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566 Views
罕見的歷史老照片. 罕見的歷史老照片. E-mail 文化傳播網 www.52e-mail.com. 十九世紀 60 年代到 90 年代的洋務運動,以甲午戰爭失利而告失敗; 1898 年的戊戌變法,以光緒被囚瀛台而終;而後的預備立憲,也以皇族內閣的組成,而宣告立憲失敗。這三次變革都沒有阻止大清帝國滅亡的命運。. 。. ,. 光緒名載湉,是醇賢親王與慈禧胞妹的兒子。作為慈禧的外甥兼侄子,他被過繼給身後無子嗣的咸豐帝,以獲得皇子的身份,同治駕崩後,執政多年的慈禧,指定他繼位,於是親王的兒子當上了大清的皇帝。 圖片為幼年的載湉。.
E N D
罕見的歷史老照片 罕見的歷史老照片 E-mail文化傳播網www.52e-mail.com 十九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務運動,以甲午戰爭失利而告失敗;1898年的戊戌變法,以光緒被囚瀛台而終;而後的預備立憲,也以皇族內閣的組成,而宣告立憲失敗。這三次變革都沒有阻止大清帝國滅亡的命運。
。 , 光緒名載湉,是醇賢親王與慈禧胞妹的兒子。作為慈禧的外甥兼侄子,他被過繼給身後無子嗣的咸豐帝,以獲得皇子的身份,同治駕崩後,執政多年的慈禧,指定他繼位,於是親王的兒子當上了大清的皇帝。圖片為幼年的載湉。
光緒四歲繼位,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慈禧的玩偶,即使十七歲親征後,遇到大事還有向慈禧請示光緒四歲繼位,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慈禧的玩偶,即使十七歲親征後,遇到大事還有向慈禧請示 光緒帝肖像
戊戌變法失敗的直接原因是慈禧的阻止。光緒帝要在人事上大動手腳,革除慈禧多年培植的心腹,這讓慈禧難以容忍。於是,她星夜把光緒囚禁在中南海瀛台,然後發佈訓政詔書,再次臨朝“訓政”圖為宮中的慈禧戊戌變法失敗的直接原因是慈禧的阻止。光緒帝要在人事上大動手腳,革除慈禧多年培植的心腹,這讓慈禧難以容忍。於是,她星夜把光緒囚禁在中南海瀛台,然後發佈訓政詔書,再次臨朝“訓政”圖為宮中的慈禧
明 定 國 是 詔 甲午一役,清軍大敗,割地賠款。維新派人士要求變法圖強。1898年6月11日,光緒頒佈《明定國是詔》,宣佈變法。到9月21日慈禧發動政變,變法歷時103天,世稱“百日維新”。
丁韙良等在京師大學堂(和嘉公主府)前合影 戊戌變法失敗後,唯一留下的變法成果是京 師 大 學 堂。1898年7月,孫家鼐主持在北京設立京師大學堂,丁韙良任西學總教習。
袁世凱 戊戌變法的另一個重要人物是袁世凱,當時他在天津編練新軍,譚嗣同希望他出兵圍攻在頤和園避暑的慈禧,反遭告密。圖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中),視察京師大學堂與管學大臣張百熙(左)譯學館監督朱啟鈐合影。
1908年11月13與14日,光緒與慈禧先後辭世,前後不到24小時。光緒帝駕崩後,由於崇陵工程未竣,靈柩暫安于河北易縣梁各莊行宮。照片為1909年3月12仍然,靈柩從北京到達易縣的場景。1908年11月13與14日,光緒與慈禧先後辭世,前後不到24小時。光緒帝駕崩後,由於崇陵工程未竣,靈柩暫安于河北易縣梁各莊行宮。照片為1909年3月12仍然,靈柩從北京到達易縣的場景。
