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288 Views
这是什么植物 ?. 孟德尔 现代遗传学之父,是这一门重要生物学科的奠基人。 1865 年发现遗传定律。. 分 离 定 律. 一 . 实验阶段. 性状 : 生物体的外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 : 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 杂交试验的过程 人工控制授粉 正交和反交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分离现象 分离定律. 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 杂交试验的过程. 豌豆七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 人工控制授粉.
E N D
这是什么植物?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孟德尔 现代遗传学之父,是这一门重要生物学科的奠基人。1865年发现遗传定律。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分 离 定 律 一.实验阶段 • 性状:生物体的外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 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 • 杂交试验的过程 • 人工控制授粉 • 正交和反交 • 显性性状 • 隐性性状 • 分离现象 • 分离定律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杂交试验的过程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豌豆七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人工控制授粉 • 人工控制授粉:就是预先选择好的母本在花蕾时期进行去雄也就是把雄蕊去掉,然后把父本的花粉授到去雄的母本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就是人工控制授粉。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显性性状 • 当一对相对性状杂交时,F1代所表现的性状。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隐性性状 • 在两亲本纯种杂交时子一代未表现的性状。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分离现象 • 当两对相对性状杂交时F1表现的是显性性状,当F1自交时,F2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这种现象叫分离现象。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分离规律 • F1自交F2就有分离现象产生,即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并且显、隐性性状的出现还有一定的规律,那就是显∶隐=3∶1。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二.对分离规律的解释 • 第一,植物的每一性状的遗传都是独立的,并且由遗传因子即基因所操纵。用大写字母代表显性基因,用小写字母代表隐性基因。 D为显性基因 d 为隐性基因 • 第二,基因在生物体细胞中是成对的,在配子形成的时候由于减数分裂,成对基因互不发生影响,彼此分离到配子中去,所以每个配子里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A基因型:遗传学上把某一生物体所有的遗传基础的总和称为基 因型,它是生物体性状 发育必须具有的内在因素。 B纯合体:性状受同质基因操纵的生物个体。 C杂合体:性状受异质基因操纵的生物个体。 D表现型:把生物所有性状的总和叫做表现型。 E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 第三,杂种产生不同类型的配子,其数目相等,无论雌配子还是雄配子都是如此,而且它们之间的结合机会相同,又是随机的。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三.分离规律的验证 • 测交法(演示) • 自交法(演示)表格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四.分离定律的应用 • 第一,分离规律表明杂种通过自交将产生性状分离,并导致基因型的纯合。在杂交育种工作中,除需要注意适当地选用同质基因型亲本结合而创造新品种外,还需要在杂种后代进行自交,使个体间产生性状的分离和个体内基因型的纯合化,不良的隐性性状可以显露出来,便可有效地选优去劣,改良基因型。 • 第二,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预测)杂种后代分离的类型及基因型出现的频率。这样,人们可以有计划地种植杂种材料。 • 第三,根据分离规律,对无性繁殖的花卉,为保证F1的异质结合的稳定性,继续发挥其杂种优势的作用,在选出优良的F1植株后即需要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建立无性繁殖的方法,建立无性系,以防止杂种发生分离。 • 第四,根据分离规律的启示,杂种产生的配子在遗传上是纯合的,因此利用植物的单倍体花粉,培养出正常的纯合二倍体植株,则加速了纯合系的培养,缩短了育种年限。 • 第五,在优良品种繁育过程中,为保持纯种的稳定性,必须做好选优去劣工作,适当地进行隔离繁殖,防止品种间天然杂交,而发生退化或分离,失去良种的典型特征。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再见!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