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17 Views
南亚六国“ We Can” 倡导行动 —— 印度考察报告. 2008 年 5 月 8 日. 提要. 印度考察概况 “ We Can” 公众倡导行动概况 中国考察团的体会与收获. 中国考察团成员. 在香港乐施会支持下,内地与香港从事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机构与组织代表组成的考察团,于 2008 年 2 月 16-22 日到印度进行考察。 内地组织 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 云南省妇联 陕西妇女与婚姻家庭研究会 反对儿童性侵犯网络 社会性别与发展资源小组 香港组织 新妇女协进会 香港女基督徒协会
E N D
南亚六国“We Can”倡导行动——印度考察报告 2008年5月8日
提要 • 印度考察概况 • “We Can”公众倡导行动概况 • 中国考察团的体会与收获
中国考察团成员 在香港乐施会支持下,内地与香港从事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机构与组织代表组成的考察团,于2008年2月16-22日到印度进行考察。 • 内地组织 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 云南省妇联 陕西妇女与婚姻家庭研究会 反对儿童性侵犯网络 社会性别与发展资源小组 • 香港组织 新妇女协进会 香港女基督徒协会 群福妇女权益会
考察目的 了解与学习南亚“We Can”公众倡导行动及印度的经验,与当地组织交流,以期在反对基于性别的暴力的倡导规划、倡导策略、行动手法、影响政策、改变公众观念态度、以及促进男性参与等方面有所启发,促进中国反对性别暴力的行动。
主要活动 • 与“We Can”倡导行动总设计和总协调——英国乐施会官员交流; • 与泰米尔纳德邦“We Can”行动协调机构领导人及地方农村和城市社区民众 “改变缔造者”交流; • 访问、参观相关妇女非政府组织; • 考察团各组织机构之间的交流。
“We Can”倡导行动总设计和总协调 ——英国乐施会官员马杜介绍情况
用各国文字(仅印度就用7种语言)印刷的宣传册子用各国文字(仅印度就用7种语言)印刷的宣传册子
泰米尔纳德邦“We Can”行动协调机构领导人介绍该邦的活动
金奈马德拉斯基督教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介绍情况金奈马德拉斯基督教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介绍情况
在2007年反暴力16天行动(11.25-12.10)中,学生变革缔造者发布的手机信息在2007年反暴力16天行动(11.25-12.10)中,学生变革缔造者发布的手机信息 • 第1天(周日):1、没有笑容的一天是浪费的一天(卓别林);2、美国每分钟有一名妇女被强奸(PCVC信息);3、妇女帮助热线电话;女警察局电话;4、引用圣经的一段话 • 第2天:你想不想成为变革制造者? • 第3天:有关性别的信息:1、性别比例不平衡;2、妇女是为满足家人、生育的需要,将来只剩下男人,没有女人了。
第4天,告诉我们的电子邮件地址,如果感兴趣可以给我们回复。第4天,告诉我们的电子邮件地址,如果感兴趣可以给我们回复。 • 第5天,男女社会性别角色,为什么用粉红色来代表女孩、蓝色代表男孩,是谁规定的?为什么女孩不能做户外游戏? • 第6天,有个女孩刚结婚3个月,被烧伤达身体面积的70%,后来这个女孩死了。告诉: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向哪里求助、打电话。 • 第7天:提高社会性别意识敏感,女性如果得了艾滋病人们会说她有婚外情,男人如果得了则不会被歧视。
第8天(周日):引用圣经的话启发大家。我们是基督教大学,我们要用圣经的语录挑战传统信仰中对女性的限制;第8天(周日):引用圣经的话启发大家。我们是基督教大学,我们要用圣经的语录挑战传统信仰中对女性的限制; • 第9天:展示数据:南亚有五千万妇女失踪了,其中,印度占四千万,为什么? • 第10天:男女应同样承担家务(这是辩论会后想到的一些问题) • 第11天:妇女眉心有一个红点,女孩生下来就要…… • 第12天:女性被广告、色情电影消费,说明女性是男性的工具,把这个信息提出来。
第13天:大部分歌曲说父母爱女孩,女孩应该回报父母;男性求婚时与结婚后对女性的态度截然不同。第13天:大部分歌曲说父母爱女孩,女孩应该回报父母;男性求婚时与结婚后对女性的态度截然不同。 • 第14天:提出我们的名字,结合时事——有关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中对妇女的性暴力; • 第15天:怎么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好?为什么要成为变革制造者、和平使者? • 第16天:生活是美好的,“变革制造者”是和平的使者,妇女参加活动要自己对家庭暴力说NO!
