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241 Views
粤东海上明珠 — 南澳. 南澳县位于闽、粤、台三省海面交叉点,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它由主岛南澳岛和附近 22 个岛屿组成,总面积 130.91 平方公里,其中主岛面积 128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4600 平方公里,总人口 72449 人,素有“粤东海上明珠”的美誉。. 南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北回归线贯穿南澳主岛,常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无霜冻,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 21.5℃ ,年平均日照 2325.3 小时,年均降雨量 1348.4 毫米。.
E N D
粤东海上明珠—南澳 南澳县位于闽、粤、台三省海面交叉点,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它由主岛南澳岛和附近22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30.91平方公里,其中主岛面积12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600平方公里,总人口72449人,素有“粤东海上明珠”的美誉。
南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北回归线贯穿南澳主岛,常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无霜冻,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1.5℃,年平均日照2325.3小时,年均降雨量1348.4毫米。南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北回归线贯穿南澳主岛,常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无霜冻,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1.5℃,年平均日照2325.3小时,年均降雨量1348.4毫米。 南澳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一是港湾资源。南澳岛岸线曲折,长达77公里,为广东沿海各地之冠,大小港湾66处,其中的烟墩湾,长山尾、竹栖肚、后江湾等七处,可辟建万吨级泊位码头。二是旅游资源。南澳有保存完好的海岛自然景色,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海、史、山、庙”立体交叉的特征,全岛可供开发旅游的沙滩面积达200多万平方米,拥有青澳湾省级旅游度假区、乌屿省级候岛自然保护区、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亚洲海岛第一大风电场等一大批景区景点,岛上已发现的文物古迹50多处,寺庙30处,所有这些构成南澳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是建设旅游岛的理想之地。三是水产资源。南澳岛可供开发的渔场5万平方公里,周围近海渔场和台湾浅滩渔场的各种鱼、虾、贝、藻类有1300多个品种,名贵海产品有鱿鱼、龙虾、石斑鱼、海胆、紫菜等,其中尤以宅鱿、澎菜驰名国内外。沿岛水深10米以内的海域,水质好,浮游生物种群多,避风条件佳,是发展海水养殖的良好基地。四是风力资源。南澳风况属世界最佳之列,年平均风速达倒8.54米/秒,有效风速时数达7000多小时。据专家测算,岛上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可达20万千瓦。
南澳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方便,通讯先进,供电、供水充足。陆岛交通航线有:南澳长山尾至澄海莱芜的车轮渡码头和高速客轮,以68公里环岛公路为主干线的岛上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实现了村村通路通车,全县公路密度117公里,列全省第一位。邮电通讯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并率先在全省建成了第一个电话县。岛上电力设施建设超前,拥35千伏和110千伏二条过海电缆,并与省电网并网。全县山塘水库74宗,制水厂7座,全县日供水能力4.5万吨,基本满足全县人民和上岛游客饮用水需要。 近年来,南澳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致力培育发展渔业、旅游业、风电工业等具有海岛特色的优势产业,经济实力日益增强。199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7亿元。渔业生产坚持养捕并举,1998年渔业产量10.35万吨,海养面积1.9万亩,1995年已跻身全国水产业百强县行列;旅游业迅速建成为新的优势产业,建成了一大批旅游景点及服务配套设施,现有宾馆、酒店等接待场所50家,接待床位3000个;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较好了成绩,已安装风力机111台,总装机容量达4.3万千瓦,成为全国第二大风电场,亚洲海岛最大的风电场;对外经济也十分活跃,成立了南澳海关及各类口岸查验机构,已同世界上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结下了经济良缘
