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299 Views
以全球化策略來提升 台灣連鎖企業的競爭力. 張盛華 郭孝芬 報告人:張盛華. 由零售業國際化模型來探求台灣 連鎖業國際化的程度. 壹、研究背景 台灣連鎖業在近二、三年來成長速度趨於緩慢,是市場趨於飽和?是世界總體經濟降溫? 台灣連鎖業及其組織逐漸走向國際化、全球化將是未來必然的趨勢。. 台灣連鎖業的發展史 第一階段---1979年以前 萌芽期;仍為本土摸索時期 第二階段1980~1983年 調適期;引進國際連鎖系統,形成本土 與外來企業激盪時期 第三階段1984~1990年 成熟期;業種及業態均朝向多元化發展 第四階段1991~1999年
E N D
以全球化策略來提升台灣連鎖企業的競爭力 張盛華 郭孝芬 報告人:張盛華
由零售業國際化模型來探求台灣連鎖業國際化的程度由零售業國際化模型來探求台灣連鎖業國際化的程度 壹、研究背景 • 台灣連鎖業在近二、三年來成長速度趨於緩慢,是市場趨於飽和?是世界總體經濟降溫? • 台灣連鎖業及其組織逐漸走向國際化、全球化將是未來必然的趨勢。
台灣連鎖業的發展史 第一階段---1979年以前 • 萌芽期;仍為本土摸索時期 第二階段1980~1983年 • 調適期;引進國際連鎖系統,形成本土 • 與外來企業激盪時期 第三階段1984~1990年 • 成熟期;業種及業態均朝向多元化發展 第四階段1991~1999年 • 外溢期;連鎖店整合再出發的時期
第五階段 2000年以後 • 1.多元整合期;邁向集團化,同業異業、國內外 • 結合的時期 • 2. GNP10000~13000美元 • 3.市場飽和式競爭 • (1) 向海外移動並走向國際化,加盟優先、直 • 營其後 • (2) 走向國際多元化的整合 • (3) 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加入WTO後,強併弱 • 時代來臨 • (4) 中國大陸為主要競爭市場
學者 提出年代 學說內容概述 零售業發展國際化動機之學術研究彙整表 Hollander 1970 最早提出此問題者。零售業國際化之主要動機可能來自於被忽略掉的(如國家新疆界之改變)及商業(如利潤導向)和非商業(如社會、政治、個人與道德)的動機。 Kacker 1970~1980 觀察歐洲零售業後,認為主要是因國內市場成長機會變小,所以才將零售業推向國際化,稱之為「推」的因素。 William 1980~1990 觀察英國零售業之後,認為主要是零售業者擁有國際市場的經營能力及競爭優勢等,才將零售業者拉向國際化的發展,稱之為「拉」的因素。 Alexander 1990 零售業者擁有海外利益市場的利基機會,因而才發展國際化。 Williams 1992 認為成長與預應動機為主要預測因子,而國際市場的吸引力與創新觀念,蘊含著國際擴張優於本國市場發展。 Alexander & Williams 1990~1996 實證研究建議,佔據本國市場來作為海外擴張的指標,較不全然適當。實際上應是海外經濟環境的吸引力特徵,將激勵零售業者發展國際化。 Quinn 1999 1990年代早期,英國零售業者移向海外市場的因素純為適當反應,但整體仍受成長導向或預應因素的影響至深。
零售業國際化的理論模型 • Lewison (1977)對「國際零售活動」下了一個定義:「為滿足國內或國外市場中不同的特殊需求,以跨國的商品管理、營運活動方式來進行的一種活動。」 • Treadgold (1988)利用地理區的擴張與進入策略,提出了下列四大集群:
1. 謹慎的國際主義者 • 2. 大膽的國際主義者 • 3. 積極的國際主義者 • 4. 世界權力者
國際化程度(DOI)衡量模型之修正與創新 • Sullivan(1994)用包括九種屬性的七十四家製造商為樣本分析,發展出國際化程度(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簡稱DOI)的衡量方式: • FSTS + FATA + OSTS + PDIO + TIME = DOI 其中:
FSTS:海外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百分比。 • FATA:海外資產占總資產的百分比。 • OSTS:海外分公司營運單位數占總公司營運單位數的百分比。 • PDIO:國際營運的心理距離散佈 • TIME:高階管理者的國際經驗,及以其從事海外零售經驗占總零售工作經驗的百分比來表示。
