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 likes | 1.13k Views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内儿科教研室 刘文慧. 糖 尿 病. 糖尿病是一个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者伴有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增高,进而引起三大物质代谢紊乱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目前世界各国患病率均有增加,患病率与年龄和体重超重有关。 1996年对全国11省市20~75岁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患病率为3.21%,糖耐量降低患病率为4.76%。. [病因和发病机理]. ㈠遗传易感性:
E N D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内儿科教研室 刘文慧
糖 尿 病 • 糖尿病是一个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者伴有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增高,进而引起三大物质代谢紊乱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 目前世界各国患病率均有增加,患病率与年龄和体重超重有关。 • 1996年对全国11省市20~75岁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患病率为3.21%,糖耐量降低患病率为4.76%。
[病因和发病机理] • ㈠遗传易感性: • 糖尿病患者的父母患病率11%,三代直系亲属中患端正率为6%,主要系基因缺陷所致。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决定了Ⅰ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 • ㈡自身免疫性:其依据是:目前已发现90%的Ⅰ型糖尿病病人血液中有多种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其中有B细胞表面抗体。这些抗体可出现在糖尿病发病前几年。
(三)病毒感染: • 病毒感染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病毒感染可以直接损伤胰岛组织,也可能损伤胰岛组织后,诱发自身免疫反应,进一步损伤胰岛组织引起糖尿病。 • (四)诱发因素 • 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改变、感染、创伤、手术、精神刺激、多次妊娠和分娩等。
[临床表现] • 一、症状 • 糖尿病由于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对胰岛素敏感性↓,摄入的葡萄糖机体不能利用,血糖↑,并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 典型的症状为“三多一少”, 常于出现各种并发症时才被诊断为糖尿病。因此,掌握糖尿病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对诊断糖尿病相当重要。另有一部分于健康检查时发现高血糖。
一.多尿 • 二.多饮 • 三.多食 • 四.乏力 • 五.消瘦
二、急性并发症 • ㈠酮症酸中毒昏迷: • 发生机理: • 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氧化葡萄糖供能→氧化脂肪→产生酮体→堆积→酮症酸中毒 • 诱因: • 急性感染、停用胰岛素、饮食过量、外科手术等。
临床表现: • 消化道: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 呼吸道:呼吸深快,为酸中毒大呼吸 • 皮肤:脱水 • 循环:休克 • 神经系:头疼,头晕,表情淡漠,甚至昏迷 • 辅助检查: • 血糖↑、尿酮(+)、CO2-CP↓、WBC↑
(二)、高渗性昏迷: • 多见于老年人, • 诱因: • 感染,特别是急性胃肠炎。 • 机理: • 糖尿病+感染→血糖异常升高+老年人肾A硬化排糖减少+呕吐、腹泻、血液浓缩→血液浓缩→血糖↑↑血钠↑血浆渗透压↑→脑细胞脱水→昏迷
辅助检查: • 血糖↑,尿酮(+),CO2-CP↓ WBC↑
临床表现: • 多饮多尿加重,并有恶心、呕吐、发热,精神症状 : 嗜睡、幻觉、定向障碍、上肢可有癫痫样抽搐、昏迷。 • 实验室检查: • 高血糖——600~1200之间 • 高血钠——可达155mmol/L • 高血浆渗透压——330 ~460mOSm/Kg·H2O(正常280~310)
二、慢性并发症: • 1、心血管病变: • 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病变→出现心肌损害→心律失常、 冠心病心脏扩大及心衰。大、中动脉硬化、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 • 2、糖尿病性肾病变: • 肾小球硬化、慢性肾盂肾炎。 • 3、神经病变: • 多发于周围神经病变,神经麻痹及植物神经病变等。
