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第28章 脂肪的分解代谢

第28章 脂肪的分解代谢. 脂类 : 脂肪及类脂的总称,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 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所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脂类的分类 :. 脂类 lipids. 脂肪(甘油三酯 TG) 是体内储存能量的 fat (triglyceride) 主要形式(可变脂). 胆固醇 ( cholesterol, Ch) 胆固醇酯 ( cholesterol ester, ChE) 磷脂 ( phospholipid, PL) 糖脂 ( glycolipid, GL). 细胞膜等结构的 重要组分(基本脂). 类脂 lipoid.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28章 脂肪的分解代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28章 脂肪的分解代谢

  2. 脂类:脂肪及类脂的总称,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脂类:脂肪及类脂的总称,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 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所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脂类的分类: 脂类 lipids 脂肪(甘油三酯TG) 是体内储存能量的 fat(triglyceride)主要形式(可变脂) 胆固醇(cholesterol, Ch) 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 ChE) 磷脂(phospholipid, PL) 糖脂(glycolipid, GL) 细胞膜等结构的 重要组分(基本脂) 类脂 lipoid

  3. 一、脂质的消化、吸收和传送 CH2-O-CO-R1 CH-O-CO-R2 CH2-O-CO-R3 甘油三脂的分子结构 甘油三酯 / 三脂酰甘油 triglyceride, TG / triacyl glycerol, TAG 甘油二酯 Diglyceride, DG 甘油一酯 Monoglyceride, MG 甘油部分可来自食物﹑脂肪分解和糖代谢。 脂肪酸部分可来自机体自身合成(饱和脂肪酸 或单不饱和脂肪酸)或来自食物(特别是 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如必需脂肪酸) 。

  4. 甘油三脂在动物的饮食脂肪中及作为能量代谢的主要贮存形式中约占90%,脂肪完全氧化成CO2和H2O所放出的能量比蛋白质和糖类要高出2倍以上。 表 食物成分含有的能量

  5. (一) 脂 肪 的 消化 脂肪的消化发生在脂质-水界面上,需要肝脏产生的胆汁盐和磷脂酰胆碱做乳化剂。脂肪的消化开始于胃(胃脂肪酶),主要消化在小肠中,由胰脏分泌的脂肪酶完成,需要催化作用辅脂肪酶。此外酯酶和磷脂酶也参与消化作用。

  6. O= O= CH2OH CH2OH CH2-O -C-R1 H2O H2O H2O R3COOH R2COOH R1COOH O= O= O= - - - R2-C-O-CH HCOH R2-C-O-CH O= 三酰甘油脂肪酶 二酰甘油脂肪酶 单酰甘油脂肪酶 - - CH2OH CH2OH CH2-O -C-R3 - - - - 脂肪酶 脂肪酶 甘油+脂肪酸 • 脂肪 CH2-O -C-R1 R2-C-O-CH CH2OH 第一步为限速步骤,磷酸化的脂肪酶有活性,动物的脂肪 酶存在于脂肪细胞中,而植物的脂肪酶存在脂体、油体 及乙醛酸循环体中。

  7. 酯酶 它催化单酰甘油、胆固醇酯和维生素A分子中的酯键。如胆固醇酯酶水解胆固醇酯产生胆固醇和脂肪酸。 磷脂酶A2 可水解磷脂产生溶血磷脂和脂肪酸

  8. (一) 脂 肪 的 吸收 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和甘油-2-单酯等脂解产物经胆汁盐(胆酸、甘氨胆酸和牛磺胆酸)乳化被动扩散进入小肠上皮黏膜细胞。它们在细胞内光滑内质网内重新酯化形成含三脂酰甘油,后者和蛋白质形成乳糜微粒。进入血液,再经淋巴系统进入各个组织。 小分子脂肪酸由于水溶性较高,可不经过淋巴系统而直接渗入门静脉血液中。 乳糜微粒中的三脂酰甘油在脂蛋白脂肪酶作用下,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游离脂肪酸可被组织吸收,甘油进入肝、肾进一步代谢。 贮存在脂肪组织内的三脂酰甘油在三脂酰甘油脂肪酶作用下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和清蛋白形成复合体。

