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likes | 1.03k Views
现 代 汉 语. 第三章 现行汉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语言书面化的体现者。 文字把语言固定在约定俗成的形象里,从而产生了书面语言,使语言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有了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现行汉字是现代汉语的书写符号。 现行汉字由古汉字演变而来,是对古代汉字的继承和发展。. 一、汉字的性质和作用.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和构造. 三、现行汉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一、汉字的性质和作用. (一)、汉字的性质. (二)、汉字的作用. (一)、汉字的性质. 汉字是表意体系文字。 从记录的语言单位看,汉字代表语素。.
E N D
现 代 汉 语 第三章 现行汉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语言书面化的体现者。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语言书面化的体现者。 文字把语言固定在约定俗成的形象里,从而产生了书面语言,使语言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有了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现行汉字是现代汉语的书写符号。 现行汉字由古汉字演变而来,是对古代汉字的继承和发展。
一、汉字的性质和作用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和构造 三、现行汉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一、汉字的性质和作用 (一)、汉字的性质 (二)、汉字的作用
(一)、汉字的性质 汉字是表意体系文字。 从记录的语言单位看,汉字代表语素。
汉字造字法可以概括为两类: 一类是不带表音成分的—— 一类是带有表音成分的——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壶是一种由陶瓷或金属等制成的容器,主要用来盛装液体,如茶壶、酒壶等。古文字的“壶”字,颈窄腹圆,有耳有盖有底座,是一把酒壶的形象。
甲骨文的“欠”字,像一个跪着的人,昂首张嘴,大打哈欠的样子, 它的本义就是“张口出气”,也即打哈欠。以欠为偏旁的字,如吹、歌、歇等,大都与“张口出气”有关。甲骨文的“欠”字,像一个跪着的人,昂首张嘴,大打哈欠的样子, 它的本义就是“张口出气”,也即打哈欠。以欠为偏旁的字,如吹、歌、歇等,大都与“张口出气”有关。
字由“页”和四个“口”组成,页指人头,一个人四面都是口,表示说话的人很多,声音嘈杂,有“吵闹”、“喧哗”之义(指人声喧闹,尘土飞扬,后来用于形容议论纷纷,多含贬义)。字由“页”和四个“口”组成,页指人头,一个人四面都是口,表示说话的人很多,声音嘈杂,有“吵闹”、“喧哗”之义(指人声喧闹,尘土飞扬,后来用于形容议论纷纷,多含贬义)。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使用的符号都是只表意、不表音的表意符号。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使用的符号都是只表意、不表音的表意符号。 再如:
甲骨文“航”字,像人手持长篙撑船之形。本义当指渡船、航行,又指船,特指方舟(即两船相并)。小篆的“航”变为形声字。甲骨文“航”字,像人手持长篙撑船之形。本义当指渡船、航行,又指船,特指方舟(即两船相并)。小篆的“航”变为形声字。
形声宇,形旁是表意符号,声旁作为表音成分,但与表音文字的表音符号有本质区别。形声宇,形旁是表意符号,声旁作为表音成分,但与表音文字的表音符号有本质区别。 表音声旁不少也可以用作形旁表意,如“依、铱”和“裳、衾”中的“衣”,“迷、麋”和“粮、糠”中的“米”,
形声字的产生以及进而在汉字中占优势,只表明汉字发展的形声化趋势,并未改变文字体系的根本性质,并未使汉字越出表意文字范畴。
(二)、汉字的作用 记载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科技成果。 为古今的沟通、为不同方言区人民的交际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使汉语始终保持着它的统一性。 汉字曾被一些邻国所借用,起到了形成超越国界的汉字文化圈的作用。
