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血管外科的发展 -- 开放与腔内两手都要硬

血管外科的发展 -- 开放与腔内两手都要硬.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中山大学血管外科研究中心 王深明. 一、血管外科发展趋势. ● 近代血管外科三个阶段. 20c 早期 : 自体静脉重建动脉、动脉内膜切除术、自体静 脉股腘旁路术、大隐静脉抽剥术 20c 中后期 :腹主动脉瘤切除并人工血管置换术、 EVAR 、 TEVAR 21c 早期 : 新型腔内器械、小口径生物型人工血管. ● 腔内时代. “ 腔内血管外科” 概念的提出

nes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血管外科的发展 -- 开放与腔内两手都要硬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血管外科的发展--开放与腔内两手都要硬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中山大学血管外科研究中心 王深明

  2. 一、血管外科发展趋势 ●近代血管外科三个阶段 20c早期:自体静脉重建动脉、动脉内膜切除术、自体静 脉股腘旁路术、大隐静脉抽剥术 20c中后期:腹主动脉瘤切除并人工血管置换术、 EVAR、TEVAR 21c早期: 新型腔内器械、小口径生物型人工血管

  3. ●腔内时代 “腔内血管外科” 概念的提出 Frank J. Veith 预测:到2015年,65-95%的血管外 科开放手术会被腔内手术取代 血管外科已经进入腔内时代!

  4. ●开放与腔内并重 开放与腔内是左右手的关系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 ●重视开放手术基本技术 腔内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开放技术似有被冷落的趋势 应重视开放手术技术 在掌握好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腔内

  6. 二、开放手术 ●目前主要靠开放手术治疗的部分血管疾病 * A 型主动脉夹层:目前开放手术为首选治疗 IRAD研究:纳入6国18中心682例A型夹层 开放手术住院死亡率23.9%,药物58.1% Rampoldi V, Ann Thorac Surg 2007; 83: 55–61.

  7.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血管及下腔静脉,临床常称之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手术治疗为首选,彻底切除肿瘤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为完整切除肿瘤,有时需要切除部分或全部下腔静脉,需要出色的血管重建技术

  8. ●开放与腔内未分优劣的部分血管疾病 *颈动脉狭窄 *破裂型腹主动脉瘤(rAAA)

  9. *颈动脉狭窄 目前已发表的多中心RCT有5个: Wallstent:纳入217例后被终止,因CEA优于CAS达到显著差异 CAVATAS:30天死亡、中风率相当,但CAS一年再狭窄率较高 SAPPHIRE:死亡、中风率相当,病例少,设计缺陷,诟病颇多 EVA-3S:纳入527例后被终止,因CEA优于CAS达到显著差异 SPACE:不能证明CAS不逊于CEA Moore WS.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2010) 39,S44-S48

  10. Meta分析和系统回顾: 2007 一项Meta分析:CEA优于CAS 2008 一项Meta分析:CEA与CAS相当 争议从未间断,有待最新的RCT明确 LuebkeT, et al.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34:470–479 Liu ZJ, et al. World J Surg (2009)33:586–596

  11. ICSS研究 The International Carotid Stenting Study (ICSS) 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大型RCT研究 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50家医院 2001-2008年间 1710名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50%) 853例-CAS,857例-CEA Lancet. 2010;375(9719):985-997.

  12. ICSS研究 目前仅公布了入组后120天内的研究结果 短期的随访结果显示: CAS组患者脑卒中、死亡、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更高 CEA对于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更为安全 Lancet. 2010;375(9719):985-997.

  13. CREST研究 The Carotid Revascularization Endarterectomy vs Stenting Trial (CREST) 是由美国NIH资助的一项大型RCT研究 2000-2008年间 2502名有症状以及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70%) 1262例-CAS,1240例-CEA 主要观察事件:围手术期脑卒中、心肌梗死、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以及术后4年期间发生的同侧脑卒中 N Engl J Med. 2010;363(1):11-23.

  14. CREST研究 ≤70岁的患者接受CAS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70岁的患者接受CEA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N Engl J Med. 2010;363(1):11-23.

