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网络时代学术期刊论文 评价功能的衍变 李家永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网络时代学术期刊论文 评价功能的衍变 李家永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学术期刊是 学界知识传承的载体 审稿和引文是 最务实的学术评价形式 期刊网络化为 学术批判创造有利条件. 学术期刊是一种拥有合法注册的刊名和刊号,以刊登学术论文为主的连续出版物。 刊名 — 界定学科领域和范围 刊号 — 合法认证的唯一标识 ISSN 1007 – 7588 (国际号) CN 11 - 3868 / N (中国号) 刊期 — 出版周期 (月刊居多,最长年报,最短周刊). 科研与学术期刊的特征 人:创造、传播、应用和传承知识

nek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网络时代学术期刊论文 评价功能的衍变 李家永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网络时代学术期刊论文 评价功能的衍变 李家永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学术期刊是 学界知识传承的载体 • 审稿和引文是 最务实的学术评价形式 • 期刊网络化为 学术批判创造有利条件

  3. 学术期刊是一种拥有合法注册的刊名和刊号,以刊登学术论文为主的连续出版物。学术期刊是一种拥有合法注册的刊名和刊号,以刊登学术论文为主的连续出版物。 刊名 —界定学科领域和范围 刊号 —合法认证的唯一标识 ISSN 1007 – 7588(国际号) CN 11 - 3868 / N(中国号) 刊期 —出版周期 (月刊居多,最长年报,最短周刊)

  4. 科研与学术期刊的特征 人:创造、传播、应用和传承知识 课题活动-具体、真切、范围小 学术会议-互动、成本高、时效短 撰写论著-专业、严谨、时效长 物:大众传媒(含科普)-传播已有知识 专业书籍(含教材)-个人/小团体 科技期刊-专业人士群体(学界) 技术类-侧重应用技术技巧 学术类-强调原创性、科学性

  5. 学术期刊起源与学术评价 报纸(产生历史久远,报道内容时效性很强) 科学家交流的信件(专业性、创新性) 丛书(系统性、连续性的书籍) (目前仍有“以书代刊”,如某些实验室年报) 1665年,英国皇家学会负责欧洲科学家之间通信联络的秘书Henry Oldenbury创办《哲学汇刊》,把学术信息交流与定期出版联系起来。 同年创刊的法国《学者杂志》创立由科学家组成的编委会形成期刊同行评审体制的雏型。

  6. 学术期刊运行机制 由科学家组成编辑委员会 (选题、组稿,引导学科发展方向) 设立编辑部处理日常事务 (稿件形式审查和选择合适的审稿人) 请同行专家预读评审稿件 (匿名或具名对论文进行评价,兼有指导、纠错等功能) 对待用稿件进行编辑加工 (对成果表达方式进行规范) 识别、选择、加工、规范学术研究成果

  7. 核心期刊及其评价作用 • 核心期刊概念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理论依据是Bradford定律(将学术期刊按其刊载某一专业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可划分出一个核心区和相继的几个区域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如果每个区域的载文量相等,则核心区和相继区域的期刊数量成1: a : a2 …关系) ,该定律在1960年代得到应用和推广,1980年代传入我国。 • 核心期刊定义:某一学科领域刊载论文量大,被引率和利用率较高,代表该学科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期刊。 学科性 学术水平 信息量 影响力 我国有多个“核心期刊表”,几个全国性的表选刊近3000种,各表在入选期刊及数量上差别很大。

  8. 核心期刊及其评价作用 •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1960 年代,美国文献计量学家Garfield E 用类似统计方法从引文的角度证实了核心期刊的存在。 1971年,2000种 ,100万篇,25种/24%, 152种/50% 这152种期刊被确定为SCI核心期刊。以后又产生 扩展版(位于邻近核心区域被收录的期刊) 2007年 ,SCI核心版有3734种 SCI扩展版有6670种 核心(含SCI)期刊是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布氏和加氏理论为依据对期刊进行筛选的结果,其概念内涵强调情报信息,由于各种期刊所载论文在学术水平上客观存在着差异,学术属性由此被蕴含在情报属性之中。

  9. 期刊定量测评指标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他引率 H指数和G指数 期刊自创刊以来所刊登的全部文章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反映期刊在学术交流中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与创刊时间、历年发文量、作者群构成、学术地位等相关。

  10. 期刊定量测评指标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他引率 H指数和G指数 E.Garfield于1955年阐明,1963年提出和使用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这一术语,1975年开始每年在“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基础上发布期刊引证报告。 IF=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总次数/该刊前两年发文量总数 国际通用评价指标,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和作用。 是个相对统计量,与学科、文章类型、统计源刊、发文量等密切相关。

