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蕙蘭 ( 國蘭 , 東洋蘭 , Cymbidium) 的栽培

蕙蘭 ( 國蘭 , 東洋蘭 , Cymbidium) 的栽培. 姜良竺 Tel: (818) 831-8968 or Cel: (818) 621-8232 e-mail: lc.cychiang@gmail.com.

Download Presentation

蕙蘭 ( 國蘭 , 東洋蘭 , Cymbidium) 的栽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蕙蘭 (國蘭, 東洋蘭, Cymbidium)的栽培 姜良竺 Tel: (818) 831-8968 or Cel: (818) 621-8232 e-mail: lc.cychiang@gmail.com

  2. 蕙蘭 (國蘭, 東洋蘭, Cymbidium) 簡介 • 蕙蘭(Cymbidium ),即一般國人傳統上所稱之國蘭, 東洋蘭。 • 栽培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有數千年栽培. 除了姿態優雅其花朵具有淡雅幽香外,其花藝及葉藝的表現也極具觀賞價值,為具有潛力的觀花、賞葉及香花植物。 • 北宋黃庭堅(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 》中對蘭花的描述: • “ 一莖一華(花)而香有餘者蘭,一莖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 ”。 • 蘭科(Orchidaceae)---高等植物中最大的家族 ,包括约 35,000 多個野生原種, 700 多個天然属 。蕙蘭是栽培歷史最悠久, 當今世界栽培最廣泛的蘭科植物之一。同時, 作為盆栽與切花植物 。 • 蕙蘭 (Cymbidium) 在1800 年由瑞典植物學家 Olof Swartz 先生建立。这個名字源于希臘语,意指蘭属植物的唇瓣形状象船一样。

  3. 蕙蘭 (國蘭 ,東洋蘭, Cymbidium) 植物學分類 • 蕙蘭在植物學分類位置如下 (Swartz, 1799): • 界 :植物界 Plantae • (未分级)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未分级) 單子葉植物 monocots • 目 :天門冬目 Asparagales • 科 :蘭科 Orchidaceae • 亞科:樹蘭亞科 Epidendroideae • 族 :蕙蘭族 Cymbidieae • 亞族:牛角蘭亞族 Cyrtopodiinae • 群團:蕙蘭群團 Cymbidium • 屬 :蕙蘭屬 Cymbidium • 亞属:蕙蘭亞属(Cymbidium), 小花亞属(Cyperorchis), 和 建蘭亞属 (Jensoa )。 該属包括 48個原生種

  4. 蕙蘭 ( 國蘭 , 東洋蘭 ,Cymbidium) 原種的地域分布 • 蕙蘭(Cymbidium )的原產地在温带或热带地區的印度西北、中國、日本、東南亞、和澳洲。一般生长于海拔1000M 以上氣候涼爽的高海拔地區。但蕙蘭亞属多现于海平面附近。

  5. 蕙蘭 ( 國蘭, 東洋蘭 , Cymbidium) 的形態结構 • 蕙蘭一般為附生、岩生、地生或極少数為腐生植物. 如大根蘭(C.macrorhizon), 没有绿葉和假鳞莖,不能自養生活。 • 大量的線型葉和白色的肉質根,蘭科植物還是較易辨認的。 • 假鳞莖呈卵圆形或纺锤形,有時假鳞莖不明顯;叢生或沿短的地下莖生长; • 總状花序 直立、彎曲或下垂,一般着生于一年生的假鳞莖基部。花一至多朵,具蠟質,直徑可達 12cm;两個 V形的花藥;花萼和花瓣通常近似或者花瓣窄于花萼;唇瓣中部有一個突出的褶片,其三裂,肉质,與蕊柱聯合或分離。

  6. 蕙蘭 (國蘭, 東洋蘭, Cymbidium) 的栽培 • 蕙蘭是一種很有價值也容易栽培的植物,它廣泛流行也是它們易于栽培的一個例證。在較為溫暖的地區,蕙蘭可以露天栽培,但是在北美 、欧洲 和其他温带地區它们需温室來抵抗寒冷的冬季。 • 蕙蘭 根據所需生長與栽培條件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類: • 大花種地生蘭:主要屬於蕙蘭亞屬 Cymbidium ( C.) ; • 熱帶品種小花亞属(Cyperorchis); 和 • 小花地生蘭:主要屬於建蘭亞属 (Jensoa )。(Du Puy and Cribb, 1988)

