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767 Views
第十八講 宋詞與詞人. 兩宋的代表文學. 宋詞興盛的原因. 詞體本身的發展 詩自唐朝以後,無論內容與形式,都到了精華已盡,意境無餘的地步,後人雖有心製作,亦難自出奇巧。文人不得不另創別體,以為發展,故宋代的詞,正是詩衰之後新興的一種體裁。 權貴極力提倡 詞到了宋代,成為最流行的文體,當代的君主與貴族,也競趨風尚,或則自製新詞,或則獎掖作者,因此上下從風,詞人日眾,造成宋詞發展的盛況。. 宋詞興盛的原因. 詞牌數量增多 詞中的長調,差不多全出於宋,短小精悍的小令,在宋代也增加不少,此外如柳永、周邦彥等,都精通音律,能自製新調。 道家的反影響
E N D
第十八講 宋詞與詞人 兩宋的代表文學
宋詞興盛的原因 • 詞體本身的發展 • 詩自唐朝以後,無論內容與形式,都到了精華已盡,意境無餘的地步,後人雖有心製作,亦難自出奇巧。文人不得不另創別體,以為發展,故宋代的詞,正是詩衰之後新興的一種體裁。 • 權貴極力提倡 • 詞到了宋代,成為最流行的文體,當代的君主與貴族,也競趨風尚,或則自製新詞,或則獎掖作者,因此上下從風,詞人日眾,造成宋詞發展的盛況。
宋詞興盛的原因 • 詞牌數量增多 • 詞中的長調,差不多全出於宋,短小精悍的小令,在宋代也增加不少,此外如柳永、周邦彥等,都精通音律,能自製新調。 • 道家的反影響 • 宋代居於思想界領導地位的,是一些講究徵聖宗經的道學家,因而形成一種道統文學觀,執筆為文,往往要扳起臉孔,但人類情感原是難於壓抑的,於是浪漫的才人就以詞為抒洩感情的工具。由於這種道學觀念對詩文的壓抑,適足以助長詞的發展。
宋詞的發展階段 • 第一階段 • 是宋詞開始發展的時期,以晏殊和歐陽修為代表。他們的作品還脫不了五代詞壇的影響,風格婉約,以圓熟的技巧與深婉的感情取勝。 • 第二階段 • 是宋詞開始走向綺麗的時期,重要的代表者是柳永,他把詞的題材擴大了,更廣泛地接觸社會的生活面,風格偏餘綺膩纏綿。
宋詞的發展階段 • 第三階段 • 是宋詞走向豪放的時期,以蘇軾為主要代表。他用豪放、曠達、樂觀的風調,代替柳永那種沉醉、綺軟、悲涼的成分,獨創一個多采多姿的新境界。 • 第四階段 • 是宋詞從內容的開發進項技巧錘鍊的時期,以周邦彥為代表。他精通音律,又有文學天才,以複雜的意象與豐富的聯想,表達出種種曲折的情緒,結構迂迴綿密,技巧已達到詞壇上的最高峰。
北宋詞人 • 晏殊 • 「文章贍麗,詩嫻雅有情思」,當時正值西崑體流行之際,晏殊又仕途得意,生活美滿,其詩文之贍麗嫻雅,富台閣氣息自屬必然。 • 作品舉例:浣溪沙(一曲新詞)、踏莎行(小徑紅稀)
北宋詞人 • 歐陽修 • 歐陽修在宋代文學史上有多方成就,就文而言,提倡宗經重道之古文,成為宋代古文運動之領袖。就詩而言,一手掃除西崑體浮艷之習,為純宋詩奠定基礎。其六一詩話,以論詩為主,兼記本事,開諸家詩話之先例。 • 表現浪漫多感的情調,為婉約派大家。 • 作品舉例:踏莎行(候館梅殘)、生查子(去年元夜)、蝶戀花(庭院深深)
北宋詞人 • 張先 • 北宋前期詞家,晏、歐專工小令;柳永作品已以慢詞主,張先則正處於由小令至慢詞之過渡時期。 • 天仙子(水調數聲)
北宋詞人 • 柳永 • 在形式上多採慢詞。北宋慢詞起於張先、柳永,而柳永對慢詞之發展,較張先尤有貢獻。 • 內容方面,或抒懷才不遇之悲哀,或敘羈旅飄零之苦悶,或寫沉溺歌酒之風流生活。 • 表現方面,工於舖敘手法。 • 字句方面,多以俚俗語句為之。 • 作品舉例:雨霖鈴(寒蟬淒切)
北宋詞人 • 蘇軾 • 對宋詞發展的貢獻之一:詞與音樂分離 • 對宋詞發展的貢獻之二:以詩為詞,詞境始大。 • 為豪放派之領袖。 • 作品舉例:念奴嬌(大江東去)、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北宋詞人 • 周邦彥 • 為集北宋詞大成之作家,宋初晏、歐諸作,因襲南唐,範圍偏狹。柳永則人多病其悲弱俚俗,不登大雅之堂。蘇軾繼起,雖一洗綺羅薌澤,以豪放清麗開宗,然人病其矯枉過正,不諧音律。於是周邦彥就上述諸家詞調和融化,取長棄短,乃集北宋詞大成。 • 周邦彥詞特色:音律嚴整、詞句工麗、多詠艷情景物。 • 作品舉例:少年遊(并刀如水)