  9. ATP ADP+Pi - - - - CH2OH CH2OH CH3 CHO CH2OH - - - - CHOH HCOH HCOH C=O C=O CH2OH CH2O-P COOH CH2O-P CH2O-P 甘 油 的 氧 化 分 解 与 转 化 NAD+ NADH +H+ 甘油激酶 磷酸甘油脱氢酶 磷酸酯酶 磷酸丙糖 异构酶 1分子甘油彻底 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 糖异生 葡萄糖 EMP TCA - CO2+H2O 乙酰COA - • 糖代谢与脂代谢通过磷酸二羟丙酮联系起来。 • 动物的脂肪细胞中无甘油激酶,则甘油需要经血液运到 肝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

  10. 二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 脂肪酸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可分为三个步骤:①长链脂肪酸降解为乙酰-CoA;②乙酰-CoA 经柠檬酸循环氧化成CO2;③从还原的电子载体到线粒体的电子传递。 • 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 β-氧化作用 • α-氧化作用 • ω-氧化作用 •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 奇数C原子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11. ㈠ 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 概念 • 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 能量计算 • 乙醛酸循环 • 乙醛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 乙酰COA的可能去路

  12. 1. 概 念 • 饱和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羧基端的β位C原子发生氧化,碳链在α位C原子与β位C原子间发生断裂,每次生成一个乙酰COA和较原来少二个碳单位的脂肪酸,这个不断重复进行的脂肪酸氧化过程称为β-氧化. R1CH2CH2CH2CH2CH2COOH 脂肪酸的分解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质及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基质中。

  13. 饱和脂肪酸β-氧化的实验证据: 1904年,F.Knoop的标记实验: • 实验前提:已知动物体内不能降解苯环 • 实验方案:用苯基标记的饱和脂肪酸饲喂动物 马尿酸 苯乙尿酸

  14. 2. 脂肪酸的β-氧化 (1)脂肪酸的活化 • 脂肪酸首先在线粒体外或细胞质中被活化,形成脂酰CoA,然后进入线粒体或在其它细胞器中进行氧化。 • 在 催化下,由ATP提供能量,将脂肪酸转变成脂酰CoA: 脂酰CoA合成酶(硫激酶) 总反应:

  15. (2)脂酰CoA转运入线粒体 • 对于动物来说, β-氧化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而脂肪酸第一步活化在细胞质中,10个碳原子以下的脂酰-CoA很容易穿过线粒体内膜,但10个碳原子以上的脂酰CoA不能进入线粒体,后面的步骤发生在线粒体中,所以涉及特殊的 转运机制来帮助跨膜。 1、载体-肉碱(carnitine) 1)结构: L-(CH2)3N+CH2CH(OH)CH2COO- L- 羟 -  - 三甲氨基丁酸 2)部位: 线粒体膜 3)功能:运载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16. L- 羟 -  - 三甲氨基丁酸 2、机理: 脂酰肉碱转移酶Ⅰ-FA分解限速酶(线粒体外膜) 脂酰肉碱转移酶Ⅱ-同工酶(线粒体内膜)

  17. ATP 细胞质 + CoA AMP+PPi 脂酰CoA FFA 脂酰肉碱 转移酶 I 脂酰CoA 合成酶 线粒体外膜 脂酰-CoA CoA 肉碱 脂酰肉碱 肉碱/脂酰肉碱肉碱移位酶 脂酰肉碱 转移酶Ⅱ 线粒体内膜 肉 碱 脂酰肉碱 CoA 脂酰肉碱 脂酰-CoA 线粒体基 质 β-氧化 长链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的机制

  18. COA-SH+ATP FAD AMP+PPi FADH2 Pi RCH2CH2CH2COOH RCH2CH2CH2CO~SCOA 脂酰COA合酶(硫激酶) 脂酰COA脱H酶(3种) (脂酰COA) H - RCH2C=CCO~SCOA - H (△2反式烯脂酰COA) OH 烯脂酰COA水合酶 - RCH2CH-CH2CO~SCOA (L-β- 羟脂酰COA) NAD+ NADH+H+ O = RCH2C-CH2CO~SCOA L-β- 羟脂酰COA脱H酶 (β- 酮脂酰COA) (3) β-氧化的反应历程(偶数C原子) • 脂肪酸的活化 氧化脱H 水合 氧化脱H