  7. 1.大花地生蕙蘭 大花地生蕙蘭:屬於蕙蘭亞屬Cymbidium (C.) ,又稱為東亞蘭或是虎頭蘭。 • 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緬甸、泰國, 印度半岛,中國等熱帶高原,海拔1200-2800 M的地带。該區冬季凉爽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附生于森林中,花期在冷凉的10月至4月。 • 原種有C.tracyanum, C.iridioie, C.erythraeum, C.hookerianum, C.wilsonii, C.lowianum, C.insigne, C.sanderae, C.eburneum, C.parishii, C.mastersii, C.erythrostylum, C.elegans and C.tigrinum. • 夏季應栽培于溫濕環境中, 但氣溫最好不要超過30°C。經常性的噴霧將有助於增加濕度,而較低的夜溫 (即較大的晝夜温差) 则有助于花芽的分化而促進開花。遮蔭可防止葉片灼伤,降温和增加濕度。在冬季,最低夜温不應低于10°C。 多數現代雜交種在夏季的白天可忍高達38°c 高温,但仍需较低的夜温 (约10°c左右 的昼夜温差)。冬季的白天温度达到15°C -18°c就足够了。如果偶然遇到严冬,短期 内夜温低至5°C植株也不会冻伤死亡。但若能保持10°C -13°C的夜温,则能在不影 响开花的情况下保持较快的营养生长。大花蕙蘭的栽培中,夜温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条 件。当花茎生长时(多为秋季),夜温不应高于5°C,否则花芽极可能夭折。虽然它们植 株在秋冬夜温高于15.5°C的地方生长良好,但它们几乎不能开花。这也是许多人在 家中栽培大花蕙蘭很少开花的原因。

  8. 2.小花型的热带和亚热带原生种。 • 熱帶原生种包括: C. aloifolium, C. bicolor, C. finlaysoniaum, • C. atropurpureum, C. elongatum, C. suavissiumum. • 原產於印度 、馬來半島、蘇門達臘、菲律賓及澳洲北部,大多為附生蘭。 • 它们主要附生于低海拔地区的热带雨林中,而且在夏季连续开花。 • 在栽培中,这些原种在夏季应该给予充足的水肥。需要遮荫和喷雾来保持30°C 以下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在冬季,温暖而明亮的环境对它们的生长非常有利,同时要减少水份供应以避免烂根。

  9. 3.小花地生蘭 小花地生蘭:主要屬於Jenson 亞屬,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中國到日本及 台灣山區向南及於印度、印尼、北澳洲,亦稱東洋蘭或國蘭,為小型地生蘭。 这一类包括:C.ensifolium, C.sinense, C.kanran, C.floribundum, C.devonianum, C.cyperifolium, C.faberi, C.goeringii, C.lancifolium and C.macrorhizon. 这些原生种的分布从日本跨过中国南部到尼泊尔和印度的喜马拉雅地区。 他们基本上是地生蘭,生长于潮湿的林地。在栽培中,这些植物可以生长于荫 凉通风,冬季不上冻的地方。它们要求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质。

  10. 影响蕙蘭栽培的因素及方式 1.材料 ---蕙蘭 在野外空气潮湿,但根部不会长期积水的地方生长良好。盆栽材料既要求通风透气、排水良好,又要有吸收和保持水分的能力。 1.) 树皮、泥炭、珍珠岩、陶粒等。 2.) 泥炭土为基础,加入沙、珍珠岩和树皮混合而成略偏酸性材料, pH值在5.5-6.0; 还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缓效肥,缓效肥的用量约为一般植物的一半为好。 • 3.) 无机介质,象岩棉、塑料泡沫、和海绵等也用来栽植蘭花。 • 4.) 园艺用岩棉和珍珠岩混合栽植大花蕙蘭效果很好(工业用岩棉不能用来种植蘭花,以下所指均为园艺用岩棉).

  11. 影响 蕙蘭 栽培的因素及方式 2. 换盆---早春或花后新生长开始前换盆。 正常情况下,只有在植物长满容器、基质已不适合植物的生长或当根系腐烂,重新栽植可能促进新根的生长时需要换盆。 对成年植株,每2-3年换盆一次就足够了。小苗换盆的频率比成苗要高,同时注意容器不要太大,留出一年生长量的空间就够了。 • 从旧盆中取出植物时务必小心,有时你必须破坏旧盆才能无伤害地取出植株 。 首先清理黄叶、病叶、老花梗等;然后检查根系生长情况,摘除烂根、干瘪的假鳞茎,去掉老的基质。 那些叶已脱落的老鳞茎如果不影响株型、容器空间的利用可以保留,因为它们是无损于植物生长,而且还可能帮助水分和营养的储存。 • 选择好合适的容器,底部垫上瓦片、塑料泡沫等透水的大颗粒材料。将植株放入盆中,再倒入半湿润的新基质;轻轻在工作台上抖动几下花盆,让基质充满根系周围的空间,保持土面离盆沿有1-2cm的空间且刚好埋住假鳞茎的一半。换盆后最好控水2-4周(根据天气状况和基质的干湿程度),以免烂根和促进根系找水而提前生长的能力。同时增加空气湿度来防止整个植株的萎蔫。