南澳县位于东经116°53′至117°19′,北纬23°11′至23°32′。距台湾高雄160海里,距厦门97海里,距香港180海里,处于高雄、厦门、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点。背靠汕头经济特区,距太平洋国际主航线仅有7海里,素有“潮汕屏障、闽粤咽喉”之称。 南澳县是由主岛南澳岛和附近23个岛屿组成,呈葫芦状,东西两部为山丘,中部为冲积平原,总体属低山剥蚀丘陵——剥蚀地貌。是广东唯一的海岛县,中国首个AAAA级海岛旅游区。全县陆地面积111.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6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9.2公里。现有常住人口7万2千多人。北回归线从主岛南澳岛中间穿过,,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岛森林覆盖率达到72.8%,被评为“全国绿化百佳县”。据测定,全岛空气富含负离子,洁净无污染,堪称一个“天然大氧吧”。 自然地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 • 清雍正十年置南澳厅,驻海防同知,以深澳来属,有南澳山,在海中,县名由此。1912年设县。 • 2000年,南澳县辖4个镇。总人口70352人,各镇人口: 后宅镇 41713 云澳镇 16959 深澳镇 8582 隆东镇 309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 2002年,南澳县辖4个镇(后宅 深澳 云澳 隆东),41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 • 2003年,南澳县辖3个镇、共有5个居委会、41个村委会。总户数21623户、总人口72752人:后宅镇 12933户、42312人;云澳镇 5152户、17642人;深澳镇 1870户、6603人;隆东镇 910户、3582人;青澳管委会 758户、2613人。 • 2004年,隆东镇并入后宅镇。 •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南澳县辖3个镇(后宅、深澳、云澳)。
海岛特产 • 龙虾、鱿鱼、紫菜、海马、海柳烟斗、红肉蕃、小鱼干、虾仁、、赤菜薯、包冬梨、澳榴,还有许多贝壳工艺品等
风能景区 区位于南澳东半岛中部的松岭山,海拔高度320米,后雄公路从旁边通过,交通十分方便。旅游区是参观大风车阵的最佳观察点,可以切身体会风车巍然耸耸,气势壮观。主要设施有观景台、风能发电机、花园、参观广场等。这是一处新能源工业同旅游业结合的特色旅游区。在青山云海之中,由亚洲最大的海岛风电场,上百部风机组成的风车阵,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大自然和高科技相结合的奇特风景线 旅游景点
黄花山 南澳县黄花山位于南澳西半岛,总面积2.06万亩。地理位置独特,三面临海,北回归线贯穿其中,使黄花山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和生物群落,气候温和,空气清新,舒适宜人。山海景观十分丰富,是南澳“4A级旅游区”和“全国生态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花山区域内,连接县城和长山尾轮渡码头的主干公路已建成通车,公路横穿黄花山中部,并建设了汕头第一峰——大尖山旅游公路及各景区景点的旅游线路,使黄花山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得到基本解决,为黄花山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澳湾 青澳湾是南澳岛的龙头景区,位于南澳最东端,星弯月的海湾长2.4公里。它的地质构造十分独特,海湾两边的岬角呈半封闭状环抱海面,使海湾似新月,海面如平潮,沙滩孩坡平缓,150米内水深不超过1.2米,成为我国东部沿海一处不可多得的天然海滨浴场,是广东省两个A级海滨天然浴场之一,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国家领导人,外国客商、文人墨客对美丽的青澳湾赞不绝口,称之为“泳者天池”。
宋井 南澳宋井在南澳县南澳岛前湾海滩上,相传共有“龙井”,“虎井”,“马槽”三口,三井位置不同,井口各异,显现时间也不一样,据最近“马槽”显现观察,井口呈现方形,周长3.6米,四周用多层长石条砌成。井水甘甜清爽,常年流通不息。 宋井,顾名思义,就是宋代就开掘的井。那是南宋末年,即公元1276年,元兵南下,南宋王朝撤离京城临安后,不断南逃,赵?g(音shi是)在福州被拥立为皇帝。以后又从海路南撤,在大臣张世杰、陆秀夫等护送下来到了南澳。就住在现在的澳前村一带,现在的澳前村岸边还保存着“太子楼遗址”。太子是指赵? m是端宗赵?g病死后继位的小皇帝。据说当时为饮用水之需,他们在澳前村一带挖了三口井,一为龙井,专供皇帝饮用;一为虎井,供大臣饮用;一为马井,供随从人员和士兵饮用。天长日久,三口井都被潮水和沙子掩盖了,有时又会显露出来。现在看到的这口是马井。怕它再被沙子掩盖,近年在井的周围修了井栏。龙井和虎井什么时候能被发现,谁也不知道了。这些井神奇之处在于虽然地处海滩,常被海潮掩没,但是潮退之后井水不带咸味,照样甘清甜美。为什么与海近在咫尺的井会长年不带海水的咸味呢?据有人考察后认为,从科学的道理分析,当时三口井是开凿在山边的岩石上,又正对泉眼,所以泉水源源不断,而将海水冲淡。而且由于井的底部有两重石岩,泉眼在上,底部的石岩又挡住了海水的渗透,所以水质甘甜。当潮水涌进井后,由于海水比重大,下沉后从岩层渗出,上面的泉水依然清淡。
总兵府 • 南澳总兵府是一处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它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后因大地震破坏,原貌大部分消失。县委县政府委托古建专家按明清风格重新设计复建,现成为南澳岛一处知名景点。 • 总兵府作为历史文化景点有三大特点:一是资源的稀缺性。它是全国唯一的海岛总兵府。二是历史文化的内涵丰富。明、清二朝300多年间,有173位正、副总兵赴任,民族英雄如刘永福也曾任南澳总兵官,郑成功曾在岛上举义旗,留下招兵树。三是对台关系意义深远。南澳总兵府自康熙二十四年起,负责闽粤二省及台湾、澎湖海防军务,成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重要历史见证。1999年,汪道涵先生上岛考察工作时欣然题字“闽粤总镇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