  19. O O COASH = = 酮脂酰硫解酶 (3种) RCH2-C~SCOA+ CH3-C~SCOA • NADH和FADH2进入呼吸链 • NADH 3 (2.5ATP) • FADH2 2 (1.5ATP) 硫解断裂 O = RCH2C-CH2CO~SCOA ( 少2个C的脂酰COA) • 以16C的脂肪酸(软脂酸)为例,经过7次循环,产生7个 NADH,7个FADH2, 8分子乙酰COA。

  20. 中长链脂酰COA脱H酶 缺陷症 O O = = RC=CCO~SCOA OH RCH-CH2CO~SCOA O = RC-CH2CO~SCOA 小 结 β-氧化的反应历程 牙买加呕吐病: 一种浆果内含降 糖氨基酸,其代谢 物抑制该酶 RCH2CH2COOH 脂酰COA脱H酶(3种) RCH2CH2CO~SCOA (脂酰COA) H - - H (△2反式烯脂酰COA) 继续β-氧化 - R-C~SCOA+ CH3-C~SCOA (L-β- 羟脂酰COA) (β- 酮脂酰COA)

  21. 3. 能 量 计 算 • 以16C的软脂酸为例 • 8乙酰COA 彻底氧化 TCA 10ATP 10×8=80ATP • 7FADH2 1.5×7=10.5ATP • 7NADH+7H+ 2.5×7=17.5ATP 108 (131)ATP 第一步消耗了2个高能磷酸键,所以应为108-2=106,129个高能磷酸键。 • 当软脂酸氧化时,自由能变化为-2340千卡/摩尔,ATP水解生 成 ADP+Pi时,自由能变化为-7.30千卡/摩尔。 • 7.3×106 ×100%≈33% (40%) 2340 • 所以软脂酸在β-氧化时能量转化率,约为33%(40%)

  22. 乙 酰 COA 的 可 能 去 路 • TCA CO2+H2O+能量 • 乙醛酸循环 糖异生 糖 • 脂肪酸、固醇等合成的原料 • 在动物肝、肾脏中有可能产生乙酰乙酸、D--羟丁酸和丙酮(酮体)。

  23. 在动物肌肉中乙酰COA可以进入TCA。 在严重饥饿或 胰岛素水平过 低时,草酰乙酸 缺少,则乙酰-COA 水平升高——丙酮中毒;酸中毒 乙酰-COA • 在动物肝、肾的线粒体内乙酰COA进入酮体的合成: 硫解酶 COA-SH 乙酰-COA+H2O HMGCOA 合酶 COA-SH CO2 丙酮 自动 HMGCOA 裂解酶 乙酰-COA D - -羟丁酸脱氢酶 NADH+H+ NAD+ D - -羟丁酸 乙酰乙酸

  24. 一般情况:乙酰乙酸在肌肉线粒体中的分解 + -酮酯酰COA转移酶 + -氧化 TCA

  25. ㈡ 饱和脂肪酸的α-氧化作用

  26. 1. 概 念 • 脂肪酸在一些酶的催化下,其α-C原子发生氧化,结果生成一分子CO2和较原来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这种氧化作用称为α-氧化。 • RCH2CH2 COOH RCH2COOH+CO2

  27. O2,NADPH+H+ R-CH-COOH R-C-COOH • RCH2COOH 单加氧酶(α-羟化酶),Fe2+,抗坏血酸 - OH O (L-α-羟脂肪酸) NAD+ 脱氢酶 NADH+H+ RCOOH+CO2 ATP,NAD+, 抗坏血酸 = (α-酮脂酸) 脱羧酶 2. α-氧化的可能反应历程 (少一个C原子) 书中植烷酸的例子 哺乳动物将绿色蔬菜的叶绿醇氧化为植烷酸 α-氧化 降植烷酸 氧化