北宋詞人 • 晏幾道 • 為晏舒之子,生平分前後二期:前期作品多富貴風流之作,後期作品多沉鬱悲涼之調。 • 作品舉例: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 • 二晏詞比較: • 就思致而言,大晏深廣,小晏淺狹;大晏多人生哲理,小晏則侷限於個人的悲歡離合。 • 就情感而言,小晏直率深切,大晏平淡溫潤;小晏能動搖人心,大晏則缺乏激情烈響。 • 二晏詞雖有上述風格上的差異,實二晏之性情、思想及生活遭遇不同之故,不能以才之高下論。
北宋詞人 • 秦觀 • 秦觀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最為蘇軾所賞識,但其詞風婉約,不同於蘇軾之豪放。 • 作品舉例:踏莎行(霧失樓台)、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 與蘇軾之比較:蘇詞意境高曠,以氣韻勝;秦詞格律工細,以情致勝。
北宋詞人 • 賀鑄 • 賀鑄之詞較秦觀尤近於周邦彥,不但工麗協律,且善於以唐人詩句入詞。 • 作品舉例: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北宋詞人 • 李清照 • 生平分為兩期:43歲前生活美滿,雖夫妻小別偶有惆悵,但無大挫折;後期作品多抒悲悽慘痛之情,今昔無常之感。 • 作品舉例: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南宋詞壇概況 • 宋朝徽欽二帝被擄北去,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遷都南京,是為南宋。政治上的劇變,使是大夫由酣歌醉舞之迷夢中醒覺,發為歌詞,多為慷慨悲歌之音。 • 北宋亡,周邦彥集前人大成所建立之古典詞風,亦隨之衰竭;而蘇軾一派的詞風,又告盛行。 • 南宋前期約五十年,風格多少與蘇軾相近,朱敦儒、陸游、辛棄疾、劉過四人為代表作家。後期約一百年,君臣習於苟安,周邦彥一派詞風再度盛行,姜夔、史達祖、吳文英、王沂孫、張炎為代表作家。
南宋詞人 • 朱敦儒 • 一生可分三階段:南渡以前,視王侯如無物,以功名為糞土;南渡後二、三十年,約四十餘歲,悲憤感慨,寄之於詞,遂成佳構;晚年閒居時期,閱世既深,對人生已然看透,既無早年之狂放,亦無中年之悲慨,所表現者為曠達與淡漠。 • 作品舉例:
南宋詞人 • 陸游 • 陸游於文、詩、詞皆工,詞導源於蘇軾,由於偏安屈辱引起之孤忠悲慨,使之近於辛棄疾。 • 作品舉例:
南宋詞人 • 辛棄疾 • 兼資文武,慷慨有大略,平生以氣節自負,功業自許,所結交皆知名之士,隱然負天下重望。忠憤鬱勃之氣皆發之於詞。 • 辛詞特色: • 形式方面,有詩詞散文合流之現象,較蘇軾以詩之法作詞尤進一步。 • 內容方面,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 • 風格方面,以豪放雄奇為主,但不限於豪放雄奇。
南宋詞人 • 蘇辛比較: • 魄力之大,蘇不如辛;氣體之高,辛不如蘇。 • 蘇心地光明磊落,忠愛根於性生,故詞高曠;辛有吞吐八荒之概,故豪放中見雄奇。 • 作品舉例: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摸魚 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南宋詞人 • 姜夔 • 詩詞具工,前人論詞每以姜夔與周邦彥、辛棄疾並論。 • 姜詞特色: • 審音創調 • 琢鍊字句 • 妙用典故 • 作品舉例:揚州慢(淮左名都)
南宋詞人 • 吳文英 • 詞風奇麗,常以時空錯綜之手法組織成篇。 • 作品舉例:
南宋詞人 • 王沂孫 • 身歷南宋之亡,因物起興,自多感慨,故其詞常流露傷痛之情。 • 作品舉例:
南宋詞人 • 張炎 • 南宋前期陸游、辛棄疾一派詞,至後期劉克莊已成絕響。後期之姜夔、吳文英一派詞,至宋末張炎,亦進入凝固狀態。詞無論音律、形式,風格及表現手法,至此變化已窮,雖有天才作家,亦難自出新意。 • 作品舉例:
自我評量 • 試述宋詞興盛的原因。 • 歐陽修詞的特色為何?請舉例說明。 • 為何柳永詞在當時深受民眾喜愛?其詞有什麼特色? • 請比較二晏詞之異同。 • 請說明蘇軾對宋詞發展的主要貢獻。 • 試述周邦彥詞的特色。 • 試舉李清照不同時期的作品,加以比較分析。 • 試舉例說明稼軒詞雄壯悲鬱的特色。 • 試比較蘇辛詞之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