傳統的教科書認為,康有為和梁啟超是戊戌變法的提倡者和推動者。而戊戌年的事實是光緒帝根本沒有重用康有為,自然也就談不上康梁維新。傳統的教科書認為,康有為和梁啟超是戊戌變法的提倡者和推動者。而戊戌年的事實是光緒帝根本沒有重用康有為,自然也就談不上康梁維新。 圖為維新失敗後,流亡到美國芝加哥的康有為
戊戌變法的真正推動者是張之洞,陳寶箴等手握重權的封疆大吏。如陳寶箴以“變法開新”為己任,推行新政。先後開設礦務局,鑄幣局,官錢局。興辦電信,輪船及製造公司。創立南學會,算學堂,時務學堂等。戊戌變法失敗後,他被革職,永不敘用。戊戌變法的真正推動者是張之洞,陳寶箴等手握重權的封疆大吏。如陳寶箴以“變法開新”為己任,推行新政。先後開設礦務局,鑄幣局,官錢局。興辦電信,輪船及製造公司。創立南學會,算學堂,時務學堂等。戊戌變法失敗後,他被革職,永不敘用。 湖南巡撫陳寶箴
一九0三年五月十四日,河北保定,清廷湖廣總督張 之 洞與英國軍官合影。 張 之 洞
清政府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與反對戊戌變法不同,慈禧從垂簾聽政伊始,就支持晚清的最早變革—洋務運動。儘管她沒有明確說出自己的政治立場,但她是站在洋務派一邊的。圖為清政府為辦洋務和外交事務而特設的中央機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洋務派官員主張學習列強的工業技術和商業模式,發展近代工業。 恭親王是洋務派在中央的代表勢力,是洋務派的首領。 恭親王奕
洋務派在中央的代表勢力還有文祥,沈桂芬等人,圖中從左至有依次為 兵部尚書 沈桂芬 戶部尚書 董 恂 工部尚書 毛昶熙
格 蘭 特 李 鴻 章 洋務派在地方的代表人物人物有 曾國藩 李鴻章 左宗棠 張之洞 等人。 圖為美國前總統格蘭特訪華,與 李鴻章 合影。
金 陵 機 器 制 造 局 1865年,張之洞與江蘇巡撫升任代理兩江總督,在南京聚寶門(今中華門)外掃帚巷東首西天寺的廢墟上興建廠房,開辦金陵機器製造局。
江 南 制 造 局 江南製造局也是李鴻章創辦的。是上海當年規模最大的洋務企業。也是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
1889年春,兩廣總督張之洞籌畫在廣州建立煉鐵廠,同年他調任湖廣總督,籌辦的煉鐵廠也遷往漢陽,1890年在大別山下動工興建。1893年漢陽鐵廠基本完工,共有六個大廠,四個小廠,兩座煉鐵爐。
李鴻章等站在火車頭上 除了發展軍需工業外,洋務派也大力發展民用工業。為適應鐵路發展的需要,在李鴻章支持下,1885年中國第一家鐵路公司—開平礦務局鐵路公司成立。1881年11月,唐胥鐵路建成,方便了開礦務局產品的運輸。
訓練中的北洋水師 洋務派還籌畫了海防,派出大批官員前往英,法,德,美等國採購軍事裝備,並成立了四支近代海軍—北洋,南洋,廣東,福建水師。
北洋水師 定遠號戰艦 北洋水師購買的’定遠“ ”鎮遠“號鐵甲艦,號稱”遠東巨艦“,是當時遠東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艦隻,並在旅順修建了新的軍事基地。牢記國恥!!!