  15. 目前:CEA优于或者不逊于CAS 未来:CREST或许会改变这一结论 成本-效益:CEA优于CAS 国内现状:CEA尚未成熟,CAS已经蔚然成风

  16. 小 结 仍需要大力开展和普及CEA 必须综合考虑术者经验、医疗中心设备、患者身体 状况、经济、意愿等,提供最好的个体化治疗

  17. *破裂型腹主动脉瘤(rAAA) 一项RCT比较了EVAR和开放手术治疗rAAA,EVAR 不优于开放手术 Veith等收集了13个中心的资料,1037接EVAR,763例接受开放手术,EVAR优于开放 Hoornweg LL, et al.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2007;33:679-83. Veith FJ, et al. Ann Surg 2009;250:818–824

  18. NIS–破裂AAA数据 • 2000年 :0.8%的破裂AAA患者接受EVAR • 2010年 :38.4%的破裂AAA患者接受EVAR • J Vasc Surg.2014;59(6):1512-7.

  19. 支持腔内治疗rAAA似乎逐渐占优,然而是腔内手术本身改善了预后吗?支持腔内治疗rAAA似乎逐渐占优,然而是腔内手术本身改善了预后吗? 可能不是! 进行EVAR一般需要具备合适的解剖条件 最新研究表明:良好的解剖条件可能是EVAR预后 改善的原因,而非腔内技术本身 Perrott S, et al.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2010) xx,1-5

  20. 适合腔内的一般指征: 瘤颈直径18-32mm,瘤颈长度≥15mm, 成角<60°,髂动脉直径7.5-20mm,髂动脉锚定区≥10mm 现实情况: 瘤颈直径较大,长度较短,适合进行腔内修复的只占20-46%,远低于无症状腹主动脉瘤(74-78%) Hinchliffe RJ, et al. J Vasc Surg 38:88–92, 2003.

  21. 小 结 对于循环不稳定或者已经休克、术前无法行CTA等 检查以明确是否有合适解剖条件的rAAA患者,宜慎重选择EVAR 开放修复仍然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绿色生命同道”和训练有素的团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22. ●腔内已逐渐占优的血管疾病 *腹主动脉瘤(AAA) 从2000年开始,美国EVAR数量每年增长600% EVAR已经超过所有AAA的一半 据估计,到2015年EVAR将占65-85%(近年有无文章说明这个比例?) Nowygrod R, et al. J Vasc Surg 2006;43:205-16.

  23. NIS-AAA数据 National Inpatient Sample (NIS) 美国最大的住院患者信息数据库 2000-2010年间,NIS数据显示 破裂AAA和未破裂AAA发病率均小幅下降 未破裂AAA :13.93/100000降至12.83/100000 破裂AAA:2.10/100000降至1.39/100000 但近年来,每年患病总人数基本保持在45000例左右 2000年:45230例 vs2011年:45788例 • J Vasc Surg.2014;59(6):1512-7. • J Vasc Surg.2014 May 27. [Epub ahead of print]

  24. NIS-AAA数据 • J Vasc Surg.2014 May 27. [Epub ahead of print]

  25. NIS-AAA数据 Number • 2000年 5.2%(2358/45230)AAA患者接受EVAR • 2011年 76.5%(35028/45788)AAA患者接受EVAR • J Vasc Surg.2014 May 27. [Epub ahead of print]

  26. NIS–未破裂AAA数据 • 2000年:5.9%的未破裂AAA患者接受EVAR • 2010年:77.8%的未破裂AAA患者接受EVAR • J Vasc Surg.2014;59(6):1512-7.

  27. 未来几年发展趋势 • 未来:开放手术例数将逐年减少 • 根据NIS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每年约有45000例AAA患者 • 根据以上数据推测:未来EVAR治疗AAA的比例将达到 78.7%~95.1% • J Vasc Surg.2014;59(6):1512-7. • J Vasc Surg.2014 May 27. [Epub ahead of print]

  28. EVAR的远期生存率可能不如开放手术,二次手术率较高EVAR的远期生存率可能不如开放手术,二次手术率较高 22-26%的患者不适合进行EVAR 国内很多患者因为经济因素无法承受EVAR 因此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患者需要通过开放修复治疗 ---年龄<65岁而合并症少 ---解剖条件差 ---经济状况差 Schermerhorn ML, et al. N Engl J Med 2008;358:464-74.

