闻报道:是面向公众的、在大众媒体发表的信息形式。记者现场采访完成或工作信息报道者撰写的新闻稿,包括由工作信息报道改写的新闻报道。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文件、工作信息报道、新闻报道三者的区别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工作信息报道和新闻报道的区别,主要是因为读者不同,所以信息表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 举例说明: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工作信息报道的体裁 • 1、消息:以简洁的文字对最新的或有新进展、变化的工作进行报道的形式。一般包括新发的文件、会议或培训班召开、开展的活动和项目(包括进展情况)等。 • 2、简讯:简短的消息。比消息更简洁,字数较少,有的只一句话。 • 3、综述:对某个专项工作(项目、活动)的背景、目标、目标人群、活动实施、效果作客观叙述,并加以分析、总结和评论的报道形式。总结性报道、经验报道大致属于综述类报道范畴。 • 4、图片:以图片的方式表现工作现场有关内容、现象的报道形式。图片报道分两种:图片为主文字为辅(配文),文字为主图片为辅(配图)。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工作信息报道的功能和作用 : • 1、宣传。把本地区(包括本系统、本部门、本机构等)所开展的工作、项目、活动的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在该工作领域内广泛传播,从而扩大了本地区的影响。 • 2、管理。实现上级对下级的工作进展和完成状况的了解和掌握,是上下级督导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一定意义上讲,工作信息报道的质量和数量,也反映了下级工作开展的状况和水平。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工作信息报道的功能和作用 : • 3、交流。事实证明,反映本地区或系统的最新做法和最佳实践的信息报道,对于其他地区和系统有借鉴作用,一项工作要在全国、全省有位置,必须重视信息交流。 • 4、“利己”与“利他”。由此可见,前两项功能更多的是与“本位”利益有关,而第三项则是“公共”利益的体现。可见做好工作信息报道,对于卫生监督工作而言是“利己”又“利他”的重要工作。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二)工作信息报道的素材来源 1、由于工作信息报道与新闻报道有所不同,加之报道者多为兼职,决定了工作信息报道不可能像新闻报道那样主要通过采访获取素材。 2、调查显示,现场采集和文件、报告、总结、领导讲话、材料是目前信息报道者的两大素材来源,以文件、材料为主,是信息报道素材来源的特点。 3、主要形式:改写文件、材料、会议、培训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三)怎样进行现场采集 • 1、现场采集的途径 • 报道者亲身参加各种会议、培训、活动; • 参与制定项目规划、工作计划或方案; • 跟随上级领导或督导组、检查组进行考察、评估、检查等。 • 2、现场采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 工作信息报道者与记者工作性质不同。报道者不可能自己设定主题,一般在现场没有主动提问的机会和条件,只能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获取信息报道素材。 • 为使现场采集收到理想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 事前充分准备。事中观察、记录。事后核实情况。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四)怎样从资料中筛选报道素材 • 1、筛选资料的步骤 • 先看材料来自什么单位或地区、专家。来自重点单位、地区和重量级专家的材料往往能够提供较有价值的素材。例如,市级卫生监督的报道者面对来自各区的材料,其中一些是本市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对这些单位的材料应予重视。 • 再看材料标题。标题通常反映材料的核心内容,一般看了标题就可判断出这份材料价值的大小。 • 后看材料正文。通过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判断是否确有价值、值得选用,同时评估信息要素是否齐全。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四)怎样从资料中筛选报道素材 • 2、筛选资料的标准 • 重要。反映的问题、情况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对于推动卫生监督工作有重要价值。 • 新颖。反映的情况或提出的观点有新颖、独到之处。包括:领导有新意、有指导意义的讲话;本系统、本单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的有价值的新建议;行之有效的新举措;值得参考借鉴的新经验等。 • 典型。典型事件、典型经验,先于别人落实某项政策,或是对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 准确。材料反映情况、事件真实全面,可靠无误。 • 完整。材料对各项信息基本要素均有清楚交待。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四)怎样从资料中筛选报道素材 • 3、筛选资料的方法 • 定性分析。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事件的性质进行分析,确定哪些内容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 对比分析。