上述五個變數皆為比率變數,使得DOI值的範圍為:0≦DOI≦5,其中0代表完全無國際化、5代表完全國際化。上述五個變數皆為比率變數,使得DOI值的範圍為:0≦DOI≦5,其中0代表完全無國際化、5代表完全國際化。 • 連鎖業要進入深度國際化,有關影響管理成敗與財務成本的「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HR)的百分比亦應一併考慮進去,亦即海外分公司營運單位所雇用的海外當地基層管理幹部(店長以上)占總公司的百分比。故吾人應可補充Sullivan(1994)DOI衡量公式,亦即再加上一項HR,將衡量DOI公式修正為下列:
HR:海外分公司營運單位所雇用的海外當地基層管理幹部(店長以上)占總公司的百分比。HR:海外分公司營運單位所雇用的海外當地基層管理幹部(店長以上)占總公司的百分比。 • FSTS + FATA + OSTS + PDIO + TIME + HR • = DOI • 使成為六個變數,而使得DOI值的範圍修正為:0≦DOI≦6。(0%≦DOI≦600%)
0%~69% (0≦DOI≦0.69) 70%~189% (0.7≦DOI≦1.89) 190%~309% (1.9≦DOI≦3.09) 嚴重近視症國際主義者 謹慎的國際主義者 大膽的國際主義者 慎防外來集團 的入侵與兼併 過於謹慎,易失商機 慎防投資過熱,成本回收不易 國際化程度平均占總公司的10%以下 國際化程度平均占總公司的11%~30% 國際化程度平均占總公司的31%~50% DOI衡量之六階段及所處態勢表
310%~489% (3.1≦DOI≦4.89) 490%~549% (4.9≦DOI≦5.49) 550%~600% (5.5≦DOI≦6.0) 積極的國際主義者 世界權力者 全球化領導者 資金與通路要暢通無阻 在同業稱霸,各國政府認同 全球同業之領袖及策略規劃者 國際化程度平均占總公司的51%~80% 國際化程度平均占總公司的81%~90% 國際化程度平均占總公司91%~100%
店類別 公司行號 總店數 直營店 加盟店 加盟店占總店數 % 統一超商 (7-ELEVEN) 3187 484 2703 84.81% 全家便利 (Family Mart) 1303 300 1003 76.98% 萊爾富 (Hi-Life) 820 205 615 75.00% 2002年台灣連鎖便利商店前三大的統計資料
企業 類別 統一超商 (7-ELEVEN) 全家便利 (Family Mart) 萊爾富 (Hi-Life) 總店數 3187 1303 820 DOI總比率變數值(0≦DOI≦6) 0.41 0.1008 0 DOI比率變數(%)(0%≦DOI≦600%) 41% 10.08% 0% 國際化程度平均占總公司的% 10%以下 (僅約5.94%) 10%以下 (僅約1.46%) 0% (無國際化) 集群類別 嚴重近視症之 國際主義者 嚴重近視症之 國際主義者 嚴重近視症之 國際主義者 所處國際化態勢 慎防外來集團 的入侵與兼併 慎防外來集團 的入侵與兼併 慎防外來集團 的入侵與兼併 2002年台灣連鎖便利商店前三大的DOI值及所處國際態勢
世界各國連鎖店快速發展過程中所遭遇之共同問題世界各國連鎖店快速發展過程中所遭遇之共同問題 • 自我品牌形象與企業知名度建立的困難 • 店面人才召募與培養的煩惱 • 居高不下的租金成本壓力 • 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仍為有限 • 如何在有限的店面空間內,創造更多的利潤 • 加盟者與總公司之間、加盟者與服務員工與總公司之間的難解題 • 各國及各地方政府對連鎖業發展的配合度不盡理想 • 如何邁向國際化及建立全球策略之基礎
國際化、全球化的四大進行步驟 ►發展企業的「核心事業策略」,以建立可存活的策略優勢。 ►建立雙贏的「策略聯盟」、「策略合併」、「策略合資」,宜先行鞏固國內市場,作為跨足國際化的前部曲。 ►將策略聯盟發展成「國際化策略」,跨足國際市場。 ►發展整合式的「全球化策略」,以推行或建立事業及競爭優勢。
1.核心策略 • 的發展 2.策略聯盟、 擴大競爭力 導向 足能 5.邁向全球化 之領導地位 3. 國際化策略 之發展 擴展 4. 全球化策略 之整合 領導 • 全球化策略的發展途徑
結論 • 本文認為要提昇台灣連鎖業未來進入國際化、邁向全球化的競爭力,在進行步驟方面依次為: • 核心策略的發展→ • 策略聯盟、擴大競爭力→ • 國際化策略之發展→ • 全球化策略之整合→→→ • 邁向全球化之領導地位。
對於連鎖業未來的發展,可能仍有以下幾個趨勢值得注意:對於連鎖業未來的發展,可能仍有以下幾個趨勢值得注意: • 新連鎖型態的產生 • 零售生命週期的縮短 • 無店舖行銷的崛起 • 零售型態的競爭 • 一次購足的定義變更 • 直接行銷系統的成長 • 投資組合觀念的引進 • 零售科技的發展 • 連鎖業適合國際化與全球化 • 連鎖業全面進行刷卡的時代即將來臨
感謝各位的聆聽 張盛華、郭孝芬