  11. 期刊定量测评指标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他引率 H指数 他引率=该刊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次数 /期刊被引用的总次数。 自引率=1-他引率 一般来说,期刊自引率保持在20%左右较为适宜。过小,可能是其作者群不很稳定,对作者个体而言,也反映其继承性差;过大(>40%)被引覆盖面狭窄,或有人为干扰和做假之嫌。

  12. 期刊定量测评指标 h指数(High Citations Index,由Hirsch在2006年提出)定义为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h的文章数。如Hirsch本人的h指数为49,表明在他已经发表的文章中,单篇被引用至少49次的文章有49篇。 h指数越高表明作者论文的影响力越大。h指数也可用于评价科学工作者群体和学术期刊。 h指数和总被引频次的关系为: Nc, tot = ah2 h指数与所依据的数据库、引用文献的年限、被引文献的年限以及是否包含自引等条件有关。不适宜用于青年学者。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他引率 H指数

  13. 1979年 第1期 目录

  14. 引文的学术评价意义 引文的意义和层次 • 提供证据,说明出处,验证数据,借用篇幅 • 探源与归誉,反证和商榷 • 继承和发展 筛选参考文献是一种论文评价过程,也间接完成对科学家个人的评价,同时间接地做了对被引来源期刊的评价,将“论文评价”延伸到了 “ 作者评价 ”、“ 机构评价 ”、“ 成果评价 ” 和对被引来源期刊的评价。

  15. 以审稿为手段的文稿刊前评价主要是识别、选择和规范学术研究成果,兼有指导写作、纠错等功能。 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以期刊测评指标为参照的刊后延续评价,扩展了学术期刊的论文评价功能,特别是核心期刊功能的变异,要求作者和编者都必须具有更强的学术判断能力。

  16. 期刊网络化 • 网刊的特点和现状 • 《资源科学》网刊建设情况 2003年策划和运作 2004年完成独立网站建设 2005年启用稿件管理系统 2007年年点击量已经达18.68万人次 2008年开始拒收纸质稿和Email投稿 目前日点击量上千,计划在明年实现投稿、审稿、编校一体化在网上运作

  17. OA出版模式 《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的开放使用的柏林宣言》(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简称《柏林宣言》)2003年10月22日德、法、意联合签署 ,2004年5月25日中科院和国家基金委也签署。 《柏林宣言》主要内容:鼓励科研人员与学者在“开放使用”的原则下公开他们的研究工作;鼓励文化机构通过在互联网上提供他们所拥有的资源来支持“开放使用”;用发展的手段和方法来评估“开放使用”对促进科研的贡献。

  18. OA出版模式 开放存取(Open Access ) 即文献可通过公共互联网免费获取,此种出版模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作者和版权人允许用户免费获取、拷贝或 传播其数字化信息,前提是尊重其版权 2)完整的论著存储在一个稳定的网络服务器中 OA出版可以是OA电子期刊发行,也可以是机构或作者个人将其作品张贴在网上。

  19. 论文评价方式变化及影响 • 文献查新功能由情报检索机构代办转向作者自己完成,赋予作者参与论文延续评价的更多权利,也要求作者加强学术判断能力,对前人及其成果与自己的研究作出更客观评价 • 编辑部和审稿人可以快捷完成查重和对比作业,为考察论文的创新性提供了便利,且准确性更高,这对于规避学术不端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 编辑部选择审稿人不再受地域因素影响,找到更合适的同行专家评审可以提高审稿的质量 • 电子稿预发表给作者提供了更多稿源状况的信息,作者对期刊的印象评价和引用评价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有作者投其所好不恰当引用等)

  20. 论文评价功能的变化 • 识别、选择和规范学术成果不再是唯一功用 由于稿件处理速度加快,稿件投向转移的比率大幅度升高,学术期刊指导与纠错的附带功能加强 • 由静态向动态评价转化,期刊与作者的相互支撑作用增强 网络化破除了期刊量化指标测评的神秘感,编者和作者也有了动态了解期刊发展状况、论文引用情况的条件和可能,编辑部和作者人为操控引文的现象会增多,使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的测评结果偏差增大。 • 期刊与作者的依存关系更紧密,利益权衡可能成为附庸功能 期刊与作者相互选择的范围扩大,稿源和发文竞争都面临更多挑战,在某些情况下利益权衡有可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论文选择。

  21. 论文评价功能的变化 电子稿预发表模式和OA出版模式在法律层面的问题如果能够得到解决,并且学术界能够在学术规范方面就此取得共识,学者广泛参与学术监督和学术批判,以及自由的学术探索更少受到权威束缚将会成为可能!

  22.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