  28. 植烷酸的代谢

  29. RCH2- CH-COOH RCH2- C-H OOH O NADH+H+ NAD+ 醛脱氢酶 H2O2 • RCH2CH2COOH 脂肪过氧化物酶 - (α-氢过氧脂肪酸) • RCH2CH2COOH CO2 RCH2COOH = (少一个C的脂肪酸) (少一个C的脂肪醛) • α-氧化对于降解支链脂肪酸、奇数脂肪酸或过分长链脂肪酸有重要作用。

  30. 饱和脂肪酸的ω-氧化作用(12C以下的脂肪酸) • 在动物体内,12碳以上的脂肪酸是通过β-氧化进行分解作用;存在的少量的少于12碳的脂肪酸可在微粒体中经ω-氧化作用分解,其在脂肪酸分解代谢中不占主要地位。

  31. 1. 概 念 • 脂肪酸在酶催化下,其ω碳(末端甲基C)原子发生氧化,先生成ω-羟脂酸,继而氧化成α,ω-二羧酸的反应过程,称为ω-氧化。

  32. NADPH+H+ NADPH+H+ NADP+ NADP+ 混合功能氧化酶 混合功能氧化酶 NAD(P)+ NAD(P)+ NAD(P)H+H+ NAD(P)H+H+ 醛酸脱氢酶 2. 反 应 历 程(12C以下) • CH3 ( CH2 )n COOH HOCH2 ( CH2 )n COOH 醇酸脱氢酶 HOOC ( CH2 )n COOH OHC( CH2 )n COOH 从脂肪酸两端进行β-氧化(海洋中浮游细菌降解海面浮油) ω-氧化加速了脂肪酸的降解速度。

  33. ㈣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34. O O H = - CH3(CH2 )7C=CCH2(CH2 )6C-SCOA H H O CH3(CH2 )7C=CCH2C-SCOA H O = CH3(CH2 )7CH2C=C-C-SCOA - H 1.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单个双键,油酸) H = - 油酰COA(18:1,△9 ) 3次β-氧化 3CH3-C~SCOA - - = △3-顺-十二烯脂酰COA 3 2 1 △3顺- △2反烯脂酰COA异构酶(β-氧化中无) △2-反-十二烯脂酰COA 3 2 1 -

  35. 烯脂酰COA 水合酶 O OH = CH3(CH2 )7CH2C-CH2-C-SCOA - H - 5次β-氧化 O = 6CH3-C-SCOA 能量计算?9乙酰-CoA、8NADH+8H+、7FADH2 9×10ATP+8 ×2.5ATP+7 ×1.5ATP=130.5ATP

  36.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2个双键,亚油酸(18:2,△9,12)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2个双键,亚油酸(18:2,△9,12)

  37. O H = - CH3(CH2)4C=C-CH2 -C=CCH2(CH2 )6C-SCOA H H H H CH3(CH2)4C=C-CH2-C=CCH2C-SCOA CH3(CH2)4C=C-CH2-C=CCH2C-SCOA H O H H - = - - 9-cis, 12-cis 3次β-氧化 3CH3-C~SCOA O H H - - = - - 3-cis, 6-cis 烯脂酰COA异构酶 O H - - = - 2-trans, 6-cis - H

  38. 1次β-氧化 H H H H CH3(CH2)4CH2-CH2-C=C-C-SCOA CH3(CH2)4-CH2-C=C-CH2C-SCOA CH3(CH2)4C=C-C=C-C-SCOA CH3(CH2)4C=C-CH2-CH2C-SCOA O - - = -cis4 脂酰COA脱H酶 O H - - = - 2-trans, 4-cis - H 2,4-烯脂酰-COA还原酶 O H - = - 3-trans - H 烯脂酰COA异构酶 O H - = 2-trans - H - 4次β-氧化 5乙酰-CoA

  39. (五)奇数C原子的脂肪酸氧化生成丙酰-COA 丙酸的氧化 丙酸代谢的一条途径 生物素 丙酰COA羧化酶 O O 甲基丙二酰COA消旋酶 O CH3 O = = HO C CH C~SCoA = = HO C CH C~SCoA L-甲基丙二酰-CoA CH3 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 维生素B12 D-甲基丙二酰-CoA 柠檬酸循环

