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美国和西欧广播电视体制对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美国和西欧广播电视体制对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小组成员:曹金玲 白一雯 丁燕 魏媛 邹连英 王雅迪 李君宇 靳枣娜. 美国西欧提供的经验教训. 美国的广播电视体制. 西欧的广播电视体制. 中国改革前后的体制. 改革前后的体制对比. 改革后的广播电视体制. 2. 3. 1. 中国改革前后. 中国广播电视体制. 改革前的广播电视体制. 美国 的广播电视体制. 佩恩、福特和卡内基等 私人基金 会扶持了瑶瑶欲坠的教育广播,催生了新意义上的公共广播电视。因此,美国公共广播电视是独特的 商业环境 的产物。 非商营广播的早期斗争( 20-30 年代)

ner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美国和西欧广播电视体制对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美国和西欧广播电视体制对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美国和西欧广播电视体制对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小组成员:曹金玲 白一雯 丁燕 魏媛 邹连英 王雅迪 李君宇 靳枣娜

  2. 美国西欧提供的经验教训 美国的广播电视体制 西欧的广播电视体制 中国改革前后的体制

  3. 改革前后的体制对比 改革后的广播电视体制 2 3 1 中国改革前后 中国广播电视体制 改革前的广播电视体制

  4. 美国的广播电视体制 佩恩、福特和卡内基等私人基金会扶持了瑶瑶欲坠的教育广播,催生了新意义上的公共广播电视。因此,美国公共广播电视是独特的商业环境的产物。 非商营广播的早期斗争(20-30年代) 华盛顿无线电会议 第二届华盛顿无线电会议 1927年无线电立法以及1928奶奶“第40号总命令” 30年代初,NCER(佩恩基金会支持)的斗争 1934年通讯法案 失败原因: 外部:缺乏资金支持进行院外游说 内部:缺少策略计划,难以形成统一的强有力的声音

  5. 美国的广播电视体制 电视网的黄金时代 1 利用频道资源的稀缺,占据VHF,垄断广电节目的传播。 2. 垄断电视节目的发行,压榨制片方,谋取高额利润。 3 利用先发优势,开拓国外市场 4利用美国民众崇尚自由,担心集权主义的心理,维持特权和商业化运作。 5增强对节目成功与否进行可却预测并及时调整的能力(市场反应灵敏) 6对公众思想、对几乎所有社会机构的运作方式都产生了影响

  6. 西欧的广播电视体制 欧洲各国允许甚至鼓励私营电视台的创办,但又同时继续保留、保护公营台,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考虑。 有原先单一的公营广播电视体制政策的改变表现在: 自由化,即通过国家干预,积极在广播电视领域引入新的私有|商营者,打破公有广播电视的一统天下,与原来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商业化,在广义上指广播电视在经营过程中更多的强调市场因素和赢利倾向,除了前者的引进商业媒介竞争以外,还在公营型广播电视业的公共资源投入,使公营广播电视收入中国家拨款和视听费的比重相对下降,而广告和其他商业性收入比重增加 去法制化,即国家政府放宽甚至去除对广播电视产业结构和节目内容方面为确保公共利益而曾经作出的种种制

  7. 西欧的广播电视体制 双轨制特点: 1承认广播电视可以由人民以商业方式经营 2主张广播电视事业应以公营为主,以商营为辅 3公营台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私营台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 以英国为例 20世纪50年代之前主要实现单一的公营体制 1954年开始引进私营电视1973年开始试行商业广播,由此开始公商并行的双轨制时期 1992开始实施新广播法,意图放开广播电视市场 公营:英国广播公司(BBC) 公私合营:商业电台,第三、四、五电视频道 私营:英国“空中电视台”(SKY TV)

  8. 西欧的广播电视体制 双轨制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是不合适的: 1我们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电视台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而私营广播电视台是以盈利为目的,很难做到这一点 2中国发展状况决定的。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尤其是国民文化水平决定了双轨制在中国行不通。 3现有的国有国营体制能够保证高质量的节目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电视台的教育功能,并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可。 在我国电视台的主要功能和任务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思想和方针政策。同时注重教育功能,对于这种公私兼顾的双轨制,我们要吸取其积极成分,但是应该意识到这是不可能在中国发展的。

  9. 改革前的广播电视体制特征 • 1.电视广播的传播规模小 • 2.电视制作手段与传播手段拙劣 • 3.播出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单调 • 4.广播电视机构数量少

  10. 改革后的广播电视体制特征 • 广播电视业广告节目出售等商业经营收入在广播电视事业中开始占据重要的地位 • 节目的制作部分以市场导向来执行,但仍然主要承担着执政党和国家的宣传喉舌作用 • 广播电视机构之间出现的激烈竞争,但“优胜劣汰”“优胜劣并”的情况尚不可能出现 • 广电事业在管理上实行企业化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从行政事业型向宣传主导产业型转变,从以垂直行政关系为纽带、条块分割、单一国家所有制向按照生产要素组合、以国有经济成分为主体,容许多种成分参与的产业体制转变。

  11. 中国改革前后的体制所存在问题 • 改革后存在的问题 • 1.电视台设置重叠冗杂 • 2.电视台经营管理混乱 • 3.电视台人才结构单一 • 解决改革问题的有效创新 • 1.体制创新 • 2.明确频道定位  • 3.树立品牌形象 • 4.重视推广宣传

  12. 经验和教训 • 1.广播电视改革模式 • 在世界电视历史上,西方发达国家曾出现过以民族国家为单位大致区分类型的广播电视体制,一种是美国式的私营商业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体制,完全按照市场规则组织电视媒介产业及其生产和流通;一种是欧洲普遍存在的公营和私营并存的双元广播电视体制,以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为典型。 •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把电台、电视台、广电集团(总台)的除新闻宣传以外的社会服务类、大众娱乐类节目,特别是影视剧的制作经营从现有体制中逐步分离出来,按照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公司,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在坚持国有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培育独立的节目制作主体。

  13. 经验和教训 • 2、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方向及利弊分析  • (1)、针对性制播分离,培育独立节目制作主体。 • (2)、保护公营电视,实行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事业良性竞争。 • (3)、电视媒体联合合作,形成完整电视产业链。 •  策略: • 推进管理体制创新 • 制播分离机制 • 扩大财政来源体系 • 引用公共服务理念 • BBC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 强大的公信力体系 • 始终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高质量而富创意的节目 • 主动改革以参与未来体制的构建 • 在改革过程中重视公众的看法 • 避免对外部竞争的国度保护

  14. 经验和教训 •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由原先的国有、国营型转变为公共机构经营型,负责人由公共机构委任、延聘,经国家机关通过、备案。 • 允许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的存在,补充和平衡整个广播电视体制,满足受众多元化节目的需求,由财团或个人所有经营,政府通过一定的法律和法规进行管理:事后追惩、强制近用。 • 政府不直接向公共广播电视拨款,通过非营利性机构对政府拨款进行再分配与转拨款,防止政府直接以拨款控制方式影响公共广播电视的独立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