  29. 而开放修复经过50余年的发展,手术死亡率已 经大大降低并稳定至1-4% 因此:开放修复术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可偏废

  30. 三、杂交手术 在腔内时代,开放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新的形式 Hybrid surgery: 杂交手术或联合手术 在主动脉弓部疾病、胸腹主动脉瘤中广泛应用,效果良好

  31. ●主动脉弓部病变 *分期象鼻术联合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 *同期象鼻术联合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 *旁路术联合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

  32. ●胸腹主动脉瘤 以分叉型支架、开窗支架或者烟囱技术完全腔内治疗胸腹主动脉瘤还处于起步阶段 开腹重建腹腔干、肠系膜上、肾动脉然后进行腔内的杂交手术目前应用增多 杂交手术与开放相比,显著降低了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Patel HJ, et al. Ann Thorac Surg 2010;89:1475–81

  33. 四、开放技术为腔内护航 ●术前 熟悉解剖是腔内的基础 术前评估腔内的风险,确定备用开放方案 国外学者已经警示:开放手术减少,血管外科医 生培养面临挑战! Kwolek CJ, et al. J Endovasc Ther.2009;16(SupplI):I42–I52

  34. ●术中 手术失败或严重并发症:误堵重要分支 支架导致的逆行A型夹层 紧急中转开放手术:夹层中转率1.2%, AAA中转率0.9% Millon A, et al.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09) 38,429-434

  35. ●术后 支架感染 支架内血栓形成 支架塌陷、移位、组件分离、纤维破裂 AAA腔内修复后二期中转手术率1.3% Millon A, et al.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09) 38,429-434

  36. 病例1 • 男性, 70岁 • “间歇性腹痛10天,加重1天 ”急诊入院 • 既往史 • 5 年前: PCI术(术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 • CDFI :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破裂 • 急诊行主动脉造影及EVAR术

  37. EVAR术后造影 无内漏、支架内血流通畅

  38. 术后1个月复查CTA • 无内漏 • 瘤腔内血栓形成 • 腹膜后血肿(术前破裂所致) 腹膜后血肿

  39. 术后2个月 出现持续性腹 痛 当地医院CT • 腹膜后血肿较前增大 BP:100/60 mmHg Hb:64 g/L 腹膜后血肿较前增大

  40. 主动脉造影 • 支架内血流通畅 • 无内漏

  41. 复查CTA • 腹膜后血肿 • 无造影剂外渗 保守治疗15 天后症状消 失、出院 瘤腔内完全血栓形成 腹膜后血肿 无造影剂外渗

  42. 术后8个月 突然出现左下 腹痛 BP:180/110 mmHg Hb: 63 g/L CTA • 支架扭曲、移位 • 出现 I 型内漏 • 腹膜后血肿范围增大并有造影剂渗入 支架向下移位 I 型内漏 支架扭曲

  43. I 型内漏 腹膜后血肿 有造影剂强化

  44. I 型内漏

  45. 急诊行开放手术 • 支架取出 • 人造血管置换 术后45天 CTA • 人造血管通畅 • 无吻合口漏

  46. 病例2 • 女性,68岁 • 因“胸主动脉瘤”于当地医院行腔内治疗 • 评估左侧椎动脉为优势动脉,先行左颈外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再行TEVAR

  47. 评估左侧椎动脉为优势动脉 • 先行左颈外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 • 再行TEVAR

  48. 术后2周出现人造血管-左锁骨下动脉吻合口漏 • 再次于当地医院行覆膜支架隔绝术,封闭了吻合口(保留了椎动脉开口) 左椎动脉

  49. 术后患者反复发热左颈部脓肿形成,再次于当地医院清创术后患者反复发热左颈部脓肿形成,再次于当地医院清创 • 伤口迁延不愈,人造血管外露 • 距第一次手术5个月后转来我院

  50. 我院血管彩超示:人造血管旁路内血栓形成,完全闭塞我院血管彩超示:人造血管旁路内血栓形成,完全闭塞 • 遂行“感染人造血管旁路切除+清创术” • 体温恢复正常,康复出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