圖: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進入紫禁城前,美軍列隊迎接圖: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進入紫禁城前,美軍列隊迎接 甲午海戰失利後。光緒帝試圖進行改革,變法圖強。卻被慈禧囚禁,沒過幾年,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慈禧與光緒逃至西安。
清政府代表奕劻 李鴻章在簽約現場 八國聯軍進城後,1901年,清政府與各國簽訂了歷史上賠款數目最大的《辛丑合約》,
《辛丑合約》簽訂後,慈禧與光緒的《兩宮回鑾》專列,從西安開到北京馬家堡車站圖為:慈禧與光緒,在袁世凱軍隊保護下,回到北京紫禁城《辛丑合約》簽訂後,慈禧與光緒的《兩宮回鑾》專列,從西安開到北京馬家堡車站圖為:慈禧與光緒,在袁世凱軍隊保護下,回到北京紫禁城
在天津小站的新軍士兵 《辛丑合約》的簽訂,此舉對清政府的打擊甚大,保守派主動進行變法,在慈禧的默許下,1901年滿清政府進行改革,但內容多於1898年的戊戌變法雷同,編練“新軍”是新政的主要內容之一。
1905年7月,“五大臣”及隨員在羅馬合影 1905年7月清政府為了挽回危局,掛起了“預備立憲”的招牌。特派鎮國公 載 澤,戶部侍郎戴 鴻 慈,兵部侍郎徐 世 昌,湖南巡撫 端 方,商部右丞 紹 英 等五大臣分赴東 西洋各國考察政治,
立憲活動得以開展的一個直接原因卻是1904-1905年的日 俄戰爭,日本以君主立憲小國戰勝俄國這樣專制大國,給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動,圖為1905年,廣西桂林,官方舉行關於立憲改革的集會。在主席臺上方掛著“立憲萬歲”的橫幅。
京張鐵路總工程師 詹天佑 與同事在京張鐵路上合影 京張鐵路是清末新政的成果之一。於1905年9月開工修建,1909年建成。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和人員,由中國人自行完成,投入運行的鐵路。
清末新政大部分與“戊戌變法”雷同,“裁減驛站,設立郵政局”本是戊戌變法時期提出的方案,因為變法只維持了103天,很多政策沒有推行。清末新政大部分與“戊戌變法”雷同,“裁減驛站,設立郵政局”本是戊戌變法時期提出的方案,因為變法只維持了103天,很多政策沒有推行。 圖為19906年福州的大清郵局
早在洋務運動時期,中國就出現了電報局。到清末新政時期,中國的電話電報事業已初具規模。圖為1906年北京電話總局工作場景。早在洋務運動時期,中國就出現了電報局。到清末新政時期,中國的電話電報事業已初具規模。圖為1906年北京電話總局工作場景。
載洵(中)與清駐德大使 蔭 昌(左)從柏林酒店出來 1909年7月15號,清廷宣佈設立籌辦海軍事務處,正式任命載洵與海軍提督薩鎮冰為籌辦海軍事務大臣,主持全國海軍建設。1909年10月16號,載洵在薩鎮冰等人陪同下,出訪歐洲,準備購買軍艦。
戴鴻慈與端 方等人在芝加哥考察新政 戴鴻慈作為五大臣之一,出使歐美考察政治,回國以後,極力主張以立憲政體代替專制政體。改刑部為法部,戴首任尚書。他還提倡中國要富強,必須《固邊疆》,振興實業與開礦,興學與修鐵路等,是清末具有一定的開放思想和政治眼光的重臣。
清政府為預備立憲而設立地方諮議機關,1908年7月頒佈《各省諮議局章程及議員選舉章程》,規定了諮議局選舉方式,並要求各省於一年內成立。清政府為預備立憲而設立地方諮議機關,1908年7月頒佈《各省諮議局章程及議員選舉章程》,規定了諮議局選舉方式,並要求各省於一年內成立。
新政府的致哀 仿佛是一首大清王朝的挽歌 1913年2月22日,光緒的皇后隆裕病逝,12月13日,光緒與其合葬崇陵。此時。大清已經消亡,主宰的是中華民國,此時的大總統是袁世凱,那個在戊戌變法中向慈禧告密的人。而推翻清政府的主力,則是袁世凱們訓練的新軍。
圖文來自 新浪網 更多精彩請點擊這裡訪問http://www.52e-mail.com Junzihaoshe lsq編 制2013,12.5 今天是: 2014年11月28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