所反映的同一类工作或问题的典型性、代表性、指导性、覆盖面、时效性等进行分析,确定哪些材料具有价值、可优先选用。 • 点面结合分析。站在全局的高度,分析材料所反映的某一地区、单位的情况、问题、举措、经验是否具有普遍性、代表性,而后决定取舍。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四)怎样从资料中筛选报道素材 • 4、怎样处理信息要素不全的材料 • 有些材料就其内容而言,确有选用价值,但部分基本要素缺失,补救方法包括: • 请材料报送者提供; • 直接向有关方面查询; • 用自己掌握的材料填补。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五)怎样加工整理信息报道素材 • 1、加工整理时应该注意的原则 • 保证时效。事实发生的时间越近,信息的价值就越大。要根据内容,分清缓急,优先处理时效性较强的材料。文件、会议、活动报道时效性较强,相关素材应及时处理。 • 重点优先。在保证时效的前提下,应优先处理那些内容重要的素材。一是看所涉及的事实、问题在卫生监督工作中所占的位置;二是看所涉及的事实、问题参考借鉴价值,三是看所涉及的事实、问题影响面。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五)怎样加工整理信息报道素材 • 2、加工整理的常用方法 • 分类整理法。把来源不同、角度不同、内容各异的信息素材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 • 比较整理法。对相同内容的素材进行比较,按照其重要程度或时间顺序排序,以便在撰写报道时恰到好处地运用。 • 组合整理法。有许多材料表面看来零碎、分散,相互之间并无关联,但细加分析,会发现它们在某一方面具有内在联系或共同点。进行综合、归纳。 • 提炼整理法。工作报告、经验总结类材料篇幅较长,有价值的闪光点淹没在大量文字中。将这部分内容提炼出来单独成文,可凸显其价值、提升其意义,产生较有影响的信息报道。 • 浓缩整理法。较长的材料。需要经过去粗取精的浓缩加工,删除枝蔓,突出主干。
二、工作信息报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 (六)怎样拓宽信息素材的来源渠道 • 1、充分利用系统内渠道: • 经常浏览系统内信息网络,可以发现报道线索或直接获取信息素材。 • 2、积极开掘系统外渠道: • 系统外渠道:主要有其他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的信息网络。 • 大众媒体:通过当地新闻媒体对于各部门、单位卫生监督工作的报道,可直接获取信息报道线索;而通过外地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则可了解其他地区的工作动态,为信息报道提供借鉴参考。 • 3、信息素材搜集的方法 • 定向搜集法:围绕某一主题,到各地区、单位的网站内收集相关信息素材。采集来的信息素材内容具体、实用性较强。 • 追踪搜集法:追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信息素材。所获素材具有连续性,有利于反映工作的全过程。
三、 工作信息报道能力培养 • (一)写好信息报道应具备的能力 • (二)怎样培养“发现”能力 • (三)怎样培养“分析”能力 • (四)怎样培养“表达”能力
三、 工作信息报道能力培养 • (一)写好信息报道应具备的能力 • 发现能力:从各种材料中找出有使用价值的信息的能力; • 分析能力:从信息材料中分析、提炼、挖掘其使用价值的能力; • 表达能力:以恰当文字表现信息价值的能力。
三、 工作信息报道能力培养 • (二)怎样培养“发现”能力 • 1、“发现”什么? • “信息”有没有被报道过? • “信息”可能对谁会有用? • 2、怎样”发现”? • (1)只有对目前同类信息有充分了解,才能发现和确认一条信息有没有被报道过。 • (2)只有确定信息内容指向的是谁,即目标人群、目标机构是哪些,才能确认这条信息可能会对谁有用。 • 人们都会关心同类工作内容的信息。例如,在我市开展个体医疗机构培训,会对开展同类工作的工作人员感兴趣。
三、 工作信息报道能力培养 • (二)怎样培养“发现”能力 • 3、“发现”的能力与技巧 • 要完成“发现什么”,就要“对目前同类信息有充分了解”。可借助网络。 • (1)经常浏览与卫生监督工作有关的网站(包括国家、省、市级相关部门的网站); • (2)学会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掌握搜索信息的方法。 • 要完成“怎样发现”,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卫生监督工作涉及的人群和机构;重点工作的推进、调查报告。
三、 工作信息报道能力培养 • (三)怎样培养“分析”能力 • 1、分析什么和怎样分析 • 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信息的价值和实现信息价值的媒介渠道。 • 首先是 “找个性”,即分析这条信息与其他同类信息有什么不同。 • 其次是“找用处”,即分析这条信息对某些人群或机构能起到什么作用。 • 第三是找表现方式,即分析这条信息写成什么体裁(简讯、消息、综述或调查报告)、通过什么渠道和媒介发布,才能有效到读者。
三、 工作信息报道能力培养 • (三)怎样培养“分析”能力 • 2、分析的技巧和方法 • 比较。在“找个性”的过程中,“比较”是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 注意“怎样做的”。能够直接给其他地区、机构启发和帮助的,主要是“怎样做的”,其次是“做了什么”和“做得怎样”。因此,在“找用处”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细看关于“怎样做的”那一部分。 • 看信息报道的是什么。如果报道的是会议、活动,一般适合采用简讯、消息的样式;如果报道的是文件,可考虑写成消息或综述;如果报道的是经验,比较适宜的样式是调查报告。 • 看信息与哪些人群、机构有关。这些人群和机构的工作人员,应该就是这条信息的目标读者。找到了目标读者,也就能够知道通过哪些渠道、媒介发布比较适宜。