“We Can”公众倡导行动概况 • We Can(我们能)——“我们能够通过行动结束对妇女的所有的暴力”(The ‘We Can’ campaign to end all violence against women),是在南亚6国进行的一个大型公众倡导行动,目的是挑战容许性别歧视和暴力的深层社会观念、态度和习惯,停止一切针对妇女的暴力。 • “We Can”2004年在孟加拉、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2007年3月在阿富汗启动,计划至2010年6年时间内达到如下目标:
六年倡导行动目标 • 从根本上改变支持针对妇女暴力的信念和态度 • 一个集体和鲜明的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立场 • 广泛公众支持停止针对妇女暴力 • 建立地方、国家及区域性的联盟以处理针对妇女的议题
这一区域性大型公众倡导行动的策划和实施,基于如下事实、价值观、理念、假设、目标、策略和方法:这一区域性大型公众倡导行动的策划和实施,基于如下事实、价值观、理念、假设、目标、策略和方法: • 事实:在南亚,妇女因遭受公共和私人领域的密集而广泛的暴力和歧视,有五千万妇女失踪(其中,印度占四千万)。各种基于性别的不公,根源于当地社会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女性在根本上不如男性有价值。在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权力结构中,性别不平等被作为社会常态;不平衡的性别比例加剧了女性遭受暴力的可能,对女性施暴的现象不断恶化(各国表现不同,在印度,因嫁妆引起的对妇女的暴力非常普遍;在手段上,孟加拉对妇女的暴力更多表现在硫酸毁容,在印度则是用煤油烧。)
价值观:女性和男性同样有价值;对女性施暴是不可以接受的。价值观:女性和男性同样有价值;对女性施暴是不可以接受的。 • 理念:公众的观念和态度是消除一切形式的性别暴力的关键。如果公众的观念态度不改变,有关的防治暴力法律和措施也难以落实,起不到应有作用。 • 基本假设:挑战和改变当地的父权制权力结构,达到性别权力平等,从而,针对女性的暴力即使无法根除,也能减少。
目标 • 总目标:阻止对妇女的生理、性和心理伤害的暴力,挑战并改变关于性别歧视和性别暴力的社会深层态度和行为。 • 具体目标:1、促成谴责针对女性施暴行为的社会态度和信念转变;2、促成集体的明确反对施暴于女性的立场;3、促成大众对保护女性免遭暴力的支持;4、促成地方性、国家性和区域性关注并揭露女性遭受暴力侵害的联盟。 • 阶段目标:1、提高意识;2、建立网络;3、改变体制。
策略 • 以倡导改变性别歧视观念与社会价值观为首要; • 以当地人们的力量和改变为依托,并积极促成法律、社会项目、政策和国际条约的改革和支持; • 将多种社会组织与公共机构纳入到项目中,并进行有效积极地合作。 • 使两性都意识到自身所具有的足以改善自身与他人生活的力量和权力,共同努力保证女性得到安全的生活 • 让每个人变成“改变制造者(Change Maker)” ——承诺“我会把我自己的态度付诸行动;我会改变我的偏见;向10个人(如亲朋好友、同事等)介绍我所知道的信息。”
方法和途径 • 与公共动员和教育项目紧密合作; • 利用大众媒体和其它传统或非传统的交流手段; • 建立社会共识网络,从改变个体进而改变群体观念和行为; • 辅助个人和群体获得可持续改善境况的能力; • 通过“改变制造者”干预家庭和社区中的性别歧视和暴力,并扩大影响。 • ……
We Can的核心信息 我们能够—— 结束所有对妇女的暴力 我宣誓: 绝不忍受或接受对妇女的暴力, 我会做出改变!
这场“我们能够结束所有对妇女的暴力”的 斗争是一场持续六年、涉及南亚六个国家 的斗争。 这场斗争致力于找出针对女孩和妇女的歧 视的根本原因并结束所有对于她们的暴力。 你可以改变吗? 一个变革制造者是这样一个人: ——她/他意识帱对于妇女的暴力是一 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不可以接受; ——她/他相信对当前态度和实践的改变 不仅是本质性的而且是可能的; ——她/他对她/他的朋友、家人及邻居宣 传对妇的暴力是不可接受的。
预期2004-2010年六年内,南亚六国累计动员五百万变革制造者,每个人影响10人,总影响人口达五千万。年度动员计划如下:预期2004-2010年六年内,南亚六国累计动员五百万变革制造者,每个人影响10人,总影响人口达五千万。年度动员计划如下:
目前已取得的成果 • 6国已有600多个组织、团体和个人参与其中,包括儿童、学生、主妇、教师、医生、护士、律师、商人、政策制定者、宗教团体、大学、社团、企业等。网络仍在扩大。 • “改变制造者”发展迅速,已达到百万以上,今后四年预计能达到五百万,而且,这些人身边至少有十人能够加入到反对性别歧视和暴力的队伍中来。 • 印度2004年加入该项目,2006年10月《保护妇女免于家庭暴力法案》生效,政府正式承认“家庭暴力是需要公众关注的问题”。“We can”已经在全国28个邦中的14个邦的60个州开展行动。主要活动:万人接力、游行、海报宣传、讨论会及学校学院竞赛等宣传活动;国际妇女节、反对暴力日的各地活动,及“改变制造者”协会的各种活动。
考察活动的启发与收获 • 价值观的统一,宣传口径的一致 • 坚定不移的战略与灵活机动的战术 • 结合本土情况与妇女的实际 •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平台 • 尊重网络成员的能动性和发展空间 • 重在行动 • 重视男性参与
考察中发现的问题 • 男性参与中如何防止妇女被边缘化? • 宣传材料的统一制定如何与当地具体情况结合? • 对中产业阶层及上层妇女和男性、国家机构人员、社会名流等如何开展反家暴的宣传倡导?
后续行动 • 考察团各组织表示:要学习、借鉴南亚各国反家暴行动的经验,改进工作; • 需要讨论和确定的问题:能否在2008年11-12月16日反暴力运动中,各组织和各地区开展类似We Can的联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