朝鲜、日本、越南等国都曾借用汉字作为自己语言的书写符号,因而形成超越国界的汉字文化圈。朝鲜、日本、越南等国都曾借用汉字作为自己语言的书写符号,因而形成超越国界的汉字文化圈。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和构造 现行汉字指现在通用的汉字,是主要用来记写现代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 日常使用的汉字并不太多。在大规模字频统计基础上制定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通用汉字仅7000个,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由此构成现行汉字的文字体系 (-)形体 (二)构造
(-)形体 文字的形体指文字的书写外形。 汉字的形体,从古代汉字发展到现行汉字,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一是走完古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二是向现行汉字形体过渡; 三是现行汉字形体的形成 。
1.古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甲骨文 是分析汉字构造、研究字的本义的珍贵文字资料。 在文字构造上,甲骨文中象形字、会意字所占比例大,约60%。形声字已出现,占25%左右。
金文 通常主要指西周铜器上的汉字,也是研究汉字的重要文字资料。 在文字构造上,形声字进一步增多,汉字发展的形声化趋势进一步明朗。
篆书 大篆(籀文) 主要特点是:象形符号进一步失去象形性;笔画线条化,匀称、柔婉;构形较复杂,字形趋于方块形,比金文工整。 小篆 也叫秦篆,在大篆的基础上省改而成,是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在全国推行的标准字体。
2.向现行汉字形体过渡 隶书(秦隶 汉隶) 隶书与篆书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改造了篆书的偏旁,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 字形转为扁平,笔画进一步简化; 变婉曲、圆转的线条为平直、方折的笔画, 并显出波势,后期的隶书还运用挑法 。
草书 草书、楷书和行书都由隶书发展而来。 从汉到唐,经历了章草、今草、狂草几个发展阶段。
3.现行汉字形体的形成 楷书 楷书产生于汉末,由隶书楷化而成。 行书 行书产生于东汉,由隶书写法简化而来,是介乎草书与正体字之间的一种流畅的手写体。
现行汉字的印刷体仍以楷书为范式。 采用楷书和楷书的印刷变体。常用的有古宋体、仿宋体、大宋体和黑体。
(二)构造 汉字的构造包括: 构造原理 结构系统
1.构造原理 汉字是具有字理的文字。 现行汉字是对古代汉字的继承和发展,从构造上考察,古今汉字的不同集中表现在汉字发展的形声化趋势上。 这一现状的形成,与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法的局限性和形声造字法的能产性分不开。
新字 绝大多数是用形声造字法造出来的,如: 钒、钛、氘、氖、氚、猹
由于古今字音的演变,相当一部分形声字的声旁丧失表音功能.如:由于古今字音的演变,相当一部分形声字的声旁丧失表音功能.如: “隘、愎、梏、莠、绽、咄” 不分别念: “益、复、告、秀、定、出”
由于古今字义的演变,一些形声字的形旁也失去表意作用,如:由于古今字义的演变,一些形声字的形旁也失去表意作用,如: “笨” 本是竹子里的白色薄膜,自假借为“愚笨的“笨”之后,形旁“竹”便不再有表意作用; “特” 本义是公牛,所以用“牛”作形旁,可它在今天已没有表意作用。
现行汉字的构造,还应包括用来取代繁体字的简化字在内。现行汉字的构造,还应包括用来取代繁体字的简化字在内。 简化字的简化方法有: 保留原字轮廓 保留原字特征部分 更换原字偏旁 另造新形声字 另造新会意字 草书楷化 简化方法,有的不涉及新造字。
保留原字轮廓,如: 龟( ) 夺(奪) 虑(慮)
保留原字特征部分,如: 医(醫) 声(聲) 乡(鄉)
更换原字偏旁,如: 汉(漢) 权(權) 鸡(鷄)
另造新形声字,如: 护(護) 响(響) 惊(驚)
另造新会意字,如: 泪(淚) 笔(筆) 帘(簾)
草书楷化,如: 书(書) 东(東) 孙(孫)
简化方法,有的井不涉及新造字问题,如: 同音代替、采用古体; 有的是原有造字法的继续运用,如新造形声字、会意字; 有的则完全越出了汉字传统的造字方法,是在已有的繁体字基础上采用省改 造字法,如保留原字轮廓或特征部分。
同音代替,如: 丑—醜、只—隻、几—幾 采用古体,如: 从—從、网—網、云—雲
2.结构系统 (l)构形单位 (2)构形方式
(l)构形单位 笔 画 笔 顺 构字部件 末级部件
笔画 笔画指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是汉字的成形要素。 所谓一笔或一画,按写字时从下笔到提笔计算。 是汉字最小的构形单位。
现行汉字的笔画系统以五种基本笔画为基础构成:现行汉字的笔画系统以五种基本笔画为基础构成: 横 竖 撇 点 折
传统的 “永字八法”(侧、勒、努、掠、啄、磔、策、趯),即八种笔形: 横、竖、左下撇、 右上撇、捺、提、钩。 永
永 其实,“捺”可归入“点”,“提”可归入“横”,“竖钩”可归入“竖”,“左下撇”、“右上撇“可合为撇,“竖提、横钩、斜钩”等可归入“折”,分别看作“点、横、竖、撇、折“的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