三、 工作信息报道能力培养 • (四)怎样培养“表达”能力 • 1、培养表达能力的途径 • 多看——多浏览他人的信息报道作品,从中学习、借鉴。 • 多思——多开动脑筋思考、琢磨。光看不琢磨,看得再多也没用 • 可琢磨的地方很多,比如: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角度来写报道?为什么选择这种结构类型?为什么这样写导语?认真思考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向别人学习什么、借鉴什么。 • “多思”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文字所表达的,正是自己所思考的。 • 多写——多练习、多实践。光看、光琢磨而不动手练习,“多看”、“多思”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三、 工作信息报道能力培养 • (四)怎样培养“表达”能力 • 2、怎样表达得准确而又精练 • 在信息报道的文字表达方面,语言“准确”和“精练”是两个重要指标。 • 要做到语言准确: • 一是要丰富词汇量,才能做到遣词精准。 • 二是要掌握句法、语法,造句才能合乎规范,做到句子成份完整、词语搭配得当、结构统一和谐。 • 要做到语言精练: • 一要炼词,即锻炼自己用最贴切、最恰当的词来表达概念的能力——能用一个词说清楚的,决不再多用一个词。 • 二要炼句,即锻炼自己用最简练、最合理的句子来表达意思的能力——能用短句的,决不用长句;一句话能表达清楚的,决不再多写一句。
四、工作信息报道传递渠道 • (一)网站:政府网、卫生监督网 • (二)媒体:报纸、电视 • (三)刊物:杂志
四、工作信息报道传递渠道 如何提高信息利用率 信息识别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传递能力; 良好媒体关系。 ●领导要重视; ●建立责任制; ●信息网络要健全; ●信息员能力要提高; ●传递通道要便捷; ●抓重点活动/热点问题; ●精心加工信息。 信息接受传递便捷;讲究时效性;吻合编辑口味;一稿件多投。 第一印象; 反映态度; 信息泛滥。
卫生监督工作信息写作 第二部分 卫生监督信息写作方法 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报道编辑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本知识 • (二)工作信息报道的基本要素 • (三)工作信息报道的结构形式 • (四)工作信息报道的撰写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本知识 • 1、谁是卫生监督工作信息的使用者 • (1)卫生系统 • (2)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 • (3)非政府组织和草根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本知识 • 2、卫生监督工作有哪些信息 • 法律与公共政策 • 卫生监督与社会经济影响 • 卫生监督动态 • 典型案例 • 消费警示 • 宣传培训 • 公告通知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二)工作信息报道的基本要素 • 1、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 •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指的是所报道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以下六项: • 何时(when) • 何地(where) • 何人(who) • 何事(what) • 何故(why) • 如何(how) 一般来说,一篇新闻报道应对这“5个w和1个h”做出清晰的交待说明,才能算得上完整。有些新闻报道可以不交待“何故(why)”或缺少对“如何(how)”的说明,但其他要素不可缺少。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二)工作信息报道的基本要素 • 2、工作信息报道的基本要素 • 基本要素有8项: • 什么时间; • 什么地点; • 谁做的; • 为谁做; • 为何做; • 做了什么; • 怎样做的; • 做得怎样。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二)工作信息报道的基本要素 在实际工作中,并非每一篇信息报道都具备8项基本要素,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出现基本要素不全的情况。其中比较容易缺失的,是“为谁做”和“为何做”,对此也不必过于苛求。必须强调的是,作为工作信息报道,“做了什么”是必备要素,“怎样做的”和“做得怎样”则往往是信息的价值所在,均应尽力保证不缺。至于“何时做”、“何地做”、“谁做的”,因为相关信息比较容易获得,一般不会缺项。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二)工作信息报道的基本要素 • 3、信息报道的时态 • 信息报道中所涉及的工作,可以分为已经做、正在做和将要做三类,从时间上而言,分别对应着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三种时态。《某市第一期食品安全法培训班结束》,《某市将食品安全法学习纳入党校培训课程》,《某市计划将食品安全法培训纳入年终考核内容》 • 过去时:活动、会议报道 • 现在进行时:活动、项目进展,某项计划、规划的实施进展 • 将来时:法规、政策、规划、计划、文件、方案、通知的拟定和发布等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三)工作信息报道的结构形式 • 1、标题 • (1)标题是对重要信息内容的概括和浓缩,是对所报道事实中最有价值的关键性信息的揭示,是对信息主题的最简明体现。 • (2)标题的功能和作用:标题在信息报道中的功用,正如人的眼睛。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通过它,可以观察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情绪起伏。而标题,同样是一篇报道“传神”、“传情”的“窗户”。 • 功用之一:是帮助读者识别信息 • 功用之二:诱发读者阅读兴趣 • 功用之三:揭示报道内容,提示读者阅读重点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三)工作信息报道的结构形式 • 1、标题 • (3)工作信息报道的标题的特点 • 要以所报道事实的具体内容来命题 • 通常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要对信息内容中重要或需突出的要素进行完整表述。 • (4)工作信息报道标题的表现形式 可以分为主体标题和从属标题两类。 • 1)主体标题包括主题和辅助性标题(引题+副题),是标题系统中的基础部分,运用最为经常和广泛。 • 2)从属标题包括提要题和小标题,是标题系统中的附属部分,是对主体标题的补充。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三)工作信息报道的结构形式 • 1、标题 • (5)标题的结构一般分为两类: • 单一型结构,即只有主题,没有辅助性标题,一般只有一行标题,适用于篇幅短小、内容较为简单的信息报道。 • 复合型结构,除主题外,还有辅助性标题,即有引题、副题或两者都有。复合型结构的标题都是多行题,适用于篇幅较长、内容较多的信息报道。 • (6)标题在表现内容上有哪些类型? • 标题反映信息内容的形式有多种,在制作标题时应根据不同的信息内容,选择最适宜的形式。两种信息报道中常见的标题类型。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三)工作信息报道的结构形式 • 2、导语 • (1)导语是位于工作信息报道开头部分,概括报道内容、揭示报道主题的一段简短文字。对于较长的信息报道,导语写得好坏有时决定着你的信息是否被采用。 • (2)导语的作用 • 1)以精炼的笔墨勾勒出整篇信息报道的轮廓,或突出地把所报道事件的重要内容告知读者,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对信息报道形成整体印象。 • 2)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看完全文。 • 3)衔接标题与主体。就所表现的内容而言,导语比标题具体,比主体概括,在标题与主体之间形成一种过渡。 • 并非所有的信息报道都必须有导语,简讯式的信息报道往往就是几十个字的一段话,导语和结尾均省略,只有主体部分。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三)工作信息报道的结构形式 • 3、主体 • (1)主体,即紧接导语之后的正文,是信息报道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开报道内容、表现报道主题的主干部分,是信息报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2)主体的作用 • 揭示所报道事件的全过程及其前因后果,将信息内容的全貌呈现给读者。一些在标题和导语中因字数限制无法交待清楚的信息要素,只有在主体部分才能详尽叙述,这一作用是标题和导语无法替代的。 • 其次,主体呼应标题和导语,对标题与导语的内容做出具体、详细的说明,解决读者的悬疑。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三)工作信息报道的结构形式 • 3、主体 • (3)主体的常用结构形式 • 1)倒金字塔结构,采用重点表现法,把最重要、最具吸引力的内容放在主体的最前头,而后按照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安排其他内容。这种形式有利于突出反映重点问题,给人以鲜明印象。 • 2)纵式结构,采用时序表现法,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安排层次。这种形式线索单一,脉络清晰,层层推进,前后贯通,有始有终,比较适合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动态信息的写作常采用这种结构。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三)工作信息报道的结构形式 • 3、主体 • (3)主体的常用结构形式 • 3)横式结构,采用并列表现法,并行安排材料。这一形式结构的各部分内容重要性平等,并列的几个部分,可以按某项工作的几个方面,或几个并列的部门、地区来划分。其书面形式常以“一、二、三、四……”或这些部门、地区的名称进行分列。每一并列部分都可以单独成篇,而且一般情况下次序上也可以任意调动。这种结构多适用于情况汇总、经验总结等类型的信息报道,条理简单清晰,便于信息需求者把握。
一、工作信息报道基础知识 • (三)工作信息报道的结构形式 • 3、主体 • (3)主体的常用结构形式 • 4)逻辑结构,采用逻辑表现法,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安排结构,多适用于总结典型经验或带有一定分析色彩的信息报道。 • 5)逐点结构,采用分层表现法,适用于一种特定的情况,即:同时掌握若干项材料,每项材料各表达一层意思,每层意思有轻有重,可排列成一定的次序,结合起来表达一个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