4、眼部病变: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 • 5、皮肤、肌肉、关节病变:皮肤小动脉病变引起供血不足出现皮肤发绀或缺血性溃疡,多见于足部,称为糖尿病足。 • 6、感染:皮肤感染、呼吸道(肺结核) • 泌尿系感染、胆囊炎、牙周炎等。
[辅助检查] • 一、尿糖测定 • (一)尿糖定性:为诊断的依据之一 • (二)24小时尿糖定量: • 1、作为诊断的标准,>0.1/24小时为异常; • 2、作为疗效判断指标。 • 二、血糖测定:空腹及餐后血糖增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 适应症:可疑糖尿病患者 • 方法: • ①试验前日晚餐后禁食。 • ②凌晨4点取空腹静脉血2ml,抗凝。 • ③口服葡萄糖粉100克,或按1.75克/kg • ④服糖后30′、60′、120′、180′各采血1次 • ⑤将5个血标本一同送验
[诊断要点] • 一、诊断标准: •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修改标准: • 1.有糖尿病症状,加上一天中任何时候血糖≥11.1 mm0l/L 和(或)空腹≥7.0 mm0l/L,可诊断为糖尿病;若任何时候空腹血糖<7.8mm0l/L 及空腹血糖< 5.6 mm0l/L,可排除糖尿病。
2. 如果可疑应进行OGTT 服糖后2h≥11.1 mm0l/L,可诊断为糖尿病;< 7.8 mm0l/L可排除糖尿病。≥7.8mm0l/L <11.1 mm0l/L 为糖耐量异常。 • 3.如无糖尿病症状,除上述两项标准外,尚需加一项标准以确诊,即OGTT 1h血糖也 ≥11.1 mm0l/L,或另一次OGTT 2h血糖也≥11.1 mm0l/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7.0 mm0l/L
[治疗要点] • 目前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持之以恒,治疗的目标是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延长寿命。 • 具体措施以饮食治疗和合适的体育锻炼为基础,根据不同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应用便携式血糖计,为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依据。每年1~2次全面复查,给予相应治疗。
一、饮食疗法: • ⒈算出标准体重: •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 ⒉计算总热量: • 总热量=每公斤体重热量×标准体重 • 每日每公斤体重热量如下: • 休 息 —— 25~30卡 • 轻体力 —— 30~35卡 • 中体力 —— 35~40卡 • 重体力 —— 40卡以上
注意: • 儿童、孕妇、哺乳期、营养不良等酌加、肥胖酌减。 • 使胖者的体重下降到标准体重的±5%。
⒊三种物质的分配: • 蛋白质——0.8 ~ 1.2g/kg/日; • 脂肪占总热量30 ~35%; • 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 ~60% 。 • ⒋三餐分配: • 早 1/5、中 2/5、晚 2/5; • 或1/3、1/3、1/3; 或1/7、2/7、2/7、2/7。 • 提倡食用青菜、豆类、块根类、粗谷物,含糖成分低水果。
二、运动锻炼 • 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糖的利用,使血糖下降减轻胰岛的负担。也能降低血脂,减轻体重改善生理状况。
三、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 ㈠磺胺类: • 作用机理: • 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可改善胰岛素受体,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故认为可能有胰外降血糖作用。 • 适应症: • 2型,较轻、无合并症者。
常用药物: • 第一代: • ⒈甲苯磺丁脲(D860,甲糖宁)开始1.0 Tid,数日后改为0.5 Tid • ⒉氯磺丙脲:0.1 qd,较少使用,副作用大
第二代: • 格勒苯脲、格勒奇特、格勒波脲、格勒喹酮等 • 磺脲类药选用哪种的问题,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多选用第二代药物。 • 付作用: • 粒细胞减少、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低血糖反应。
㈡双胍类: • 作用机理: • 加速葡萄糖酵解,抑制葡萄糖异生,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或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 适应症: • 2型,较轻,无合并症者,常于磺胺类合用。
⒈苯乙双胍(降糖灵): • 常用量:25mg tid • ⒉二甲双胍(降糖片,甲福明) • 常用量:0.5 qd、Bid、Tid • 付作用:胃肠道反应,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