  12. 影响 蕙蘭 栽培的因素及方式 3. 分株繁殖---常规的繁殖方法是在早春或花后分开假鳞茎的方式来分株繁殖。 从容器中取出植株后,根据假鳞茎的着生状况和需要来决定从何处分开。一般来,两个具叶的成熟假鳞茎加一个当年新生的假鳞茎即可组成一棵新的植物。 有时遇到大植物,可能需要一把锯来切分植物。 为了防止病毒传染,切分植物的工具要锋利而且必须经过消毒。 可以将工具用3%的Menno Florades 抗病毒液浸泡3分钟,该药液的PH值应该低于4.5。如没有抗病毒液,基础的方式可以将工具浸于75%酒精中,用前灼烧消毒。 对于已落叶的壮实老鳞茎,可以将它们集中种植并放于温室中一个较温暖而半荫的环 境。如果栽培条件适宜,几个星期后,大多数老鳞茎基部都会发出新芽。

  13. 影响蕙蘭 栽培的因素及方式 4.蘭花的微繁殖技术 ---大量繁殖都是通过组织培养微繁殖技术来实现的。 它主要包括茎尖组织培养和无菌条件下的播种繁殖。 蘭科植物的种子极小,一个几厘米长的种子荚里常含有几十万细如尘埃的小种子。这些 小种子里,除了种胚,没有空间来储存供种子萌发的营养的营养。而且即便种子能遇到 合适的真菌并产生共生关系,也需要几年时间的缓慢变化才能萌发生长。 在人工无菌条件下,蕙蘭的种子可以播种于预置人工培养基的试管中。从播种到萌 发,一般需要六个星期到一年的时间(不同种类的种子所需时间不同)。发芽以后,当 幼苗的茎和第一条根出现时,即可转移这些细小的幼苗到新的培养基中,因为它们需要 更多的空间和营养来生长。最后,这些试管苗需要被单独地或成簇地移出来,种植于小 盆中,开始它们的常规栽培生活。

  14. 影响 蕙蘭 栽培的因素及方式 4.蘭花的微繁殖技术 (2) 茎尖组织培养是切取一个新生长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部分并接种于一个预置液体培养基 的无菌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置于旋转轮或震荡器上。周期性的不断的运动阻止茎尖分 生组织向根与茎的方向分化,而是分化成许多胚胎植物和原胚体。该分化物可以由水平 方向切分开,而且这个过程可以一直重复,直到达到所要求的数量为止;然后再进行根 与茎的诱导培养;最后将分化成熟的幼苗移植,进行常规栽培。 蘭花的微繁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和,它通常用于大批量的商业生产、培育新的杂交种 和保护濒危的野生种。组织培养还用来对受病毒感染的母株进行脱毒和生产无病毒克 隆植株。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正用着许多不同的培养基,Knudson C medium 是应用 最广泛的培养基之一。

  15. 影响 蕙蘭 栽培的因素及方式 5.水的供应 ---浇水过多和基质通透性差是人工栽培的蘭花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蕙蘭不能种植于积水或过于保水的基质中。 如果能够收集利用,没有污染的天然雨水是最好的水源,因为它所含的钙和其他矿物质相对较少。 浇 水的频率因不同的基质、天气和栽培者的经验而变化,但总的原则是等到基质干透,再从容器顶端浇透全部基质并有少量水从底部流出。在夏天,类似淋浴用的花洒型喷头是理想的蘭属植物浇水工具。 通常生长季(春天、夏天、初秋)的植株需要更多的水分供应。在炎热的夏季,可能需要每1-2天浇水一次;但在寒冷的冬季,可能2-3周,甚至1个月才浇水一次。

  16. 影响 蕙蘭 栽培的因素及方式 6.肥料 ---与其他蘭花相比,蕙蘭 是喜肥植物,所以从晚春到夏季应每周一次施用高氮肥来促进植株的生长。 将水溶性肥料溶解于水中,浇水时一并施肥最佳,但要注意定期用不含肥的清水浇透植物,以免盐份的累积而伤害植物。 高磷、钾肥一般在秋冬季节用。 注意千万别过量施肥,否则会产生有害盐类的累积。 氮肥过多容易导致植株徒长,高磷肥使用过量,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 一般而言,蘭花使用肥料的浓度为生产产家对普通植物推荐用量的一半。   