  40. 丙酸代谢的-羟丙酸支路途径 FAD FADH2 H2O 烯脂酰COA水合酶 脂酰COA脱H酶 NAD+ NADH+H+ H2O HSCOA 脱氢酶 水解酶 NADP++ CO2+ NADPH+H+ HSCOA 脱氢酶 TCA

  41. 丙酸的来源 • 反刍动物胃中碳水化合物经细菌发酵产生大量丙酸 • 某些含有支链氨基酸降解(如Val Ile)产生丙酸 • 脂肪酸的降解 所以丙酸代谢非常重要

  42. 四、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酮体(ketone bodies):脂肪酸在肝脏中分解氧化时生成的乙酰-CoA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的三种中间代谢物的总称。包括乙酰乙酸﹑β– 羟丁酸和丙酮。 肝外组织(如心肌﹑ 骨骼肌): β–氧化→乙酰CoA→TCA→CO2+H2O 肝组织: β–氧化→乙酰CoA→酮体 酮体生成及利用的特点:肝内生酮肝外用。

  43. 酮体的生成 • 场所:肝细胞线粒体 • 原料:乙酰CoA • 反应: 3分子乙酰CoA缩合 • 裂解出酮体三物质 • 过程 :右图 • 限速酶:HMG CoA合成酶 生成的酮体迅速透过肝线粒体膜入血, 输送到肝外组织进一步氧化分解。

  44. 2. 酮体的利用 (1) 琥珀酰CoA转硫酶(心﹑肾﹑脑﹑骨骼肌线粒体) (2)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心﹑肾﹑脑﹑骨骼肌线粒体) CH3COCH2CO~SCoA 2CH3CO~SCoA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 CoASH

  45. (3) 乙酰乙酰硫激酶(肾﹑心﹑脑线粒体) CH3COCH2COOH+CoASH+ATP CH3COCH2CO~SCoA+AMP+PPi 乙酰乙酰硫激酶 β–羟丁酸脱氢酶 β–羟丁酸的氧化: β–羟丁酸        乙酰乙酸 → 进一步氧化 丙酮的氧化:丙酮→→→丙酮酸/乳酸→→→葡萄糖 

  46. 3. 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1) 肝脏向肝外组织提供的第二能源  (2) 饥饿,低糖时代替葡萄糖供能  (3) 防止肌肉蛋白的过多消耗 正常人体血液酮体:0.03~0.5mmol/L 血中酮体>0.5mmol/L —— 酮血症(ketonemia) 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 尿中出现酮体 —— 酮尿症(ketonuria) ☆ 酮症酸中毒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酸中毒,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47. 4. 酮体生成的调节  (1)饱食和饥饿的影响 饱食→胰岛素↑→脂肪动员↓→酮体生成↓       饥饿→胰高血糖素↑→脂肪动员↑→酮体生成↑  (2) 肝细胞糖原含量及代谢的影响 肝糖原丰富,糖代谢旺盛  FFA→TG﹑PL 酮体生成↓       肝糖原不足,糖代谢减弱  FFA→ β–氧化  酮体生成↑ (3) 丙二酰CoA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糖代→乙酰CoA/柠檬酸                乙酰CoA羧化酶→丙二酰CoA生成↑ (+)

  48. 五、磷脂的代谢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甘油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甘油 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磷脂 磷脂酰肌醇 鞘磷脂 磷脂:含磷酸的脂类。 甘油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脂。 鞘磷脂:由鞘氨醇构成的磷脂。 磷脂在生物体内经磷脂酶催化,被水解为甘油、脂肪酸、磷酸和各种氨基醇(如胆碱、胆胺和丝氨酸)等。 磷脂水解后,最后的产物脂肪酸进入氧化途径,甘油和磷酸进入糖代谢,各种氨基醇可以参加磷脂的再合成;胆碱还可通过转甲基作用变为其他物质。

  49. (一) 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及结构 甘油磷脂的基体结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