  17. 影响 蕙蘭 栽培的因素及方式 7.通风---温室中的 蕙蘭 喜欢生长于微风中,象在它们的原生地一样。 在夏季从上午气温升高时,侧面通风窗和天窗应尽量打开,同时地面和叶面喷雾加 湿3-4次,以保持植物需要的相当的空气湿度。 根据温室面积的大小,安装相应的风扇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这在门窗紧闭的冬季尤为重要。

  18. 影响 蕙蘭 栽培的因素及方式 8.病虫害 --- 蕙蘭 属于抗性比较强的植物,一般很少受虫害的侵染,但 红蜘蛛---常见的问题,当温室的环境通风不良,又干又热时。增加空气湿度可以预防和减少红蜘蛛的发生,这也是夏季常喷雾加湿的原因之一。 蚜虫---有时会袭击嫩梢或者花茎,导致花朵畸形和起斑点。如果施用化学药物,花朵和花芽容易产生药害,所以尽可能用人工清除的方法,必要时可喷洒爱福 丁溶液来控制。蚜虫可以用肥皂水来擦。粉疥和介壳虫在侵染初期可以人工清 除,如大面积受害,则需有针对性地重复喷药、清理和监察,直到完全消灭。 • 真菌侵染---病毒侵染则可能导致最致命的结果。受病毒感染的植株可能产生黄叶、棕褐色斑纹或条纹,那是植物细胞感染死亡所留下的痕迹。当发现一棵受病毒感染的植株,除了将它仍掉,通常你是无能为力; 如果你保留它在温室内,将大大增加别的植株受它感染的机会;当然,如果这 是一棵难得或独一无二的精品,你可以考虑以组织培养的方式来进行茎尖脱毒 . 。病毒是通过汁液传染的,所以一方面注意刺吸式昆虫,如蚜虫等的侵害,一旦发现要及时控制;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仔细消毒园艺工具,当修剪或分株时,处理完一棵植物,务必将工具认真消毒后再用于第二棵植物。当 你引种时,也应该寻找可靠的来源以保证得到健康无病毒的 新植株 .

  19. 影响 蕙蘭 栽培的因素及方式 9.花茎的养护 ---一旦新的花茎出现,根据植物花茎的生长习性分别处理: 花序下垂的要将花盆垫高;花序直立的,待其长到20cm 左右,应该给予合适的支撑来帮助它们在正确的方向直立生长。 用较细的竹竿来支撑花茎,现在也可以用塑料竿等类似的替代品。 将一种弹性好的细线盘旋向上缠绕于花茎上,并垂直固定于植株顶端接近屋顶的架子上来确保花茎直立生长。 这个方法能有效减少初期折断花茎的危险,还可以根据花茎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调整。在参加兰展或出售之前再将细线解除 。 将底部尖细的硬塑料长片以30度的角度斜插入花茎正外侧来帮助花茎沿正确的方向生长。  

  20. 主要參考文獻 • 潘貞嫈, 國蘭的簡介及其組織培養, , 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 12 /8/2004 • 张毓, 世界观赏蘭花, 中国蘭花学会秘书长, 2002 • 陈心启,吉占和:中国蘭花全书 ,中国林业出 版社 , 1998 • 卢思聪:中国蘭与洋蘭,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6 • A.Moon, Standard cymbidium breeding in Britian since 1945, 1987, • A.Pridgeon, 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Orchids,Timber Press,1992, • A.Williams & P. Dumbelton, Orchids for everyone,Salamander Books Ltd. 1980, • D.Du Puy & P. Chrib, 1988, The genus Cymbidium,Timber Press • Eric Wolff, July 1999, Chinese Cymbidium Species, Orchids,America Orchid Society • J.Coker, December 1999/ January 2000, Miniature Cymbidium Species, Australia Orchid Review • J.Stewart & M Griffiths, 1995, Manual of Orchids, pp84, Timber Press (North America) • R.Bilton, July-August 1996, Cymbidiums with hindsight and vision, The Orchid Review, pp199-207 • RHS 98 Orchid CD, The Orchid Database Company Pte Ltd, Singapore • R.Tanaka & H. Kamemoto, 1984, Chromosomes in orchids: counting and numbers In Orchid biology reviews and perspectives III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pp 323-412 • The 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Sander list of orchid hybrids 1991-1995, 1996, Un Win brothers Ltd. Surrey • The Wild Orchid Journal (In Japanese), pp17, 1996 July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